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杀疯了!强奸智障少女,扒光衣服等洗澡!全程头皮发麻…电影2024-04-16 04:04豆瓣8.0分,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16项提名…终于在上周日的颁奖礼上,拿下了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女主角,还有大批观众为林保怡没有获得最佳男主角而忿忿不平…很难得,这部港片现在正在内地院线上映,它太值得聊一聊了。《白日之下》2015年,中国香港。凌晓琪走进一家名为“彩虹之家”的私立老人院,探望爷爷。爷爷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在这儿住已有不少年头。院长疑惑地打量着晓琪:怎么以前没见过你?晓琪连忙解释:一家人早已移居国外,这次只是回来探亲…她故作镇定,说着早已编好的台词,事实上,只要稍稍盘问,晓琪的身份就会暴露。她姓凌,探望的爷爷却姓周,她拿不出任何证明彼此关系的材料,而这个失智老人,从没提过有孙女,也认不出晓琪…晓琪,其实是一名记者,正在卧底调查这里虐待老人、残疾人的情况。然而,院方没有一点警惕,轻易放她进去了…这不是因为晓琪演技精湛,而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根本忙不过来…一个院长,两个护士,要照顾两层楼上百个人。院舍条件简陋,床铺狭窄,墙面斑驳,房间只是用木板简单做了隔断…吃的也很差,甚至用拿过期食物充数…为了方便管理,不少老人被绑在床上、轮椅上,无法动弹。不听话的,就骂,就打…有智障的少年乱发脾气,护士甚至用订书机订他的手臂,鲜血淋漓…这哪里是什么慈善机构?分明是人间炼狱!然而,晓琪还不知道,这里还藏着更深的罪恶:道貌岸然的院长,诱骗智商只有6岁的年轻女孩,公然在办公室里实施性侵…电影《白日之下》有很强的现实性,观感很沉重。它的灵感来源,是发生在香港的若干起真实事件。在香港,由特区政府资助和管理的安老残疾院舍,目前只能提供不到20000个宿位,残障人士轮候需要8-16年。不少有需求的家庭,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简陋又缺乏监管的“私立院舍”。但这些年,不断爆出私立院舍虐待丑闻:老人被扒光衣服露天洗澡、院长性侵智障少女,自闭症少年不堪虐待跳楼,件件触目惊心。2015年,一段视频火爆香港,事发大埔运头街剑桥护老院。视频里,职员在露天平台上,将部分缺乏自理能力的女住客脱至全裸,再将她们推入室内洗澡。有几名女住客被脱光后,用手遮掩胸部和下体,毫无尊严可言。而这一场景,周围大楼的居民时常可以看到。夏天,老人们就这样在大太阳下暴晒等待,冬天冷得要穿羽绒服的时候,他们也要被脱到半裸,在寒风中等待,可谓惨无人道…而性侵案和少年跳楼事件,均取材自葵涌私营残疾院舍“康桥之家”。2014年,“康桥之家”院长张健华,被指控在办公室内性侵智障女院友。事实上,早在2004年,他就被指控与两名智障女性发生不轨行为,但因为两名女性口供矛盾,最后法官判定罪名不成立。而这一次,因为女孩事发后患上创伤后遗症,无法上庭作供,控方无奈之下只能撤控。更让人愤怒的是,张健华事后接受采访,大言不惭:我才是受害者!我要安装监控保护自己!短短两年后,又是这家“康桥之家”,14岁自闭症少年坠楼身亡。少年因为行为不受控制,父母无力照顾,便听从社会福利署社工的建议,将他送到残疾人士院舍。但进入“康桥之家”后,他经常因为“不听话”挨打,还因大小便不能自理,被人用粪便抹在脸上羞辱…少年之死,极有可能是因为无法忍受虐待。事实上,“康桥之家”在短短八个月内,就有六名院友离奇死亡。有人在洗澡时自杀,有唐氏综合征患者因为受伤未被及时处理,伤口感染致死,还有人进食时噎死…新闻曝光后,“康桥之家”被取缔…电影《白日之下》将这几件“丑闻”,仿佛纪录片一般呈现在观众面前。尽管事件已经过去将近10年,窒息感和无力感依然扑面而来…而这,仅仅是香港社会问题的冰山一角…老读者都知道,乌鸦偏爱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所以首先,我推荐大家走进电影院,去看一看《白日之下》。其次,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讨论的价值。先说优点。这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那些新闻你可以轻易查到,电影又几乎是1:1还原了案件过程。特别是林保怡饰演的院长角色,就叫章剑华,和原型张健华同音,他的不少台词,和张建华接受采访时说的一致。林保怡的表演相当出色,很多观众表示,看完对他产生了阴影…但老实说,当我看到原型人物,那种不适感更强烈:外表如老好人,做着禽兽不如的事,说着云淡风轻的话,这才更可怕吧…林保怡饰演的章剑华与原型张健华愤怒,是观众的第一感受。但电影的表达整体比较克制,加上配乐、镜头语言、演员演技的加持,影片呈现出的,是一种隐隐的恐怖感…而且电影没有停留在渲染情绪的层次。它想追问更多:悲剧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是以这样的方式发生?首先,是无法忽略的老龄化问题。2021年,香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20%,进入超老龄化社会。2023年,香港人均预期寿命达85.5岁,连续7年蝉联全球最长寿地区榜首。这听上去像是一个值得自豪的成绩,但背后却是残酷的现实:社会保障跟不上。