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现在养个女儿需要多少家底?大数据研究发现,吓得我立马爬起来搬砖去了

现在养个女儿需要多少家底?大数据研究发现,吓得我立马爬起来搬砖去了

育儿

女性主义先驱西蒙娜·波伏娃曾在她的名著《第二性》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男权社会的特点:

男性是第一性,女性是第二性。


也就是说,男性才是社会的主体,女性只是客体


如今,这种情况稍有改善——这些年,我们处于巨大的时代变迁之中,两性的权力也在发生剧变。


尤其是文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关于女性的讨论越来越多,女性“做自己”的空间越来越大,“女性觉醒”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


女性正在逐渐从“被凝视”的客体,转变为“被看见”的主体。


前些天,我在《中华女子学院学报》上看到了一篇论文——《中国女性的代际流动(1992—2021)》,整体读下来之后,我感觉这就是女性被看见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什么是代际流动呢?


其实这个概念并不复杂,我简单一说,大家就能明白:


一般来说,家庭中父母一代与子女一代在社会上的“位置”会发生变动。比如职业,父辈是体力劳动者,子女成了脑力劳动者,这就完成了“向上流动”


“阶级固化”这个说法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而代际流动正是讨论社会到底是开放还是固化的核心指标


曾经,男权主导的社会里,几乎没有人专门研究女性的代际流动,学界喜欢做的都是与男性相关的研究议题,或者直接去掉性别,研究社会整体。


而这篇论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时代变迁之中,这30年间,女性代际流动的发展态势



作为父母,我们总希望孩子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少鸡娃家长还会把“孩子总不能比我混得差吧”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尤其是对于女儿,妈妈们知道这个社会对女性严苛,所以担忧更多,想要为女儿铺路的心情也更急切。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女儿拥有更好的未来、不至于陷入“盛装打扮去迎接人间疾苦”的窘境呢?


这篇论文的研究结果,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考的方向。


女性的代际职业流动性强于男性


介绍论文的研究成果之前,我先为大家提供一些基本信息。


首先,论文中,研究者整合了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12次调查数据(2003-2021年),分析了90、00、10这三个世代的女性、对比了城市与农村的女性,当然,也比较了女性和男性的不同情况


共有29135名被访者(女性14474人,男性14661人)被纳入样本库,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者划分世代的标准并不是出生年,而是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份。


也就是说,如果按年龄去看,论文展示的其实是70后、80后、90后(包括00初)这三代女性代际流动的状态


其次是代际流动的三个基础指标向上流动率,继承率,以及向下流动率。


这几个指标都很好理解,说白了,就是相对于父母,子女会有三种状态:高于、低于或者继承了父母的职业阶层



最后,职业阶层的划分也与我们的社会常识相似,大致分为六个阶层:


管理人员(白领)>专业技术人员(白领)>一般非体力白领)>技术体力(蓝领)>非技术体力(蓝领)>农民


如果只看职业大类,那就是白领>蓝领>农民



有了以上相对固定的标准,就可以开始进行对比了,首先,我们来看看两性之间的代际职业流动情况。



可以看出,90时代(即70后)女性的向下流动率高于同时代的男性,男性的向上流动率和继承率均高于女性。



这很好理解,70后成长的年代,重男轻女思想一直存在。而且那个时期都是多子女家庭,家庭资源大多向男性倾斜,男性向上流动的机会更多,非常正常。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代际职业的向上流动率逐渐超过男性,而且差距逐渐拉大。


可以看到,10世代(90后)的差距已经多达8.5%(女性71%,男性62.5%),直接将平均水平扭转为女性63.1%、男性59.7%。



这是因为女性受到重视、得到了更多家庭资源吗?


