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上海医疗“专精特新”产业图谱:龙头初创齐头并进,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引领创新

上海医疗“专精特新”产业图谱:龙头初创齐头并进,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引领创新

财经


【专题导读】2022年全国两会,“专精特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多次提及,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热词。借此契机,动脉网推出《医疗“专精特新”产业系列专题》,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动脉网将结合政策与行业动态,梳理“专精特新”企业共性,以此呈现完整的医疗“专精特新”产业图谱。同时,我们也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征集优秀案例,如您有报道需求,可联系动脉网进行报道。


要论2022年重要的的产业发展关键词,“专精特新”必是其中之一。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作为我国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强链补链的重要一环,推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已经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专精特新”是国家为引导中小企业走上“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而实施的重大工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指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的、尚处于发展早期的中小型企业。


今年6月,工信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统一明确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标准。与此同时,《办法》还提出要“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对于医疗领域来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着关键的核心技术,有望解决医疗领域长期以来面临的“卡脖子”难题。


本文将以上海为例,通过对上海市2020年-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梳理,并对医疗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多维度分析。作为上海医疗健康产业的中坚力量,它们有何共性特征?如何推动上海的医疗产业进一步走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财政金融人才多项支持,

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近几年来,国际环境复杂,疫情持续爆发,供应链保障问题突显,技术方面受到诸多掣肘,导致“卡脖子”现象愈加明显,亟需从过去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人口红利转向创新红利,从模式创新到科技创新。


在这转折性的历史时刻,“专精特新”作为国家重点战略乘风而来。围绕打造一批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科技企业按下加速键,国家层面的扶持政策密集出台。


专精特新国家政策梳理(不完全统计)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上海市也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首先是扩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从今年起,上海将原来一年一次的申报模式,调整为全年受理、分批发布。同时,在资质的动态管理上,上海将专精特新有效期从2年延长至3年,复核流程也将进一步简化。


其次,从资金支持上扩大覆盖面,引导区级财政资金有力扶持企业。目前,上海已有12个区出台了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扶持政策,有6个区出台了专精特新“小巨人”支持政策。


同时,加强金融支持力度,目前上海四大行对于专精特新企业都推出了特别的信用贷款额度,贷款利息也有相应优惠。


最后,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目前,全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已有249家建在了专精特新企业,占全市建站量接近50%。


针对成功申报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上海市市级和各区都发布了针对性的奖励措施。


2021年上海各区对辖区专精特新企业补贴政策


    医疗领域企业占比9.26%,

浦东新区遥遥领先


在政策、资金和人才的支持和推动下,根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数据,2020年至2022年(第一批)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总计317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2家。其中,医疗类“专精特新”企业为294家,占比达到9.26%。


上海医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地区分布情况 动脉网制图


从地区分布来看,浦东新区拥有87家医疗专精特新企业,遥遥领先,且几乎被医疗器械企业和生物技术产业链企业所占据。


浦东新区作为我国生物医药创新人才集中、研发机构密集、创新链条齐全、创新成果突出、产业体系完备的地区之一,诞生了全国15%的原创新药和10%的创新医疗器械。


究其原因,不得不提到坐落在这里的张江药谷。作为全国最早的生物医药园区,张江药谷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发展极为瞩目,其研发机构最为集中、创新实力强、新药创制成果突出。据统计,中国新药研发机构1/3来自张江,中国新药创新专项科研经费1/3投入张江,中国获批的一类创新药1/3产自张江。


此外,张江现代医疗器械园作为张江医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最早的医疗器械产业专业园区之一,是浦东新区医疗器械产业繁荣的底色。


  融资轮次两级分布,

早期企业偏技术创新


通过梳理“专精特新”医疗企业所处的融资轮次可以看到,企业阶段呈现出两级分布的明显特征,处于A轮以前的企业有29家,IPO/新三板上市阶段的企业有31家,所占比例较大。


上海医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轮次(不包含未公开轮次的企业)


结合企业的主营业务来看,在IPO阶段的企业中,半数为医疗器械企业。而在A轮以前的企业当中,生物技术和数字医疗企业占比最多。


上海医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


结合企业的成立时间,成立20年以上的企业有43家,它们在历史中积累了广阔的产业资源,多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这类企业集中在2020年入选专精特新企业名单。


2010年-2015年时期成立的企业数量最多为101家,且大多数在2022年入选专精特新企业名单。近十年来,国内的医疗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生物技术、创新药、医疗器械、数字医疗多个领域百花齐放。海外人才的归国创业潮带动了技术更新。互联网、5G、大数据的发展加快了我国数字医疗的发展脚步。


因此,在这段时间成立的企业发展速度较快,拥有较为核心的技术平台和人才团队,是推动医疗产业创新的新生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企业子公司的数量为33家,占比较高。其业务板块多为母公司的周边业务或者具是其在创新领域的布局。背靠大树,有着较好的资本和产业资源作为支撑,因此这类企业的发展也较快。


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占比过半,聚焦IVD、高值耗材、生命科学工具


在上海市三年来认定的3176家“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中,有294家为医疗企业,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化学原料药、数字医疗、大健康等板块。


