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莫言的正确打开方式
【机会园丁注】原文标题《说说莫言》,现改为《批判莫言的正确打开方式》。所谓“打开方式“,本文首发时(2012年10月中旬),莫言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大多数人知道莫言是因为电影《红高粱》,后来他又出了本很标题党的小说《丰乳肥臀》,估计看过的也没什么印象了。几年前周老虎(网友--【机会园丁注】)给我推荐了莫言的《檀香刑》,当时就仔细拜读了一回。读过之后,很是不以为然,这玩意儿都能出书啊。哪知道人家现在都拿了诺贝尔,名利双收,成了国际知名的大作家啦,俺这心里总不是个味儿。根据习俗,趁着热闹往大红大紫的名人那儿拍砖,错不了。今天我就跳将出来,拍上一砖。
《檀香刑》讲的故事发生在袁世凯在山东当官的时候,因为莫言他老家的老辈儿人反对德国人在那里修铁路(胶济铁路,1898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动工),采取了一些过激行动,领头的被政府抓住了,后来被处以“檀香刑”。小说里有很多对各种酷刑的描述,不知道莫言对这个题材是否有什么偏好(电影《红高粱》里也有日本人逼迫屠夫去剥人皮的场景)。这部小说号称是作者潜心五年的呕心之作,一般读者,或者说绝大部分读者看过之后,绝对不会有什么愉快的感觉,真正是“添了一道恶心”。
写小说要有虚构,写有历史背景的小说那虚构的空间就更大了。但是,虚构不是瞎编,某些基本的事实根据还是要的。看得出来莫言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对晚清时期的背景还是花了工夫去了解的,比如在处置一个太监的案子里就区分了慎刑司和刑部这两个部门。但是,小说里暴露出来的关于典章制度的问题也不少。俺拍砖拍不到什么人物刻画整体结构之类的,只能从这个方面入手。
《檀香刑》第二章“赵甲狂言”讲了一大段咸丰十年在宫里怎么处置太监的故事(说句题外话,这部小说的人物名称就很乏味,赵钱孙李本应该对应甲乙丙丁,可是怎么搞成钱丁了,难道是避讳那位著名演员李丁吗?)。首先问题出在能不能在紫禁城里行刑?在行刑的时候是否会让后宫嫔妃一起观看?在行刑的过程中,冒出这么一句“小虫子怪叫一声,又尖又厉,胜过了万牲园里的狼嗥。”
万牲园就是现在的北京动物园,以前是个什么贝勒的园子,后来把所有外国送给皇上、太后的动物都养在那里,光绪三十二年(?)才叫的万牲园,在这个小说里就把动物园给提前建成了。当然了,这种穿越的戏码到处都很常见,见怪不怪了,连得诺奖的都不那么严谨,还能要求其他人吗。
到了第四章“钱丁恨声”,又出了这么个题目:
袁大人不再理余,调过头去问赵甲:
“凌迟之外,还有啥比较精彩的刑罚?”
那畜生道:
“大人,除了凌迟,本朝刑罚中最惨的,莫过于腰斩了。”
记得当初荆导(网友--【机会园丁注】)给俺派了湖南主考的差事(网友过家家 --【机会园丁注】),俺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特别还发表了一番感言。原因就是在大清朝的时候一旦考试中出现舞弊,皇上的处罚大多是异常严厉,雍正时候的福建一位余姓官员就是受到考场舞弊的牵连,被处以腰斩。因为皇上要求“从重从快”处理,案犯的家属都还未来得及打通与刽子手的关节,就开刀了。这个“开刀”开在哪儿可就大有讲究啦。开到合适的地方,活儿利索,人就少受罪;开到不合适的地方,人都切两段儿了,还且死不了呢。因为没沟通好,据说那位余大人被腰斩之后,用手蘸着自己的血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之后,方才气绝身亡。此事汇报到了雍正皇帝那里,皇上也觉得有些过了,于是传旨:永远废止腰斩。如此说来,小说描写的咸丰七年是不会有腰斩的,而且在光绪末年慈禧老佛爷下令,永远废止了凌迟。小说里出的这些乱七八糟的刑罚,都属于“私刑”,不可能由袁世凯来办。有人说了,杀个人还管他怎么杀法,交上人头就得了。说这话的那是没当过官,不知道官场的忌讳。这种滥用私刑,也许有时候老百姓都欢呼“大快人心”的,可到了人家整你的黑材料的时候,这都是板上钉钉的铁证,“无可辩驳”!就像某些人,多找了几个相好的,当时你情我愿没一点问题。一旦走了“被”字儿,这就叫“与多名女子发生不正当关系”,嘿嘿。
接着扯《檀香刑》。
他们要腰斩的罪犯是库丁,也就是各地政府“金库”的搬运工。小说里有这么一句:“要说那穀道也是个娇嫩地方,揉不进沙子去,但库丁们却能尾进去一锭五十两的大元宝。”
库丁利用穀道盗银,古已有之,以前没有什么金属探测装置,小说里讲用什么探针来检查是否有夹带,这个就是想象了。以前为了防止库丁的夹带,要求他们在离开的时候拍手跨过一条长凳,同时大喊一声,功力差的基本就暴露了,呵呵。这种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不排除合同作案的因素。高阳小说里也谈到过关于库丁盗银的问题,他的小说里的夹带纪录是八锭十两银子,而莫老写的是三锭五十两!
OMG!
五十两纹银什么概念?那时候一两大约是36克多(不是咱们现在的500克除以10,也不是500克除以16),五十两就大约是1800多克,多多少还要看银锭的纯度,这个问题需要另外讨论。五十两的元宝往穀道里塞,莫老,您以为穀道是X道啊?!您是不是把天桥把式吞铁球的玩意儿给移植过来了?
莫言的得奖,就是另一种的“中国好声音”,人家特别清楚用什么来撩拨中国人情绪。
【机会园丁注】作者老骨董真的是不忿:这种臆想的东西都得奖,是奖的问题还是现在“脑子”的问题?!
欢迎转发。转载请标明以下
作者:老骨董
公众号:chance_gardener
网站: www.uslaowang.com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