Redian新闻
>
郭兆凡:谷歌程序员杀妻,聊聊亲密关系中的暴力与控制

郭兆凡:谷歌程序员杀妻,聊聊亲密关系中的暴力与控制

教育

/图源微博:南方都市报/


27岁的谷歌程序员Liren Chen,被控告杀死了同在谷歌工作的妻子Xuanyi Yu。1月16日早晨,Chen的熟人从窗外看到他一动不动跪在地上,打他电话没人接,熟人随即报告了刚好去社区的警察。警察进入房子,发现Chen右手肿得发紫,身上有很多血迹,手臂上也有划痕,Yu已经死亡,她的头部受到钝器多次击打。


他们俩是清华本科校友,之后都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读研,据传刚买了价格不菲的房子,并没有像网络传闻那样被裁员。很多人说,如此精英,却作出如此残忍的事。


目前还不知道更多事实信息或Chen的动机,也不知道他是否是家暴的施暴者,所以我无意评论这件事。


我想聊的是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和控制,两者常常紧密相关,只是有的控制导向肢体暴力,有的仅限于语言暴力。多数亲密关系虽然没有走向犯罪,但以爱之名的控制依然非常常见。为何会有这么多暴力与控制?教育中应该做些什么?


/Jenna Arts/

亲密关系中的凶杀案是如何发生的?


·史密斯曾是英国的警员,后来成为调查亲密关系中凶杀案的专家,数十年来她研究了大量案例,写成《致命爱人》一书。


书名:《致命爱人》
作者:简·蒙克顿·史密斯


作者非常反对的,是“激情犯罪的神话”,她认为“凶手往往遵循情感操纵的模式”,激情犯罪远比人们认为的更罕见。


书中总结出亲密关系凶杀案常见的8个阶段,作者称其为凶杀时间轴


从英国的数据看,大多数受害者是女性,也有些是男同性恋,绝大多数凶手是男性。为了方便表述,我姑且用Ta来指代凶手。


阶段1:历史:操纵和跟踪的历史


Ta常常是同一类人,其中有些人有操纵和跟踪伴侣的历史,甚至有的人的前任也死于非命。


阶段2:早期关系:旋风般的承诺


Ta常常发起猛烈的追求,让关系迅速亲密,并对此十分执着,Ta甚至会制造大庭广众下的浪漫求婚,迫切需要伴侣给出一生一世的承诺,承诺才能更好地拴住对方。


阶段3:关系:生活在操纵之中


在随后的共同生活中,Ta开始用两种主要方式控制伴侣:“嫉妒法则”和“忠诚法则”,并且基于此Ta会制定一些“刻板规矩”,要求伴侣遵守。


你不应该做任何会让我感到嫉妒的事情。”“嫉妒法则”


你应该对我们的关系忠诚,远离那些‘试图拆散’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忠诚法则”


伴侣慢慢发现,自己越来越闭塞,很多言行都要被Ta允许或评价,不能忤逆Ta的想法,否则就是不够爱Ta,违背了爱的承诺,所以伴侣常常感到焦虑、矛盾、恐惧,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证明自己的爱与忠诚,这常常看起来是自愿的,但底层是基于恐惧。


而Ta则尽力把伴侣困在一段关系中,让其难以离开,还有一些亲友或机构会无意中成为“操纵之网”中的同谋。


阶段4:触发:一桩挑战操纵的事件


Ta最大的恐惧和偏执,往往是伴侣离开自己,“提出分手”往往也是最终的挑战形式,会触发进一步冲突。任何形式的暴力,是为了维持操纵,让伴侣保持顺从。


阶段5:升级:逐渐升级的操纵或出现跟踪骚扰的情形


伴侣提出分手,甚至逃跑、离开,Ta往往会想尽办法“挽回”,为此Ta可能不惜跟踪、骚扰、乞求,Ta很可能会作出改变的承诺,但除非有强有力的外部干预,这种模式不太可能真的改变。


经过这些“挽回”,有时伴侣回心转意,重回阶段3;有时俩人彻底分开,Ta再去找下一个“爱的人”(受害者),重回阶段1;还有时,这会引发阶段6,走向凶杀。


阶段6:想法的改变:焦点的变动


当Ta意识到伴侣终会逃离自己的控制,Ta可能改变想法,决定杀掉伴侣,这其实让Ta拥有更多的掌控感,反而会让Ta获得一段时间内心的平静。

阶段7:计划:谋划一起凶杀案


作者研究的案例中,计划凶杀的时间平均是一个多月,也可能很短。这个过程中,Ta“有逻辑、有计划、有决心”。


阶段8:凶杀和/或自杀


凶杀发生了,也有时候受害人自杀,就像北大女学生包丽。Ta往往会责怪受害人,试图获得同情、让自己显得无辜,也有时候凶杀被精心伪装成意外或突发事件,Ta逃脱了法律制裁。


施暴者最大的共通点,是有强烈的控制欲。这种控制,常常伪装在浪漫、爱、保护、关怀的名义下。


当然,关系里常常多少存在一点控制,很多时候是相互的,可能导致人不那么舒适,但并不是如此严重的问题,我想之后再用另一篇文章写写:亲密关系中的自由、控制和爱


/Coen Pohl/


为什么人会在亲密关系中控制他人?