并不完全是,对照同一时期的社会职业结构去看,我们会发现女性的“向上逆袭”主要与社会职业结构的变迁有关:


国家统计局2021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从1990年的18.5%,提升到了2000年的27.5%。2010年达到34.6%,2020年更是达到了47.7%。


可以说,一代又一代女性能从体力职业跨越到非体力职业,从农业跨越到非农业,出现向上流动的趋势,是因为她们“恰好”被吸纳进了飞速发展的第三产业。


这份“恰好”里,有社会发展、教育普及的功劳,也有女性特质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加契合的缘故。


所以,与其说“资源逐渐倾向于女性”“女性意识觉醒”是女性向上流动的原因,不如说因为女性先有了向上的机会,才开阔了眼界、觉醒了自由意志。


这里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我国的“二元城乡分割体制”影响下,农村女性和城市女性的流动情况是不同的。


农村女性的向上流动率是64.6%

而城镇女性只有57.8%

统计数据告诉我们,是农村女性的向上流动率,拉高了女性整体的向上流动率


农村女性:读书改变命运


针对农村女性和城市女性代际流动的差异,论文作者用了个很直接的比喻:


“在同样高度的天花板下,农村女性因为基础差而具有更大的流动空间。”


这很好理解。


城市女性的父辈起点更高,她们向上流动的空间就相对有限;


而对于农村女性来说,只要走出农村,迁入城镇,成为第二第三产业从业者,就算完成了“向上流动”。


因为起点是六个阶层的最底层(农民),因此只要找对努力的方向,就能向上流动。



那么,农村女性努力的正确方向是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接受教育


甚至可以说,在农村,教育是女性实现向上流动的最直接途径


农村女性受教育水平越高,向上流动率越高


80后也好,90后也好,这个年龄段的农村女孩,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


考上了大学的女孩,即使只是普通本科,也很容易留在城市工作,成为独立的非体力劳动者,实现大幅度“向上流动”;


没有考上高中、大学的,可能会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从乡村进入县镇,即使只是做女工、服务员,与上一辈务农为生的父母相比,已经是“向上流动”了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农村要比城市更加“公平”:教育带来的提升明显而直接,家庭背景几乎不会对她们的发展产生影响。


可以说,无论是贫农还是富户,女孩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与学业有关,与家里有多少亩地毫无关联。


这是因为,农村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差异不大,家庭能给女儿提供的助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会倾斜到儿子身上)。


农村的教育资源也十分公平(差且公平,没有名师辅导、没有“内部资料”),这种情况下,无论家庭有没有优势,农村女性都没有办法得到资源,所以只能借着受教育的机会,自己努力走出农村,考进更好的学校,向上流动。



此外,还有一点十分振奋人心,就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对农村女性的影响越小


如果一个农村女孩接受了高等教育(考上大学),原生家庭对她职业流动的影响会无限趋近于零。


这种流动被研究者称为“完美流动”,高等教育则被研究者定义为“打破阶层壁垒、畅通流动渠道最锋锐的武器”


也就是说,“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在农村等不发达地区依然适用。


这个结果让我想起了HBO高分剧《我的天才女友》。


剧中,出生在那不勒斯的两个贫苦女孩,逃离贫穷老街区的方法就是“读书、写作、成为作家”



我们这个时代的女孩是幸运的,并没有像剧中的莉拉一样生活在极端的父权、男权社会,不会因为意识觉醒而承受摧残、蹂躏、压榨。


比如我自己,也是出生于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小镇。我就是幸运的那一个,很像剧中的埃莱娜,不是最聪明的那个,但靠着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坚持,努力读书学习,改变了命运。



放眼当下,女性仍属于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村出身的女性,仍需要鼓足勇气去打破来自家庭、环境的制约与偏见,仍旧需要冲出一个又一个“那不勒斯”。


而且,我认为“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农村,还适用于大部分不发达的地区,以及虽然出生于发达地区,但家庭出身相对“劣势”的女孩们。


举个例子,日本NHK电视台出品的纪实文学报道合集《女性贫困》一书,记录了16名陷入贫困的日本女性,她们陷入困境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竞争力的教育背景


而对于她们来说,摆脱困境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继续接受教育。


《女性贫困》第六章-代际传递效应:从爱媛到东京、现代版“打工妹”


我坚信,能为我们在一道道沟壑间搭起阶梯,帮助我们跨越过去的,唯有接受教育。


城市女性:家庭背景不容忽视


出身于城市的女孩同样需要重视教育,这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在城市家庭普遍重视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的影响并不明显。


