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楼市,会走日本30年前的老路吗?

中国楼市,会走日本30年前的老路吗?

社会


今年,楼市似乎没有等来“小阳春”。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房地产投资、销售、融资各项指标全部下滑。
 
开年以来,许多人一度对楼市很乐观。毕竟,仅仅3个多月,就有超过160座城市,共出台了楼市支持政策276次,房贷利率一降再降甚至到了阶段性取消的地步,各种住房“以旧换新”的策略更是层出不穷·····
 
但很遗憾,楼市依旧没有起色,房价依然不断下跌。
 
前几天,一张“高盛预测中国房价见底时间图” 在网上疯传。
 
 
根据高盛预测,我国房价将在2027年停止下跌。也就是说,现在的房价才跌了一半。
 
预测是真是假还不确定,但引起的恐慌已然不小。
 
再加上去年11月,万科创始人王石在《财富》全球论坛上说:“日本30年前发生过的事情,中国正在发生。”
 
30年前,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房价从此一蹶不振,走进“失去的30年”,日本年轻人谈“房”色变,有人被房贷所困一辈子也还不完,轻则抑郁躺平,重则自杀。
 
而如今的我们,从2021年房价见顶至今已经连续下降3年,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当时同期的日本。
 
由于我们当下的人口结构、出生率、老龄化等情况跟90年代的日本非常相似,所以有关“中国是否会走30年前日本老路”的问题,一直被频繁讨论。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向被当做楼市反面教材的日本,房价却悄悄地连续涨了10年。
 
日本,发生了什么?
 

#01
日本房价,涨疯了
- 
以下是日本从1955年到2023年住宅价格走势图,来自美联储的经济数据库。
 
 
从图中可以看到,日本房价从1990年最高点开始持续下跌,2012年左右开始慢慢回升,一直涨到今天。
 
尽管如今房价并没有回到1990年的高点,但别忘了,这是全日本的总体房价走势。事实上,像东京等大型城市早已走出衰退,部分城市地段的价格甚至超过了1990年的时候。
 
今年1月,据日本不动产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县、埼玉县、千叶县在内的日本首都圈,房价均价比2022年上涨28.8%,达到810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92万元)。其中,东京23区的新建公寓更是每套均价达1.1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57万元),比2022年上涨39.4%。这是东京新建公寓均价首次超过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5万元)
 
这是什么概念?
 
早在2021年,日本首都东京及周边地区新公寓的平均价格就达到了每套626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48万元),超过了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时期最高点的612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40万元)
 
而2023年的房价,是在当年日本经济泡沫最高房价之上的再次攀升。
 
去年,日本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分享了朋友去日本看房的经历。
 
他朋友看的,是日本东京港区六本木的高级住宅区。疫情之前,这里一套实用面积90平米(按中国方式计算约130平米)的二手高层公寓,售价1.8亿日元(约900万元人民币),但仅仅过了一个疫情价格就涨了一倍多,达到4亿日元(约2000万元人民币)
 
即使如此,当被问到“东京的房价有没有碰到天花板?”,他另一位来自三井不动产的朋友回答:“谁也说不好,现实的情况是,现在给你看的房子资料,如果你犹豫半天,说不定,这套房子过一会儿就没了。”
 
这似乎并不夸张。
 
2023年11月24日,日本第一高楼麻布台HILLS,楼高330米,刚开业,里面最贵的一套200亿日元(约10亿人民币)的超豪华房子,就被一位70多岁的实业家买下,而这位买家连房子看都没看,直接现金全款拿下。
 
 
外资也在疯狂进入日本楼市。
 
美国投资巨鳄黑石集团2021年3月25日宣布,将收购近铁集团控股公司旗下的8家酒店,这8家酒店分别位于京都市和大阪市等地,价格大约423亿日元(约25亿人民币)
 
尽管这是黑石集团首次在日本投资酒店,但该集团亚洲房地产主管Christopher Heady表示:“这是一次非常难得且独特的机会,让黑石集团有机会可以进入日本顶级酒店地产市场。”
 
此外,香港PAG集团2020年决定未来4年在日本不动产房产最多投入8000亿日元(约人民币375亿),加拿大房产投资平台BGO又以643亿人民币,刷新了PAG集团的投资金额纪录。
 
 
这些投资机构的举动,似乎都是日本楼市向好的证明。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很奇怪,不是说“日本失去的30年”吗?怎么现在全世界的房地产都在低迷,反倒日本的房价不断回升?
 
