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性的“外貌溢价”:长得越帅,收入越高?
撰文|孙一迪
“美貌溢价”:
长得越美,收入越多?
1994年,伦敦大学经济学教授丹尼尔·哈默梅什(Daniel Hamermesh)在论文《美貌和劳动力市场》(Beauty and the Labor Market)中首次提出 “美貌溢价”的概念。研究显示,在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外貌歧视,良好的外貌条件与个人收入之间存在着正向的相关关系。
这一结论在中国也得到了印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湘泉于2019年发表论文《长得好看有多重要?——外貌对收入的影响作用及机制分析》。该论文分析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与外貌收入的相关(CFPS2014)数据,结果显示外貌评分每增加1分,个体收入就会增加3.1%。
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纯粹为美化工作环境而支付更多的人力成本显然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企业愿意为“美貌”付费的原因有且只有一个——他们相信美貌能带来更丰厚的收入,足以抵消为此支付的额外成本。
丹尼尔·哈默梅什教授认为,美貌溢价主要通过雇主歧视和顾客歧视等机制实现。良好的外貌会被人认为更值得信赖、更有能力、更有效率。这一要素在与客户频繁接触的职业中尤其如此。而因为美貌本身能带来愉悦感,从业者的美貌在某种程度上也构成了其所提供服务的一环。
经济学家约翰·卡尔·斯库兹和卡米尔·古扁列韦斯在其研究论文《颜值和终生收入》中肯定了人们对美貌与高能力之间相关性的猜想。他们发现,人们的美貌程度与青少年时期的社交活动参与、自信度等特质呈现出明显的正向相关性。一言蔽之,美貌者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建立更多的自信,从而能切实提升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写作能力等一系列备受劳动市场青睐的人力资本素质。
中年男性:
美貌投资的最佳收益者
爱因斯坦曾说“使原子分裂比粉碎偏见更容易”,这一点在“美貌溢价”问题上同样如此。长久以来,人们总是认为“外貌溢价”和“丑陋惩罚”是只涉及女性的问题。
而研究表明,“美貌溢价“效应在男性劳动力市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1991年,Frieze发现相貌与男性的起薪和后续的工资增长都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而对女性的起薪却没有明显影响。《婚姻和劳动力市场的整容手术效应》一文中统计,在韩国,颜值评分最高的男性比普通男性收入多出了15.2%,而这一数据在女性中仅为11.1%。
《长得好看有多重要?——外貌对收入的影响作用及机制分析》一文中也揭示了在中国劳动力市场,“美貌溢价”的两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外貌评分每增加1分,个体收入会增加3.7%, 高于所有样本平均水平的3.1%。虽然美貌溢价对年轻男性影响更大,但如果综合学历、收入及年龄因素,则会发现“美貌溢价”效应在35岁以上的高知、高收入男性中最为显著。
对“帅哥”情有独钟的除了女性,还有阅人无数的风险投资人。2014年一项来自哈佛商学院的研究显示,在宣讲内容一致的情况下,投资人更青睐男性创业者。而如果这位男性恰好还拥有帅气的外表,这种说服力会更强。
投资策略:
皮肤、头发与牙齿,
什么决定了我们的美丽?
虽然近年来,主流舆论都在倡导“多元之美”,力图打破单一审美对社会价值的裹挟,但现实是“美”的评价权从来不掌握在自己手中。骄傲如白雪公主的后母也需仰赖“魔镜”的他者视角,以获得对自身美貌价值的肯定。这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略显残酷的事实——美貌资产的价值判定从来都掌握在他人手里。
那究竟什么样的面孔才能让人感觉到“美”?
