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名为“胖猫”的连续剧
加个好友吧
万一失联了呢
继“爱国”之后,消费降级最严重的,是“八卦”。
这是我看了好几天关于“胖猫”的讨论后最大的感受。
以前人们爱国,是砸日本车;再后来爱国,是砸苹果手机;现在爱国,是倒农夫山泉。
以前人们八卦,谈的是明星婚恋、豪门恩怨;再后来八卦,谈的是富豪秘闻、网红黑料;现在八卦,谈的则是普通人的爱恨情仇。
八卦也和爱国一样,不断在降级。
说八卦降级,不是说普通人就比明星、名人低人一等,而是说,八卦在逐渐流向本不该被八卦的群体。
但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加持下,越来越多普通人的家长里短,开始成为了公共话题的素材,成为八卦的对象。
就比如,胖猫事件。
在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之前,对这种悲剧的讨论,大多局限在亲朋好友间之间,再远点也就是街谈巷议,超不过一个县一个区。
媒体就算知道了胖猫的故事,就算同情,也知道这在本质上只是个人私事,和公共利益无关,大多不会去报道。
然而,如今的胖猫事件,不但全网讨论,而且媒体和自媒体连篇累牍报道,甚至连好几个企业也牵扯进来,这远远超出了传统社会里个人私事的范围。
更重要的是,一个可怜人的去世,承载了本不该由它承载的功能。人们在胖猫和谭竹身上,寄托了,或者发泄了本来只属于自己的感情。
人们高喊着“纯爱战士”,感叹着“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痴情的男人”,起底谭竹的陈年往事,追踪谭竹的最新动态,骂着空包外卖的丧良心,总结着“胖猫之死”的八个真相……
听说,最新进展是,胖猫事件已经成为了性别对立的工具。
几乎所有人,都在从各种角度,热火朝天讨论这件事,没有人讨论“讨论”这件事本身。
人们已经自然而然,毫无障碍地把这种讨论,当成了一个既定事实来接受了。
这是一种新常态:
黄色新闻已经成为了新闻的主流,普通人审判普通人,所有人娱乐所有人。仿佛人人都在寻求真相,但持续的关心,不过是把一件本应逐渐淡化的事件,演变成真假难辨的连续剧。在这个过程中,对事件的关注也变成事件,层层叠加,不断反转,以源源不断的新鲜资讯,迎接着人们持续投入的精力。
而一切,都自然而然发生着,不需要任何强迫。
从林生斌到翟欣欣,再到胖猫,莫不如是,连续剧的主人公有变,但剧情总是雷同。
更让人欲罢不能的是,正因为讨论的是普通人的爱恨情仇,人们的代入感就更强。纯爱战士,舔狗ATM机,无耻捞女,人们感同身受,同仇敌忾,在网上表达着愤慨和怜悯,在线下点外卖纪念,我甚至看到有人在安徽给胖猫烧纸。
这样的关注和讨论,有公共价值吗?
单独看这件事,当然有,它塑造着人们的情感模式和社会共识,比如在胖猫事件里,“爱自己”就被各种观点的人一致认同,并被再次强调。
但跳出来看,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这种讨论的结果,和讨论时的热火朝天,是不成比例的。
我知道,大家关注这件事,当然是出于善意和同情,但只要还愿意讲理,就应该承认,这件事和其他人关系不大。
本质上,它和其他的明星八卦、富豪秘闻、网红黑料等没什么不同,是人们无法参与到真正的公共讨论,转而寻找的替代品。
而在每一个替代品背后,都藏着一头人人避而不谈的大象。
PS:我没有说不该讨论、讨论有错、同情胖猫有问题等等观点,我不是在评价胖猫事件本身,而是在对【人们如何谈论和关注胖猫事件】做现象观察,提醒大家一种被忽略的现象。关于胖猫事件,你认为的一切都是对的,不必来说服我。
—The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