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一个普通影迷,晋级到跟梁朝伟和古天乐合作?电影2024-02-05 00:02王家卫导演,拍片以“慢”著称:《一代宗师》花了12年,《繁花》花了10年,《2046》花了5年,《东邪西毒》花了2年....王家卫拍片为什么慢?有“烂片王”之称的王晶导演,说他是“为了算计得奖,老改戏剧作品”。王家卫对此付之一笑,说他“用的演员和班底都是最好的,要聚齐他们很难”,他之所以慢,因为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待”。《繁花》拍摄现场的王家卫(右)但这话其实有点不太可信。据知情人说,王家卫大部分时候,到现场了才会给演员几页剧本,还有可能拍完不用,得重新再来过。类似这种到现场才写剧本的导演,还有两个非常著名,一个是香港导演杜琪峰,另一个是韩国导演洪常秀。比如洪常秀,他很少会在开拍之前把剧本写好,大部分时候都是到了现场,演员也来了之后,他才开始坐在那个场景里写剧本。杜琪峰也是如此,工作习惯完全是“飞纸仔”(拍摄前没有完整剧本,而是一边拍一边写),每天的戏要拍了,才把刚打印的剧本递到演员手上。杜琪峰导演从这个角度看,香港电影的工业化程度,跟韩国电影是有点像的——在香港浸会大学读研毕业后,就加入庄文强“百姓电影公司”的吴永超,会用这样的眼光,看待香港电影和韩国电影的相似之处。在百姓电影公司期间,吴永超跟导演庄文强和麦兆辉工作,先后跟过《听风者》《窃听风云3》《非凡任务》和《无双》等电影项目,在电影制作流程方面,积攒了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吴永超在《非凡任务》片场与黄轩合影为弄清楚电影制作到底涉及到哪些环节,搞明白电影工业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让更多有志于从事于电影工作的人,有更清晰的定位与认知,我们采访了在香港有着拍片经验、现在做全职编剧的吴永超。请他从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给大家答疑解惑,为大家从普通影迷晋升为从业者,指明方向。采访略长,但干货满满,正文如下。从影迷,到从业POST WAVE FILM我老家在东北的一个小县城,娱乐性的东西挺少。小时候就很愿意跟朋友去租电影看,最开始是录像带,然后是租影碟,VCD、DVD这些。主要看的就是港产片,古惑仔、周星驰、周润发。以前看电影,不会分类型,也不会说名字。现在想来,看的比较多的,都是很典型的类型片,比如黑帮片、赌片、枪战片和喜剧片。那时候看过一个片,对我对于电影概念的影响很大,叶伟信导演的《朱丽叶与梁山伯》。这个片很奇怪,当时我跟碟厅老板说,拿一个黑帮片,他就给了我这个,封面上也是靓坤(吴镇宇 饰),还有经常演喜剧片的吴君如,就觉得应该挺好看。结果这片呢,既不黑帮也不喜剧,但是最后给我看哭了。那一刹那就觉得:这个影碟改变了我之前对电影的简单分类,它触及到一些非常内在的情绪。《朱丽叶与梁山伯》海报另外还有一个片,对我影响也很大,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百万美元宝贝》。那时候我刚到上海上大学,读的是物理系。第一次见识到外边的世界,觉得自己的性格好像跟这个地方有点格格不入,而且发现身边的同学都这么优秀。当时有一门选修课叫“英美电影思想价值研究”。那个老师经常给我们放一些国外的片子,期末的时候老师给了一个片单,让我们自己去看,看完后写一篇影评,就是这门课最后的成绩。我就选了《百万美元宝贝》,看完后非常触动,就写了一篇影评,最后邵晓莹老师给了我一个A。当时觉得很受鼓舞,好像我在这个环境下,当别的东西都比不过大家的时候,突然在电影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百万美元宝贝》海报这两个电影,对我来说比较有转折性的意义。后来读研究生,我去香港浸会大学读了一个三年的MFA,选的是电影导演方向, 毕业作品是要交一个片子。第三年就是做毕业作品,上学期写剧本、下学期拍片。当时学校请庄文强导演去给我们做客座教授,负责我们班毕业作品剧本的讲解。研二结束的那个暑假,庄文强委托学校办公室给我们发了一封邮件,希望大家能在假期把剧本完成,开学的时候就按着大家写的剧本,给出指导意见。我就趁那个暑假,把当时自己想拍的一个30分钟的短片剧本,写完交了上去。等到开学的时候,庄文强就说: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来读研究生,太让人失望了,暑假让你们把剧本都完成,结果全班只有一个人交了。这个人,就是我。所以刚开始上课的前几节,庄文强就拿着我的剧本给大家讲课。吴永超(中)在拍片现场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我给他留下了一点印象。后来在香港国际电影节,我去看片,在影院门口碰到了庄文强导演。聊了几句后他跟我说,下半年要拍一个有内地背景的片子,问我愿不愿意帮他做一些资料搜集的工作。那我当然愿意了。就这样,研究生刚毕业,我就很幸运地进入到“百姓电影公司”。