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一口气看完30集《繁花》,我来聊聊里面的通信技术

一口气看完30集《繁花》,我来聊聊里面的通信技术

公众号新闻

最近这段时间,由王家卫执导的电视剧《繁花》在全网热播,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小编很少有空追剧。家人在看的时候,我跟着瞄了两眼,发现还挺好看。于是,一口气就把30集都追完了。

我个人觉得,这部剧画面视效精美,演员演技在线,台词金句也很多,是一部不错的作品。虽然核心剧情稍微有点弱,但仍然值得一刷(目前豆瓣评分8.5)。

该剧所讲述的,是1990年代发生在上海的商战故事。主人公“宝总”(胡歌饰演)和他的朋友们,在激烈的时代变革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最终实现了各自的蜕变。

对于剧情细节,小编就不多剧透了。今天文章的主题,我是想站在通信人的角度,和大家聊聊剧中出现的众多通信技术。

这些技术充满了时代特色,现在基本都已经消失了。通过这部剧,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首先第一个要介绍的技术,就是它——

没错,传说中的大哥大。

在《繁花》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关大哥大的镜头。

在激烈的商战和股市博弈中,主角和配角大量使用了大哥大,进行信息交流和指令下达。大哥大为推动剧情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编和大部分国人一样,第一次看到大哥大,是在香港早期的影视作品里。

里面的大老板,或者黑社会大哥,总是随手拿着这么一个硕大的“砖头”,没事就喂喂两句,很酷很拉风。

大哥大,其实就是早期的移动电话。1973年,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机——DynaTAC,就是大哥大的鼻祖。

这个东西在国外叫移动电话。为什么到了中国,会叫做大哥大呢?

据说,当年武打明星洪金宝,是香港最早拥有大哥大的人之一。他在片场经常使用大哥大,港媒每次拍到他,都是手持大哥大的样子。

洪金宝是成龙大哥的大哥,所以,港媒索性就把这款移动电话,称为“大哥大”。再后来,这个名字流传到内地,因为使用者往往非富即贵,所以人们也逐渐认可这个叫法。

那么,1993年,上海的宝总们使用大哥大,是否合理呢?

当然是合理的。大哥大是典型的1G(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980年代初,国际上发达国家就已经启用了1G标准,并大量建设了1G网络。

1987年,广州召开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在时任市长叶选平的力推下,广州建成了中国第一个1G网络,开创了历史先河。首个电话,1987年11月18日在广州西德胜基站成功打通。

当时,这个1G网络采用了英国的TACS技术,设备提供商是爱立信。整套网络拥有1个交换局,3个基地站,可容纳1200个用户。

中国第一个移动通信基站


国内的第一个大哥大用户,是商人徐峰。1987年11月21日,他在广州办理了手机开户手续,号码是901088(9010是当时广州区号,88是徐峰选的一个吉祥号)。

徐峰回忆道:“当时,邮电局的人还不知道这手机应该卖多少钱,他们让我押了一张2万元的支票,先把手机拿走。” 

那是一台日本NEC公司生产的模拟手机,进口价格1350美元,卖出价是12000元人民币。当时入网费是6000元,话费每分钟0.6元,月租150元。

广州建成首个1G基站后,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巨大反响。随后,重庆、北京、辽宁等省市,也争先恐后地开通了1G网络。1993年的上海,肯定是有1G网络的。

1993年,上海街头正在使用大哥大的男子


事实上,1993年,也是中国移动通信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年。这一年的9月19日,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GSM网,在浙江省嘉兴市开通。从那之后,2G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生根发芽。

也就是说,1994年开始,宝总们手里的大哥大,逐渐就要消失了,变成体积更小、信号更好的功能机。

1994年,原邮电部部长吴基传正在拨打GSM电话。


1994年,中国通信产业还有两件大事,那就是中国吉通和中国联通的先后成立。这为后来的中国电信业大重组进行了铺垫。

1993~94年,中兴和华为在干啥呢?