德克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对美丑的概念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形成,而构成这一审美的基础要素是“对称”——越对称越美,不对称则是丑陋的。从生物角度而言,这样的审美偏好也有一定依据,发育的胚胎通常很难维持完美的对称,因此良好的对称性也预示着更优良的基因和更好的运气。
此外,影响人们对美貌判断的另一个核心要素是“年轻”。人们对年轻的青睐已被证实是超越文化与审美偏好的,这或许来源于人们潜意识里对健康的追求。美貌与健康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审美概念,所有能体现出“健康”指标的要素都在暗示机体的年轻程度,也左右着人们对美的感知。
因此,外貌中最能体现“健康”指标的要素即为外貌投资中应被我们重点关注的部分。皮肤和头发状况对身体健康和营养极其敏感,一头茂密的黑发和富有弹性的皮肤既是年轻的标志也是最好的健康证明。牙齿是整体健康情况的另一个明显标志,因为牙齿的情况直接影响着我们进食和获取营养的能力,同时整洁的牙齿也可以使面部和唇部更为丰满美观。
在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中,“不折腾”是一个重要的原则。这条箴言,在外貌投资领域同样适用。大动干戈的面部削骨,对面部对称性的优化效果可能比不上轻微的注射填充;极具风险的隆鼻效果也远不如干净透亮的皮肤对美貌的提升。当前医美市场的消费状况也揭示了人们对抗衰老的努力和在项目选择上的理智。
(医美细分领域消费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身体塑形市场行业发展白皮书》)
投资目标:
永远比同龄人年轻五岁
在改变外貌这件事上曾经做出过激进尝试的先行者,在分享经验时总是会提到一个词——“上瘾”。变美是一个容易让人沉沦的过程,初次尝试的“惊喜”总是会引导人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因为“变美”就像攀登高峰一样,看起来“永无止境”。但与之相对应,美貌能带来的收益却不会保持这样理想的“单调递增”。
2016年发表于《经济学(季刊)》的论文《越漂亮,收入越高吗?》认为,相貌与收入之间形成一条类似于高跟鞋形状的曲线,即漂亮程度存在一个 “度”(阈值),在达到这个 “度”之前,漂亮有助于提升收入;但过了这个“度”之后,漂亮程度的提升反而会削弱漂亮溢价,表现为最漂亮那一类人的漂亮溢价没有次美者高。
因此,在职场上,最具优势的人既不是相貌平平者,也不是最好看的人,而是那些较好看(次美)的人。
人们在变美路上的永恒敌人是“时间”,对抗时间对美貌的摧残无疑是一件耗时、耗力且花费巨大的硬仗。因而从时间纵向上去考虑,“永远年轻”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投资目标。香港贸易发展局在2018年曾做过一个针对内地美容市场的研究,座谈会的结果显示,人们在美貌上的重要诉求之一是“要比同龄人年轻”。
参考当前市场上的招聘描述,同级别的岗位在招聘时对年龄范围的要求通常在10岁以内,而结合前文所述的“不折腾”原则,这一目标或可细化为“比同龄人年轻五岁”,这样既可保证持续的竞争力,也不会过度投资。
三十岁:
外貌投资这笔帐该怎么算?
2018年《中国青年颜值竞争力报告》显示,近70%的职场人士每月拿出超过20%的工资进行颜值投入,28.23%的职场人士每月拿出超一半以上工资来提升颜值,这其中有14%的职场人士为提升颜值甚至花超工资。
如果按照哈默梅什教授的计算,与相貌平平者相比美貌者一生可多挣23万美金,这的确给了“美貌”投资一个充分的理由。无论是在穿搭美妆上苦下功夫,还是在发型护肤上谨慎抉择,抑或是求诸现代科技——医美,时代给予了每个人投资美貌的机会,而且看起来“条条大路通罗马”。
但他也提到了美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当一个人收入提高时,用于打扮和美容等方面的支出通常也会增加,这部分支出会改善或提升相貌,但边际效应递减。外貌投资这笔帐究竟改如何计算?我们以30岁、月收入两万的职场人士为起始假设,以“比同龄人年轻五岁”为维持目标,结合性别、工资平均增速和衰老速度等影响因素,对到60岁为止的外貌投资和可能收获的溢价总折现进行了简单的对比计算。
结果发现,如果只考虑美貌溢价带来的收入增长,在维持总体投资收益平衡的前提下,投资初期(30岁时)普通男性和女性最多只能拿出工资的15%和8%进行外貌投资。其他各个年龄阶段的具体比例如下:
随着收入的提升,美貌投入占工资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一个重要的策略是,在每一个人生的关键节点——包括衰老加速的年龄、晋升和工资增速变化的时候,增加投入或许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投资策略,因为这样能为接下来的一个阶段打好基础,获得更多未来收益。
此外,投入的额度可以根据其他因素调整。如果从事的是与客户频繁接触的职种,因为“美貌溢价”更高,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提升投资比例。如果需要通过消费贷款支付外貌投资的费用,这意味着更高的现金成本,投资的比例则需要降低,否则将入不敷出。
虽然“看脸”是这一时代的普遍现实,但职场竞争毕竟不同于单纯的选美比赛,美貌很重要,综合素质更重要。无论我们曾付出过多少,美貌终是会随时间流逝的贬值资产,如果不考虑性价比,那所谓的外貌投资只能沦为无价值的消费。而如果能将投资外貌视为提升自我的契机,构建终身向上的进化体系,那它就会成为点亮职场与生活的那把“金钥匙”。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