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呼吁毕业生不要只盯着考研考公公众号新闻2024-03-25 13:03来源:央广网作者:冯仪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节节攀升。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一边是日益增长的研考、公考竞争压力,一边是政府、学校呼吁促进毕业生就业。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季,学生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校方又有怎样的建议?多所高校呼吁毕业生不要只盯着考研考公2024年3月初,多所高校发出倡议书,提倡毕业生积极就业。据公务员考试网数据,2024年国考报名总人数超291万人,再创新高。而教育部消息显示,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38万,相比2023年下降了30余万。2024年2月,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在公开信中称,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主动迈出求职“第一步”,不要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可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投身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投身到基层就业,报考“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到部队建功立业等,让青春出彩,让人生升华。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致学院2024届毕业生就业倡议书》中提到,希望同学们全面考虑各种就业岗位的价值和与自身能力的匹配度,特别是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不仅关注升学、考公、考编等传统路径,更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中小微企业、基层服务,如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项目,甚至考虑参军报国,在部队中建功立业,让青春焕发光彩,实现人生价值。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月发出的倡议书提到,体制内和政策性岗位供给有限、企业岗位需求收缩,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同学们和家长们应科学研判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关注就业政策变动,全面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各种就业岗位所特有的价值,以及与同学们自身性格能力的匹配度等,合理定位求职目标。面对就业,她们怎么做她们来自公认的“考研难”专业——经济学、英语。出生在成都的小许目前就读于中国民航大学的英语专业。大三的她高考分数超过四川省文科一本线40多分,本可以报考一所重庆的重点大学,但在妈妈的建议下选择留在了成都本地。“一开始就是奔着找工作去的,不然也不会报现在这个学校了。”小许没有考虑过考研、考公务员。因为家人的意见,她倾向留在家乡。“大一的时候我就开了网店,现在每个月收入能有几千元。”小许经营的网店主要售卖动漫IP周边,寒假期间一个月的收入曾达到万元以上。小许想要就业,基于自己的现实状况:虽然就读于英语专业,但却对考上研究生没有太大信心。网店的收入给了自己一定的底气,不用因为收入急于找工作。在小许看来,周围的同学和朋友的就业情况与所读的专业也有很大关系,在中国民航大学,与航空行业紧密相连的专业,例如空中交通管理能有更对口的就业岗位。同样,虽然没有拿到正式毕业证,但李红暂时不用为自己的工作担心。她将于2024年暑假大学毕业,目前已经拿到了一家公司的工作邀约。她是江西人,就读于一所西南地区的211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我觉得经济学考研竞争压力很大。”李红认为,自己属于“被迫就业”的那类学生。而她所在的学校和专业,考研率颇高。“经济学专业考研其实竞争压力很大,一些好的学校甚至需要考400分以上才可能被录取,如果仅仅过了国家线是不够的。”李红原本也有考研的打算,2023年,大部分高校公布了研究生招生章程之后,李红的心态有些摇摆。她发现自己最初的目标院校招生人数不多,担心自己不能成功上岸,便换了一所目标院校,却又不舍得放弃秋招找工作的机会,最终还是参与了当年的研究生考试。但彼时备考研究生的意愿已不太强烈,最终她还是决定全力准备就业。“从9、10月开始投递简历,11月初拿到了一个offer,我总共投了上百份简历,邀约面试的有十来家,最后录取的有两家。”李红最后选择回到家乡江西,从事采购工作。对她来说,一份满意的工作包含三个要素:薪资待遇、基本的员工福利;公司规模;行业的发展前景。早准备、早行动求职时更占优势据李红反馈,与自己同龄的很多同学之所以继续选择升学、考公,有诸多原因:“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学的思维还停留在好好学习,获得更好的成绩上面。而对就业很有帮助的实习经历却没有多少。”李红在大三时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实习,但实习内容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强关联。此外,她认为,能否获得更多、更优质的实习经历,与学校所在的城市也有很大关系。“有一些地区的企业可能对实习生的需求不大,即使大家想找到合适的实习也比较困难。而用人需求比较大的互联网企业,在某些城市也比较少。”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老师提到,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期待往往比较理想化,特别是在实践不多,对于职业和工作环境并不了解的情况下,毕业生对于职业的要求普遍存在一定的片面理解和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学生的家庭对于学生择业的期待影响也越来越大了,特别是一些学生父母对于体制内单位的推崇,对于当下就业市场新变化新机遇的不了解和不接受,也为目前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挑战。记者查阅今年高校就业政策发现,不少高校都为促进毕业生就业作出不少努力,其中不乏举行宣讲会、招聘会、为本科学生组织集体实习等。除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教育部主管的各类就业服务网站外,各大高校往往会开设本校专属的学生就业服务网站。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老师表示,今年,北京科技大学开展四项计划促进毕业生就业:一是开展毕业生赋能计划,通过开展就业调研,实现精准动员和就业指导,让毕业生尽早进入求职状态,通过训练营等形式帮助学生提升求职能力。二是开展访企拓岗计划,制定一把手带头走访用人单位的任务,落实落细教育部“访企拓岗”的工作要求,让校院领导亲自为毕业生跑资源,挖机会。三是校园招聘提速计划,实现“周周有双选,月月有大型”的校院招聘安排,邀请更多的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做好校园招聘服务。四是开展就业兜底计划,针对求职困难的学生建立台账、细致摸排,深入了解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提供一对一帮扶指导和单位推荐,为困难学生就业兜底。该负责人认为,本科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和研究生相比并不是完全没有优势的,比如本科生年龄更小更具可塑性,企业的用人成本和职业规划更灵活,这些都是本科生就业的显著优势,但是这些年由于学生普遍考研的意愿比较强,愿意就业并积极就业的本科生的数量相对并不多,所以就会导致一些就业市场上优秀的本科生比研究生更不好招的局面。如果本科生能早准备早行动,其实找一份工作并不难,从自我规划来说,认识并深耕一个行业,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比直接读研更重要。 *本文不代表凤凰网财经观点,转载已获授权。由于微信改版,公众号文章不再完整显示头条封面,一不小心,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更新,甚至有可能再也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如果您还希望能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建议给凤凰网财经添加一个“星标”哦。 👇【 热门视频推荐 】👇凤凰网财经官方微信 ID:finance_ifeng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点在看支持凤财点击在看 持续关注↓↓↓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