 
#02
从造梦到幻灭
众所周知,日本的楼市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上世纪90年代,楼市从繁荣跌到谷底,并持续下跌20年。
 
其实,在泡沫破裂之前,日本有过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
 
战后的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大力发展制造业,工业增长率超过90%,在1968年一举超越西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日本向全世界展示了它的实力:花30亿美元巨资建设的体育场馆及配套设施,比埃菲尔铁塔还高出30多米的电视发射塔,以及时速200公里的世界第一条高铁。

1964年日本建设的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新干线”(shinkansen)


而1973年石油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加速了日本的崛起。由于石油价格飞升,大量美国人开始购买省油、廉价的日本汽车,这导致美国汽车制造业受到严重影响,失业人数达到22万人。当时,美国工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甚至开始当街砸烂日产汽车。

 
从任何层面看,那都是日本的黄金时代。
 
转折点发生在1985年。
 
1985年9月22日,美国和日本、英国、法国及西德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签署了一项协议,这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美元贬值。
 
这些年,关于这项协议有很多阴谋论,说这是美国为了搞垮日本经济,逼迫日本签署的协议。但事实上当时的各种迹象都证明,“广场协议”是日本自愿签署的。日本前财长竹下登就曾公开承认,是他主动提议召开了这次会议。
 
竹下登的话也许是对的。因为对当时正在准备国际化战略的日本而言,日元升值是有利的。对于日本民众而言,他们可以换更多的美元去全世界消费,而日本的企业和资本,则趁着日元升值,在美国购买了大量的优质资产。
 
当然,日元升值对日本的伤害也肉眼可见——商品丧失价格竞争力导致出口受阻,直接受到打击的就是与出口贸易相关的制造业。
 
利弊都很明显,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日本会怎么选?
 
答案偏偏是:两个都要。
 
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这份贪心,让日本政府做出一个了超级错误的货币决策,从而让日本经济走上无法挽回的泡沫之巅。
 
这一决策,就是降息。
 
在《广场协议》后的1986到1987年间,日本央行把基准利率从5%大幅降低到2.5%。
 
也许日本政府初衷是好的,降息一方面可以支持制造业,让制造业的资金更加充裕,另一方面可以给日本企业更多的钱去购买国际资产。
 
但结果很不幸,由于缺乏相应监管,市场上大量的钱都流向了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并快速形成了巨大的泡沫。
 
可以说,日本央行的降息,成了日本经济由实向虚的转折点。
 
当时的日本景象,是银行大量放款,消费欲望空前强烈。据说当时的日本大学生替银行发传单找人放贷,几天的收入就能赶上日本工薪族一个月的工资。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说:“日本的银行放贷多,但对借款人品质的考虑比其他任何人都少。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们帮助将泡沫经济膨胀到离谱的程度。”
 
更何况,当时日本市场的钱,除了日本央行放出来的,还有许多海外热钱。只不过享受着繁荣的日本监管机构丝毫没有警惕。

 ● 1988年日本东京股票交易中心


日本当时的房价上涨有多可怕呢?
 
单是1986到1989年3年间,日本的平均房价就可以翻一倍,也就是说一个日本普通人躺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干,三年后就能挣到一套房子。
 
在日本房价的巅峰时期,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价格。
 
巨大的泡沫,改变了整个日本社会的价值观,没有人再愿意踏踏实实工作,因为辛辛苦苦打工几十年,远不如炒房一夜暴富来得快。而与此同时,高昂的房价也让日本的工薪阶层拥有一套房子的愿望,变得遥不可及。
 
终于,在1989年泡沫走向了终点。
 
那一年,日本央行新行长三重野康上台,这个日后被称为“平成之鬼”的人,上台后的第一句话是:“打工族一辈子都买不起房的社会是有问题的。”
 
他一上台就把央行基准利率从1%调到6%,紧接着日本政府又出台地价税,同时强化了特别土地保有税,目的就是提高土地持有成本,控制地价上涨过快。
 
楼市开始崩溃,短短三个月,日本国内的房价就暴跌了65%,许多手握大量房产的富翁一夜之间面临破产。
 
由于特别土地保有税的征税对象主要集中在泡沫严重的中心城市,因此对中心城市地价下跌影响更大。
 
一张日本全国及日本六大都市住宅用地价格走势对比图显示:1990年之后,六大城市地价的下跌幅度远远大于全国平均地价的跌幅。
 
从此,日本经济迅速衰退,走入“失落的30年”。
 
  
 
