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第一天,我居然先领到一个师兄
9月初,一则抢眼信息登上新闻:蚂蚁集团博士后工作站成立,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几位博士研究生成为首批入站博士。
科研人才从高校、研究机构走向企业,这已经不是个例。腾讯、滴滴、度小满金融等互联网企业也曾先后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揽高新科技人才。
固有印象中,博士等高等科技人才通常与各大高校、大型研究机构一起出现。但互联网技术的持续高速发展,正在改变这个走向,互联网大厂成为技术人新的舞台。
蚂蚁集团博士后工作站成立
网络信息时代,技术驱动,根据相关学者研究,技术真正广泛而深入影响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从它和商业深度结合开始的。
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开始偏爱企业,这似乎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这种偏爱还是双向奔赴。这些年,互联网大厂对技术人才的倚重以及建构相应文化的意识也肉眼可见地增强。
01
技术文化,一种基本共识
2021年10月24日,中国计算机协会举办首届中国工程师文化日,面向全社会的技术型组织,推动工程师文化建设。
而对于国内许多顶级的互联网大厂来说,它们的商业模式、业务场景、产品越来越依赖技术,建设工程师文化早已是基本共识,
大众眼中,高薪资、好福利、硬核履历…构成了互联网大厂的“标签”,也成为大厂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
互联网大厂的企业文化和人一样是多样化的
但从技术人的视角看,这些关键词还没打到问题核心,他们更关注公司的技术基因和技术文化氛围,它既包含“科技改变世界”这种形而上的理想,也关联着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更实际的东西,比如技术人的成长、工作效率和产出,比如把“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奉为处理问题的行动圭臬。
严格说来,工程师文化最早源自国外顶级科技公司,例如技术人的梦想圣地:惠普、亚马逊、谷歌等。
在谷歌担任工程师经历的冯丹认为,谷歌工程师文化的内核,首先是极其重视人才和梦想,公司创造一切条件为他们实现梦想。此外,还有著名的“20% time”创新项目,鼓励伟大的工程师和创新诞生。
《社交网络》剧照
中国很多互联网企业便是以此为蓝本,开始构建自己的工程师文化。
小米创始人雷军表示,“技术为本”是小米永远的铁律,充分支持创新和每个疯狂的想法,要将小米打造成工程师向往的圣地。
还有曾被誉为互联网文化高地的百度,每10个百度人里有6个是技术人,它不断在各个场合表示要坚定对技术的信念,相信世界的将来最终由技术驱动。
随着中文世界对互联网产业和技术的探索越来越广泛和成熟,诸多国内企业开始甩掉包袱,逐渐意识到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程师文化。
02
各美其美,自成一派
在当前的中国语境中,我们谈到工程师文化,已经不再言必及硅谷、谷歌,而是着重讨论国内技术人的特色,以及国内的代表性企业及其创造的文化。
不论从讨论度、辨识度,还是招揽技术人才的力度,大概率都绕不过两家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阿里和腾讯。
腾讯一直有工程师文化,他们笃信技术的驱动力,不过总体而言,腾讯是以产品为导向型的公司,工程师文化重要,但长期与产品经理制共存。
2018年,腾讯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次年,技术委员会成立,打造腾讯的技术中台,上线“码客”社区,鼓励程序员晒出自己的代码,进行“互喷”式成长。
《社交网络》剧照
很明显,来到互联网的下半场,技术为王。与产品经理制并行的工程师文化,在腾讯的份量日益变重。
阿里的工程师文化又自成一派,它们更习惯称自己为技术文化,相比起来,似乎少了一点技术乌托邦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多了一点务实精神,十分接地气。阿里立本于技术,但在“技术改变世界”的伟大理想之外,又同时强调团队思维、产业思维。
