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个孩子给自己烧饭?别笑,日本人真的这么教的
疫情在家做饭做到崩溃的我经常祈祷,什么时候娃能给我做饭就好了。没想到,这一天这么快。
今年秋季开学,不少中小学生发现,课表上多了一门“劳动课”,要学习种菜、做饭、钉钮扣,以及其他实用的劳动技能。
此前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宣布劳动教育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劳动内容。
作为家长当然是双手赞成!经历过疫情,“做饭”是多么重要的一项生存技能啊!!
其实在邻国日本,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学校就已经把种菜、厨艺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称为“食育”,内容之丰富令人大开眼界。
我们的旅日专栏作者飞鸟鱼告诉我们,在日本,食育乃生存之本,更是智育、德育和体育的基础。
到底,日本基础教育中又是如何践行“食育”的呢?有哪些是我们的课程中科技借鉴的?来听听飞鸟鱼的故事。
记得三年前,初到日本时,懵懂无知,每天都很新鲜,也会被很多事“惊讶”到。
其一是,某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把我惊到了,
其二是,当年秋天,女儿保育园年度运动会上,年中班(相当于咱的中班)的小朋友们每个人几乎都可以独立完成四层跳箱分腿腾越,然后接单杠跳上成正撑,前翻下。还有年长班(相当于咱的大班)的团体“双层叠人塔”表演。
△安酱幼儿园运动会上。跳箱是每个幼儿园小朋友的必会项
这两件事充分体现了日本基础教育“五育”中“食育”和“体育”。
所谓“五育”,是日本在明治时代提出的幼儿教育理念,包括:
1851年出生于中医世家的石塚左玄,在22岁的时候取得了医师和药剂师资格。他在《食物养生法》当中第一次提出了食育,“对于今天的儿童来说,食育应该走在智育,德育,体育之前”。这是“食育”一词最早的来源。
“食育”的地位为何如此重要,日本基础教育中又是如何践行”食育“的呢?今天我们就先来聊聊这个话题。
△秋天拔红薯是日本幼儿园的传统活动
石塚左玄在书中指出,食育不仅仅是“吃什么、怎么吃”的教育,它可以贯穿于孩子的生活。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生观培养上。
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故在家庭和幼儿教育机构中得以迅速推广。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在小学已经开展有规模的食育工作,2005年6月日本颁布『食育基本法』,将其作为一项国民运动,以家庭、学校、保育所等为单位,在全国范围进行普及。通过多种途径,使接受食育的儿童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培育有关“食”的思维方式,以实现健全的饮食生活,还强调食育乃生存之本,更是智育、德育和体育的基础。
每月一张献立表,
可能是为了照顾老年人的阅读习惯,可能为了信息安全,日本的无纸化进程非常慢。信件、报纸、刊物等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依然固执地存在着。
幼儿园、学校也是如此,每月都会各种文字资料。其中每月月底都会发一张表格,叫做“献立表”,就是当月的食谱。
△幼儿园每月菜谱女儿安酱在天津读幼儿园时,每周也会有食谱公示,早中晚饭的菜名,也会有食物模型摆放。因为日本幼儿园是不提供早晚餐的,只有午餐和简单的下午茶(有的幼儿园还需要自己带便当)
但日本这张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A4大小的“食谱”可不是光列出某一天午餐和下午茶的菜品名称哟。它包括了菜品名称、所用食材和调料及其用量。甚至下午茶中零食的成分和材料用量都会标明。因为是保育园,还有乳儿(1-2岁)和幼儿(3-5岁)不同的用量之分。
除了详尽的食谱外,幼儿园每天还会在食堂外的小白板上公示,每种菜品中原材料的产地,有来自日本各地,偶尔也有国外的食材。
比如图中,本日的午餐是日式意大利面,汇聚了北海道的葱、京都的菠菜、新泻的杏鲍菇;蔬菜汤里的材料更是来自“四面八方”,兵库的鸡肉、千叶的萝卜、德岛的胡萝卜和新西兰的南瓜;下午茶是牛奶和来自宫崎的红薯混合来自青森的苹果做成的团子。