#03
日本楼市
是怎么走出泥潭的?
- 
其实,当时日本政府主动戳破泡沫的举动,无疑充满了勇气,但却忽视了一件事,那便是——信心。
 
对国家来说,经济可以调整,政策可以拿来当工具,但对于一个个具体的人来说,人生却并没有那么多的试错机会。
 
90年代的泡沫破裂,让很多日本人的资产一夜变负,余生都在还债,还有许多人因遭受不住打击选择自杀。

 
日本离婚率也暴涨起来,数据显示,1991年的离婚率是达到了往年的2.5倍,许多人为了保全财产而选择离婚,不惜流浪街头。
 
当时日本有一片森林被人称为“自杀森林”,90年代初超过2000人在这里结束生命,累累白骨随处可见。
 
泡沫破裂后的十几年里,日本政府先是制定各种刺激经济的政策,后又推出育儿补贴、看病免费、大学免费、老人看病政府报销9成等政府补贴,但结果都收效甚微。
 
这时候政府才猛然醒悟:日本早已进入低欲望社会,年轻人早就不再对未来抱有期望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年轻人不结婚、生育率下降、老龄化加重等问题,加上1998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危机,让本就低迷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朝日新闻》的记者曾根据调查走访,写了一本书叫《负动产时代》,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
 

1991年,在房价巅峰期,一位78岁的日本老人花了1300万日元买下了静冈县伊豆半岛一块300平米的别墅用地。因为这里可以直接看见富士山,他想着等退休后在这里盖一栋房子安度晚年。
 
谁知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接盘侠”,别墅没有盖成,这块地也变得不值钱。
 
26年后,他以10万日元转手了这块地,价格是买时的1/130。同时,他还向中介缴纳了21万日元的手续费和广告费,等于卖掉这块地的所得是:-11万日元。
 
可即使如此,老人还是觉得松了一口气:“总算不用带到那个世界了。土地卖不出去的话,孩子们还得继续交管理费和固定资产税,那我就太对不起她们了。这也算一种断舍离吧。当时信奉‘土地神话’,以为只要持有土地就能升值,现在我已经再三反省了。”
 


日本楼市就是在这样的一起起悲剧中,慢慢在泥潭中爬行,终于到2012年迎来了转机。
 
这一年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后世给他的政策起了个名字,叫“安倍经济学”。
 
按照普遍的说法,“安倍经济学”可以概括为“三支箭”,分别是:宽松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经济结构改革。
 
对房地产推动作用最大的是货币政策,从开始的利率下降到2016年负利率时代的来临,大大降低了购房者和开发商的成本。在日本政府的预期中,老百姓的钱存在银行已无意义,没有利息,还要交手续费,所以钱必定从金融体系中内流出,涌向消费。
 
此外,“安倍经济学”对房地产的推动,还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外资进行产业开放
 
更多外资进入日本房地产市场,成为推动日本房地产市场复苏的主导力量;地产公司世邦魏理仕统计发现,2021年,海外投资者的购买额占到整体交易额的3成,成为主要买家。投资房产基金J-REIT的资金更是有7成来自海外。
 
【2】通过日元贬值增加入境游客数量,大力开发旅游业
 
数据显示,安倍执政期间,外国游客明显增多。2015年日本共接待1974万名外国游客,同比增长47%,而到2019年,外国游客已经高达3188万名,创历史新高。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房地产的开发,比如“滑雪圣地”北海道就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投资,土地和住宅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
 
用当下主流的论调来说,安倍救市的措施已算很晚,日后也逐渐失效,并且还加大了日本社会贫富差距,就像2014年至2019年期间,虽然带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大幅回升,但财富增加只集中在资产排名前10%的富裕家庭,普通家庭资产却缩水了3.5%。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从安倍的改革开始,已经深陷泥潭20年的日本楼市开始恢复一丝生机,并最终开启了10年的上涨之路。
 
 
#04
中国会走日本的老路吗?
- 
我们会走30年前日本的老路吗?
 
网络上一直有两种声音。
 
认为中国会走日本老路的人,从人口结构、出生率、老龄化情况、工薪族的躺平心态等方面给出理由。
 
综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版》的预测,对两国房价在下跌拐点时的人口结构作对比:

 
2020年的中国,14-65岁劳动力人口占比为68.6%,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3.5%,14岁以下人口占比为17.9%;未来3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将攀升至30%左右,而劳动力人口占比将下行至60%左右;
 
1991年的日本,14-65岁劳动力人口占比为69.8%,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2.9%,14岁以下人口占比为17.3%;未来30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为29.5%,劳动人口占比为59%。
 
人口结构以及未来的水平变化,可以说高度一致。
 
90年代的日本,人口结构变化对楼市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比下滑,导致了买房的刚需下滑。这不难理解,没有足够需要购房的适龄人口,购房需求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而认为中国不会走日本老路的人,则从城市化率、体制的政策影响力、债务等方面来说明。
 
1990年的日本,城市化率接近80%,未来城市新增人口有限;
 
而2020年的中国,城市化率不到64%,未来城市仍有可预期的新增人口;
 
此外,中国的体制优势让政策有着更大的影响力,比如近期北京“认房不认贷”的楼市新政一出,多个新房楼盘售楼处便连夜涨价,出现客户连夜排队买房的现象。
 
两种声音各有争议,但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
 
但如果说中日两国楼市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相同之处就是:自始至终,对于这场楼市的狂欢与衰退,底层的普通人都是被动和无力的。
 

就像一位网友的留言:“如果房价就此停滞,对于没房年轻人来说,未尝不是好事,一边慢慢攒钱一边等房价慢慢跌就好了。”
 
听上去很有道理,但这个想法真的没有问题吗?
 
