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书影音分享
很久没有分享书和电影了,3月看了一些,流泪推荐。
——
《Must I Go(我该走了吗?)》
看完《Must I Go》其实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这是一段非常厚重、深沉、细腻的故事。
一个母亲,在自己垂垂老矣之时,翻阅丈夫的历年书信,有关女儿从出生到自杀的点滴被一一描绘了出来。
后来得知,李翊云老师的大儿子在早几年自杀了,她的小儿子也在前一阵“被一辆火车撞倒”,是否同样是自杀还未知。
比起尊敬,我更心疼李翊云老师。她经历了什么,在她写作和教写作的二十多年,她始终拒绝将自己的作品翻译成中文。
她说,她始终无法接受让母亲再次进入自己的生活。
儿子自杀后,她出版了这本《Must I Go》。
自杀的儿子,自杀的女儿,她是如何允许自己提笔拉开自己的伤口。这是何其的勇气。
她说,所有的母亲都是失败的。
她说,她拒绝所有的陈词滥调,安宁对她来说就是陈词滥调。
痛苦孕育创作,历来如此。
而这如此融入每一个文字里的痛苦情感,让我真的很心疼你,李翊云老师。
懂得痛苦有多痛,所以有时候我也会想:
如果你想走了,那就走吧。
——
《Reality is Broken(游戏改变世界)》
很久没有认真看完一本有知识含量的书了。
整整一本书,其实就是表达了一件事情:
如果可以把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变成一个游戏,或许就能感到幸福和快乐。
书里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俄罗斯方块——一个你永远不可能赢、但又始终沉迷其中的游戏。
你明知道你一定会输,但是你却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开始。
俄罗斯方块用明确的目标、规则和消除方块后的奖励机制,让人们不断挑战自己下一盘的成功极限:
多坚持一秒、多消除两格方块,等等,然后继续输掉,又是新的一局。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不仅俄罗斯方块如此,很多事情也是如此。
想想自己为什么要跑马拉松呢,你明知道无论你是什么成绩,你都要白白消耗掉3-4个小时,去完成这场注定失败的比赛。
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写作呢,你明知道就算你再怎么学习遣词造句、再如何用尽全力地真诚表达,那些认真写下的文字都不会有什么人看。
还有很多很多。
我一直都对“游戏”嗤之以鼻,才觉察到其实自己一直沉浸其中。
那种一直在试探自己能力极限的感觉,确实有那么点令人着迷。
——
《Fourteen Months in Canton 广州来信》
3月的一天,我探访一家广州的独立书店。跟店主聊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买下了这本书。
如书名所说,这是一本关于广州的书。
更细致一些,这是一本有关一百多年前的广州的书。
作者是随牧师丈夫从英国来到广州居住的格雷夫人,这本书是在她居住在广州十四个月的时间中,寄给母亲的信件。
因为是信件,所以字里行间既描绘了百年前的广州城,又道出了日常的人世情感。
她写她不会用筷子的笨拙,写她吃到猫肉、狗肉的震惊,写广州的道观、庙宇对她的亲切和欢迎,参加普通人的婚礼和葬礼,对广州的一切都充满了惊奇和赞叹。
那是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广州。
买下这本书前,我很犹豫:我长这么大从来没看过有关广州的书。
店主问我:广州人,为什么不看看广州的书呢?
三十多年的身份认同焦虑,在我买下这本书时,就烟消云散了。
——
《东京八平米》
异国他乡奔波了这么多年,40岁的吉井忍最终回到东京,选择了一个八平米的小房子。
在书里,她写下自己是如何泡汤、如何洗衣、如何做饭、如何与咖啡店老板成为忘年交、如何在深夜度过孤独时刻。
笔下所写,可爱又真诚,仿佛在邀请我一同加入。
这些充满“人”的气息的日常,重塑着对“成功”的想象,那是不被社会规训和普世价值禁锢的“完美日子”。
说到“完美日子”,就应该推荐一下电影了。
——
《Perfect Days(完美的日子)》by文德斯,无论是从名字,还是到影像上,都演绎出了吉井忍的这本《东京八平米》。
一如既往的文德斯风格,细腻、纯真、美好的光影。
虽然他用自己非常西方化的想象和喜好,来描摹了一个对于日本小生活的想象,但仍然真实地关注了生活:
日复一日的贩卖机咖啡、公园厕所、骑单车、记录磁带,平静,淡然。
台词稀少,但演得好、拍得好,在最细微处注视着,天真烂漫日日如是。
转念一想,那个拍了《Pina》、《德州巴黎》和《地球之盐》的可爱的文德斯,已经快80岁了。
——
《Aftersun》,并不是那么容易观赏的电影。
构建了对真实父亲的思考,堵得慌。
父亲在我现在这个岁数时,我应该才9岁。
9岁的我,正忙着转校和搬家。彼时父亲如何面对变化,不得而知。
我对我父亲的记忆很单薄。
骂我管我的都是母亲,父亲总是沉默寡言。
长大后,我的每一个选择他都没有发表意见。
只有一次。那时我刚搬回广州,一家三口吃饭唠嗑,我谈起在上海的不易,父亲冷不丁一句:
“活该,你自找的。”
后来回想,那句伤人的话里,是父亲难以说出口的担忧。
我很羡慕影片里的Sophie,她还有影像,能追溯到11岁的假日,与父亲共享的同一片天空。
父亲的人生到底经历了什么,每天都在想什么,或许是我这一生都无法解开的秘密。
幸好,我听过父亲诉说的往事,他也见证了我所有的成长。
我们的故事尚未结束。
——
当然我也看了《Anatomie d'une Chute(坠落的审判)》。
因为北大首映式的事件,这部片子已经非常火了,它到底是如何,大家各自判断吧。
仅在此表达一些非常个人化的主观感受。
《坠落的审判》,连续不断的对话,完成了这部影片。那是有关语言的力量。
是审判、是等待审判、是取证、是制造证据,大段大段的表达,没有一句废话。
甚至在某些时刻,我差点为某段话鼓掌或者落泪。
从上学的时候学习语言学、语言史,到如今每天都在感受语言的进化,我始终觉得自己在语言面前就是个瘸子。
我很羡慕影片里的人,在采访、吵架、求救、追忆、对簿公堂等等的场景里能说出那些话。
他们说出的语言,都那么有力量,或温暖或震慑。
而我,此时此刻,面对我自己,面对他人,我不知道说什么。
朋友们说我总是太善良,我知道,我无言。
——
所以谢谢还有《Robot Dreams(机器人之梦)》这样的故事,一部没有任何台词的动画小片。
没有语言,没有对话,但依然可以拥有自己的人生的嘛。
至少可以做做美梦吧。
无言有它的艺术。
这个艺术是什么,我说不出来,可能恰恰好就在于,它无可道也。
——
PS: 本号换了新头像,三月过得不易,干一杯吧,Cheers!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