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今天,企业家们要考虑的问题——“all in China”

今天,企业家们要考虑的问题——“all in China”

时事

兔主席 20240319          

          

过去一些年,国际环境巨变,地缘政治冲突、逆全球化成为主体。许多企业家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二选一”的困境。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如何破题?          

内容:

1.问题的提出:大的国际环境变了
2.过去的常见模式:从企业的海外化、国际化开始
3.过去常见“模式”:企业和商界精英身份的国际化
4.新的环境下,过去的常见模式可能引发公众的不信任
5.哪些企业需要特别注意?
6.企业家应该如何应对?提高政治“对齐”,把“扣分项”补回来
7.避免最坏的情况:“里外不是人”                              

1.问题的提出:大的国际环境变了

          

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中国与美/西方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发生在华为和TikTok身上的事情让人们看到,稍有些规模、技术能力、与美国发生竞争的企业,只要被贴上“中国”标签,就可能遭到美国政府无情、无礼、无赖的打击。          

企业这样,许多平头老百姓更是一样。例如越来越多拟赴美留学的学生会发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里,申请美国签证会越来越难。              

历史上,中美关系经历过不同时期,有好的时候,也有很不好的时候。当下,肯定是不好的,而且还在进一步恶化的通道里。如此环境,企业和个人当然会受到影响,毕竟都是大时代里的“一粒沙”。       

既然美国那边都已经进入冷战思维,对中国拿出敌对姿态,那么中国社会对美国的态度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也就很正常了。这个时候如果中国政府、社会、舆论对美国反而变得更加友好,更加热情,更加包容,那才是咄咄怪事。          

大环境变化,中国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也要开始考虑一些过去没有考虑的事情。                    

2.过去的常见模式:从企业的海外化、国际化开始          

不妨先从金融开始说。过去二十年,中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其中,海外/离岸资本市场(美国、香港、新加坡)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帮助中国大陆企业募得了发展所需的宝贵资金。在这个过程中,央国企也是首当其冲,纷纷改制并在海外上市。当时有许多考虑,如1)在海外市场募集资金(主要来自欧美);2)引入更多现代企业的治理模式、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3)通过引入国际战略股东,为公司引进发展所需的战略资源;4)通过接轨海外市场,加速公司经营、市场化及国际化;5)在海外建立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6)为“走出去”(拓展国际业务)做业务、财务、法律上的准备;7)上市前,需对公司的战略、业务、财务等有一个通盘整理、提炼、优化,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有力契机。          

国企纷纷出海,民企自然紧随其后,密集在海外上市。除了前面所说国企考虑的因素,民企还会考虑:1)海外上市监管更加宽松,例如允许亏损企业上市(适合互联网及科技型创业企业)、没有行业限制(适合房地产等受宏观调控行业)、股权安排灵活(如“金股”、各种股权激励安排等),以及监管以信息披露为主,不要求硬性整改。2)许多行业(例如互联网)的企业在成长阶段高度依赖外资VC/PE,因外资VC/PE资金充足、风险偏好匹配、品牌效应大、投后管理能力强等。这两条因素结合,使许多行业的民企自然倾向到海外上市。               

在此过程中,外资投资人、中介机构及海外监管(例如海外的交易所)都是重要的“游说方”,希望企业家和经理团队看到在海外上市的好处。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也支持、鼓励企业合法到海外上市。毕竟,能走出去,到海外市场募资,获得国际资金的支持,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件好事,是一种被认可,也是一种能力,何乐而不为?          

过去二十多年,海外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海外上市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受益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领域。          

但今天的情况就不同了:中美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美国政府推动的新趋势,不是进一步的金融绑定,而是金融脱钩,以及金融战。环境的变化自然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美国证券监管机构要求中概股退市,或美资机构不再投资中国等。中国也可能限制敏感行业企业到境外上市。这时,企业必须结合新的情势,调整自己的战略和策略。          

3.过去常见“模式”:企业和商界精英身份的国际化          

由金融全球化说到企业家个人。过去二十年,中国企业经历并受益于经济金融全球化,企业家当然也是一样的,积极拥抱海外化、国际化、全球化。          

这就使得不少头部民营企业家及商界精英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情况:              

1)通过“海外”/“离岸”(“红筹”、VIE等)结构控制旗下企业:通过离岸架构控制旗下主要企业。做这种安排,往往是为了准备上市,也可能是海外业务需要,或纯粹的个人/家族需要。离岸结构通常设在香港或各种避税地;

2)拥有一家(或多家)海外上市公司:结构为红筹或VIE等,上市地在美国、香港、新加坡等;

3)收入海外化:通过上市公司分红或减持股票等获取外汇收入,或将境内收入设法换汇出境,形成海外资产;

4)投资海外化:将一部分所获外汇在海外进行投资布局,可能是普通的财务配置,也可能是在海外置业,乃至进行实业投资及创业;

