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企合作,共赴可持续未来
2024年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ESG(社会、环境、治理)概念的二十周年。在这二十年里,ESG从一个理念不断丰富完善,如今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成为全球一流企业的“通用语言”。为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球企业纷纷设定了“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的减碳目标,并带动企业上下游价值链共同向绿色转型。
航运业承担着全球贸易量的80%,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航运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0亿吨,占全球碳排放总量比重3%。2023年,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共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列全球第一,其中,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国际份额达到57%,覆盖了全部主流船型。中国航运业供应链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对全球减碳意义重大。
中国的航运企业如何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并顺利“绿色成本”转化为“绿色动能”?金融如何助推可持续商业驶入快车道?当ESG成为企业的“通用语言”,中国广大企业家如何掌握它?第一财经《首席评论》“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特别节目邀请芜湖造船厂董事长张钊、富邦华一银行行长陈峰做客演播室,共同探讨。
企业加速低碳行动,迈向可持续未来
第一财经:近日,国际海事组织提出“全球航运业力争在2050年前后实现净零排放”的减排战略。芜湖造船厂作为船舶制造企业,如何适应全球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张钊:航运企业作为全球物流供应链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低碳和减碳趋势下,面临着很大机遇和挑战。在机遇方面,可持续发展理念将迫使我们选用更多新的船舶技术、让船舶性能得到最大发挥、提升货物的配载效率等。在挑战方面,则是面临着推行一项新的技术而带来的不可逾越的成本增加。我们需要将这种额外的成本,在不增加客户负担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转移或者消化掉。
2024年1月8号,国家工信部公布了2023 年度绿色制造名单,芜湖造船厂荣登“绿色工厂”榜单,成为安徽省首家船舶生产“绿色工厂”。同时,我们已经实现2023年产值利润双倍增,手持订单突破300亿元,以上这些成绩表明,企业在业务发展与绿色减碳方面完全能够协同发展。
第一财经:在“双碳”目标之下,ESG被提到“第二张财报”的重要位置。在富邦华一的视角,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何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陈峰:富邦是比较早就通过科学基础减碳目标(SBT)审查的金融机构。我们也设定目标,未来发放对公贷款的新增部分,基本上将向变绿或以绿化为主的领域倾斜,并有一些具体的量化指标支持。
另外,从我们日常经营活动,以及员工日常行为中,也积极践行了环保理念。我这里有一个很小的制成品,是由三个矿泉水瓶回收制成的包装袋,这就是我们积极加入碳减排理念的行动之一。
绿色金融护航,龙头企业先行
第一财经:在绿色转型过程中,芜湖造船厂如何快速完成理念转变和产品创新?在使用绿色技术和绿色能源的同时,如何提高价格上的竞争力?
张钊:芜湖造船厂在新能源船舶的生产和运营过程中,首先通过合理地布局厂区,提升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其次,我们在生产过程中恪守“清洁生产、绿色造船”的环保理念,芜湖造船厂于2023年交付法国的21500吨沥青船获得了新加坡绿色大奖,整船的绿色原料使用率超过了94%。
近两年,芜湖造船厂尤其注重产业技术升级,持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水平。新建成的激光智能下料中心二期,引入造船一体化系统,使得整个生产设计效率提升36%,基本实现了生产的洁净化,2024年我们还将继续投入高技术设备。
芜湖造船厂不仅在技术上不断突破,还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我们推出了“绿色船舶租赁”计划,让船东能够以租赁的方式使用新能源船舶,从而降低他们的初始投资压力。我们还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了专门的绿色船舶融资方案,帮助船东解决资金问题。
我们坚信,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成熟,新能源船舶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成为航运业的主流选择。我们会持续努力帮助船东们克服成本的难题,顺利地实现向新能源船舶的转型。
第一财经:顺应全球日趋严格的减碳规则,像芜湖造船厂这样的大型企业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不仅自身要低碳转型,还需要与供应链和合作伙伴一起“变绿”。作为金融机构,富邦华一如何助力企业实现愿景和目标?
陈峰:首先是将传统银行的融资方式放到一个“绿色”的产业里面。看上去产品没有更复杂,但是产业的意义和背景发生了变化。
第二,银行需要设置“绿色名单”。除了企业会要求它的供应链“变绿”,富邦华一也会如此,比如我们融资的船,就是首选新能源船,无论是往外的出口,还是在境内的内河的改造。
第三,如何帮助企业逾越成本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一个运输碳排放物资的船,不可能再去创造出更多的碳排放物资,所以存在运费补偿等等。
再有一个,企业通过降低能耗,其实可以创造出新的收益,这就是富邦华一在帮企业做的,让它可量化、可交易,能够把“东墙减少的部分,从西墙把它补回来”,这也是金融机构在可持续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一财经:随着全球逐渐加大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力度,越来越多企业也将涉及到跨境合作,富邦华一有哪些针对性的金融支持?
陈峰:我们是一家台资背景的商业银行,在过去二十年,中国大陆进出口是以电子制造、精密设备为主,背后基本上都蕴含着台商做代工和产业链的身影,所以富邦华一对于如何去贯穿供应链,如何把企业产品往外销售、把原材料带进来等,我们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再看今天,船舶行业不是一个孤零零的存在。2023年中国大陆出口聚焦“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中,大部分是需要海运的,尤其在面对当前全球温室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变化等等,对于运输行业的需求与以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我们有机会把过去很多的方法、经验带到今天来借鉴。富邦华一不只是一个商业银行这样的角色,更多是可以站在产业链背后的“FA”(Financial Advisor)的角色。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金融可持续支持
第一财经:对于一个行业和企业来说,在当下这个阶段,绿色转型任务其实还远远没有完成,还需要更精进、要更进一步。那么再下一步,芜湖造船厂深度绿色转型的目标或是蓝图,将是什么?还需要哪些关键的支持?