很多女性都想找个“像个男人”的恋人,他有决断、保护欲强、能用尽方式追求你,女性常误以为这就是爱。


很多男性也会想找一个“罩得住”、听话的恋人,温柔体贴,不要忤逆自己,要给自己足够的面子。


后来我明白,这是控制,不是爱。


为什么尤其在东亚社会,亲密关系中的控制如此常见?我觉得有多层因素。


从社会层面对人的控制无处不在,人们习惯了被控制,也容易把习以为常的控制带入亲密关系中。


父权制社会的文化也强调“男子气概”和“女性特质”,前者意味着有权力、有面子、说一不二、有一家之主的掌控权,后者强调顺从、温柔、乖巧。在这样的文化中,男性对女性的控制很常见,常常被认为是正常的、甚至是浪漫的。


家庭教育中在家暴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可能变得暴力,专断型父母说了算放纵型无底线满足孩子忽视型孩子的正常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教养方式都可能导致孩子想要控制他人。



什么都由父母说了算,甚至是父亲一个人说了算,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可能认为这样对待亲人是正常的,即使内心不认同,也只学会了这种待人的方式,而且从小缺乏掌控感,长大自己有机会时可能更要牢牢控制自己的生活;

孩子从小做什么事都不受限,就容易缺乏同理心、极度以自我为中心,觉得所有人都应该满足自己、听自己的;

孩子从小被忽视、缺乏爱,就更容易恐惧失去爱,要把爱的关系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我们带初中生读王朔的《我是你爸爸》,介绍过四种教养方式,书中的爸爸就在专断、放纵和忽视之间摇摆,这是非常常见的父亲形象。


经济压力、社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也可能导致施害者更想要控制伴侣,很多人想要通过控制比自己更弱的人,来满足自己心理上的安全感,妻子、孩子往往是更弱势的人。


这些因素,都可能让凶手获得更多的同情,确实,从家暴到凶杀案,原因往往是复杂的,但很多时候,受害人已无法为自己发声,如果凶手获得的同情,比受害人获得的同情还要多,这也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


/Bee Johnson/


如何培养更懂得平等、

尊重和边界感的孩子?


在东亚文化下,要让孩子不控制他人、也能拒绝被控制,其实非常难,这需要家庭和补充的教育关键就是教孩子尊重人与人间的边界——家庭成员间依然需要有合适和健康的边界。


第一,培养权利意识。


人需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也要能保护自身的权利。


在敏感话语越来越多的环境下,理解和保护权利并不容易。



我的儿子小拓快4岁,三四岁正是小孩想要控制他人,获得掌控感的年龄。

吃饭时他想听某些歌曲,会非常开心,还要放很大声,希望我们说话小声些。一开始我觉得不是大事,尽量可以满足他。

后来我觉得不太对,我和先生也有吃饭时聊天的权利,也有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的权利。所以我提出不能限制我们聊天,我们想听歌时也可以选歌,不能只听他喜欢的。

小拓就开始大哭,情绪要崩溃了。一边哭一边说,“你们不要说话!不要说话”我先生语气严厉地讲道理,小拓哭得更凶了。

我就说,“老公,你先别说嘛,他刚被安抚了一些,你一说他哭得更厉害了,可以等他情绪平复再讲道理。”我先生觉得自己有说话的权利,也很生气。

后来和老师、医生聊,我意识到,确实,小拓需要知道,他可以表达自己的期望,但不可以控制父母,让父母不要说话,他也不可以只听自己想听的音乐。我可以和先生商量,们自己选择不在他情绪失控的时候进一步刺激他的情绪,小拓可以选择个安静的地方自己哭一会儿。

   


但是,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平等享有选择不同音乐的权利、有说话的权利,我们不能控制别人的选择。


权威型教养方式,能让孩子以父母为榜样,理解权利,尊重边界。它是指父母需要给孩子支持、回应孩子的需求、起到教养责任,但同时设定严格的、合理的边界。父母会和孩子讨论、会倾听,给孩子提供充分的选择,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利,但也并不总是接受孩子的要求。


第二,给孩子提供更多做选择的机会。


从选择中获得一定掌控感、成就感是很重要的,要让孩子不控制他人,一个基础是让孩子更能掌控自己的事情。


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孩子选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听什么音乐、玩什么玩具、交什么朋友、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把精力放在替自己做选择,更可能减少对他人的控制。


