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电影《维和防暴队》今日上映,这部纪录片帮你们了解真实战场|【经纬低调分享】

电影《维和防暴队》今日上映,这部纪录片帮你们了解真实战场|【经纬低调分享】

公众号新闻

5月1日,中国首部海外维和题材商业大片《维和防暴队》上映,该片聚焦中国维和警察鲜为人知的生死时刻,高度还原维和警察的真实经历和惊心动魄的场景。


恐怖袭击、武装暴动、酷暑高温、部落仇杀……这部影片尽最大可能还原了维和警察面临的真实境况,但真实的情况远远比影片更残酷、更具冲击力。


此前,经纬&细蓝线影业深度参与的纪实电影《蓝色防线》曾是当年开分最高的电影,如今在豆瓣获得8.5分。电影历经五年跟踪拍摄,横跨中国和非洲大陆,真实记录和展现了我国第一支成建制常驻维和步兵营,在战火纷飞的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期间,保护当地难民营安全的故事。


这是继《燃点》和《徒手攀岩》之后,经纬张颖深度参与的第三部纪录片。张颖曾说:“我被中国维和部队战士们的付出奉献而深深打动,觉得这件事有意义。和平时代,维和是一个大国之责任,一名士兵之最高奉献。”


这一次借着《维和防暴队》上映的契机,再一次向敢于付出生命的中国维和士兵们致敬,更希望带给大家更多关于和平和战争的思考。以下:



距离中国8000多千米外的南苏丹常年战乱,死亡随时可能降临,社会陷入无序混乱动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大量人口面临饥荒,近700万人口需要人道主义救援。

 

在当地工作、生活多年的人们相继离开家园,但是维和士兵们却选择了逆行,集结前往这个战火中的年轻国家,开启长达数年的坚守。


“只要我们没有接到任何撤退命令,没有一个人说离开这个地方。”和平时代,最难见到的就是这种最高层次的以生命为代价的付出。在南苏丹真枪实弹的残酷战场上,中国维和军人用纪律和信仰,在黑暗和光明之间,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生命“蓝线”。

       图源:《蓝色防线》预告片截图


蓝色的贝雷帽,笔挺的军姿。《蓝色防线》从年轻的维和战士视角切入,以平实质朴的画面和语言勾勒出维和战士们的群像,将这群在炮火硝烟里守卫和平的、最可爱的人展现给观众。从影片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残酷战场、生死一线的血脉偾张,体会动荡战乱中人性自然流淌的默默温情。


而近乎残忍、真实冷酷的镜头,没有给观众任何缓和的余地,将人拽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平行时空,直面战争的残忍,感受中国军人如何真正地救人命于生死之间。

               


1‍

危机丛生的南苏丹

 

故事发生在非洲最年轻的国家——南苏丹,这是一片被尼罗河哺育,却难逃疟疾与战乱肆虐的土地。旱季时,南苏丹的温度甚至高达50度,足以将人的皮肤烤红。

 

2011年,南苏丹独立公投通过,南苏丹共和国遂于2011年7月9日0时宣告独立,成为非洲大陆的第54个国家。但宣告独立带给当地百姓的不是安稳与和平,而是更深的绝望。


2013年12月,南苏丹总统基尔突然将副总统马沙尔撤职,导致双方支持者——南苏丹两个最大部族丁卡族和努尔族爆发大规模冲突,内战爆发,近700万人口需要人道主义救援。


图源:《蓝色防线》预告片截图


面对武装冲突与局势持续恶化的局势,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将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的核心任务转换为保护平民,并决定增加包括5个步兵营在内的5000名维和人员,中国步兵营便是其中之一。

 

在此之前,中国已派出包括工兵、医疗、运输等多批保障性分队,此次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则将负责一线安全保卫警戒任务以及承担作战任务。

 

步兵是联合国派驻南苏丹的主要作战力量,不仅要承担保护平民、联合国人道主义救援工作,还要肩负长途巡逻、武装护卫以及联合国UN城安全警戒等8类21项任务。

              