除此之外,每月还会在特别日期,如开学日、儿童节、七夕节、冬至等,提供特别午餐。
到了小学阶段,“食谱”总算变成了一张A3大纸了,字大行稀,便于老母亲阅读。
京都市公立小学的午餐是全市统一的,安酱和她在不同小学读书的好朋友们,共同的午餐也可以成为他们新的话题。
小学的食谱中,除了幼儿园食谱的内容外,还多了一些新的细节。
比如每种材料前面都会标明红、绿、黄的字样,日本按这三种颜色区分食物对身体的不同作用;
比如每月有一次日本和食推进日,当日午餐就是纯日式;传统料理在此过程中得以传承,促进各地特色食材的持续性生产,有利于提高粮食自足率,日本食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将因此得以实现。
比如当月食谱中,卡路里、钙、铁的平均摄取量也会标明,低、中、高不同学年的学生摄取量不同;
对于可能引起过敏食物也会详细列出,对食物过敏的学生,也会提前登记信息,会使用不引起过敏的且食物营养量相当的物质替代。
更换菜谱,或更换食材产地时,幼儿园和学校都会向家长发邮件提前说明。
日本的“严谨”在“食谱”这种大事中表现得格外鲜明。
作为一位不爱做饭的老母亲,自从看了这些“安心菜谱”后,我就不再为我拙劣的早餐和晚餐担心了。“午餐的营养这么均衡,早晚饭差点,也不会对安酱的身体产生太大影响”,我常常这样安慰自己。
安酱对幼儿园饭菜偶有微词,说”没味儿“,我想原因可能是幼儿期间,严控食盐摄取量造成的。而到了小学的午餐,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每天回家都说”学校的饭太好吃了,和妈妈做的一样好吃“。哈哈哈。
所以迄今为止,安酱在吃饭这件事上,我没太操过心。
每月一份的健康小报,内容就是和当月食物、健康有关的事项,比如当月午餐的目标、当月有啥应季的食物,不同季节身体需要格外关注的内容,也会推荐一些幼儿园或学校食堂的当家菜品的制作方法等等。
日本的教育者认为,食育就是生命教育,教导孩子真正的食物原味,可以承传对自然的崇敬之心。因此,有必要组织各种体验活动,让儿童切身体会动植物生命及劳动的可贵。
从幼儿园的院子里开始,安酱就和小朋友和老师们一起种下了青椒、西红柿、黄瓜、胡萝卜、玉米、红薯等。
△安酱和小伙伴们和食物亲密接触
从播种开始,到浇水、观察生长,亲手采摘,到最后,戴上三角巾,穿上围裙,在厨艺课上将这些食材做成简单的料理,在午餐或下午茶时,和小朋友一起享用。
记得三岁小班时,安酱上完第一次厨艺课回家后,就要求自己切苹果。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盼着安酱的厨艺课可以早点学炒菜,我也早日从灶台前解放。
不仅在幼儿园院子里种啊摘啊,每年秋天日本传统的幼儿“拔红薯”项目更是把采摘的手伸进了农民的田地里。
拔红薯日当天,需要准备军用手套、雨靴,坐着幼儿园校车就去了京都市附近的农园。拔回来的红薯留一部分给幼儿园食堂,剩下的小朋友带回家和家人一起享用。第一次拔红薯回来,三岁的安酱兴奋地说“红薯是在泥土下面的,上面有长长的叶子啊”。
不仅有拔红薯活动,每年安酱的幼儿园还会在冬天举办热气腾腾的“烤红薯大会”。每年一到这个日子,一大早就会看到园长奶奶亲自在院子里忙乎着搭烧烤架子。
△安酱幼儿园的拔红薯活动
孩子们对食物最初的启蒙,就在幼儿园日常的实践中开开心心地一点点建立起来。
到了小学,有专门的一门课叫“生活”,还有课本。教你种花种菜,还有种水稻什么的。
安酱的小学校园里有一片绿油油的稻田。
从二年级开始,就要由数学体育语文音乐美术游泳课集于一身的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亲自下田开垦、播种、养护、收割了。
△安酱学校里的稻田
比起在城市里长大,迄今见到农田都还还挺兴奋,却始终五谷不分的我,安酱小朋友真是幸运的。
据说“生活”这门课,到了高年级就要学炒菜、学烤鱼,学做味增汤了。
我,特别特别期待。
△幼儿园的厨艺课刚来日本时,幼儿园组织的第一次亲子户外活动,是自带便当大家一起午餐。
当老师宣布午餐时间到时,我赶紧催安酱“快吃快吃”,当安酱打开便当盒就要吃时,被老师拦住。
对了,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日本人开饭前还要一起“念叨念叨“才能吃饭呢。
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双手合十,说“いただきます(我开始吃饭了)”。那为什么要在饭前说这句话呢?
