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现在养个女儿需要多少家底?大数据研究发现,吓得我立马爬起来搬砖去了

现在养个女儿需要多少家底?大数据研究发现,吓得我立马爬起来搬砖去了

育儿

女性主义先驱西蒙娜·波伏娃曾在她的名著《第二性》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男权社会的特点:

男性是第一性,女性是第二性。


也就是说,男性才是社会的主体,女性只是客体


如今,这种情况稍有改善——这些年,我们处于巨大的时代变迁之中,两性的权力也在发生剧变。


尤其是文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关于女性的讨论越来越多,女性“做自己”的空间越来越大,“女性觉醒”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


女性正在逐渐从“被凝视”的客体,转变为“被看见”的主体。


前些天,我在《中华女子学院学报》上看到了一篇论文——《中国女性的代际流动(1992—2021)》,整体读下来之后,我感觉这就是女性被看见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什么是代际流动呢?


其实这个概念并不复杂,我简单一说,大家就能明白:


一般来说,家庭中父母一代与子女一代在社会上的“位置”会发生变动。比如职业,父辈是体力劳动者,子女成了脑力劳动者,这就完成了“向上流动”


“阶级固化”这个说法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而代际流动正是讨论社会到底是开放还是固化的核心指标


曾经,男权主导的社会里,几乎没有人专门研究女性的代际流动,学界喜欢做的都是与男性相关的研究议题,或者直接去掉性别,研究社会整体。


而这篇论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时代变迁之中,这30年间,女性代际流动的发展态势



作为父母,我们总希望孩子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少鸡娃家长还会把“孩子总不能比我混得差吧”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尤其是对于女儿,妈妈们知道这个社会对女性严苛,所以担忧更多,想要为女儿铺路的心情也更急切。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女儿拥有更好的未来、不至于陷入“盛装打扮去迎接人间疾苦”的窘境呢?


这篇论文的研究结果,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考的方向。


女性的代际职业流动性强于男性


介绍论文的研究成果之前,我先为大家提供一些基本信息。


首先,论文中,研究者整合了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12次调查数据(2003-2021年),分析了90、00、10这三个世代的女性、对比了城市与农村的女性,当然,也比较了女性和男性的不同情况


共有29135名被访者(女性14474人,男性14661人)被纳入样本库,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者划分世代的标准并不是出生年,而是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份。


也就是说,如果按年龄去看,论文展示的其实是70后、80后、90后(包括00初)这三代女性代际流动的状态


其次是代际流动的三个基础指标向上流动率,继承率,以及向下流动率。


这几个指标都很好理解,说白了,就是相对于父母,子女会有三种状态:高于、低于或者继承了父母的职业阶层



最后,职业阶层的划分也与我们的社会常识相似,大致分为六个阶层:


管理人员(白领)>专业技术人员(白领)>一般非体力白领)>技术体力(蓝领)>非技术体力(蓝领)>农民


如果只看职业大类,那就是白领>蓝领>农民



有了以上相对固定的标准,就可以开始进行对比了,首先,我们来看看两性之间的代际职业流动情况。



可以看出,90时代(即70后)女性的向下流动率高于同时代的男性,男性的向上流动率和继承率均高于女性。



这很好理解,70后成长的年代,重男轻女思想一直存在。而且那个时期都是多子女家庭,家庭资源大多向男性倾斜,男性向上流动的机会更多,非常正常。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代际职业的向上流动率逐渐超过男性,而且差距逐渐拉大。


可以看到,10世代(90后)的差距已经多达8.5%(女性71%,男性62.5%),直接将平均水平扭转为女性63.1%、男性59.7%。



这是因为女性受到重视、得到了更多家庭资源吗?


并不完全是,对照同一时期的社会职业结构去看,我们会发现女性的“向上逆袭”主要与社会职业结构的变迁有关:


国家统计局2021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从1990年的18.5%,提升到了2000年的27.5%。2010年达到34.6%,2020年更是达到了47.7%。


可以说,一代又一代女性能从体力职业跨越到非体力职业,从农业跨越到非农业,出现向上流动的趋势,是因为她们“恰好”被吸纳进了飞速发展的第三产业。


这份“恰好”里,有社会发展、教育普及的功劳,也有女性特质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加契合的缘故。


所以,与其说“资源逐渐倾向于女性”“女性意识觉醒”是女性向上流动的原因,不如说因为女性先有了向上的机会,才开阔了眼界、觉醒了自由意志。


这里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我国的“二元城乡分割体制”影响下,农村女性和城市女性的流动情况是不同的。


