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关系中的迎合者,你越迎合关系就越恶劣
身心俱疲的迎合者
当一个人总是处于迎合者的角度时,TA的状态常常一定是糟糕的。
因为身边的人已经习惯了被照顾,因此,只要一有问题,一有困难,就一定会第一时间来找迎合者帮忙。
于是,迎合者每天都会非常忙,但忙的都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别人的日常琐事。
一个人的精力一定是有限的,当一个人每天的生活中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烦恼时,就一定会感到心力交瘁。
那么,既然自己活的那么累,为什么还要去做迎合者,还要去奉献?
迎合者的武器是内疚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是说:任何人主动做的事情,都意味着你在追求某种好处。
而迎合者也是如此,迎合者在奉献时,通常都会表现出自己是不需要回报的。
但在正常人的心中,是很怕亏欠别人的,根据互惠原则,这种「有债必还」的基因,早在原古时期就已经根植进了我们的大脑。
于是,当一个人总是被照顾时,而且还不能回报,内心中就一定会产生出对迎合者的亏欠感。
而这种“你欠我”的感受,其实就是迎合者的游戏。
当然,迎合者通常是意识不到这些威胁性信息的,他们在意识层面上也确实是在奉献,但潜意识中还是有诉求的。
譬如,在亲密关系中,一方已经非常不堪,但另一方还是会止不住地对这个好,甚至是已经到了毫无尊严的地步。
其背后的真实声音就是,“我为你做了这么多,我付出了这么多,你就必须爱我,如果你还不爱我,你就是个坏人”。
为的就是用“我对你这么好,你还敢亏欠我”的态度,控制住对方,让对方感到羞愧,因此只能跟随迎合者的意愿走。
但是没有人喜欢亏欠人的控制感,当这样的亏欠感积累到一定阈值时,迎合者越付出,对方就越想逃离,最终迎合者最在乎的关系反而断裂。
迎合者的形成离不开TA的内在客体关系模式
没有人谁天生就是一个迎合者,一般迎合者心态的形成都会离不开,早年在原始客体哪里的互动方式。
譬如,很多女孩就很容易有迎合者的心理,这是源自于父母的重男轻女,对男孩百般溺爱,但对女孩则是严重的忽视。
于是,对于在父母哪里得不到疼爱的女孩,她们想要获得疼爱,最容易的方式就是为父母奉献,去哄父母开心。
未成年时,会帮家里做各种家务,会表现的特别勤快,会非常的体谅父母,为的就是用这种付出,奉献的方式,获得父母那点可怜的关注。
但同时,他们也会有不情愿,也会感到愤怒,为什么自己要被区别对待。
所以,他们就会奉献的更多,想要引起父母的歉疚感,可一个一开始就被区别对待的人,无论你在怎么奉献,也都不会获得感恩。
而且一旦你不想这么做时,父母还会觉得不适应,就会更加冷淡和斥责你。
因此,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就很容易成长为一个迎合者。
迎合者也很难获得好的亲密关系
当一个人习惯了用迎合者的状态与人交往,他们就会把这种迎合的状态带到所有关系里。
譬如,一旦他们喜欢上了一个人,就会用无私奉献的方式去恋爱。
很多人在回忆自己的几段恋爱经历时,都会有这样的相同点:
刚开始自己还没有那么喜欢对方时,对方表现的再热情,自己都不会太在乎。
可慢慢地当自己喜欢上了对方,决定好好地去投入了,百分百地对对方好时,却发现对方退缩了,没过多久两人就分手。
许多人都认为,这是自己遇到了烂桃花。
事实上,这是内在关系模式的问题。
迎合者的内在关系模式,通常都是“内在父母”严重忽视“内在小孩”。
简单来讲就是他们小的时候总是被父母忽视。
于是,长大后当有个人追自己,而自己还没有喜欢上对方时,就会以“内在的父母”自居,将“内在的小孩”投射到对方身上,因此就会表现出对对方很不客气。
可一旦喜欢上了对方,关系模式就会反过来,自己就会开始以“内在的小孩”自居,把对方视为“内在的父母”,用过去讨好现实父母的方式,去讨好恋人。
于是,一个在乎自己的恋人是会对这种奉献的行为产生歉疚感,因此就会想要远离对方,避免自己成为关系中的“坏人”。
写在最后
安利时刻
作者:晓萍萍萍
来源:晓萍萍萍
编辑:柯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