张钊:我们认为还要创新一些绿色船舶产品,要投入更多资源去研发如甲醇、绿氢、绿氨等方面最新的、先进的、专业的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尽可能地产业化。我们还要做智能化的产业升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应的技术来优化船舶的运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消耗,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
那作为我们制造企业,我们还需要借力金融机构,比如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为减碳项目能够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第一财经:陈行长,当前其实全球经济是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富邦华一如何判断一家企业在未来的经营是能够稳健有序地持续推进的,在风险和投入的平衡方面有哪些策略?
陈峰:从2016年开始,因为外部的变化,导致全球过去这二十年以WTO为基础的自由贸易体系,它的规则和展现的结果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在这种状况下,金融机构经营的是“百年老店”,并不是今天做完了,明天就不存在了。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其实是有一套方法论的。
第一,看行业。绿色,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承诺,以绿色出行为基础的产业,无论是中间的主机厂、下游的经销商、上游的供应链、中间的原材料,我们认为基本上是呈现出向上的趋势。
第二,挑企业。通过银行的评级理论,从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量化指标等等去挑选。比如芜湖造船厂,它是一家124年的造船企业,在一个朝阳的产业中又焕发出新的企业形象,无论从财务报表还是从企业目标方面,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第三,选产品。要应对当前全球的变化,我们希望产品自身能够产生自偿性的现金流。比如我们现在重点支持的船厂产品——绿色新能源动力的船舶、内河船舶的改造,无论是通过运费的节约、能耗的节约等等,它能够有新的现金流,足够去支持银行的融资。
另外,银行还会有未雨绸缪的一些举动。比如帮企业做行业的风险管理,因为它有进出口,涉及原材料、销售等环节,其中会有较大的汇率风险,富邦华一会帮企业做从单产品到整张资产负债表、现金流的避险管理。此外,它还会产生“衍生效应”,因为碳排放权可以做质押,富邦华一帮助企业设计相关方案,盘活绿色金融价值。这些都能够帮助企业走得更长远。
第一财经:在中国“双碳”目标下,包括水运在内的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大约占中国碳排放量的10%。作为金融机构来说,富邦华一如何通过自身优势,去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陈峰:您讲到两个非常关键的点,第一个是交通行业碳排放占比非常高,第二个是企业首先要逾越过“绿色成本”,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或金融机构当然有很大的优势。
以船舶运输为例,第一,船舶有非常强的周期性,今天开始制造,如果制造用时三年,届时航运市场将翻到另外一个阶段,这艘船就变成了沉没成本。所以金融机构能够有针对性、快捷地提供融资,就能够大量去缩短企业的制造周期,这个融资包括主体的融资、供应链的融资,还包括如果上游有订单,在交付周期上的时间是能够大幅缩短的。
第二,帮助企业做自动化。造船业是非常古老的行业,在现在看来很高大上的船舶的制造过程中,仍有很多部分是通过手工或者半手工在制造。过去台资企业代工比如智能手机,其中有很多精细的工作,比如一个面板上是63个螺丝还是60个螺丝?要拧到多少转?这些工艺或流程管理经验如果用到造船行业,可以极大地提升效率、缩短时间。
此外,降低碳排放的过程是量化的过程,必须要追踪到每一个碳原子的轨迹。随着近几年互联网平台的崛起,在这种大模型、数据化运用等方面,过去在C端相当发达,现在到物联网时代或者在工业领域,还在刚刚起步阶段,也给了我们银行一个机会,把这些追溯技术放到碳减排流程中去。比如在支付环节,我们提供了从中国境内的小B小C端的收款到跨境的收款,我们现在还加入了数字人民币“2.5层”,使得我们从放款环节中就可以把每一个碳捕捉出来,通过支付手段和新兴技术的结合,就能够把它真正变成一个可确权、可交易的衍生增值的服务。
第一财经:效率会提高多少?
陈峰:以芜湖造船厂的船为例,大概从交单到海试的周期不到一年就可以完成,比一般的船厂效率快大概一倍左右。如果配合以数字人民币为基础的融资,每一个能耗单位对应一笔数字,这样下来,可以根据用船碳排的多少,去做不同融资方案的调整。
拥抱变化、携手合作,顺势而为
第一财经:面对ESG大趋势,每家企业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企业会觉得机会来了,而有的企业会觉得困难重重。在张董事长看来,在ESG背景下,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取得先机?
张钊:我们认为,只有那些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投资于创新技术、适应并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效技术的企业,才能够在这场减碳进程中脱颖而出,抢占先机。
另外我想强调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企业需要有更多的合作精神,“单打独斗”是不能够应对全球变化的挑战。所以我们希望能够与上下游的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积极地携手合作,共同构建绿色交通生态圈。
第一财经:陈行长,您认为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在ESG趋势下“拔得头筹”、“获得先机”?
陈峰:四个字,顺势而为。“双碳”和ESG是大趋势,作为企业,首先必须要有非常坚定的战略目标,必须得做这件事情。其次必须落实到非常细致的作业程序和步骤中,企业不可能无限地把成本铺开,也不能不尊重市场规律。所以“顺势而为”,是芜湖造船厂和富邦华一银行能够在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中 “获得先机”的重要策略方针和手段。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