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内娱女明星,开始卷考研上岸了?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贝小戎
前些日子,看到张静初直播她抓耳挠腮、通宵达旦地写作业,让人觉得她真是与众不同:别的女性在忙着辅导孩子做作业,她却是自己在做作业。这让其他研究生感到吾道不孤,让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回想起自己逝去的青春。
张静初2005年因主演《孔雀》而一举成名,2007年担任开罗国际电影节评委,2011年出任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可以说已经成就斐然了,却仍放下身段,要考研上岸,26天备战托福,考上了“美国最难考的电影学院”AFI。
一般来说,美国的学校是宽进严出,这个AFI好像是严进严出。日本学者说,日本、中国以及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基本上属于“入口管理”,“入学考试之墙”高不可攀,难以跨越。与之相对,欧美的大学基本上属于“出口管理”。入口管理”的缺点在于社会以大学入学考试的难度作为判断大学好坏的基准,因此大学如何教育学生,学生如何学习和成长等入学后的阶段往往不被重视。
张静初上的这个学院第一学年完全是地狱级的学习模式:它是一所研究型机构,学制两年,第一学年每个学生需要创作3部短片。从组队、到筹拍、开会,准备剧本、道具、找演员、场地,到正式拍摄,剪辑后期等等,一部短片至少要花上半个月的时间。
像张静初那样熬夜谁都会,但她的早起就很难学了。一个80后,能扛下这种学习强度,除了靠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可能还因为在异域学习的新鲜感,以及她的高强度健身模式:6点半就起床锻炼,athletic training , 运动员训练,四十五分钟无间歇;超暴汗的全身运动,用到器材有25磅的壶铃、15磅哑铃、10磅哑铃……真是静则直播写作业12小时,动则挥汗如雨。
去年,张静初曾做过一场演讲,谈如何告别年龄焦虑,“作为一个四十加的女演员,就会被更频繁吓唬了,比如说,你别再晃来晃去了,你再不抓紧演戏就老了……比起未来那个更老的自己,此刻永远是我最黄金的时间吧……我想要活的绽放,要活的无拘无束,即便明天我会凋谢,今天我也要开出最美的花来。”
中年人确实最容易焦虑,容易陷入虚无,可能会觉得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事业、家庭都已经到了瓶颈期。张静初提出的对策是保持好奇心和坚持终身学习,不相信四十岁的记忆力没有二十岁好,不相信四十岁的身体没有二十岁的时候好。
美国哲学家萨米尔·乔普拉说,焦虑是人之本性,焦虑并不总是一种需要根除的病态,但它往往是我们自身不可避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把焦虑当作一个闯入者,而不是一个伴侣,我们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我们总是会焦虑,但我们不必为焦虑而焦虑。”
在《焦虑:哲学指南》一书中,乔普拉说,有几种思想传统以不同的方式将焦虑视为人类状况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在19世纪和20世纪,欧洲存在主义者将焦虑视为人类自由的必然结果:当我们感受到对自己命运的责任负担时,会产生一种眩晕。
批判理论认为,焦虑的根源在于社会的物质和经济条件,而不是个人的心理:普通人在缺乏对生计来源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时感到焦虑。
《杨澜访谈录》巩俐专访
像张静初那样,有了一定的工作经历,在四十岁之后读研,也许是更恰当的选择。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的数据,在私立营利性院校,67%的研究生年龄在30岁以上,30岁以上和40岁以上的学生各占一半。一些MBA项目的研究生平均已有五年的工作经验。“文科对于第二次、第三次大学学习来说更为有用,因为其拥有长期视野的学问内核,能够将每个人积累下来的经验知识相对化。”
写论文为什么那么难?东京大学前副校长吉见俊哉在《“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一书中说,一篇论文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如何巧妙地从“对先行研究进行批评性探讨”导出“建立分析框架(假设)”。为了得出具有原创性的结论,就必须建立具有说服力的分析框架。而后者又必须通过对先行研究进行有深度和广度的批评性讨论才能实现。
在娱乐界,功成名就也许更多的是靠天赋、靠人脉、靠情商,像昆汀,高中就退学了。但是一个演员有没有内涵和文化修养,也几乎是一目了然的。英国广播公司有一个节目叫荒岛唱片,主持人会问嘉宾,如果他们流落荒岛,只能带一本书,他们会怎么选。诺兰选博尔赫斯小说集,基里安·墨菲选贝克特的戏剧,克鲁尼选《战争与和平》,妮可·基德曼选狄金森诗集,贝克汉姆选的是一本菜谱。
张静初喜欢的书有《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活出生命的意义》《奇风岁月》,都是经典。“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有限游戏旨在达成一个结果,由于它的角色已经写好,并且是在为观众表演……无限游戏参与者会避开任何结果,对未来保持开放。”
新一期《纽约客》刊发的一篇小说叫《晚年的爱情》,作者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她已经85岁了,75岁时才退休。真是人生有限,游戏无限,只爱戏水,不求上岸。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