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地方都能还价,为什么到了医院却不行?
前几日的一次朋友聚会,碰到几个不是医疗圈的人。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原本和谐的环境被几句争辩打破了。
带着醉意,几个人开始你一句、我一句说医院多么多么黑。含沙射影,那意思,你们医生没一个好东西。
这个声音一出,大家谁也忍不了了。为首的,就是年轻气盛的刘医生。
放下颤抖的酒杯后,他一脸严肃地说:价格是医院定的,我们医生只是为大家提供治疗方案。让我们便宜点,是在方案上删减、还是弄几个便宜的药糊弄一下?
眼见气氛紧张,和事老张医生开始说话了。别看张医生技术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但在社交这块拿捏得还是非常牛的。这顿酒局,就是他张罗的。
张医生特意咳嗽了两声说:这事儿吧,既不能怨医院、也不能怨医生。当然,更不能怪前来看病的患者,容我慢慢道来。
在过去,确实医患关系很和谐。那个时候,患者来到医院,都会无条件地听医生的指挥。但现在不是了,大多数患者都会储备一些知识来看病。因此,客观地讲:医生的心很累。
关于不能讲价这件事,并不是绝对的,这只是大众的片面理解。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讲价的。只不过,医生和你探讨的是治疗方案,而不是多少钱的事。在过去,甚至甚多医生都不知道各项诊疗的实际价格是多少。说白了,医生只是一心扑在看病上。也只有近些年的医患关系变得复杂后,医生才关注价格。
过去,无论是患者自费还是医保,双方基本都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价格上。后来,确实随着医疗价格的上涨,老百姓吃不消了,才不得不把价格看得非常重。但是,此时的医疗系统还是旧的模式继续向前跑。因此,矛盾才越来越明显。
比如,当医生觉得再补拍一个CT,就有可能让这个肿物的样貌更清晰。但是,此时患者的兜里只剩下一个CT的钱和仅有的吃饭钱。此时的补拍CT,患者当然会心生不满。
那么,患者就没有机会和医生讨价还价吗?
其实,在治疗过程中是有机会的。比如,医生在制定方案的时候,一般不会“华山一条路”,而是给患者几个选择。或者说,治疗过程中可能有方案的变化。这个时候,也可以适当问问医生价格,医生也不会生气,这个请放心。
另外,随着DRG付费的逐步普及,不用患者会算账,医生也要学会算账。因为,一旦算不好,就要超出成本。总是超出成本,医院领导要找谈话的。
总体来讲,过去医生是不用算账的,但今天的医生必须要学会算账了。因此,大家就不用担心医院可能多收费的问题了。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安心配合治疗。当然,如有疑问可以随时问,知情是必要的。
推荐阅读:
【专利创新】《2022年的今天,申请专利该掌握哪些技巧?》
【科普征集】《【重磅】科普文章可以作为晋升材料啦!》
【职称考试】《如何顺利通过卫生职称考试,这样复习提升8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