套用一句网上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所有人都重视教育,相当于所有人都不重视教育。”


这时,家庭出身带来的差异反而更加明显。


相对流动率数值越大越说明代际的继承性高、流动性差


大家可以看上图中的数据,纵向比较我们会发现,同一世代的城市女性并不像农村女性一样,受教育水平越高向上流动率越高,反而是无论什么教育水平,向上流动率差异都不大。


而看“相对流动率”这项数据时,我们会发现,城市女性受教育水平越高,继承性越高,也即家庭背景的影响越大。


接受高等教育的城市女性,相对流动率约为2.353,表明“固化”现象已经十分严重——


高等教育成为城镇优势家庭女性的“安全网”和“护城河”。


通俗来说,就是农村“拼娃”,城市“拼爹”——在城市范围内,家庭优势越明显,女孩的受教育水平就越高,后续职业地位的层级也越高……


这种“固化”其实是很残酷的。作为女性,我很清楚这一切背后,是高高的职业壁垒在作祟。



不少社会学研究成果显示,在职业竞争中,护士、教师等明显女性居多的职业,男性更有优势,“即使是女性为主导的行业中,行业领导位置也往往被少数男性所占据”。


而其他非女性主导的行业里,因为种种原因,男性总是更受青睐。


可以说,无论是女性向职业、男性向职业,还是中性职业,女性求职者都不是被偏爱的那个。


这种情况下,仅凭个人能力是不够的,有原生家庭作为女性的后盾,女性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路可以选择。


否则,即使接受了高等教育、能力出众,女性也会在与男性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在家庭和职业的抉择中陷入两难。


还有“你怎么平衡工作和家庭”这个经典问题,几乎没有人会去问一名男性。但无论多优秀出众的女性,都免不了要受到诘问,这就是差别。



社会学中有两个说法:“工作干扰家庭”“家庭干扰工作”


这两个说法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在西方研究的语境下,前者主要是男性面临的问题,后者则是女性的困扰。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中国女性因为劳动参与率过高(约70%,居世界第一),两个问题都要面对,其中“工作干扰家庭”的压力甚至超过了男性。


这一事实正好与女性比男性更高的向上流动率相符——


某种程度上来说,女性正在获得更多权限和自由,而且是珍贵的“向上的自由”,但获得的同时,必然需要更多付出。



作为家长,我们当然希望女儿能够拥有更开放的未来,突破限制着女性发展的天花板,持续向上,获得真正的自由。


但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首先,家长需要看到大环境的发展方向,并引导女儿发展那些“未来职业”需要的能力。


第三产业之后,会是什么类型的工作成为主流?


我们的女儿,面对的将是产业升级,是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新能源、人工智能、脑机……社会在变,推动女性代际流动的因素在变,未来会如何发展,我们无法确定。


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女孩必须接受教育。


她们需要自己学会分析这个世界的发展方向,需要学习前沿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尤其是创造力),并且在成长中拥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到自己必须参与到社会劳动生产之中



最后,还有一点现实比较“扎心”:


想要让女儿向上流动,我们作为城市家庭的家长,在重视孩子教育的同时,“鸡自己”或许才是更有效的方式。


以前,我们会觉得言传不如身教,父母(尤其是妈妈)作为榜样持续努力,会让女儿也习得相应的优秀品质。


但现在,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家长努力让家庭成为“优势家庭”,成为女儿的坚强后盾,可能更有助于她们的向上流动……


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李煜,左静怡.中国女性的代际流动(1992—2021):特征与城乡差异[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4,36(02):91-100.

2.索长清,王元.突破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的藩篱——挪威鼓励更多男性从事幼教工作的策略探析[J/OL].比较教育学报,2021(02):134-149[2021-0428].

3.康晨,张宗利,徐志刚.代际支持、女性劳动供给与中国性别工资差异收敛——基于性别分工的视角[J].财经研究,2021,47(04):124-138.

4.张廷君,林抚星.工作家庭冲突生成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基于CGSS2015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事科学,2020(11):39-50. 