呵呵,那个时候的中兴华为,还在忙着努力活下去。

大家追剧的时候,一定会对“爷叔”桌上的那个固定电话有深刻印象。

爷叔的电话机(右下角),剧中频繁出镜


宝总很帅,用的是大哥大。爷叔的话,相对低调一点,主要用的就是固定电话。很多重要的消息,都是通过这个电话进行传递。

这个固定电话业务,属于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络)。1980年代,改革开放更早期的时候,国内重点建设的方向,不是手机,而是固定电话,为了满足老百姓最基本的通信需求。

当时我们没有什么自主技术,大容量程控交换机基本靠国外引进。各个省份引进的厂商又不一样,于是,就有了“七国八制”(来自七个国家的八种制式),非常混乱。

进入90年代,国产万门程控交换机才开始崛起。

1991年,38岁的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邬江兴,主持研制出了HJD04(简称04机)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一举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

HJD04


当时,身处深圳的中兴与华为,刚刚靠着“三来一补”的生意赚了一点钱,正在准备搞低端交换机的自主研发。(汪小姐去深圳蛇口,搞不好还能碰上。

他们在城市市场根本干不过外资企业,所以,盯上了农村的农话市场。

他们的决策是对的。凭借ZXJ10系列和C&C08系列,两家公司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并在后来实现了逆袭,成为世界通信巨头。这是后话。

除了大哥大和固定电话,《繁花》中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通信技术,那就是BP机。

汪小姐在看的,就是BP机


BP机就是寻呼机,也叫BB机、呼机。

它的诞生时间,比手机更早。世界上第一台BP机,诞生于1948年,来自贝尔实验室,被命名为BellBoy(贝尔男孩)。1950-60年代,在摩托罗拉的推动下,BP机逐渐开始普及。

BP机进入中国,是在1983年。那一年,上海召开第五届全运会,上海邮电通信开发服务公司创建了国内第一家寻呼台,服务于全运会的30名工作人员。

80、90年代,寻呼机是非常流行的通讯工具。相比固话,它具有移动性。而相比手机,它又更加便宜。所以,深受用户的欢迎。

那时,邮电(后来的电信)、华旅、万声、国信、亚太、新华、远望、润迅、兴达(好像后来卖给了联通)等寻呼台相继成立,为公众提供寻呼机服务。

早期的BP机,不带显示功能。收到信号后,机主需要找一个公共电话,拨打寻呼台,才知道是谁找自己、有什么事。

后来,有了数显和汉显BP机,可以接收文字消息,BP机就变成了一个单向通信的短信接收器,有了更大的用途。

《繁花》中,通过BP机查看股价


90年末,2G手机和短信业务逐渐普及之后,BP机的价值逐渐弱化,业务规模也开始萎缩。

进入21世纪,大约在2005年,我国大陆地区的BP机基站就几乎全部关闭。也是从那个时候起,BP机退出了历史舞台。

大哥大、固话、BP机,是1993年最具代表性的三种通信技术。在《繁花》中,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技术细节。这个细节,隐约揭示了后面整个通信产业的发展方向。

这个细节是什么呢?是数据通信网络的出现。

在《繁花》的后半段高潮部分,宝总和强总掀起股市大战。当时炒股票,大部分股民都是通过柜台进行场外填单,然后同步到场内,由场内交易员进行下单。

宝总在小乐惠的“联合舰队”,为了提高交易效率,也搞了一台电脑。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当时这台电脑,是不是可以连接到证券交易中心呢?

我个人认为,当时应该是不可以的,这很可能是一个穿帮。

中国在80年代就引入了计算机,以及早期的TCP/IP技术。

1987年9月20日,北京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的钱天白教授,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

(“越过长城,我们能到达世界的每个角落。” )

这封邮件当时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它被视为中国与互联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而钱天白教授,也被世人称为“中国互联网之父”。

钱天白


其实,当时钱天白所使用的网络,并不是真正的Internet,而是中国与德国学术界合作建设的一个国际联网项目——中国学术网(CANET)。

国内积极建设了好几个类似的学术网络,也尝试和国际网络建立连接。但这些连接,只能算是“间接连接”或者“单功能(邮件)连接”,并不是真正的“完整Internet直接连接”。

等我们真正连入Internet,已经是1994年。那一年的4月20日,NCFC(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接入Internet的64K国际卫星专线正式开通,首次实现了国内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中国正式迈入互联网的大门。

一年后,1995年5月17日,北京西单电贸大楼,邮电部专门设立了业务受理点,允许普通用户办理互联网接入业务。中国第一批网民,正式诞生。

《繁花》发生在1993年末,1994年初。从道理上来说,“联合舰队”是没有互联网接入能力的,PC只能是单机运行,没办法连接交易所进行交易。单独拉专线的可能性,我觉得也不高。