NHK电视台做过一个采访,现代日本人对这句话的主流理解是,
所以在日本提供校餐的学校里,大家通常会等集体所有的人都到齐了以后,大家集体双手合十,说完这句话,才会开始吃饭。幼儿园里也是如此。
这也是日本食育里的一个重要内容,也体现了食育的另外一个目的:尊重食物,尊重为你提供这些食物的每一个人。
△幼儿园每日午餐场景
在安酱的幼儿园里,每次午饭前可不是只说这一句话,是要说一段30秒的话(每家幼儿园说的都不大一样)。每天有2个值日生站到教室前带领大家一起说。在安酱还不怎么会说日语的日子里,这段话恐怕是她最先学会的最长的一段日文了。
而且把这种好的习惯带到了家里,晚饭前,有时候她就非要当值日生,带领我一起说,不说不可以吃饭。
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完全听清楚她说的句子,大概翻译了下:“请安静,让我们双手合十,一起来说今天午餐的致辞吧。从心底感谢今天的午餐。今天的午餐是肉啊,菜啊,饭啊,请开始进餐吧。”
用餐结束后,也有一句常说的,“ご馳走様でした”,意为我吃饱了,感谢款待。
在进入小学之后,会有更多种形式的“食育“内容。
每个学校都会配备的营养师,从栽培,讲解营养搭配知识,进餐礼仪到引导孩子思考环境变化带来的粮食供应以及对日式料理的继承问题。食育效果辐射到家庭生活当中,有效降低了孩子们在家庭生活当中的偏食,挑食行为。
最近安酱拿回来一份课堂作业,是人生第一份采访。采访的对象就是食堂的老师,采访提纲里包括食堂里都有什么器具啊,看到了什么食材啊,食堂老师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啊。孩子们都会在实地采访后完成用简单的日语写一份采访报告。
最重要的是,每天午餐都是由值日的孩子们一起发放。安酱班上27个孩子,9人一组,每组一周,轮流值日。值日生需着专用服装和帽子,周五放学后带回家洗好熨烫好,下周交给下一组值日生。
暑假后的第二个学期,家长也会有机会走进食堂,体验食堂是如何运作的,孩子们是如何当值日生发饭吃饭的,到时候我作为”记者“再给童鞋们做详细报道。
和食育相关的事情还有很多。
每年6月是日本的“食育月”,每月19日为“食育日”,以家庭、幼儿园、学校、保育园等为单位,在全国普及推广食物营养、食品安全以及饮食文化的传承。
日本食育提倡8020运动,希望每个人在80岁时还能拥有20颗牙齿,这个运动的推进离不开齿科医生。2007年6月日本齿科医师会,日本齿科医学会,日本学校齿科医会,日本齿科卫生士会4大团体联合发布了「食育推进宣言」。他们不仅担负着口腔保健的重任,同时也普及咀嚼的作用,倡议吃一口饭咬30次。
.....
中国国内的食育刚刚起步,国家从小学阶段开始也将启动正式”劳动课”。食育作位”五育“之首,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感受食物,进而感谢食物,爱上食物。而不仅仅是作为一门课程,作为一项考核或者一项技能。日本的一些成熟做法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愿食育早日普及,并深深惠及我们的下一代。
本期福利
点击下方链接,进入“爸爸真棒”后台,回复关键词「日本」,领取作者整理的一份《关于日本入学、保险、就医的经验之谈》手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