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全:出海只是潮流,全球化才会永恒教育2024-04-27 03:04“消失的三十年”里,日本在海外如何又打造出一个“日本”?对于一个经济体的发展而言,引进科技的速度和使用科技的深度哪个才是关键?“来了都是深圳人”,深圳在产业协作中,是如何让产业协作深度和开放性共存的?今天上午,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科技投资人,海银资本创始合作人王煜全坐客混沌,为大家讲述在全球化的长期趋势之下,中国企业出海所具备的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可借鉴的经验、可选择的道路,并从企业、产业、经济和他定义的“技术与文化双向选择”的角度对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进行了畅想。“谋定而后动”,从出海开始,让我们一起走向全球化的辉煌未来。他说:“跨境电商现在很红火,但很快就会烟消云散……这两年跨境电商会慢慢洗牌,五年之内跨境电商一定冷,这意味着90%从业者消失了,另外10%转到了全球化。”授课老师 | 王煜全 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编辑 | 混沌商业研究团队支持 | 混沌前沿课为什么中国企业能出海?日本过去几十年GDP始终不增长,被称为“消失的三十年”,但还有另一面往往不被人看到:日本在“消失的三十年”迅速展开全球化,现在日本海外企业的总收入加起来与本国GDP基本相当,可以说是在海外又打造了一个日本。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我认为现在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起点,我特别相信,我们也能用三四十年的时间在海外再造一个“中国”。1、供应链优势不管是电池、太阳能,还是光伏、电动车,甚至于越来越多的小家电,虽然是欧美企业发明的,但其产业链都掌握在中国人手里。从生产到研发,再往前连调研都包了,所以我们的供应链优势很明显。《中国出口之谜》这本书讲得很好,我们没有主导全球化,而是加入到人家主导的全球化系统里面,只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就好,出了问题不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相对比较简单。同时,可以借助他们的品牌和实力来扩张,在扩张中锻炼出我们自己的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的韵脚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线性地从历史中推测未来是不可取的,一旦事件出现拐点这种重复就失效了。在供应链方面就出现了一个拐点,以前欧美并不介意中国加入全球供应链的环节中,因为当时中国市场太小了,中国企业的加入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但中国今天的市场足够大了,供应链完整,欧美就开始慌了。2、线上市场优势线上购物的深化,为中国企业打开了市场。最早某世界连锁超市巨头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购买中国商品获得了超额价值,低价采购中国货卖去美国。现在不行了,因为有了更多的平台,中国供应商不用出国就可以掌握平台的用户行为数据,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卖什么商品。为什么剧情缺乏逻辑的短剧这么流行?因为它是在用户的痛点上摩擦,让你的情绪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释放。欧美现在也开始流行短剧了,并且还是分批次的,一开始是中国短剧配上蹩脚的英文翻译,后来已经开始由本地演员出演了。这些都有赖于线上行为,一旦找到了用户需求,中国的电商就容易做了。过去是亚马逊式地被动满足需求,现在是抖音式地主动进行广告精准推送,转化率特别高。用户下单越多,平台推送就会越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其实换个角度想,这也给用户节省了时间,避免看了一堆不需要的东西最后才能买中。美国的经济学家Diego Comin说过一句话:“一个经济体的强弱不取决于它引入先进科技的速度,而是取决于使用先进科技的深度。”无线互联网、智能手机、二维码、手机支付都不是我们发明的,但我们的使用程度最深。技术是国外的,但模式是中国的。中国出现了像抖音、拼多多、小红书这样越来越多的新玩法,并且越来越多的中国玩法在海外慢慢起来了。科技是坦克,而能真正用好科技打出闪电战的科技企业才是王者。因此,当科技潮流来的时候,我们不能只关注科技,而应该去琢磨闪电战。这一轮的技术人工智能,坦克已经足够好了,如果一直想造出更好的坦克就会坐失良机。