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万元做“求职辅导”,却陷入一场骗局,为什么会这样?
最近听说一个孩子的遭遇,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这个孩子在美国留学,即将毕业于一所名校,但她花了几个月做的500强公司实习,却是假的。如今,缺少了真实的实习经历,既难找美国的工作,也担心无法顺利回国就业。
今年早些时候,由于找实习屡屡无回音,她决定通过一家求职辅导机构帮忙,先做辅导,再联系公司就业。
这家机构,是她在微信公众号里看到的。机构提供背景提升服务,并宣传说导师都就职于大公司,辅导过后,可以内推工作和实习。她于是加了对方的微信询问。
对方给她发来一个PDF文档,做得很专业,里面详细介绍了机构的背景、导师背景、可以内推的公司,以及简历修改、背景提升、导师一对一辅导等服务。
她一看到这个文档,觉得很熟悉,她之前来美国上学,家人就曾找过国内一家留学顾问公司,给她做辅导,感觉很有帮助,成功申请到了心仪的学校。看到类似的机构,她和父母都觉得蛮靠谱的。
付了款、签了约,导师做了几次辅导,以及简历修改之后,对她说,她的背景很好,已经被一家500强公司看中,可以签约实习。实习结束后,她顺利拿到了公司开具的实习证明。
原本一切看似都很好,然而,秋招找工作时,她应聘那家公司才知道,自己的实习证明是假的。带她实习的“老师”,也只是公司一名临时员工,根本不具备招聘实习生的条件。
由于在本该实习的时间,没有找到一份真实的实习,得到学习机会,而是给公司临时工“打杂”,她在秋招时陷入了被动,担心下一步的工作何去何从。
求职辅导,可能是一个“坑”?
秋招进行中,但孩子找的实习和工作是否靠谱?
最近职业辅导公司的广告打得很频繁,微信和小红书上面,都可以搜到不少。
有的招聘广告写着“留学生回国求职,就这么简单!”,公司承诺具有“内推直通资源”,可以“轻轻松松进大厂”,有的还说,可以免笔试。只要留下个人信息,顾问会来联系,轻松解决求职问题。对于正在努力找工作的学生们来说,好工作僧多粥少,如果能有专业化的服务,一条龙辅导并内推,听上去可以少走很多路。然而,这些看起来诱人的服务,却暗藏了很多“坑“。在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不少孩子被骗的经历。而熟人圈里也会听到一些遭遇,主要的情况有几种:一些留学生在华人学生的微信群里,会收到一些活动邀请,有本校的师兄师姐来做经历分享。而这些师兄师姐,已经成功入职500强企业,并在求职辅导机构中兼任导师,很乐于给师弟妹做辅导,也可以帮助内推。当孩子听完宣讲,给求职机构交了钱,跟随师兄师姐上完辅导课之后,还可以收到师兄师姐所在公司的面试邀请。面试往往通过Zoom进行,可以看到师兄姐们所在公司高大上的会议室。然而“成功“入职后,孩子却被告知因为一些原因(例如疫情管控),无法进入公司内部办公,只能远程接到一些杂活。有的公司可以开具实习或工作证明,有的则不能。实际上,这些师兄师姐,有的也只是公司的实习生,刚刚入职不久。他们拥有带着企业后缀的邮箱,也知晓一些公司业务,可以发送看似“专业“的电子邮件。然而,他们并没有招聘的权限,孩子实习的经历,最终变成给师兄师姐个人”打黑工“,实习或工作证明也是假冒的。一些孩子在求职辅导机构的“帮助“下,修改了简历,做了背景提升,并收到公司的实习offer。这时候,机构会要求孩子预付一笔押金,避免中途离职时,给实习项目带来损失。这笔押金承诺在实习期满时退还。然而,孩子实习的这些公司,并不是信誉度好的公司。它们一边承诺未来可以给孩子“办工作签证“,一边让留学生高强度、低薪水劳动,满足它的种种条件,并拖着不给办理工签。一些学生,因此错失了国内外秋招的机会。还有一些机构承诺,它们签约了名企员工作为导师,可以全程辅导留学生。辅导内容包括:企业的面试问题、笔试题目、技巧攻略、简历修改、名企内推等。