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这届年轻人,最爱过中国节

这届年轻人,最爱过中国节

其他

作者 | 路鹿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中秋时节,仰望穹顶之中的一轮圆月,抒发思念与怀乡之情是古往今来华夏子孙共通的记忆。在刚刚过去的中秋,有不少年轻人在微博上开发出这一传统节日的一套“新玩法”。


“线上团圆”,跨屏互动、直播赏月、明星大V+普通网友共创小视频……新潮玩法层出不穷,网友们参与的热情也随之高涨。


除了中秋节,端午、七夕等越来越多的传统节日在当下与年轻人碰撞出新的火花。


当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背后又有什么秘密?是谁在为这场传统文化的复兴添砖加瓦?



01

“明月共潮生”

阿瑛已经连着三年没有回家过中秋节了。


在她从小到大的记忆里,中秋节都是最温暖亲切的回忆之一。她和爸爸妈妈、以及叔叔姑姑都会回到爷爷奶奶家里,一家人团坐桌边吃饭、夜晚一起就着月饼赏月聊天。


记忆里的月亮总是又圆又亮,连月饼似乎也格外香甜。


金月清照、亲情相伴,中秋节是最温暖亲切的回忆之一


工作后,因为离家远、时间紧,回家过中秋不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生活的变故也从未停歇。长辈离世、亲友搬家,一家人想要在中秋假期团聚也变得困难。


以往,阿瑛一个人在异乡的中秋是这样过的:月饼是网购的,晚饭也是简单的两菜一汤,傍晚坐在出租屋的阳台上,她只能开着视频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爸妈聊天,分享同一个月亮。


今年的中秋假期,阿瑛也没能回家,但节日的氛围却在线上被拉满。佳节当晚,在@央视新闻 发起的#直播看明月共潮生#活动里,她把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儿时中秋节的回忆写在了评论区里。爸爸妈妈也点进了这条微博,和她一起看直播赏月,天涯若比邻。


央视新闻发起#直播看明月共潮生#活动


当然,除了和父母“云团圆”,阿瑛还刷新了一些新颖的过节体验。


和喜欢的明星、博主一起发布#我眼中的团圆#VLOG,最后汇集成了一支中秋温情短片;和各地网友po出自己吃月饼的照片,进行线上“月饼PK大赛”;猜灯谜抢红包看直播……


热热闹闹地参加着线上的活动,电视里播着中秋晚会作为背景音乐,阿瑛感觉自己和万千网友一起度过了团圆佳节。


类似的现象正在社交平台上成为一种趋势: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和多元化的数字玩法,端午、七夕、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在年轻人群体中重获活力。


线上“云团圆”,是异乡独处中全新的节日体验


除了普通网友,许多明星和大V也成为传统节日的现代陪伴官和宣传员。


今年端午节,@杨幂、@关晓彤、@宋茜 等高人气明星晒出自己的手绘粽子和家庭菜肴,和各家粉丝一起分享自己的端午餐桌;关于端午习俗、粽子的甜咸之争、纪念屈原等超过60个热搜话题轮流占据榜单,吸引过亿网友参加讨论。


各个端午话题下,有近亿网友参与了节日互动


七夕时,@郎朗 和妻子@吉娜爱丽丝Gina、@我是娜扎、@阚清子、@佘诗曼Charmaine 等明星纷纷化身“爱的陪伴官”,和粉丝们线上过节;多位大V进行直播,和万千网友就“爱”的话题进行讨论分享;红螺寺、天涯海角等景区开展慢直播,超过200万名网友在线许愿“求好运”……


红螺寺景区的七夕直播,掀起网友云许愿热潮


在现代的互联网上度过传统节日,已经成为不少网友的选择。当然,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并不仅仅是过节这件事。



02

“流淌千年”

不知何时起,这届年轻人,开始对传统文化“上头”了。


故宫博物院与各种“国潮”品牌联名的文创产品往往一上线就被一抢而空;敦煌飞天壁画、古长城遗迹等文物留存以数字形象被年轻人纷纷“种草”;国产游戏里,出现越来越多的传统乐器作为配乐;各地博物馆和文创雪糕成为热门打卡项目、考古盲盒被蹲点购买;日常生活中体验品茶、听戏、学刺绣、穿汉服……


传统文化的多元内涵,正以更创意的姿态被年轻人翻新


曾被视为古典遗留的传统文化,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年轻人的生活中。


传统,意味着什么?


在《辞海》里,“传统”二字被阐释为“世代相传、从历史流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听起来,传统的概念似乎天然与“古老”气质相联。


在工业时代的语境里,“传统文化”似被视为“现代文明”的反义词。


然而,看似象征着过去式的传统文化,依然以进行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品茶、听戏、穿汉服……这届年轻人,开始对传统文化“上头”了


2016年,为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而制作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CCTV9 正式播出。这部纪录片,很快成为年轻人追捧的“顶流”作品。在微博上,#我在故宫修文物#相关话题词阅读量也节节攀升,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拥有370万粉丝的热门互联网博主@康斯坦丁 发博倾力推荐该纪录片;@湖北省图书馆 与粉丝热烈互动,通过微博抽奖,送出纪录片同名图书;@故宫淘宝 与@CCTV9线上梦幻联动,在线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打CALL。


网友纷纷表示:“表白王师傅”、 “工匠精神,用一生做一件事,值得学习”、“想去学考古了” 、“三集根本不够看,请继续拍”、 “传统文化YYDS”,年轻人的热情与赞叹不绝于耳。