真实的情况,可能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困境——房地产行业繁荣时,高昂的房价让普通人买不起房子;而房地产不景气,房价下跌的时候,普通人可能依然没钱买房。
 
因为对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而言,房地产行业低迷,经济几乎必然低迷。房价虽然低了,但经济的低迷也让工作更不稳定,失业的人更多了,收入也会更少了。说到底,如果整体环境都在下行,身处其中的普通人,境遇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 部分参考资料:

[1] 朝日新闻《负动产时代》

[2] 澎湃新闻《解读|全球“负利率时代”彻底落幕,日本央行这一决定有何影响》

[3] 金融界《日本旅游业复苏如火如荼 黑石斥资5400万美元将京都一酒店纳入麾下》

[4] 观察者网《新公寓均价达348万/套,东京都市圈房价超泡沫时代历史高点》

[5] 中国侨网《日本首都圈房价连续5年上涨 东京新建公寓均价首超1亿日元》

[6] 太平洋时区《日本房价是怎么跌下来的?》

[7] 正解局《全世界房价都在跌,日本东京为什么却涨破30年新高?》

[8] 中国房地产报《指标下行!楼市“小阳春”未到》

[9] 酷玩实验室《房价大涨,一套动辄上亿,日本年轻人又支棱起来了?》

[10] 东京老萧《90年代高位接盘的日本人,在房价崩溃后都怎么样了?》

[11] 越女事务所《房价,最惨崩几年》

[12] 徐静波《东京的房价涨疯了》

[11] 越女事务所《房价,最惨崩几年》

[12] B站 @朱芝士Neo《衰退三十年,日本当年做错了什么?》

[13] B站 @黑化的巫师《一个视频,带你了解,日本消失的30年前夕最后的狂欢,从日本第一到平成废宅》




 -END-
撰稿:笔下长青
主编:宋函
图片来源:《欢迎回来 百音》《线
《最终幻想女孩》《昨日的美食》
部分来自网络

 直播预告



 精选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给AI当“奶妈”,是天涯们的生路吗?3000年前的中国首都,长什么样?“王炸”!中国楼市史上最宽松政策出炉!什么信号?工资重回10年前的3500块时代!日本34岁男子存够5500万,提前退休过躺平生活!仅1年就后悔又开始上班了…好看好穿还凉感防蚊的「素湃全波段防晒衣」~皮肤癌基金会推荐!德国、日本33国认证!日本33年澡堂突然关闭,居然是因为里面搞男男关系的太乱太多?!德国、日本33国认证防晒衣!钓鱼、徒步、登山、暴晒100小时都不怕,皮肤癌基金会推荐7045 血壮山河之枣宜会战 宜昌溃战 13月两起命案:男孩遭杀害、女医生刎颈,让我想起20年前的“真假”女同学中国为何叫中国?3000年前的“何尊”,藏着中国来源离谱!大学教授抄袭50年前的博士论文!网友:哈?50年前的论文到了今天还有创新性?能发?20年前的爱马仕秀场,张曼玉竟然留下这样的图卷心菜榨汁“直女微双” 是女孩在大学的必经之路吗?日本32岁主妇拿到100万变美基金​,被告知:随便花​!10天后,颜值变化堪称“换人”...黄仁勋给马斯克人工智能芯片的那个办公室墙上写的是什么香港楼市放大招,内地楼市购买力会被吸走吗?“走老路困难重重”,兴业银行如何换挡重磅!20年前的83分文章被撤回!周细胞大神被113页文件举报事件最新进展!这次又有多少科研人要核查自己的论文?为什么打楼市,为什么又要救楼市?100年前的人,是这样撸铁的?这大概就是真自然....84、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第二十二章 柔情似水(3)60年前的“外交核弹”:中法建交!降价是字节AI的出路吗?摩根大通亚太CEO:我们不但不会走,未来100年时间都还会留在中国错过10年前的META、5年前的生信,你可千万别再错过它!楼市,会刺激到你相信为止吗?致敬!30年前的老前辈纯手工做示波器(附电路图+原理说明)《北京人在纽约》王姬:为自闭症儿子付出一生,如今女儿也要走她的老路吗?墨尔本30年地标建筑皇冠赌场保住赌牌!维州监管机构告诫「好自为之」旅行的尽头是日本(18)Bellustar的寿司店重磅!博世行业首发舱驾融合Demo!整套方案至高降本30%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吗?当然不是。从1000元到8000万,类《完蛋》游戏是致富新路吗?(上)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