有些自身条件好的孩子,最终拿到面试和offer;而有些没有拿到的孩子,中介会说,是孩子自身的问题,且费用不能退还。但实际上,企业的内推并不需要付钱,那些条件优秀的孩子,原本就有机会进入该企业工作。而在这个“局“里,中介和企业一些高层员工联合,做了一场“职业辅导”,将一部分的钱转入企业员工的口袋,这已严重违反了企业内部规定,还涉嫌“行贿”。孩子以为支付的费用,仅仅是职业辅导,以及”合理的“人情开销,并不知道这类开销是违规的。(德勤和Hays警告求职者,不要为了求职面试支付费用)在一些更极端的案例中,求职应聘带来了人身和财务的伤害。有些工作描绘了诱人的跨国就业机会,然而最后却变成了跨境的人口贩卖,比如把受害人卖到东南亚地区。还有的索要了求职者的个人信息,最终盗刷了求职者的信用卡,带来大额金钱损失。根据报道,美国人在今年二季度,由于假工作带来的财务损失,高达8000多万美金,而相应的工作诈骗,高达2万多起。而新加坡在今年第一季度,也报告了3500多起工作诈骗,涉案金额高达5000多万元新币。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性的就业难,以及远程工作的增加,这两年被统计报道出来的工作诈骗案件,呈现上升的趋势。留学生由于对当地以及其他国家的形势不熟悉,成为主要的一群受害人。格外需要提高警惕!孩子即将毕业,走向社会应聘时,需要提前知道哪些事?首先是企业内推。西方国家的“企业内推”,和一些中国家长理解的“花钱办事”,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内推是企业招募人才的一项机制,即鼓励员工们,推荐自己认识的符合公司条件的人才。企业的理念是,优秀员工会结识同样优秀的人群,这可以帮助企业覆盖更多的,符合公司条件的人才。而员工通过企业的应聘系统,提交了被推荐人的名字之后,被推荐人和其他应聘者一样,都需要经历企业正常的招聘流程,企业只不过多了一个可以面试筛选的人而已。而在大企业内部,推荐人和招聘的团队之间,可能根本没有交集,不认识,也就不存在可以“打招呼”这件事。即使直接认识,最终的决定,也要招聘团队根据候选人的实力决定。对于推荐人来说,成功推荐一个人,如果对方顺利入职,则推荐人可以拿到企业的一笔奖金,这是企业方对于员工的奖励,或者可以说是“感谢”。而对于被推荐人来说,前提是要符合企业的要求,即使不经过内推,也可以被企业录取。所以,内推机制,对于企业来说,实际上解决了一部分的人才招揽问题,对于企业是利好,也就不存在对于应聘者收费的情况。而一些条件好的留学生,缴纳了“内推费”,入职心仪的公司,还以为是费用起了作用,实际上,它们自身的实力已经达到了企业录用标准,付费反而违规;而对于条件不够的学生,缴纳了费用,仍然没有成功,这时候,中介会说,问题出在应聘者自身,还需要继续付费培训。其次,校友和熟人,未必比陌生人可靠。中国是人情社会,孩子们到了国外,有时会延用这个思路,以为校友、熟人介绍的资源更可靠,尤其是听到对方说,自己如何成功拿到了offer。但实际上,很多华人在国外,难以进入大公司,或者公司核心部门,于是利益驱使下,会利用信息差,赚留学生的钱。孩子走向社会,可以尝试主动结识靠谱的业内人士,可与通过Linkedin、商会或行业协会的活动、沙龙讨论等,不必在心理上,把自己当成学生。而西方商业社会,也很认可积极主动的人才,哪怕彼此并不认识。每一年,几乎都有很主动的学生,给业内人士的公司邮箱或Linkedin, 直接写邮件,主动介绍自己。而职场人士看到一个年轻、有想法、有上进心的人,往往也会乐于介绍资源给他。毕竟,在业内培养一个有前途的年轻人,对自己未来也会有帮助。- 公司招聘通常会通过企业官方网站。如果官网上没有的工作,被中介机构贴出来,孩子需要格外警惕,需要跟招聘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核实。