我认为人工智能会在这两三年酝酿出正确的业务模式和创新玩法,在未来的十年或十五年里成就下一轮巨头。3、未来文化输出优势未来真正的机会在于文化输出,但是目前中国的文化输出基本不及格。那在什么地方能认识中国呢?手机上。中国有牛人,但是有多少牛人愿意主动在手机上做业务?就像短剧一样,虽然短剧很受欢迎,但有很多艺术家认为它不是艺术,甚至鄙视它。我觉得应该反过来,应该努力让手机里也有足够强的艺术性,在手机上讲好文化故事,这在未来是一个巨大的生意。电商直播在中国特别卷,我有一个朋友跑到好莱坞去了,在好莱坞做了20多个工作室,每天在TikTok上直播带货,现在也能做到几百万美元GMV一场了。一开始美国的员工也会说我们美国人不在娱乐应用上买东西,购物和娱乐分得很开。但现在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分得很开,是因为他们还没走到这一步。如果是趋势,越早沦陷越好,这样你就站立潮头了。出海只是潮流,全球化才会永恒1、贸易冲突时代出海更需要全球运营能力日本持续不断地出口是从80年代才开始的。美国以前的汽车都特别耗油,70年代碰上了石油危机之后,既省钱又省油的日本汽车就在美国畅销了起来,增加关税都挡不住其对美国市场的冲击。后来美国就派贸易代表和日本人谈,协调的最终结果是日本要自己制定300万辆的出口限额。出口这条路走不通了,日本企业就换了另一条路。拿不到那300万的出口配额的小公司,就从80年代初开始去海外建厂。经过了30年的时间,也就是十多年前,日本汽车的海外销量超过了本土的1000多万辆的销量。2、低价策略与跨境物流冲突,长期盈利需验证出海这个选择一定是不经济的,包括前一段时间的红海危机,各种因素导致货运运输越来越贵,这肯定不是全球供应链的最优方案。此外,货在中国,发去美国,出海也一定不是效率最高的选择。3、互联网渠道红利释放,海外竞争将升级到运营层面今天中国利用互联网可以知道美国用户的需求,把东西卖到美国,抹平了地理劣势,凸显了货品优势。而货品优势靠的还是贴近用户,这就对货品有了以下几点要求:第一,研发前置。我们的研发在国内,了解对方的需求都依靠数据,但是数据具有滞后性,我们需要的是前瞻性,要引领风潮而不是跟随风潮。第二,个性化开发。我们在中国去满足美国用户需求不靠谱,应该到本地去,一个全球供应链,可能在中国完成80%,最后20%的个性化部分放到海外去。第三,智能服务规模化。工业革命带来的是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卖的是产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核心是卖服务。例如,电动车的革命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动化,是电和油的竞争。第二阶段是智能化,是电和电的互相竞争,差异化要靠智能化来实现。第三阶段是出行服务。因为车已经高度智能化了,驾乘乐趣会减弱,但不再需要司机,服务的价格就会便宜下来,所以未来汽车不再是一个ToC的消费品,而是一个ToB的运输工具。前段时间,特斯拉宣布发布FSD(Full Self-Driving ,“全自动驾驶系统”) V12正式版,不过还没有得到美国政府对L3级自动驾驶的批准。马斯克说特斯拉是个机器人公司,意思是自动驾驶汽车就是个机器人,它是来给人们提供服务的。特斯拉已经在每辆车上预埋了车队管理系统,未来在车主不用车的时候,特斯拉可以统一调配闲置的汽车为需要的人提供出行服务,与车主分成,这会是汽车从产品向服务过渡的一种形式。扫描海报二维码,观看精彩课程!日本经验的学习与反思1、全球化中的市场策略我们今天觉得日本商品质量不错,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是在70年代的时候,日本货又廉价又低质,在美国是地摊货。有一个叫戴明的美国人兜售自己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意见,在美国没有人接受,但是被日本人接受了。后来日本人带着低价高质的日本产品到了美国得到了关注,美国人深挖后发现,原来背后是戴明的这套管理意见,认为自己错过了好东西。因为日本货的畅销,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的很多公司都得到了运用。刚才讲到了70年代因为石油危机,省油、便宜成为美国汽车市场的新追求,于是日本汽车销量一路飞涨,但是销售量越来越高,欧美又要开始限制日本企业,于是日本人就开始到美国建厂。其实最早到美国的是本田,当时在日本大概排到第七、第八,出口配额轮不到它,它就干脆出海建厂,后来追到第二。这里我要强调,出海这件事是要有基础的,在本国都没有优势,在海外凭什么建立优势?这就是我们许多中国企业要走的路,如果你在中国被行业第一压着打,那么你也可以通过出海弯道超车,因为海外市场比中国市场更大。2、管理和文化冲突日本全球化成功的两个关键,一是产品信誉,二是文化认同。如果你的文化被当成时髦,你肯定受尊重。稻盛和夫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的管理理念在美国也站稳了脚跟。他在美国办了一个厂,有些事他认为应该这么做,但美国员工觉得他们的文化不是这样的,潜意识里认为他们的文化才是优势文化,应该听他们的。