这一点在“师兄”文化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工程师文化浓厚的企业,一般习惯寻找最聪明的技术脑袋,典型的如谷歌。而最早的阿里出身草莽,还不具备全球搜罗顶尖人才的条件,所以,它采取“不拘一格”招揽人才的路线,再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手把手带着新人写代码,熟悉业务,在实操中成长。
在老带新的过程中,新人熟悉业务,在实操中成长
慢慢地,这个传统就固定了下来,每个入职的新人都会被分配到一个“师兄”。而这种“师兄”文化直至今天还被沿用,对于新技术人的成长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在中文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文化中,它成为了一个独特元素。
与阿里同属一脉,起步于支付宝的蚂蚁集团继承了“师兄”文化。新人入职的第一分钟,就会“领”到一位和自己研发方向相同的师兄,而且这位“师兄”一定技术过硬,是团队公认的业务扛把子。
“师兄”不仅要带着新人融入团队,比如爬爬山、做做公益等,更重要的是,前三个月要事无巨细地带着新人熟悉业务、了解整个技术体系,组织小型的技术交流。
第一年,如果新人搞出bug,由“师兄”顶着。不过,新人肯定免不了要接受“师兄”的严格训练,代码连续写个七八次都是正常的,直到写对为止。
重复性地写代码,也是对新人的一种考验
蚂蚁集团之所以保留“师兄制”这种技术文化,除延续传统外,其业务和技术发展也直接决定了它的必要性。
支付宝诞生初期,其产品和服务多属于从无到有的创新,支付宝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信任问题。随后,支付宝一直在不断推出创新功能和现象级产品:快捷支付、二维码支付、余额宝……
这些创新,都没有前车之鉴可言,如果实在要找一辆“前车”,那就是入职更早的“前辈”。
这种技术文化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符合中国人的处事习惯,一对一师徒传承,在有来有往的传帮带形式中增进感情。新人见“师兄”的环节就充满了仪式感和人情味:新人和“师兄”握手,还要请“师兄”喝茶。同时,温情的另一面也强调现代性和专业性,以高效的一带一形式帮助新人快速上手,研发前沿的专业技术。
03
吸引力法则
“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账号下,有个常年活跃的话题#pitd互助#,每到春招、秋招季,理工科毕业生的求助帖尤其多。手握多个offer应届毕业生,会把本人情况、offer单位、薪资及各自的优劣势用表格列出来,征询大家的建议。
优劣势那一栏里,一定会有企业文化、核心业务方向、技术实力的相关陈述。不止他们,对于绝大多数毕业生来说,都会特别看重企业文化和个人成长空间。技术人尤其如此,技术文化涉及到非常实在的东西,与个人的发展前景密切相关。
技术文化涉及到非常实在的东西,与个人的发展前景密切相关
关于蚂蚁的“师兄”文化,在年轻人里广为流传的一个传奇是,蚂蚁三代CTO都是“师兄弟”关系。
当然,个人的资质是其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但不可否认,技术“传帮带”在其中的功劳。
不过,随着互联网企业对技术的投入越来越开始从应用层“下沉”到基础层,只靠“摸”着“师兄”过河,恐怕是不够了。
这两年,蚂蚁集团开始聚焦攻坚隐私计算、区块链、图计算、分布式数据库及计算基础设施、绿色计算等核心技术, 以解决数字化发展中的安全可信、协作共识、大规模复杂数据关联分析、存储计算规模爆炸、降低耗能等问题。
技术的提升离不开人的支持
蚂蚁技术人的“传帮带”传统也随之进行了升级。2019年,“蚂蚁元学堂”,也就是蚂蚁内部的“技术大学”成立,专门培养校招技术新人。互联网公司自建技术大学的,全球还有两家,谷歌和苹果。
蚂蚁元学堂高级培训专家汤天亮介绍,包括CTO在内的技术高管们会亲自给新人讲课,很多金牌“师兄”也在讲师之列。
除此之外,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的学术大牛、来自Google、微软等行业资深技术专家、人工智能根目录级人物迈克尔·乔丹教授,都会成为这个大学的座上宾,给新人员工授业解惑。广义上,他们都是新技术人的“师兄”。
技术干货、行业视角、全球视野……构成了“传帮带”技术文化的立体面。通常我们总以螺丝钉来形容公司对新人的定位,但技术理想主义和职业价值不分新旧和优劣,甚至这一代人更加强调职业理想和文化认同。
企业在教他们拧好螺丝的同时,还要看到他们的十年后,并从此刻开始为技术人的十年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 End -
推广资讯
作者 | 滕三水
编辑 | 吴丽雪
统筹 | 张鹏霞
排版 | 静 山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