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和跑场,总有一个要卷起来
精致的白领们都知道,要在办公室桌子下多放一双鞋,为的就是:准时打卡下班,换身衣服去锻炼。
这几年运动生活方式兴起后,平时自愿加班的都市人越来越少。下班后约局的台词,从以前的“出来喝酒啊,还加什么班!”,变成现在的“去滨江啦,还加什么班!”,虽然滨江活动结束后,回家前还是会去喝个酒。
城市正经历各类运动复古回潮,火了一个又一个,“今天要玩什么”比“喝什么豆子的咖啡”还要难选。但要数钢筋水泥的运动鼻祖,就一定是——跑步。喜欢跑步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人说是因为能促进内啡肽分泌,有的人说是因为村上春树那本著名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还有人只是单纯喜欢听风在耳边吹过的声音。
无论是早起跑步完去上班,或者下班后去跑个步,还是跑完步再回去通宵加班,跑步似乎就是那个可以完美地被见缝插针完成的运动。无论多忙,把当天的跑步打卡截图发上朋友圈,才算真正过完一天。
然而,职场和跑场总有一个要卷起来。自从跑步成了大众运动,也不可避免地开始出现内卷。于是我们盘点出了跑步运动的“三大内卷现象”,看有没有卷到手机前的你。
卷玩法
一开始,跑步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怎么被玩出花儿来。一双脚和一条路,只要双腿不同时着地,就算是跑起来了。而跑步之所以能先于其他运动早一步地流行,正是因为低门槛和强社交的属性。
起初,跑步都是从一个人开始,夜跑是重新认识一座城市的另一种方式。柏油路上还散发着白天太阳留下来的余温,夜里的城市没有白日的忙碌,跑者所路过的每个暗处都涌动着各种源自都市的生命力:坐在路牙子上喝酒的下班族、吃完饭从餐厅里出来打饱嗝的年轻人、广场舞结束后坐在公园里聊天的大爷大妈。那些原本正在渐渐消失的附近,通过一条条未经设计的夜跑路线,重新被画出清晰的轮廓。
然后,跑步变成了三两好友一起做的事情,甚至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进来,原来跑步和遛狗一样,只要路线一致,就能迅速组队,慢慢地便有了跑团的雏形。一个人运动,总是有很多半途而废的理由,而跑团社群的意义便在于此,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有人是新手,有人都玩好几年了,但水平有高低才会产生交流,在相互切磋的同时,看到自己和跑友的进步,便能收获更长远的动力,继续跑下去。
除了人数上有玩法,还能玩出不一样的规则。最传统的长跑马拉松已经无法满足玩心大的跑者们,前几年以火遍全球的 Color Run为首,各种趣味跑 IP 刮起一阵短跑风暴,强化社交和亲子属性,使跑步这项看似寡淡无味的运动充满欢乐。又到近几年户外运动的风靡,越来越多人开始接触越野跑,专业度大大提升,但能打卡各种野外高山自然风光,再累也值得。
2017 年落地中国的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更是打破了“跑步只能用腿”的思维,做一项能边开车边跑的团队接力马拉松赛事。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是国外 Hood to Coast 赛事的汉化版,好玩,有着无可复制的独特性,采用了五人一车的团队赛制,当队伍中的一名选手完成本人赛段到达接力点交接给下一位选手后,本队伍其他选手驾车行驶至下一个接力点,重复此过程,直至完成全程比赛。如: A、B、C、D、E 五名选手参赛,A 选手起跑到第一个接力点与B选手交接完成后,A 选手和 C、D、E 选手驾车行驶到下一接力点等候 B 选手到达完成下一轮接力,依次循环。
简单来说,就是跑马拉松还不够,还得开着宝马车跑马拉松。
卷装备
正所谓,玩运动的尽头都是拼装备,欸,不是说跑步门槛低吗?能有什么装备,那我们来盘点一下:跑鞋、衣裤、用来装手机的专用臂包、放水袋的背包、运动手表、运动耳机......总之装备是门高深的学问,可以卷到你(的钱包)卷不动为止。
在人人都想要随时随地可以出大片的今天,跑步装备除了要为表现服务,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感,毕竟只要是能穿在身上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时尚单品,要压得了马路,还要进得了 5A 写字楼。但是又怕“中看不中用”,选性能还是选外观,往往是装备党遇到的两难问题。
跑步的衣服最重要是透气和排汗,一件好穿的上衣决定了跑步过程的舒适度。夜跑风潮起来后,处于安全的考虑,人们开始倾向购买颜色鲜艳,带有反光面料的衣服,做夜路里最“亮”的那个仔!
喜欢跑步的人肯定知道,一双好的跑鞋有多重要。对于每天都要跑步的人来说,跑鞋是个易耗品,跑不同的路面,需要配备不一样的跑鞋,一双用来跑马路,一双用来跑山路,一双用来 chill 慢跑,一双用来竞速。好的跑鞋,不仅要穿得舒服,还要穿得好看,性能和外观都要兼顾,不会因为呈现设计感而牺牲舒适度,背离跑步运动的基因。
在潮流文化的语言里,鞋子就是时尚单品,是态度的彰显。近年跑鞋也收到了球鞋 sneakerhead 文化的影响,向潮流属性倾斜,除了拼性能,还要拼前卫,拼谁的鞋型更有流线感,谁的配色更有冲撞感……怎么,是不是好像又闻到了一股卷起来的味道?