2015年4月7日晚,中国赴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维和步兵营的最后一个架次包机从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起飞。次日,700名官兵在南苏丹机场集结,以国之名,守卫和平。

               

他们即将保护的这片土地,早已被战争变得伤痕累累。在当地的医院,有2岁的孩子受伤,其第五脊椎骨被流弹击中,下肢可能会永久性瘫痪。身为努尔族的医生,被政府军带走,失去生命。人们因此失去工作、家园,沦为难民。经济持续下滑,货币贬值。同时,缺医少药也成为这个国家的代名词。


走在南苏丹的土地上,经历过残酷战争的每一位维和士兵,都不由得感慨“真实的战争,比在电视剧中看到的,要残酷一百倍不止。”

  

南苏丹有100多个部族,各自为战,彼此矛盾重重,动辄选择武力解决问题。而且这里的部族、牧民家中都藏有武器,除去政府军与反政府军两股对抗势力之外,大量武器流落民间,局势十分动荡。

 

难民们所面对的不是简单的敌人、荷枪实弹的军人,还可能面临一个种族对另一个种族的仇恨。最极端的时候,部族之间的冲突甚至会演化为屠杀。据中国维和步兵营新闻干事杨照飞介绍,曾经有一股武装分子在乡间小道上挟持了一辆客车,将车上所有非本族人员全部杀死。


               

这个国家被联合国评估为世界上最危险、最艰苦的维和任务区之一。没有人不知道此行意味着什么,但是,没有人退缩。

 

抵达南苏丹之后,中国维和步兵需要在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的指挥下完成守卫难民营、护卫施工、运送物资等各项任务。

 

但难民营也并不安全,往往一个极小的矛盾冲突就可能引起上千人的械斗,在乱斗中还会夹杂着冷枪。中国维和步兵就曾在联合国驻南苏丹特别代表团的安排下,前往难民营制止斗争,事件的起因只是两个部族的孩子之间的口角之争。

 

由于难民营存在的种族冲突,维和士兵进行调停时必须做到完全中立,一旦一方感到不满,便可能把局面推向不可收拾的地步,而这种大规模的难民械斗只是南苏丹现状的一个真实缩影。

              

在执行任务的短短一年时间里,中国维和步兵营,700名官兵就先后完成9次长途巡逻、52次武装护卫和8次应急处突任务,并担负联合国营区内外巡逻、平民保护区安全警戒等职能。

 

“维和这条路,就像长征,你不往前面走,永远不知道什么在前面等着你,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在这片大地上恪守职责,蓝盔所在的地方就会有一片和平。”中国维和步兵营工兵护卫队分队长徐得民表示。


2

流血与牺牲


真实的战争远比人们在电视中看到的残酷一百倍不止。

 

电影记录的故事中最震撼的——是发生在2016年7月10日,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在保卫联合国营区安全时遇袭,维和战士李磊、杨树朋英勇牺牲过程的真实记录。

 

2016年7月8日傍晚,南苏丹爆发大规模内战,战火突至,袭卷南苏丹。而联合国营区UN城所在地和1号难民营正处于这次交火的旋涡中心。


中国维和战士们的职责是维持难民秩序,观察周围情况,保护难民营大门,防止武装人员进入。冲突整整持续了三天,维和士兵们持续连轴执勤。

        政府军与反政府军交火位置 图源:军事纪实节目视频截图

 

以努尔族为首的反政府军就位于1号难民营和UN城旁边,按照上图的对阵格局,一旦开火,1号难民营便会被拖进这场战乱中。

 

此外,1号难民营以努尔族人居多。根据联合国规定,只要放下武器放弃抵抗即可进入难民营寻求庇护,倘若反政府军放下武器混入难民营,并借机对政府军发起进攻,UN城和1号难民营无疑会遭受来自政府军方面的猛烈攻击,身处两面为难的境地。

 

根据联合国规定,维和部队需要遵循当事方同意、保持中立、非自卫或履行授权不使用武力的维和三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在政府军与反政府军都没有直接将矛头对准联合国营地的情况,战士们不能主动使用武器。维和部队的身份,要求他们只能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使用武力。

 