正如片中的台词“老了,就是包袱”…年轻人生活压力巨大,无力照顾老人,而社会机构良莠不齐,缺乏监管。这很好理解,政府负担不了那么多,要依靠社会力量支持。要是把不合规的养老院都取缔了,谁来解决这些老人的去向呢?于是政府长期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改善这一情况,意味着政府要加大投入,但钱又从哪里来?这就是所谓的,“社会结构性问题”。其次,是边缘人群长期被主流社会忽略。我很喜欢电影后段,院长和记者的对峙。在这之前,记者是正义的化身,院长是禽兽不如的反派。但此时,章剑华却说出,他自己也是残疾人,能理解院友的难处,所以能收一个是一个,他关心他们,只有他,能叫得出每一个院友的名字。“是社会抛弃了我们,而你什么都没做,却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指责我…”这当然是章剑华为洗脱强奸罪名,自以为逻辑自洽的狡辩。但那一瞬间,我也感到,置身事外的媒体和大众,有些伪善…而这正凸显出整个事件的荒谬和讽刺。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没能保护弱势群体,为什么我们会允许缺失了这一环?还让一个强奸犯来填补?影片还有对“热搜”的讽刺。在电影中,让“彩虹之家”成为舆论焦点的,是老人天台洗澡的事被曝光。事实上,电影里呈现的露天洗澡,远没有真实新闻里那么恶劣:不是女院友被脱光,而是几个老头,也没有挨冻暴晒…与之相比,晓琪看到的更多:院友被打、被骂,被逼吃掉在地上的食物…哪一个不比露天洗澡更严重?但偏偏那些都被判定为没有“爆款相”,不予发表。只有露天洗澡成了“爆款”,公众的视线为之停留了好几天…是啊,“裸体”多吸睛啊。这让人不禁叹息:流量真是个势利的东西,它贴着三俗,离不开狗血和猎奇,爱吃人血馒头,说它能主持公道,那是妥妥的误会…而善于利用流量的媒体,有没有可能也被它吞噬,沦为它的奴隶?以上是乌鸦私人化的解读。或许是误读,但电影本身能给观众这么多的解读空间,就是一种成功。这说明,这个剧本够复杂。下面我要说说,无法忽视的缺点。电影改编自真实,也为真实事件所限。为了糅合几个案件,整个故事相当割裂。前半部分讲老人被虐,后半部分聚焦性侵事件,两者显得毫无关联。此外,为了凸显事件,忽略了人物塑造。养老院护士一味凶狠,姜大卫饰演的通伯则沦为导演的传声筒,心态好得,完全不像生活在糟糕环境里的孤寡老人…而最让我觉得别扭的,是记者凌晓琪的角色塑造。可能跟不少观众的感受不一样,晓琪这个人令我生厌。卧底老人院时,演技拙劣,说愿意帮忙,却没干过任何脏活儿,采访院友只会问:你在这里住得开不开心?这尴尬的提问,让我想起多年前某媒体的灵魂拷问:你幸福吗?最后能挖到料,靠的不是专业能力,而是老人院管得太松,而工作人员做得太离谱了…就这业务水平,她转头还PUA起了新人女记者:这里不是给你学习的地方,还等什么?怎么不去查?怎么回事,好好一个女生,一股子爹味?新人说自己有新闻理想,她偏要怼:我只想加工资。不止怼新人,她还怼上司怼同事,回到报社就板着脸,一副别人欠她钱的样子。在家里,她怼母亲,因为母亲当年把晓琪爷爷送到养老院,最后爷爷在养老院自杀。但事实上,晓琪妈妈作为单亲母亲,养大女儿已经不易,而且晓琪自己也没有服侍过爷爷一天…更让我受不了的是,这个角色一言不合就抽烟。但余香凝的演技无法说服我,这是个会抽烟的人,每次抽烟,都给我一种“我要开始扮深沉了”的感觉。我理解导演想塑造一个个性鲜明的记者,但一个人对身边人如此苛刻,却执着地关心着远方某个宏大的社会议题,怎么看都很伪善…电影最后,晓琪的曝光致使“彩虹之家”被取缔,而那些老人却要面临流落街头的命运…晓琪泪流满面,她有一种“好心办坏事”的手足无措…但其实,晓琪一早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开头她采访社署人士时,就了解了香港养老院很紧张的现状…更何况,她结识了通伯,通伯多年来装疯卖傻,就是为了有瓦遮头…但她在做爆款新闻时,没有一丝犹豫和挣扎。高举正义大旗,就能理所当然,不思考过曝光后的后果…掌握话语权的媒体,可以这样不假思索吗?这是蠢还是坏?这难道不可怕吗?一开始,我以为导演是故意拍出这个角色的多个面相。但当他借通伯之口安慰晓琪:不要因为做了对的事而内疚…我意识到,在这里,导演放弃了呈现复杂性,流于简单的喊口号。不得不说,这是一大遗憾。有网友把这部作品对标《不止不休》,把《不止不休》当反面教材…我想说,至少对记者的刻画,两者都不怎样,半斤八两吧。我真想问一下这两部片的主创,调查记者已经很难了,为什么还要这样粗暴地描绘他们?大家都是活在审查边缘的人,能不能有点共情?总而言之,《白日之下》大概是今年为数不多值得关注的港片了。电影照进现实,据说就在上个月,原型人物张健华终于被判,赔偿被性侵的女事主119万。而这是受害者家属上诉十年才取得的结果,也是因为影片去年在香港上映,让案件重回大众视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判决。有人说:如果说韩国有《熔炉》《辩护人》《少年法庭》,那么我们有《白日之下》。因为这样的主题,电影纵然有各种遗憾,我还是愿意多点宽容和鼓励。起码先引起关注,才有改变的可能。而于我个人而言,从小被港片喂大,有着深重的港片情结,又听了那么多年的“港片已死”…看到如今的港片,用现实主义杀出一条血路,还是挺欣慰的。而我们,还是拍不出这种质感的电影…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点亮“”,港片用现实主义杀出血路!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