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上海、北京,三座一线城市,同时动手了!
三座一线城市,居然集体上演松绑大戏。
北京传出消息:离婚买房,不受限制了!
房价快速上涨的年代,为了买房“假离婚”的现象屡见不鲜。夫妻双方可以通过离婚析产,让其中一方“净身出户”,另一方重新获得买房资格。
从理论上来说,夫妻俩可以离婚-复婚-离婚……无限循环下去,获得无限多张房票。为了堵住这个漏洞,北京住建委在2021年8月4日出台规定:夫妻离异的,原家庭在离异前拥有住房套数不符合本市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规定的,自离异之日起3年内,任何一方均不得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而现在,北京住建委官网显示,“离异3年内不得京内购房”的限购政策文件已经标注为“失效”。更早些时候,深圳也传出消息:“90/70”政策被废止了!从2006年开始,到2024年结束,这项执行了18年之久的政策彻底退出深圳楼市。其影响力一点都不亚于取消限购。这项政策源于2006年九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其中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简单来说,一个楼盘70%以上的面积,必须拿来建小户型。差不多同一时间,上海2024年第一批次第二轮土拍出让公告挂网,也大大松绑了“90/70”政策。一方面,中小套住宅建设面积上限提高,多层、小高层、高层分别调整为100、110、120平方米。以后在上海,120平也算“小户型”了。另一方面,中小套住宅占项目比例降低,从原本的60%-80%,调整为50%-70%。如此一来,大户型的比例会相对增加。三座一线城市同时出手,本来就是很罕见的情况,释放出重要信号:无论是“限制离婚买房”,还是“90/70政策”,本质上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拿“90/70”政策来说吧,2006年文件出台的时候,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43.9%,跟现在的埃及差不多。
对千万进城大军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无疑是赚钱。而赚钱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盖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进城的速度,长期供不应求之下,房价已经涨成了民生问题。“90/70政策”的初衷,便是增加小户型的供应,同样的土地能盖更多房子。面积小,意味着总价低,上车门槛会更低。需求决定价格。刚需遍地的年代,即便是在同一个小区里,小户型的单价和涨幅往往会超过大户型。
炒房客最喜欢的标的也不是别墅和大平层,而是小户型住宅。然而,十八年后的今天,楼市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我国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76平方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来源: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 套户比达到1.09,意味着住房总体基本供求平衡。(来源:泽平宏观)
在贝壳挂牌的4.4万套深圳二手房中,面积在90平以下的有3万套。
而诸葛数据研究中心发布于3月中旬的研报则显示,2024年前两个月,在其监测的20个重点城市里,两房户型的占比从2010年的约40%下降至14.2%。背后反映出的趋势是,更多购房者倾向于优先买大户型,争取一步到位。更何况,我们正在加速步入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里,已经为刚需群体安排好了保障房。3月20日,全国首批、福州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滨海双龙新居已经开始接受首轮申请,共推出701套带装修房源,预计均价每平方米5200元至5400元,预计下半年将有一大批配售型项目入市,面对“五折房”来袭,刚需二手房市场将会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迎来新一波降价抛售潮。至于商品房,将会与刚需做切割,全身心去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取消90/70限制,开发商彻底告别“小户型焦虑”,终于可以放开手脚盖大房子。另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城市都缺少纯粹的改善住区。受政策限制,即便是偏高端的项目也要搭配一部分小面积。据我了解,山东、江苏、贵州等地已经出台改善住宅的建造设计标准;最先进的第四代住宅正在密集推广;深圳也在研究“减少公摊”的政策。但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好城市”政策优化还有很大的空间。北京上海深圳,限购仍然没有松绑。广州以及成都、杭州等强二线的核心区,还存在限购政策。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端购买力,正面临着严重的“资产荒”。最新发布的胡润财富报告则显示,中国15年来第二次出现高净值家庭数量下降,总财富也比上一年下降3.6%。600万资产“富裕家庭”减少4万户,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减少2.7万户亿元资产“超高净值家庭”减少5200户。一线城市的优质房产,依然是高净值群体在资产配置中绕不开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