不过,他们使用电脑进行交易的方式,确实是一种趋势。

那一时期,国内掀起了信息化的热潮,很多单位都开始引进PC,提升工作效率。这为后来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国家在信息通信技术上与国际接轨,拉开了帷幕。

  • 最后的话

《繁花》这部剧,我很喜欢。作为一个时代亲历者,同时也是一个创业者,里面的人物经历,还有台词,都能够让我产生共鸣。

1993年的我,刚好是10岁。那时候的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期,遇到了很多难以想象得困难。时代在剧烈的动荡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刚有一点起色,但仍然不高。外部环境的冲击,让很多人陷入了迷茫。有的人选择原地徘徊,有的人选择随波逐流,也有的人选择激流勇进。

30年的光阴,很快就过去了,仿佛就像一场梦。这期间的风雨沧桑,改变很多事,也改变了很多人。

步入不惑之年的我,亲眼见证了整个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有幸参与其中),也见证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大跨步提升。

这么看来,过去30年,我们的路,没有走错。

接下来的30年,又会发生呢?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行业,又将迎来哪些变化?我们现在遇到的新的困难,会再次迎刃而解吗?

只能让时间,慢慢告诉我们答案了。

>End
>>>                        
本文转载自“鲜枣课堂”,原标题《一口气看完30集《繁花》,我来聊聊里面的通信技术》。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太空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我们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HISTORY/往期推荐




坚持道路自信 直面未来挑战——“对标SpaceX”的思考



混合所有制模式:新型举国体制在商业航天发展中的逻辑演进和实践路径(之一)



混合所有制模式:商业航天领域推进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途径



迪斯尼传播快乐,美丽星球点亮梦想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袁鸿翼,王俊峰

·  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编辑:艳玲、哈玫,周泳、邱莉、黄榕
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刀子、赵栋
策划部:杨艳、若㼆、李真子
视觉总监:董泞
专业摄影:冯小京、宋伟
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业务部:王锦熙、瑾怡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请加微信:18600881613
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13811260603
杂志订阅,请加微信:wangxiaoyu9960
· 卫星与网络各分部:
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
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
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
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 卫星与网络总部负责人:农燕
·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许克新、董今福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雨菲
·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繁花》,灵吗?散散地想都说看不懂的《繁花》,怎么越追越上头啊?!收视率吊打《繁花》,这才是国产真神剧8.4分太低了!二刷《繁花》,才读懂这部华语“天花板”!追完《繁花》,我发现宝总的“生意经”背后藏着出国留学的玄机……聊聊《繁花》王家卫的《繁花》,就是在拍上海滩王家卫选唐嫣演《繁花》,一招好棋我们爱的不是《繁花》,而是那个遍地机会的年代回国的尴尬(三)《繁花》,是一部顶级遗憾美学名利场||《繁花》里宝总的原型是他?聊聊九十年代金粉银沙的上海滩旧事再创新高和登山见闻《繁花》,可能是最懂上海人的“美食剧”《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我发现了拉开普通人贫富差距的真相......营销周报|借势《繁花》,美团打造「繁花美食」;饿了么「班味」小票大搞「互联网黑话文学」《仙剑》到《繁花》,胡歌霸榜必有大牛市?|智氪跟着王家卫拍《繁花》,黄河路就是上海的江湖《繁花》,不过是复制了当年的欲女一口气看完唐朝兴亡三百年,后劲比《长安三万里》还大!《繁花》,一部女性审美教科书!(内含红包封面)还原比《繁花》更繁华的上海商业,繁花经济未来走向何方?家居修理系列:卖房要略(3)好色之涂热度仅次于《繁花》,前作评分高达8.8,这部热播剧广告越来越少,咋回事?看《繁花》,学投资!如何成为"宝总"?《繁花》,让一些上海人体验恐怖谷效应看《繁花》,学投资!基金公司"划重点":如何成为"宝总"?辛芷蕾:拍了《繁花》,我才意识到自己绝美《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看懂《繁花》,得从海派建筑开始王家卫的《繁花》,把她拍出下凡的美谢谢《繁花》,开除了我的沪籍《繁花》里的通信技术看电视连续剧《黑白密码》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