稻盛和夫的方法是办培训班,每周一晚上上夜校,课上就讲《活法》,讲人生的意义,如果你上班只是为了赚钱应付生活,你就是在浪费生命,只有把工作当成一场修行,才不算浪费。不接受这套观念的人慢慢就被淘汰了,接受的人留了下来,最后反而建立起了一种神圣感。我们中国文化已经有了先进性了,但是我们的说服能力很弱,很容易被人家反过来揪住,说你的先进性有问题。3、产业协作产业协作就是产业链一环扣一环,今天日本为什么没办法向电动车转型,是因为它的传统燃油车的产业链联系得太紧密了,一转型它原有的燃油车产业链全死。美国曾经非常佩服日本的产业协作深度,但是不能因为深度就放弃了开放性,二者应该并存。所以我们提出,真正最先进的产业文化不在日本,而在深圳。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圈层,核心是血缘和地缘,但是深圳非常独特,它的标语叫“来了都是深圳人”,能力圈层代替了血缘和地缘圈层。血缘和地缘是封闭的,而能力圈层是半开放的,你做得够好,我就和你合作,不管你是不是我的老乡或亲戚。所以说,深圳真正的价值是为未来产业奠定了能力圈层的文化基础,既有很强的协作能力,也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中国人如何探索出自己的全球化之路1、市场的战略选择进入顺序开展全球化的第一顺序都一样,一定是本土先做好。本土做不好,全球化也不会做得好。本土以外,第一市场的选择就很重要了,日本选择的是先进入发达经济体,美国和西欧。第三市场是发达经济体周边,北欧、南欧、东欧、加拿大、墨西哥等等。第四才到我们,新兴经济体。如果第一步进入的目标选错了,后面就非常难,因为你扩展不开。那么有没有第三条路?我认为很可能有,是和自由市场融为一体但不那么政治的国家,对中国可以很友好,比如欧洲的荷兰和爱尔兰。标尺就是华为在当地的表现。华为在荷兰有一家很大的公司,员工很多,而且华为在荷兰还拉着中资企业一起和当地政府谈合作。一个好的国际化结构不是全扎在一个国家,形成全球化视野之后,你就会发现各个国家的产业都是棋子,有的国家注册不要钱,有的国家报税税率低,有的国家知识产权交易不要钱,你都能够进行布局。如果能把各国税务的优势利用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全球化。进入方法选定一个国家,到底是独资进入还是合资进入呢?我认为未来甚至可能有一种特别的中国式进入方法,就是合资但是自己站后台。北美的车展中国人不大去,但是你还是能从两个国家看到中国车厂的影子。一个是越南,越南有个企业叫做VinFast,后面基本上是中国供应链撑着。另一个就是土耳其,一个没什么工业基础的国家,凭什么能够推出全系列的电动车?原因就在于它背后也站着中国的供应链。在一些市场足够大的民族国家,这种模式一定会被复制。中国可以和很多这种民族国家中有足够实力的企业合作,帮它们建立全系列的高端民族品牌。当然前提是这个国家的政治要稳定一点。看所有事情都是在看未来成败得失的提前量指标,而中国企业未来全球化的提前量指标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政治风险,这是企业普遍的真风险。2、企业的全球化经营为什么要做供应链全球化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主要的买方还是在欧美,需要防范政治因素带来的供应链风险。如果供应链全在一处,哪天出事了,链条就全断了。反过来讲,中国也可以借着机会去做供应链全球化,更加合理地进行全球布局,这个地方适合生产,那个地方适合组装,要有全球的安排。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供应链的很多,但大多数都是被动全球化,主动规划的几乎没有。3、全球化的产业布局产业布局也是一样,宁德时代已经出去了,然后锂电池的配套企业再出去。华东师范大学的张笑宇老师在《技术与文明》一书中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叫做产缘竞争。以前我们常说地缘竞争,地缘对今天的全球产业的确还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但在未来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弱,产缘影响越来越重要,未来一定是产缘式的布局。未来的核心是中国人在全球制造,而不是全在中国制造。我们在全球建立供应链、为大家带来资源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十三四世纪时,德意志的一些城市相互结成联盟,叫做汉萨同盟。这个商贸联盟强大到什么地步?它是有军队的,在别处受到欺负,就采取军事行动来维护联盟的利益。大航海时代商贸是一个核心产业,今天是先进科技、未来产业,举例来说是电动车,是机器人。如果能有产业同盟的思想,我们在全球的扩展就会做得更好,就会开花结果。但是谁来做?这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其实你会看到全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真正在进行角力的都不是国家,而是经贸体。