5.侯玉珍.因为我是女性:如何深度疗愈代际创伤.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05

6.NHK特别节目录制组.女性贫困.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08

也许你还想看看

【家有女儿,一定要对她说这三句话】

喜欢记得点亮小红心

川妈说说

我就是通过教育实现向上代际流动的,00世代(80后)的典型。因为考上了985,从小地方去到了大城市,最后竟然在北京扎下根了。我妈经常感慨,以前想到不敢想,我们能到首都工作生活。我自己也没想到,也很庆幸,当时开窍的早,早一点知道努力学习。但将近20年过去了,再回头看走过来的路,对于好好读书的意义,想法变了。所谓过上好生活,物质上的提升相对有限,现在哪里的生活都差不多。更多还是精神层面的,离开了小地方,见过更大的世界;离开了安逸的生活,锻炼出更强大的内心;读了更多的书,想要知道和探索的更多......总而言之,我更懂得看见自己、并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所以,我对女儿的期待,第一条一定是好好读书(不止好好学习)。没有了我们那时的生存压力,她应该更纯粹地追求自我成长;所谓的向上流动,我期待她成为更自由、更自信、更有力量的新世代女性。

P.S.我妈看我养女儿,觉得好累心。她说,我养两个都没你一个这么费劲

推荐阅读

豆瓣9.5分王者归来,只为告诉女孩一定要好好读书

当我去了好学校,更加知道读书无用都是骗人的

硕士起薪1万,本科只有5千!数字背后的真相更残酷...

一个16岁女孩被中年精英男骗色的故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哈佛学者研究发现,经常午睡,大脑年轻近7年,但不能超过这个时长新研究发现,休斯顿人相当痛苦7058 血壮山河之枣宜会战 宜昌溃战 14四口之家过得舒适,在美国各州需要多少收入?抵押贷款利率上涨后,房价上涨的幅度需要多少,才足以弥补差距?父母团聚重启!一张枫叶卡能担保多少家人移民加拿大?地球最长跨海缆车!白沙滩洁净无敌!5h直飞复航后,我立刻又刷了遍这座海岛美股基本面 - 2024_03_08 * 晨报 * Keystone输油管道短暂停运,油价走高。日本经济有望避免衰退,助力日央11点后入睡真的不行?8万人的研究发现,入睡早了或晚了都不行狗子挖出一生锈的长条铁物,疯狂炫耀,主人过去一看…妈耶,吓得赶紧报警买房难!研究发现:购买悉尼房产至少需要$25万存款!首次购房者面临严重成本危机2024年在全美各地买房,年薪至少需要多少?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庞大数据去了哪?一文解析大数据背后的“上帝之眼”|投资笔记监控曝光!澳洲华人发现家里花盆被打碎,吓得睡不着!几岁才算“老”?研究发现,多年来我们的认知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德州40岁退休需要多少存款?被吹爆的美国天才夏令营,有多少家长在当韭菜?《“由韩愈到王阳明”,经学史杂说》 其四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2024交通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报告解密: MBA申请需要多少时间? | 制定你的个性化时间线想在美国过舒适“单身生活”,各州年薪需要多少?加州只排第三!猎聘大数据研究院:2024年互联网行业人才发展趋势报告将整个地球彻底炸成尘埃,需要多少能量?《阴阳鱼》连载第41章:时间如刀,空间如砧板,而你我都不过是鱼肉女医生看病更好?近80万人数据,研究发现:患者由女医生治疗,住院死亡率可降0.24%!快手大数据研究院:2024互联网三十年新职业图鉴《自然》报道:横跨16年的最新研究发现,上网有可能提升幸福感大女儿哈佛、小女儿麻省理工,我的两个女儿是怎么成长的?2024年在全美各地买房,年薪至少需要多少9、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二章 无可奈何(5)在波士顿过“舒适生活” 需要多少年薪?答案令人吃惊考情最前线 | 人大大数据410,统院403,大数据院大神扎堆,统院神采依旧在澳洲住进大房子,需要多少年收入?不同户型对比来了!4个中国人就有1个高血压!研究发现,多吃这两种水果,大幅降低高血压死亡风险实现大熊猫自由,究竟需要多少钱?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