同时,为了完成保护难民营的任务,他们既需要重兵震慑交战双方,还需要阻挡意图进入难民营的武装分子。

 

“与普通作战不同,维和需要控制态势,而不是攻城略地。在普通作战中,一挺机枪可以覆盖或者控制近100米的正面宽度,但维和有很多限制,不能主动进攻。”中国维和步兵营教导员鲁成军表示。

 

围绕着1号难民营和UN城,中国维和营开展了一系列行动,依托步战车及周围的集装箱、哨楼展开兵力布防。

 

随着政府军与反政府军交战激烈的升级,难民营外枪声不绝于耳,密集的枪炮声比电影中看到的更加恐怖,流弹甚至会时不时落在营地。其中,一枚炮弹直接落到哨楼,瞬间周围的物体变得粉碎。


炮弹击中哨位,周围物体瞬间变得粉碎 图源:电影《蓝色防线》预告片


幸运的是,在爆炸的几分钟前,换防的两名女兵刚刚接到转移执勤地点利用北侧地物防护的命令,逃过一劫。

 

“遇到危险的那一刻,我并不会想着怎么去保护自己,而是要想着怎么完成任务。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是那么强,瞬间就爆发了。”女兵李盼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自己并未因此选择撤离危险地带,而是继续执行任务。

 

7月10日下午,UN城趋于平静,难民营也再度恢复平静。这片刻的安宁似乎在征兆着更猛烈的战火。

               

新一轮的开火,政府军与反政府军各自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再次将UN城和难民营推到了战火的风口浪尖。大量的坦克、士兵试图从中国维和步兵营防区通过,流弹就在暴乱逆行中的蓝色头盔上方呼啸。

 

不同于李盼她们的幸运,这次误入联合国营区的炮弹,击中了位于1号难民营4号哨位的步战车,并在内部爆炸,导致正在执行任务的7名士兵两人死亡五人受伤。

 

其中,李磊在前往救治的路上,便留下“田班长,我把生命交给党了……”的遗言离世。而就在李磊离世后的几天,杨树朋也因救治无效逝世。


据在现场的班长李东介绍,从炮弹的弹迹来看,直接就是朝哨位打过来,将步战车击穿然后发生爆炸。他们为和平洒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是真英雄……”烈士生前所在旅政委练伟说。


7月8号是李磊的生日,他许了一个愿望,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但他自己却不在愿望保佑的范围内。 


“心里特别悲痛,基本上整个心都是凉的。”对于战友的离世,李盼等人既恨自己的无力,也对战友家人感到愧疚,这些情绪席卷了炮火中的每一个维和战士,眼眶边的泪水是无声的语言。


3

坚守与和平

 

战争仍然在继续,维和任务也仍然在继续,尽管出现了死伤和牺牲,但没有一个士兵选择放弃。“只要我们没有接到任何撤退命令,没有一个人说离开这个地方。


然而,联合国的战事通报显示,正在交战的一方想要对联合国进行报复,可能会攻击联合国营地和一个难民营,这让中国维和步兵营面对的情况更加复杂。

 

尽管在维和过程中,维和士兵们一直保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但是一旦被当地武装势力认为有所偏颇,便有可能遭到袭击。此次联合国营地将遭遇报复打击的消息或与此有关。

 

经过分析,中国维和步兵营营长王玉安认为,如果消息属实,受到攻击的最大可能性就是UN城和1号难民营。



被战火波及的维和官兵及军队,就这样被推到了交战一线。没有人知道这一刻活着,下一刻会是什么状态,继续坚持下去一定意味着需要直面死亡。但对他们而言,一句“如果我们退了,战火肯定会直接蔓延到难民营来,就会出现难民的直接伤亡”概括了所有坚持的意义。


出于对人道主义维和精神,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中国维和步兵营一步未退,坚定地对难民营内上万名普通群众负责,他们提前写下的遗书,满纸都是对家人的不舍、对自身任务的坚定。