5)企业家家族成员“外籍化”:外籍,指取得中国内地以外的永久居留身份并注销内地户籍。具体而言,可能是创始人本人外籍化,也可能是直系家属的外籍化(主要是配偶、子女等)。原因多样,有的是为了财务和法律安排,有的是为了出入境方便,有的是为了海外定居,不一而论;

6)企业家二代的出生、成长及教育“海外化”:例如在海外出生,在海外成长,接受海外教育等,或在中国内地接受国际教育,以及在海外进行高等教育等;

7)家族居所的“海外化”:指企业家本人及/或直系家属在一年中有许多的时间在海外居住(但又没有“移民”)。          

上面的关键字,是“海外化”、“国际化”。除了这些例子外,还有其他具体情况,就不一一列举了。企业家/商界精英往往满足一点,或者若干点,但未必全部满足。          

这些东西,对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来说其实是很遥远、很陌生的。人们会问,这些成功的企业家和商业精英在中国赚到了钱,成就了人生,为什么还要往外跑呢?              

对此问题,首先就不用今天的环境去理解,也不应泛道德化、泛政治化,一定要结合过去的环境——而这也是前文介绍金融/经济全球化和海外上市的原因。在过去的环境下,(民营)企业家寻求海外平台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主要是出于商业考虑。          

连公司都可以在海外上市,那么法律、财务、身份、教育等的“海外化”安排,也就顺理成章了,是一种匹配和“对齐”。要记住:过去是和平年代,大多数人的假设是,中美/中西还会不断接轨,世界将不断趋同、聚合、融合,终局是五湖四海,世界大同,彼此不再有界限,更不会有冲突。以教育为例,人们可能认为,孩子在美国上高中或本科,将来回到大陆也一定能够适应,而且会较“土鳖”有优势;中美趋同,美国知名大学与中学将来甚至可以直接开到中国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会不断向好,这时我拥有任何一国国籍都可以,可以是美国,可以是新加坡,也可以是非洲国家、中东国家,无论拿什么国籍,我都是“中国人”;我的国籍/身份不代表我的政治认同和归属。我搞一点海外化、国际化,为的是便利性、多样性、灵活性、丰富性、开放性:我想收获来自各国的好处。其实我们看一看,谷爱凌就是这样一个代表:她曾经每年暑假到海淀补奥数,在成长中充分享受了中美两边的好处。同时“收割”中美两国的好处,代表的是一种能力,往往只有精英才能享受。          

最后,对于拥有资本的人来说,资本是“无国界”的:哪里能创造收益,资本就指向哪里。比如我觉得特斯拉好,就投资特斯拉的股票。觉得伦敦的地产好,就在英国置业。我的选择是商业出发、“非政治”的。          

各个国家的精英其实都存在这个“无国界”的倾向——他们被称为能够“自由流动”(footloose)的“国际精英”(cosmopolitan elites)。国际精英的趣味和特点是跨越国界的:北京、上海、香港、东京、纽约、波士顿、洛杉矶、伦敦、巴黎、新加坡的精英们能找到无数的相似爱好、经历,但却与本国/本地的劳动阶层话不投机,有着巨大的阶层与文化隔阂。              

在全球化高歌猛进的年代,国与国之间没大的冲突,不会陷入敌对。在这样的和平环境里不需要特别择边站队,国籍属性似乎也没有那么的“重要”。彼时,教育、居所、投资,都是可以“随意”选择的。人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只是为了收获看得见的与好处“便利”,不会认为自己在做一项政治选择。实事求是的说,大城市的上层中产里,许多都希望有这样的选择权,例如能让孩子上个国际学校(不要卷高考了),换点外汇去买个美股或保险,到海外看病,或给家人弄个海外身份,等等。他们不是“润”,只是希望以更进一步的享受全球化的好处。          

必须指出,确实有些人寻求海外身份、居所及转移财产是为了“安全”的:他们可能涉及了某些事情,因此希望随时能够离开中国。我个人认为,这些人即便要“润”,也还是为了规避监管,逃脱法网,保全自己的“逍遥”。但这种选择不一定是政治意义上选择。          

总而言之,在“和平年代”,追求国际化是很普遍的,通常也能被接受,在一定的圈层里,甚至是普遍的潮流。                    

4.新的环境下,过去的常见模式可能引发中国公众的不信任          

开题时讲到,经历了华为和TikTok,中国企业会发现自己面临着新的国际环境,即无论自己多么的全球化、海外化、国际化,只要触发了一定的条件,都可能遭到美国政府的围堵和打击,回到在中美之间进行“二选一”的情景。          

国际环境骤变,中国社会对企业家海外化、国际化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更愿意将中国的企业精英们放到聚光灯下,检视其对祖国的政治忠诚。归根结底,公众想问:现在国际形势如此。你内心深处是站在哪一边的?你对中国有没有足够的信心?你能不能对中国给出你的承诺?真的面临“二选一”的抉择时,你会选哪边?你是否愿意为中国奉献和牺牲?你可能还不错,但你的家教如何?下一代如何?他们会放弃中国么?你们是否应该被信任?              