上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医疗企业类型


其中医疗器械企业为97家,占比最高,接近三分之一,且集中在体外诊断,神经血管介入,高值耗材等领域。


生物技术紧随其后,共67家,占总数近四分之一,集中在生命科学工具,分子诊断等领域,且融资轮次多处于B轮以前。


为何是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根据去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能够服务于“补链强链专项行动”,能够解决“卡脖子”难题。


众所周知,“专精特新”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创新”是其共同的灵魂。它们通常处于产业链的细分领域,并具备较强的话语权,是解决“卡脖子”难题的中坚力量。


所以,扶持和培育尽可能多的“专精特新”,是将产业内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质量、弱品牌,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和强品牌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而纵观我国过去的医疗产业发展历程,大规模、提增速的推动方式为产业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创新方面较为薄弱、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产品国际竞争力有限、抗风险能力不强等历史原因,也导致了我国在核心技术和产品常年处于“卡脖子”现状。而这其中尤以生物医药上游领域最为显著。


新冠疫情的影响也可以说是历史性的,三年疫情持续爆发,推动着体外诊断、生命科学工具等领域热度一再高涨。此外,大量海归回国创业,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及项目快速扩容,也为国内生物技术创新带来内生动力,新技术、新靶点、新发现不断涌现,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高潮频起。


除了外部的变化,产业的进程也与我国的政策导向息息相关。从重销售到重研发,从重仿制到重创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进入创新周期。


此外,虽然受到带量采购和集采等政策的影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产替代医疗设备企业的进入,加之神经、外周血管等细分领域的国产替代企业鼓励创新和本土化,医疗设备和耗材也在走入新的阶段。


除了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外,紧随其后的化药和原料药企业数量为36家,大多为原料药、化学制剂、医药中间体等;数字医疗26家,集中在互联网医疗、医药数字化、AI医疗;创新药企22家,聚焦肿瘤、自身免疫和心血管等疾病领域;大健康领域的企业23家,分布在健康管理、慢病、养老、口腔等细分领域。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达507家,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专精特新”小巨人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均是重要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拥有者,能解决大部分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达到补链强链的国家战略意图。


相比“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的认定标准自然更高。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需同时满足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指标,经省级主管部门初核和推荐,行业协会限定性条件论证、专家审核等一系列流程后,才能正式入选名单。


日前,工信部发布了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4328家,相当于前三批小巨人企业数量的总和,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累计培育“小巨人”企业8997家。


此次,上海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数量为245家,加上此前已培育的262家,上海已经培育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7家,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


可以说,上海在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方面做出了初步的成绩,“上海经验”或可更好地为各地培育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打好样板。


首先,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其次,完善梯度培育体系,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采取梯度培育方式,并为其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促进产业良性循环互动,培育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起到带领作用。最后,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市场投资和数字化转型的力度,鼓励更多优质中小企业上市、挂牌融资。


新时代,新挑战,也蕴含着新机遇。作为产业创新的主力军,“专精特新”医疗企业扎根医疗细分领域,掌握着核心前沿技术,正在蓄势引领医疗健康的新未来。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想要联系动脉网报道的企业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征求企业意见后,尽快为您服务。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深挖洞 广积粮 挖野菜肖利华:给专精特新企业的数智化建议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与发展报告(2022年)用友U9 cloud联手黑马企服科创云重磅发布【专精特新企业数智化解决方案】填补技术空白,成为自主产业链新力量丨2022专精特新黑马大赛秋季赛TOP20发布麦芒港交所:中概股遭除牌不影响第二上市地位,正为「专精特新」科技公司制定规则、并准备咨询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专门提供医疗器械运输贮存服务的企业质量管理》的公告推荐 | 31省市“专精特新”政策汇总盈康生命2022年中报业绩点评:疫情影响医院短期业务,医疗器械板块趋势向好!【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北交所周年记!专精特新大放异彩,流动性显著提升,公募也来布局,看好这些领域北交所是“专精特新”募资的好朋友为专精特新企业写好中国故事胡锡进是谁家的“特种兵”?重磅 | “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特训营第一期即将隆重开营!专精特新时代下数字供应链科技企业的发展机遇高峰论坛隆重举行Mia君,女,华南农业大学硕士,医疗器械公司产品经理,月入1万,91年,高160,广州重重挑战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如何构建护城河?「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特训营」报名中!夏威夷第五岛莫罗卡伊——小飞机,最美悬崖数字化韧性,如何化解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烦恼?北京医疗“专精特新”产业图谱:国家级“小巨人”培育第一城,汇聚新一代医疗技术创新力量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与产业化进展如何?有哪些新举措?今天的发布会聚焦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北交所设立周年考:资本市场精准赋能专精特新邀请函|专精特新时代下制造业数字化变革之路系列高峰论坛即将开幕硅谷高创会“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特训营第一期开营仪式暨“尚工”行动育成基地授牌仪式隆重举行!全球首创三维定位心内导引系统,律动医疗创新器械进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北证50:专精特新投资好去处空巢以后的第一个行动。。史上最全《2022元宇宙产业图谱》:爱马仕宜家太古里均已入局!安永深度报告:拆解719家上市公司,重新认识“专精特新”【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医保局表态给创新医疗器械“留出空间”:降价还有多远?“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特训营学员企业风采展示特刊(第一期)引领创新:彭博终端如何走在技术前沿绿研院日报 | 联想控股已有85家被投企业位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