                    图源:央视《军事纪实》栏目截图


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主体由陆军第20集团军杨根思部队抽组,这是一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队,有三不相信: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在这种精神支撑下,他们在这次动乱中,坚守到了最后,护卫联合国UN城及1号难民营平安度过这次南苏丹内战风波。


2017年12月,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官兵胜利完成联合国维和任务,23日全部返回国内。


但李磊、杨树朋的生命却永远留在了非洲大陆。烈士们的遗体存放在带有冷藏功能的集装箱内,漂洋过海转运归国。这个“通向死亡的集装箱”每一次开启,都意味着一位英魂的离去,一个家庭在用个体力量为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


4

真实背后的制作难题


《蓝色防线》的特殊之处在于,绝大部分的影像素材,都来自维和部队内部的影像资料。影片无限抖动的镜头呈现给大众的画面均来自战场一线,有军队在现场的新闻干事拍下的素材,有战士们头盔上的任务记录仪拍摄下来的画面,也有导演及制作团队在一线冒死留下影像......


很少有电影的制作会令整个团队面临死亡险境,影片中摇晃的镜头语言、凌乱的现场都足以说明拍摄环境的恶劣。


总导演尚昌仪带领制作团队,冒着生命危险,用5年时间里游走在维和战场,用镜头记录下战争的残酷。


和平年代难以看到的战争场景时刻在南苏丹上演着,以中国维和步兵营为蓝本的《蓝色防线》呈现给观众的真实,将战争的残酷诠释得淋漓尽致。


        

抛开战争之外,夜晚外出都可能夹杂着生命危险。曾经有一位尼日利亚的女军事观察员,因为夜晚在浴室洗澡被毒蝎咬到。据了解,尽管这名女观察员在第二日被联非达团直升机送往医院,但还是离开了人世。总导演尚昌仪说,“一整个晚上,因疼痛,撕心裂肺的哭叫声,那凄惨的声音,让我们这些大男人听了都心如刀绞啊!”


而在南苏丹的拍摄同样如此,需要面对周围的战乱以及恶劣天气。南苏丹是非洲东部的一个内陆国家,每年5月到10月为雨季,气温20℃到40℃;11月到次年4月为旱季,气温30℃到50℃,常年炎热。

 

高温让身处南苏丹的人们时刻感受到皮肤在被轻度灼烧,室外更是几乎没有任何遮蔽,只是站着不动已经是一种艰难,制作团队还要携带摄像设备,需要承受的痛苦可想而知。

 

对无作战任务的摄影师们如此,肩负着责任与使命的维和士兵们更是压力重重。据了解,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士兵的平均年龄仅24岁,很多人都是第一次面对如此混乱、复杂的局面。



影片通过一帧帧画面还原了维和任务背后这群年轻军人的克制、忍耐和牺牲。跟随着导演的镜头,观众仿佛成为这群头戴蓝盔的军人中一员,透过枪支瞄准镜对准武装分子,子弹擦着头盔或从耳边飞过,甚至当摄像头被击中,翻滚在地的那种命悬一线的惊险也能够感同身受。


而近乎残忍的、真实冷酷的镜头,更是没有给观众任何缓和的余地,直面战争的残忍。或许在影片结束后,每个人对于生命、对于战争与和平都会有新的理解。


                   
 

“哪有英雄从天而降,不过是凡人挺身而出。”看完电影预告之后,网友@幕久久难以平复自己的震撼。

 

9月初,电影回到故事中维和步兵所在的部队——杨思根部队进行首映,看着光影交错中牺牲战友的身影,每一名官兵眼睛里都出现了泪花。真实记录的镜头另一端,是他们曾经并肩同行的兄弟情,是他们共同守卫的那一份和平。



看完电影后接受采访的战士更表示,“如果说我们七百人一块去,躺下的是我们两个人,我们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这就是维和部队的常态,有关生死,有关和平。身着军装,他们扛起了一份责任,真枪实弹的残酷战场,正义威武的和平守护,维和官兵用纪律和信仰,在黑暗和光明之间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生命“蓝线”。

 

“请跟随我们,我们会将你们带到,安全的地点。”影像中,维和官兵掷地有声的承诺砸在每个人的心头,所谓和平、岁月静好,不过是他们一步步朝前,用身体推进,用脚步丈量,死守着脚下的土地。


