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过渡到IGCSE数学学习,为什么需要学生和家长一起准备?
不可否认,数学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在大众看来,数学也一直是国内学生的强势学科。
国内的确有不少同学擅长数学学习,但这个概率并不是百分百。对于一些即将升读IGCSE课程的学生来说,如何快速适应新课程体系中的数学学习,如何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
同学们和家长们都要做好相应的学习任务,才能顺利通过IGCSE必修关卡!
IGCSE数学难不难?
数学是IGCSE阶段的必修,不管是一年制还是两年制IGCSE,国内大多数国际学校都会将数学作为该阶段必修的一门科目。
数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一切理工科专业的核心,搭建好数学学科基础,也能更好在理工科专业学习中得到发展。
作为Alevel/IB的过渡课程,IGCSE数学主题难度不大。不过相比国内同阶段数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深广度上还是有一定变动的。
三大IGCSE考试局将数学学科划分出了不同级别,比如CIE考试局划分出了普通和进阶两种难度,在普通数学学科中,进一步细分出了core和extended,帮助不同数学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选择。
而国内初中时期的数学只有一种大纲,没有细分难度等级,部分地区的学生升入高中才会进行必修选修学习,IGCSE课程设置和普高有类似之处。
IGCSE数学内容主题主要围绕纯数、代数和图像,几何,概率和统计展开,涵盖的知识点相当于国内初一到高二阶段。不过在单个知识点的学习深度上,IGCSE远浅于国内课程,有着“点到即止”的感觉。
在出题角度和题目难度上,IGCSE数学不像国内数学题目会结合多个知识点深入考察,基本都比较直接,一个知识点对应一道题目。当然也有些知识点IGCSE数学切入度会比较深,比如统计概率相关内容;
这一主题主要结合图表考察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能力。其中重难点就是histograms和cumulative frequency,国内初高中均有涉及,但难度远不及IGCSE。
国内初高中阶段数学考试多考察的是选择题和演算题,而IGCSE数学考的都是简答题和演算题,所有题目都必须写出详细的计算步骤,并根据解题步骤给分。
国内学生整体数学素质比较高,但在习惯了国内数学教育(客观题为主)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忽略步骤细节,即使知道答案,不完整的步骤作答也有可能导致失分。
2025年以前CIE考试局的学生还可以使用计算器,但从明年开始,CIE考试局IGCSE数学考试中将不再允许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进行计算,对同学们的计算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CIE考试局,2025年IGCSE数学考试设置
IGCSE数学考试分主题,包括多张试卷,不像国内数学以一张卷子的形式进行考核。分主题考察也直接影响了考试题量,IGCSE数学题量比较大,考试时间更长。
如何增强IGCSE数学学习信心?
一些同学可能无法适应IGCSE数学课程本身的难度变化,不过语言环境的转化也是原因之一。
IGCSE数学考试通常使用英语进行。如果学生的母语不是英语,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的语言环境也不是英语,那么学生可能会面临语言障碍,无非理解题目和概念,在表达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时遇到挑战。
此前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专注提升语言能力和那些陌生数学主题的学习;而此前并没有优秀数学基础的同学,建议同学们稳抓基础,建立起数学学习的信心。
前期预习IGCSE数学课程时,如果在阅读上有困难可以配合参考初高中的中文数学教材,将此前认为掌握不扎实的数学主题重新梳理复习一遍;
巩固程度差不多的时候,系统背诵记忆相关的英语专业词汇,可以在IGCSE教材、教学大纲及其他学习资源的帮助下重点预习IGCSE数学中出现的比较陌生的新主题。
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也要配合练习检验自己是否掌握,可以先从教材例题出发,之后慢慢过渡到更多练习中。
有大量证据表明,父母的参与有助于孩子在数学方面取得进步,因此家长在学生过渡学习IGCSE数学的过程中也很关键。
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带着孩子多参加一些数学主题的课外活动、讲座等,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找寻到学科中的规律。
利用暑假,在学科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熟悉国际课程学习环境,做好IGCSE数学预习准备!
助力2024年即将学习IGCSE课程的同学!下面这份IGCSE预习锦囊,有需要的同学扫码领取!!
IGCSE预习资料包
课程大纲
精心整理CIE、爱德思、牛津AQA IGCSE主要科目2023/24更新后的学科大纲,
涵盖数学、进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等热门学科;
IGCSE/ALevel推荐阅读书目
适用于三大考试局所有同学:
领取暗号|相应资料+领取
【2024 IGCSE暑期预习辅导】
IGCSE学科同步预习课程及语言标化、课外背提等辅导项目,具体扫码咨询!
↓↓↓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五个主要学科的精品题库,性价比超高,大家可以扫码购买哦!
往期推荐
👇👇👇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大部分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私信处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