总的来说,经贸体冲突的回转余地比国家冲突要大,我们也希望中国和国际有更多的经贸体谈判,我们也做点事,减轻国家负担。未来全球化三十年1、企业角度中国本土第二梯队的企业很有可能会变成黑马,在全球有一番作为,在未来可能会成为巨无霸的跨国企业,千亿万亿市值应该会出一批。因为对于全球化来说,只要我们经营得当,剩下的就是看以前积累实力的变现。2、产业角度如果是人家已经建好了的产业生态,我们去把一个一个环节吃掉,最后连锅端,那么人家一定会进行反击。但如果是新兴生态,人家就会反过来欢迎你,因为你在帮他建立产业生态。我们可以去构造新兴业态,从中国本土带去二十几个环节,再在目标国家培养那么两三个环节。这些靠的都是产业协作,所以未来产业才是真正的大机会。未来的产业有很多,太阳能、电动车一定有发展。别以为电动车要到头了,至少还有1000万辆的海外产销没做呢。非洲以前最大的障碍就是能源、资源,但非洲太阳能丰富,未来援外就可以太阳能+电力输送+电动车。高速我们已经在帮你修了,在高速路边布太阳能,安充电桩,然后再提供给你电动车,他们的问题解决了,我们的产业也带出去了。机器人是中国的一大优势,但这个优势也需要和应用相结合。年初有个特别重要的东西出来,就是Open AI的SORA,叫做视觉智能,核心就是预测。行驶中的汽车形成的影像扔给它处理,它可以在后面延续生成。原来预测4秒,现在能预测1分钟。人工智能一旦有了预测功能,就意味着具备了人工智能开车可以和人一样了,自动驾驶就会有更快的进展。特斯拉今年的自动驾驶有了一个飞跃,这就成了一个良性发展闭环。所以说未来产业多得是,在这些产业里,中国如何形成产业生态,如何把产业生态系统地向海外输出,是我们成败的关键之一。3、经济角度我们认为三四十年后,中国的海外业务量会达到GDP的很大份额,好了可能有百分之八十,不好估计也得有百分之二十,但是我们百分之二十的GDP也是个巨大的量。日本就是这样,从本土到核心市场,再到市场周边最后到新兴市场,一层一层进入形成了今天开花结果的局面。三十年的时间,本土虽然没增长,但在海外又造了一个,相当于形成了一倍的增长。海外太难了,但是有那么大的机会,再难也值得我们去攻克,这是我想给大家传递的。4、技术与文化双向选择我认为人类进化到今天是技术与文化的双向选择,因为这两个阶梯都是无限延伸的,技术可以无限叠加,文化可以无限叠加,当双向选择可以无限叠加的时候,就可以自我进化,超越其他物种。以前地缘是差异来源,现在差异来源基本上都是技术了。但是技术差异不能直接变成优势,制定制胜策略实现技术应用才能造成优势。为什么Facebook是赢家、TikTok是赢家,而芯片企业不是赢家?原因就在于它们的应用是制胜策略,所以他们获得了最大价值。有了制胜策略就会形成赢家集团,总的来说,中国重视科技,那么和不重视科技的国家比,中国就更容易成为赢家集团的一部分,那么中国不做科技创业的人,就离集团远一点。从基因角度上讲,大家都很相似。人类进化到今天不是因为基因的差异,而是依靠文化的繁荣。从文化角度上说,每个人都可以为文化做贡献,共同构建文化的繁荣。不过在文化之间也不完全平等,哪国强哪国的文化就会被推崇。中国在技术应用上领先了,就有机会变成全球认同的文化。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世界不一定是你输我赢,而是可以共赢的,甚至你赢了我才能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站到先进文化的一边,传播先进文化,让所有人都获益,这个世界就往前走了。启动前的自问因为全球化创业需要有基础,所以必须要准备好,不能冲动创业,要谋定而后动。第一,你准备好全力投入了吗?全球化一定是全力投入的,三心二意是不可能全球化的。第二,你准备好进行战略思考了吗?你一定要区分全球化和跨境电商,跨境电商现在很红火,但很快就会烟消云散。我把话说在这儿,这两年跨境电商会慢慢洗牌,五年之内跨境电商一定冷,这意味着90%从业者消失了,另外10%转到了全球化。你是不是那10%就取决于你有没有经过战略思考和布局。第三,你准备好建立好系统化的经营体系了吗?员工不可能永远为同一个老板卖命,这是全球的共性特点。那么,如何建立一个足够好的系统,使得公司在员工没那么优秀,没那么勤奋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很好地运转?这是一个重大课题。从出海开始,走向全球化的未来,我们坚定地相信这个未来一定是非常辉煌的。王煜全老师是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常年投资于国内外前沿科技企业,并对全球科技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和预测,帮助企业家和创业者识别科技趋势与风口,结合自身能力识别企业转型和新业务创立的方向。了解更多王煜全老师对前沿科技的分析,欢迎大家关注他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全球风口”。扫描海报二维码,观看精彩课程!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