公众希望看到企业家能够全情投入(“all-in”)中国。在今天,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政治问题。          

如果两个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非常相似,可以相互替换,那么公众很有可能更愿意选择购买对中国全情投入的企业家/企业旗下的产品,这是一种“用脚投票”。          

而如果公众发现一个企业家/商业精英同时满足以下多个条件,可能留下不好的印象:          

——旗下的上市公司在海外;

——收入海外化;

——投资海外化;

——商业关系海外化(商业合作伙伴);

——身份海外化

——居所海外化;

——下一代海外化(身份、成长、教育、文化气质、政治价值等)。          

(另外,在今天的环境里,“怕”就“怕”两个国家,除了美国外,还有一个日本。其他的,则根据与中国地缘政治关系的亲近好坏“排序”)         

上述这些“海外化”因素,肯定无助于让公众相信企业家能够全情投入中国,相反,会让公众怀疑企业家对中国是否有长期的专注、承诺、忠诚。这种怀疑会变成企业家和企业面临的舆情风险,成为企业的“负担”(liability)、“定时炸弹”。一不小心,就可能爆发,并且往往会伴随企业其他的争议行为。              

今天的国际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因此企业家和商界精英们其实不用对新的环境“大惊小怪”,不用感叹“营商环境恶化”,或着急给批评者贴标签(指责“民粹”、“极左”等)。委屈、抱怨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些并不能解决问题,核心还是看清环境,积极调整适应,同时一定要摆脱十年前或二十年前的思维范式。          

建议看看美国。美国对待中国是朝着麦卡锡主义发展的,美国企业家一定会注意和中国保持“一臂距离”,否则会在国内惹上巨大的麻烦。马斯克只因为在中国设厂造电动车,为中国说了些好话,就在美国被骂成狗,甚至直接被MAGA共和党说成是“中国共产党”。          

5.哪些企业需要特别加以注意?          

国有企业已经有“360度”的监管监督,这里主要说民营企业家。          

首先,并非所有的企业家都要考虑这些问题:如果企业规模和名声不大,企业家也非公众人物,就不用考虑太多。那么哪些企业需要特别注意呢?可能包括:          

1)规模较大的企业,有一定规模的业务量、客户群的行业头部企业;

2)有知名度的企业:有一定的公共影响力、品牌影响力的企业;

3)敏感行业或敏感领域企业:与国家战略蓝图相关,有一定的战略重要性及敏感性的企业;

4)上市公司:需要对实控人/高管信息进行详细披露的企业;

5)2C业务企业:涉及庞大的终端消费者,品牌的社会认知度一般也较高,易被关注;

6)竞争环境激烈的企业:同行商战可能不择手段;

7)容易引发舆情争议的企业,争议来源多方面的,例如业务模式、薪酬高低、与公序良俗的关系、企业家/经理人的风格等等。如果企业陷入争议的风险高,那么企业家被置于放大镜之下检视的风险也更大。             

以上其实不仅适用于企业家,也适用于许多行业的公众人物。          

要看到,在今天的大环境里,中国社会对“爱国忠诚”这根绳绷得是非常紧的,这一套一旦被牵扯到,就可能引发很大的舆情事件,损害公众对企业家的信任,并伤及企业。今天,许多行业竞争环境激烈,商战往往也是不择手段的:企业家如有 “扣分项”,都有可能被利用攻击。这时,企业家应该将注意力多放在如何减少和冲抵“扣分项”上,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再被动反应          

6.企业家应该如何应对?提高政治“对齐”,把“扣分项”补回来                    

假设企业家(及家族)因为历史原因,已经高度海外化了,该何应对以上情况呢?以下是一些做法,仅供参考。有些落在企业家个人身上,有些落在企业身上。可以举一反三。          

1)慷慨捐赠:捐赠是最直观,最容易量化的。可以通过各种捐赠回馈社会。例如给受灾群众捐赠钱财或物资;给学校捐赠设备、奖学金或楼宇,等等。捐赠应尽量以企业家个人/家族名义进行,而非通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

2)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例如善待员工,保护消费者,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序良俗等等;

3)创始人/家族及接班人保留中国内地身份(国籍/户籍):这是一项最直观的指标;

4)中共党员身份:结合实际情况,企业家不一定积极向社会展示自己党员身份,但党员身份肯定是一个有效的加分项。

5)担任有政治属性的职务:在人大、政协、青联等担任职务    

6)政府互动:与政府积极互动,包括参观拜访、会议、战略合作,以及带头维护并参与向社会解释政府/监管政策等

7)企业党建:在企业内部引入更多的党建元素;