百万大V博主@康斯坦丁“表白”《我在故宫修文物》


一部题材相对小众且严肃的纪录片能够收获如此多的好评,足以证明年轻人对古老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好奇与热情。除此之外,《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等综艺节目每一季上线播出,都能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引发讨论和参与的热潮。


这也与近些年来国家倡导文化复兴、民族复兴的宏观思路不谋而合。


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现代信息传播平台上,传统文化正在从冷冰冰的文物和文献中“活过来” 、“走出来”。


《国家宝藏》剧照


三年前,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曾军教授团队共同研究发布的《在数字⽣活中拥抱传统——2019 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显示:在受访的青年中,有近9成的年轻⼈对传统⽂化感兴趣。在了解传统文化的方式选择上,80.5%的年轻⼈通过⽹络媒介。


上网,除了满足我们的信息检索需求和娱乐需求之外,已经成为我们触摸传统、感悟文化的重要渠道。


而当下的以社交属性为核心的互联网平台,做好充分的准备了吗?



03

“今时月亦明”

一组数据可以呈现平台在节日文化中的力量。


在今年的中秋节,微博上有1500万网友通过话题畅聊、直播互动等方式在微博上“过节”;其中,超过500个话题被网友广泛热议,累计阅读讨论量达206亿;中秋节当天,相关话题热搜上榜超150个,话题讨论量新增2467万……庞大的数据,意味着广泛深入的参与。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作为载体的社交平台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纵观人类在传播领域的发展历程,信息传递载体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契机和推动力量。


视觉化的文字和符号出现被视为人类有记载的文明起点;龟壳、金器、竹简等记录文字的载体出现,人类文明演进的成果得以被相对完整的保存和流传;被视为“四大发明”成果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直接降低了文化记载和传播的成本,且作为一种直接联系写作者和阅读者的媒介工具,直接推动了文化交流的持续繁荣。



15世纪,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之后与德国古登堡印刷术结合产生纸书,凭借其经济方便的独特优势,迅速成为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两大运动身后强有力的传播工具,也为两大思想解放运动获得胜利创造出不可或缺的正面条件。


16世纪前后,欧洲现代出版业形成发展;再往后,无线电、广播、电视等现代化传播载体的出现都大大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


互联网出现之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变得更加具象、广泛和深入。每一个互联网接入者都能平等得使用这一媒介进行信息和观点的分享、交流。文化传播,成为每一个人都能亲身体会、亲身参与的日常。


特别是以社交属性为主的互联网平台,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功能更是不容小觑。日活用户量高达2.49亿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就始终投身于文化复兴的远大征程中。


微博调动多方资源打造微博传统节日活动IP


以传统节日为例,微博率先在七夕、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上进行创新性尝试,调动媒体、大V、明星、机构等多方资源,打造微博传统节日活动IP,有效提升大众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与之相对应的,是微博创新性的话题发起模式、多元的大众互动参与模式、丰富的多方协同联动模式等都为传统节日带来更全面的体验维度。


从实际功能层面来看,这也是微博作为媒体属性的社交平台所天然具备的优势与使命。在微博,可以直接实现信息的即时共享、评论交流和传播互动;正是基于其信息交互的便捷性、交流结构的开放性和传播主体的多元性,当传统文化与微博相碰撞,就能产生出其他传播载体难以匹敌的神奇效用。


这意味着文化交流与人人直接相关。换言之,宏观叙事下的文化复兴,在这里,有了具体、细微、生活的具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记录日常所见、生活所想,其实质与古人篆书立作一脉相承。而这,也正是传统文化千年流淌的浪漫之处: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End -

推广资讯

作者 | 路   鹿

编辑 | 邹迪阳

统筹 | 杨   菁

排版 | 静   山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上海需要年轻人,年轻人需要地摊这届年轻人已经开始交流务农经验了这届年轻人,盯上下一个“鹤岗”这届年轻人,如何流淌在城乡之间?旅途片断 - The bird who has eaten cannot fly with the bird that is h这届年轻人为何不怕“翻车”了?现世姻缘 (二十)黄大妈:跟上年轻人,也让年轻人跟上我这届年轻人被“秋日限定”拿捏了这届年轻人的性生活,都缺了这一步这届年轻人在直播间尝尽了爱情的苦 | 互联网相亲观察报告首发这届年轻人的腰越来越不行了这届年轻人:假装没有梦想这届年轻人不买阿迪达斯了?不再以家庭为单位,这届年轻人开始找人拼单买房不恋爱、不结婚,这届年轻人只想crush这届年轻人,开始“精致抠”“云养娃”的快乐,这届年轻人最知道最爱过节的Bella Hadid,这次又是什么绝美造型?这届年轻人真敢……《思念》 快乐歌手演唱,海上云词,雅歌曲、编这届年轻人,学投资都开始看漫画了谈恋爱好累,这届年轻人只想crush这届年轻人,开始糊弄双十一这届年轻人,不要月薪2万要自由这届年轻人到底有多爱养生?加斯佩半岛自驾游 (三)路线从玉米到零食到CFA考试,这届年轻人有多爱找平替?年轻人谁过中秋啊这届年轻人的消费欲,哈哈...中老年风,怎么又吹进了这届年轻人的时尚?这届年轻人的“上岸学”,看得我头大这届年轻人,真是太喜欢数据了这届年轻人:敲电子木鱼,见初音未来不如回家卖红薯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