卷品味
说起跑者,形象往往是:肌肉线条明显、皮肤黝黑、大汗淋漓、筋疲力尽、表情严肃。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让跑步和跑者有了清晰的文学形象,除了是一种运动,还是一场生命的修行。如果说,跑步在文学上已经得到了曝光,那在艺术上呢?
跑步俱乐部 LAMFAST RUNNING CLUB(下称 LFRC)认为,“跑”是基础,除了常规系统化的定期集结训练,还能是精而美的运动生活表达。它可以摆脱严肃,是生活化的,是轻松娱乐的,可以被辅以审美品味的。
相较于被定义成传统意义上的“跑团”,LFRC 更认为自己是一个厂牌。凭借着独特的运动美学呈现,LFRC 迅速走红出圈。发起人何可觉得,跑步运动中的专业和时髦,不应该是一对反义词。当人们谈论运动时,总是不自觉地把“性能”和“外观”对立起来。就像“专业跑者 VS 颜值跑者”的两元对立一样,甚至衍生出鄙视链。
“专业”不应该变成人们接触各类运动的无形“壁垒”。一些刚开始跑步的人,会误以为高性能是给跑步厉害的人穿的,他们还在用颜值决定自己的第一双跑鞋。其实,“专业”并不意味着高不可攀,而是“可信赖”。
说到跑步文化也一样,当跑步潮流化、跑步生活化变成一种新趋势时,专业和颜值并不冲突。何可成立 LFRC 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一种更具备时髦化以及审美调性的内容输出去影响更多本身对跑步有所排斥的人们。现阶段提到跑步,大多数人是比较排斥的,有一种枯燥并且乏味的刻板印象,很多新人被 LFRC 所呈现的视觉吸引来的,这种包容性体现在,不管你跑的怎么样,只要你愿意跑,和 LFRC 的品味和气质吻合,那就加入,跑就完事了!跑步就是一个迈开腿的事情,没有任何门槛,为什么不给自己和跑步一个机会呢?
LFRC 主张的,是一种新的跑步美学,在运动自带的力量感之上,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从容和时髦,它是多元生活方式和艺术审美的包容。跑团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艺人,有博主,有教练。为了美而跑步,目的是找到认同跑步美学的同路者,通过传递美学跑步来影响不跑步的人。
9 月 19 日,LFRC 联手百年跑步品牌 Saucony 索康尼,在北京木木艺术社区举办了一个不常规的“展”,展出由 30 位来自 LFRC 的跑者一起二次创造出的 30 双跑鞋。如果说艺术是打破人类想象力的边界,那这个展,要打破的是跑步运动的边界。
在木木艺术社区纯白的露台上,摆放了 30 双纯白色的 Saucony Endorphin Shift 3,LFRC 的成员用泼墨创作的方式重新"设计"了这些跑鞋,象征着每个跑者独一无二的个性,也借此行为表达了此次活动的主题:FUN RUN,跑步就是充满乐趣的生活方式。
“这是跑步品牌从来没干过的事,但是如果让跑步和艺术结合,能让跑步破圈,那又有什么不能尝试呢?”谈起这次的活动策划,何可非常兴奋。
Saucony 成立于 1898 年,已经是早被国内跑者熟知的专业跑步品牌,半个世纪前,太空漫步的宇航员所穿着的航天靴就由 Saucony 制鞋专家协助制造。卓越、舒适的产品力,加上能够满足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跑者的产品矩阵,适应每一个人不同的脚型和步态,赋予跑者出挑的表现。为跑步和跑者而生。Saucony 的品牌使命,是通过每一个步伐、每一次跑步和每一个社群,去赋能每一种精神。不愿意墨守成规的 Saucony,无论是对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的赞助,还是这次与 LFRC 的合作,都体现出强烈的品牌个性和设计美学。专业和时髦,本来就不矛盾,忠于跑步运动本身,将对美好事物的坚持融入每一件产品,邀请和拥抱各种类型的跑步爱好者。
作为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的金牌合作伙伴,Saucony 相信,传统跑步的玩法依然有用,只是有点无聊了。它们很难让围观的人对跑步这件事产生兴趣,甚至无法触达到不跑步、不关注跑团的人。这场与 LFRC 合作的、看似离经叛道的跑步主题展,能够向原本不跑步的人传达出十分珍贵的信号,能够真正意义上改变中国跑步市场的格局和中国跑者的面貌,这才是接下来最值得期待的事。
跑步虽然越来越卷,但这正正显示了运动背后对多元性的包容,和有无限可能的创作力。它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形式,还可以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态度,一种潮流前卫的文化。可以从一双腿加一条马路,变成一场艺术展。
让我们来大胆想象一下,接下来,跑步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