除了现实生活,阅读文学作品,并且讨论书中人物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教育方式。孩子能带入书的角色,换位思考,讨论可能的选择,培养同理心。


我们每年带很多学生阅读17-22本经典书,会找出书中重要的选择,让学生讨论,学生就会看到,人们会作出不同的选择,要尊重他人的选择,思考自己如何做出更好、更适合的选择。


第三,进行性别教育。


世界和人都是多元的,那些“男孩应该是什么样”、“女孩应该是什么样”的观点往往很有问题。


让孩子充分尊敬和重视多元,这非常重要,作为家长我们也要以身作则。


在当下价值观相对单一的社会中,这尤其困难。


反思“男子气概”和“女性特质”,欣赏女孩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而不只是看重女孩的外貌和年龄,欣赏温和的男孩,不把有同理心和尊重他人,当成是“缺乏决断”。


学会识别控制,不把控制等同于爱或浪漫,批判性看待影视作品和流行文学。


尤其要鼓励女孩挑战权威,别告诉女孩要听话,教女孩维护自己的权利,有勇气说“不”,不害怕冲突,生气的时候要表达。


尤其要教男孩用更多元的定义看待“成功”和“失败”,接纳自己的情绪,可以哭泣、可以脆弱,在生气的时候要能控制自己的言行,找到抒发情绪的积极方式,不伤害别人。


进行性别教育非常不容易,我们每年有1-2节课讨论性别话题,有时却会感受到一些孩子(尤其是男孩)的排斥、不感兴趣。性别教育其实会让每一个人获益,是建立好的亲密关系的必经之路。


人进入亲密关系,便让渡了一部分自由和权利,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本质上,我们还是独立的、不同的人:拥有基础的自由和权利,会有不同的喜好、观念、选择和感受。孩子也是如此。


我觉得,爱,先要让自己的内心有力量,为自己做选择,建立起自己的一方天地,然后与对方的天地交融,欣赏彼此的差异,包容和接纳,会为对方改变自己,也会守住自己的边界。


控制,不是爱。




最新课程


C计划思辨阅读课,可以引领孩子从阅读、思辨中逐渐掌握思考工具,拥有思辨能力,能够让他们更好应对未来的挑战

如果想让孩子——
懂阅读,爱思考,善沟通,
会选择,负责任

欢迎点击下图体验课程

欢迎扫码咨询
回复[独立思考]还可领取礼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郭兆凡:AI于我,困惑大于危机感和兴奋感,我知道这不太对千万不要随便跟人发生亲密关系,能量会被盗尽!崴了脚【突发】硅谷再发生杀妻惨案, 谷歌前亚裔工程师杀妻和4岁双胞胎儿子后自杀真相来了!谷歌27岁清华人,残忍杀妻,知情人最新留言,细思极恐...有爱无性、只恋爱不结婚、非一夫一妻:「非典型亲密关系」有多少可能?离开一段有毒的亲密关系,需要做什么?亲密关系中,女性一定要知道的几个真相,字字惊心!“我家子涵”是什么梗,聊聊控制型父母马丁路德金女儿谈父亲属灵遗产:与主保持亲密关系令我始终充满希望亲密关系有这3种迹象,是在还原生家庭欠的「债」谷歌工程师杀妻,细节公布对话张莉:在整个社会关系中去理解女性,而不仅是两性关系 | 人间夜话新理论,必须以旧理论的撞南墙为代价,而且必须死伤无数后,才能接受新理论如何在亲密关系中「主动倾听」? |社长日签谷歌工程师杀妻案:不要忍受任何形式的暴力亲密关系中,男人VS女人谁更在意大小?亲密关系中,长大后才懂的22个真相马克谈天下(414) 感恩节里说感恩亲密关系中的危机,不是出轨,而是这个误区|免费测试“非典型亲密关系”有多少可能?宋义平×郭兆凡|好提问胜过好老师,如何提高学习与思考能力?晚读 | ​感恩是打开亲密关系之门的金钥匙中国程序员 VS 美国程序员,太形象了...不是裁员是情杀?? 不是枪杀是长期家暴??谷歌27岁清华人杀妻,网友曝光大量细节...搭命经济疫情后重返纽约(2):恐怖的纽约地铁,破旧脏乱倒是很有效率亲密关系里的剧本,你属于哪一种?|免费测评【研究方法】2. 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变量与控制不要做关系中的迎合者,你越迎合关系就越恶劣「亲密关系暴力」的7个预警信号 | 社长日签不是裁员是情杀?? 谷歌27岁清华老公杀妻,网友曝光大量细节...谷歌离职员工说:谷歌正在背叛它自己戴锦华对话费代里奇:与不愿成为母亲相比,年轻人对亲密关系的疏离恐惧更值得忧虑“爱是互相滋养。”好的亲密关系该如何维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