在香港,拍电影POST WAVE FILM我进入百姓电影公司参与的第一个戏,是2011年下半年开机的《听风者》,就是梁朝伟和周迅演的那个谍战片。当时我是帮庄文强导演做一些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关于国共对抗时间谍行动资料的搜集。这些资料搜集完后,又去跟庄文强导演讨论一些关于剧本的事,比如人物的建构、关系的发展。其实梁朝伟、周迅的人物小传,都是我写的。不是我一个人瞎写啊,而是讨论完之后,由我来执笔的。我在这个戏的片尾署名是导演助理,但我做的事,主要集中在编剧这块。其他的时间我就在现场学习,没有太真正地参与到拍摄环节,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位置和身份站在导演身边,一起讨论剧本、写东西,然后在现场跟着学。后来拍的《窃听风云3》,讲的是香港新界的土地问题。新界就是一个村一个姓,说的好听是团结,说的不好听就跟土匪一样。所以要去那边就受到很多阻碍,他们会不停地敲你的竹杠,用各种名义让你拿钱。比如我们要去某个村的祠堂拍,随时就会有人过来问你要钱,说我们的老祖宗都在这,你们为什么在这里拍。《窃听风云3》剧照《非凡任务》也遇到不少困难。它是一个讲警察去毒帮卧底的故事。前期发展这个故事的时候,要去搜集毒帮制贩毒品的全流程,只有精确到很细的程度,才能知道这个警察到毒帮卧底后会经历哪些事,他需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不让人怀疑。还有《无双》。电影里有个印假钞的印刷机,那个是真印刷机。当时我们在香港筹备的时候,美术指导去买了一台二手的印刷机,有几十吨重,运到我们拍片的现场,找美术、道具去维修,让它重新运作起来,可以保证正常拍摄。其实拍片现场有特别多这样那样的挑战,但都靠大家齐心协力,运用他们专业领域的能力,把这个问题给解决掉。大家集中起来,让电影能够完整地呈现给大家。香港电影,不够工业POST WAVE FILM其实香港电影的工业化,完全没有达到真正工业化的程度,尤其跟好莱坞比。香港电影的市场规模和工业化,跟韩国电影更像。这就让我想起《窃听风云3》,当时拍过一个幕后纪录片,麦兆辉导演说过一句话,他说他特别喜欢香港的工作人员,因为都很勤奋,一个人可以干好多个人的活,效率特别高——这个纪录片,网上应该可以搜到。导演麦兆辉(左)和庄文强(右)一个人可以干好几个人的活,其实就不是工业化。但是香港的剧组非常讲究效率,所有的事情第一要快,第二要完全服务于导演。所以香港电影还是导演中心制的。但在好莱坞,它可能更偏向于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对每一个环节和流程的预算跟时间,都会算得特别死。像《流浪地球》和《封神》系列这样的特效大片,涉及到的东西太复杂、太庞大,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出错,每一个流程都要安排得特别明确。人多了,就只能用标准化的东西去执行,让每个人各司其职,这就是电影的工业化。《封神第一部》拍摄现场但是小成本的片子,它想工业化都很难,因为它没钱去做,只能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量去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东西。你可能既是摄影师又是灯光师,我可能既是制片人同时又要去演个角色。在预算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小成本影片要尽可能去工业化。而所谓的工业化,其实是靠钱铺出来的。而我要开的这堂名叫《电影制作全流程解析》的课,就是想从一个电影的点子(Idea)开始,到它最后能够上映的全过程。尽可能给大家把每一个环节都讲到,让一个可能对电影制作完全没有认知的人,比如只是看过电影,或者说可能喜欢看电影的人,给他们一个非常全面的详解,让他能够了解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的流程,到底是怎样的。吴永超在拍片现场比如它是怎么从一个点子(Idea)开始变成故事大纲,再到写成剧本,然后制片人怎样筹钱,剧组怎么码齐,电影到底是怎样拍出来的,拍出来之后又是怎么剪辑的,剪完之后如何能上映……这个过程,我可以比较清楚地讲出来,让所有热爱电影的人,或者是想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能够对它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和定位。毕竟,电影制作是一个完成的流程,你一定要从头到尾地知道它,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它,或是成为其中的一员。作者丨毛头所见即所想。排版丨知识饼干媒体统筹丨佐爷灵魂贩卖馆「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更 多 课 程 介 绍 | 专 业 干 货 分 享⬆️ 关 注 【 后 浪 电 影 学 堂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