References:

1.     南苏丹维和纪事,军事纪实栏目,央视网

2.     《南苏丹枪声里的中国人:死亡近在咫尺》,作者/杨静茹宋佳,BY剥洋葱people(ID:boyangcongpeople)

3.     《<蓝色防线>青年制作团队:从“半命题作文”到中国首部战地纪录片》,作者/GZDOC,BY广州国际纪录片节(ID:GZDOC_Official)

4.     《即将上映的这部电影,催泪效果堪比<八佰>》,作者/漠一,BY虹膜(ID:IrisMagazine)

5.     《点映开启!电影《蓝色防线》发布版终极预告 记录维和战场催泪时刻》,BY鲜蜂电影(ID:movies_info)

6.     《苏丹维和:帐内毒蝎爬帐外枪声响,解决内急也成奢侈!》,作者/尚昌仪,BY BYCRI行走非洲(ID:CMG_Africa)

7.     《院线新片定档不停,<蓝色防线>以真实内核寻求市场共振》,作者/一起拍电影编辑部,BY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

8.     《中国首次派遣成建制步兵营维和,记者/王亮、朱西迪、李亮,央广网


也许你还想看:

经纬张颖:2023,不只克服困难而是习惯困难 

经纬徐传陞:做VC这么多年,人们总在问我同一个问题 

经纬张颖内部讲话:2024,四大关键决策

经纬2023年终盘点:Adaptability is the key to thriving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这些食物是肠道的“维和防暴队”,能省不少买益生菌的钱地球上最会赚钱的人,留下了哪些顶级判断力思维? |【经纬低调分享】回自己家成了外人聪明人如何正确决策?|【经纬低调分享】打败“白人饭”,打工人开始吃盖浇饭减脂了?|【经纬低调分享】有王一博、黄景瑜,《维和防暴队》真的好看吗?马斯克开源Grok-1,OpenAI如何应对?|【经纬低调分享】第一批出圈的AI独角兽开始寻求并购了 |【经纬低调分享】为什么总是内耗,可能是归因方式错了 |【经纬低调分享】现实版“疯狂动物城”:动物靠丑萌出圈、门票只要40元 |【经纬低调分享】田涛:人类衰退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 |【经纬低调分享】GPT-4o科幻级语音交互,人手一个「Moss」的时代来了 |【经纬低调分享】周其仁:民企从来都是适者生存,不要因焦虑而垮掉 |【经纬低调分享】当AI开始看图定位,你的位置不再是秘密? |【经纬低调分享】送票!王一博新片《维和防暴队》来新加坡了解压「捏捏」身价上万,如何抓住打工人的精神状态? |【经纬低调分享】如何从易疲劳体质变成一个精力充沛的人? |【经纬低调分享】ChatGPT觉醒了,就没乙游什么事儿了 |【经纬低调分享】纳指也新高了,然后呢?如何抓住地震预警的黄金几秒? |【经纬低调分享】深夜焦虑的CEO看点什么? |【经纬低调分享】当00后运营官方账号,动物快不够用了? |【经纬低调分享】热搜馋我几天了,带火全省的甘肃麻辣烫到底什么味儿? |【经纬低调分享】百年一遇都集中在2024年的4月了吗? |【经纬低调分享】《维和防暴队》《猪猪侠大电影》定档五一;《龙之家族》第二季定档F1上海站落幕,要办一站大奖赛有多难? |【经纬低调分享】王一博《维和防暴队》高燃上线 | 9.9元抢全国通用980元电影卡中国赏樱地图,最惊艳的樱花到底在哪里? |【经纬低调分享】文学模仿现象之再思《维和防暴队》槽点多到数不清!OpenAI的人才库,为何挤满了新人? |【经纬低调分享】《你在雪山的那边》&《见信如晤》墨梅 跟韵白九兄苹果免费使用ChatGPT,马斯克为何怒了?|【经纬低调分享】豆瓣评分8.5,《维和防暴队》同题材纪录片让人泪目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