8)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发展蓝图:在新时代新质发展转型里,为国家切切实实地做出贡献:譬如关键行业的创新,关键领域的攻坚,关键短板的补缺等;

9)下一代(企业接班人):民营企业家要考虑下一代接班人的身份、教育、文化等。怎么培养孩子,其实也说明了企业家自己的价值观。应该让子女接受充分的中国文化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即便孩子已在海外留学,也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回到中国内地大学进修研究生学位,或进行某种教育补足。总之,要让公众相信企业接班到下一代之后,对中国仍能保持始终的专注与忠诚,要让公众相信,企业家的接班人后代也是和中国未来绑定在一起。          

无论何种形式,核心思想就是努力向中国公众说明自己与中国政府、中国社会、中国人民的关系。归根结底,自己与中国“一条心”,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没有骑墙主义,没有机会主义,全情投入,随时准备把一切都“押”给中国(all-in China)。          

最后,有的企业家认为,我已经合法纳税,带动了就业,也贡献了GDP呀。问题是公众会认为这是企业家应做的义务,基本的责任。这些固然都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但可能不能局限于此,而要想到更进一步,能不能在基本义务之外有更多的使命担当。          

饮水不忘挖井人。企业家们也应该看到,国民心里是有“一杆秤”的:你为国家所做的奉献与牺牲,最终会换来回报。而且要看到,你的贡献越大,牺牲越大,国家和社会给你的空间也越大。一切最终都是公平的。恐怕没有什么能比华为的例子更能说明这一点          

7.避免最坏的情况:“里外不是人”          

最后补一条:一定不能摇摆、抱有“侥幸心理”,避免最坏的情况。          

何为最坏的情况?即美国社会认定你是中国人,认定你的企业是中国背景企业,对你的企业进行打击和制裁。这时你所做的“海外化”的一切,都被看作是掩盖中国身份的企图,背后藏着什么更大的阴谋。 

偏偏这个时候,中国社会也不信任你了,认为你跑到了国外,对中国缺乏忠诚。 

如果这样,就落到了一个“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是一定要避免的。          

但到最后,谁最有可能接受你呢?会是美国么?不会的。还是祖国母亲。我比较乐观的相信:只要企业家还有那颗赤子之心,愿意回来报效祖国,最终还是能够得到祖国的拥抱。

临了。最后一句话: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很多事情和原来不一样了,很多假设不再成立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必须因势而变,调整适应,与新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作为植根中国的企业家,最好的选择,始终是对中国的全情投入(“all-in China”)。

          

(全文结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去城堡证券or简街资本?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没工作!互联网科技公司到处裁员,拖拉机厂要考虑吗?负笈不敌温柔乡(1)一切工厂质量的问题!说白了都是人的问题这些年背过的面试题——个人项目篇这些年背过的面试题——MySQL篇这些年背过的面试题——Redis篇美驻华大使说不想世界由中国主导?企业家们这样回复Made in China. A Poem这些年背过的面试题——实战算法篇两会上的企业家,关注这些问题不明白播客:大选前夜体验台湾民主的细节走进深圳,走进比亚迪,探访新能源标杆企业!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业强国“尚工”行动企业家培育第二期正在火热招募这些年背过的面试题——多线程篇这些年背过的面试题——Netty篇深度好文|去城堡证券or简街资本?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些年背过的面试题——SpringCloud篇哈佛教授:2024全球律师业环境主题—引领颠覆性创新互联网下半场的企业家们全国眼科排名第一的医院请出两任院长来回答你近视防控的问题 !有什么问题快留言……尹后庆:今天的养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的问题是什么?玄关柜设计一定要考虑这几个功能,会让你的日常生活更加舒适便利!【装修干货】超一半餐馆考虑关店!纽约或立法推动小费改革,企台工资将大涨!与此同时...Huawei rolls out ultrafast EV chargers in China, taking on TNancy Pelosi tell protesters to go back China这些年背过的面试题——网络和操作系统基础篇童年故事(35):小镇钟表匠这10个问题,一定要考考孩子!非常重要英文作者会描述一个景物叙事的双重比喻APAD: Not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2024年美国税收新政!6州企业纳税率大调整,商家们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州!这些年背过的面试题——分布式篇关于退飞机票,昨天半夜用Amex买了air China 东京飞上海的票用“神药”司美格鲁肽减肥前,需要考虑什么?这些年背过的面试题——Java基础及面试题篇写小说,还是回忆录?这些年背过的面试题——JVM篇移民局答应考虑的免费加急,怎么申请?靠谱吗?创始人纷纷回归一线,暴露了一个令中国300万企业家警惕的问题有从海外投资人的视角考虑投资中ex-China的问题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