- “保证录取”。承诺100%可以入职的,有很大的诈骗风险。正规公司不会收钱来录取学生,毕竟,公司也是市场化的,需要盈利,招募有竞争力的人才。孩子的软硬实力必须达标,才有可能被录取,否则,这家企业本身的资质,也存在疑点。- “高回报、低门槛,且时间灵活”:这类招聘广告,需要格外警惕。类似躺着赚钱这样听起来过于美好的事情,往往是一个巨大的坑。有的会让应聘者不断地投钱刷业绩,有的会让应聘者写点评赚钱,但自费去一些高端场所,公司原本承诺的报销,并不会兑现,最终导致应聘者财务损失。- 工作信函,是通过个人邮箱发出的。这类工作也要格外小心。正规的企业,工作邮箱只能通过公司后缀的邮箱发送,哪怕在家办公,也不允许通过个人邮件聊公事。如果你收到来自个人邮箱的工作信函,或者某些工作任务,需要高度警惕,建议与公司人力部门核实对方身份。 另外,还要谨慎识别邮箱的后缀。有的诈骗者很精明,会注册和正规企业相似的企业邮箱。例如,正规公司是@abc1.com,而诈骗者的邮箱后缀可能是@abc11.com.- 索要你的信用卡信息。有一些公司给“员工”办理入职后,会让“员工”提供信用卡,谎称购买个人的办公设备,这类公司高度可疑,有可能盗用你的信用卡。正规的公司,不会索要个人信用卡的刷卡信息。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总结了诈骗受害人的特质,包括了回报倾向、容易信服权威、对稀缺性的恐惧。具有强烈回报倾向的孩子,总是不愿意亏欠别人的,经年累月,成为了一种习惯,当自己无法回报对方时,会感觉到压力。这一类性格的孩子,更容易被操弄。比如,当师兄师姐帮了她,未来再向她推介服务时,孩子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回报对方,如果不签约,会觉得有压力。容易信服权威的孩子,更容易相信被“包装成专家”的人。光鲜的履历、高大上的场所、对方讲话的权威感,甚至是威胁打压,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要向对方学习。有的孩子,越是被打击,越会屈从于对方,努力让自己朝着对方希望的方向“变好”。对“稀缺性”会产生恐惧的孩子,往往更担心自己错过某个“稀缺”资源。比如,当对方说,只剩两个名额,24小时内不付款就没有了,这会让一部分孩子觉得担忧,特别是某些要强的、担心自己落后于别人的孩子。而诈骗者往往利用这一心理,提示孩子如果不立刻做某事,就会产生某某后果。越是焦虑、恐惧、担心生活不能按照预想轨迹进行,便产生某种后果的孩子,越有可能“病急投医”,上了骗子的船。
家长在孩子没有离家前,可以尝试着,多多鼓励孩子质疑,包括对成年人观点和做法提出疑问,不要一味的“听话”。同时,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比如“你为什么决定这样做?你看看如果这样来做,是不是也可以?”,用问问题,来代替警告孩子“如果你不这样做,就会如何如何”。如果你身边有即将远行,或正在找工作的孩子,也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和父母。祝愿每个年轻人平安、前程似锦!
09月29日 (周四)19:30
#希腊身份规划,国际教育新政解读,留学&身份规划两不误
🔺点击预约,开播提醒🔺
直播看点 :
1.国际教育规划新路径:进可攻英美名校,退可守的方法
2.希腊国际教育解读:投资+身份规划,赋予孩子快乐成长的净土
3.希腊身份规划新政解读:涨价在即,如何抓住希腊25w欧的尾巴
4.如何跳过国内poA的排期,快速递交申请,一步永居?
🔺点击小程序预约🔺
留学全知道家长群,准留学家庭聚集地,定期分享留学讲座、专题直播、资讯干货、课程资源、线下沙龙,扫码即可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