农村女性的向上流动率是64.6%

而城镇女性只有57.8%

统计数据告诉我们,是农村女性的向上流动率,拉高了女性整体的向上流动率


农村女性:读书改变命运


针对农村女性和城市女性代际流动的差异,论文作者用了个很直接的比喻:


“在同样高度的天花板下,农村女性因为基础差而具有更大的流动空间。”


这很好理解。


城市女性的父辈起点更高,她们向上流动的空间就相对有限;


而对于农村女性来说,只要走出农村,迁入城镇,成为第二第三产业从业者,就算完成了“向上流动”。


因为起点是六个阶层的最底层(农民),因此只要找对努力的方向,就能向上流动。



那么,农村女性努力的正确方向是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接受教育


甚至可以说,在农村,教育是女性实现向上流动的最直接途径


农村女性受教育水平越高,向上流动率越高


80后也好,90后也好,这个年龄段的农村女孩,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


考上了大学的女孩,即使只是普通本科,也很容易留在城市工作,成为独立的非体力劳动者,实现大幅度“向上流动”;


没有考上高中、大学的,可能会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从乡村进入县镇,即使只是做女工、服务员,与上一辈务农为生的父母相比,已经是“向上流动”了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农村要比城市更加“公平”:教育带来的提升明显而直接,家庭背景几乎不会对她们的发展产生影响。


可以说,无论是贫农还是富户,女孩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与学业有关,与家里有多少亩地毫无关联。


这是因为,农村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差异不大,家庭能给女儿提供的助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会倾斜到儿子身上)。


农村的教育资源也十分公平(差且公平,没有名师辅导、没有“内部资料”),这种情况下,无论家庭有没有优势,农村女性都没有办法得到资源,所以只能借着受教育的机会,自己努力走出农村,考进更好的学校,向上流动。



此外,还有一点十分振奋人心,就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对农村女性的影响越小


如果一个农村女孩接受了高等教育(考上大学),原生家庭对她职业流动的影响会无限趋近于零。


这种流动被研究者称为“完美流动”,高等教育则被研究者定义为“打破阶层壁垒、畅通流动渠道最锋锐的武器”


也就是说,“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在农村等不发达地区依然适用。


这个结果让我想起了HBO高分剧《我的天才女友》。


剧中,出生在那不勒斯的两个贫苦女孩,逃离贫穷老街区的方法就是“读书、写作、成为作家”



我们这个时代的女孩是幸运的,并没有像剧中的莉拉一样生活在极端的父权、男权社会,不会因为意识觉醒而承受摧残、蹂躏、压榨。


比如我自己,也是出生于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小镇。我就是幸运的那一个,很像剧中的埃莱娜,不是最聪明的那个,但靠着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坚持,努力读书学习,改变了命运。



放眼当下,女性仍属于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村出身的女性,仍需要鼓足勇气去打破来自家庭、环境的制约与偏见,仍旧需要冲出一个又一个“那不勒斯”。


而且,我认为“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农村,还适用于大部分不发达的地区,以及虽然出生于发达地区,但家庭出身相对“劣势”的女孩们。


举个例子,日本NHK电视台出品的纪实文学报道合集《女性贫困》一书,记录了16名陷入贫困的日本女性,她们陷入困境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竞争力的教育背景


而对于她们来说,摆脱困境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继续接受教育。


《女性贫困》第六章-代际传递效应:从爱媛到东京、现代版“打工妹”


我坚信,能为我们在一道道沟壑间搭起阶梯,帮助我们跨越过去的,唯有接受教育。


城市女性:家庭背景不容忽视


出身于城市的女孩同样需要重视教育,这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在城市家庭普遍重视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的影响并不明显。


套用一句网上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所有人都重视教育,相当于所有人都不重视教育。”


这时,家庭出身带来的差异反而更加明显。


相对流动率数值越大越说明代际的继承性高、流动性差


大家可以看上图中的数据,纵向比较我们会发现,同一世代的城市女性并不像农村女性一样,受教育水平越高向上流动率越高,反而是无论什么教育水平,向上流动率差异都不大。


而看“相对流动率”这项数据时,我们会发现,城市女性受教育水平越高,继承性越高,也即家庭背景的影响越大。


接受高等教育的城市女性,相对流动率约为2.353,表明“固化”现象已经十分严重——


高等教育成为城镇优势家庭女性的“安全网”和“护城河”。


通俗来说,就是农村“拼娃”,城市“拼爹”——在城市范围内,家庭优势越明显,女孩的受教育水平就越高,后续职业地位的层级也越高……


这种“固化”其实是很残酷的。作为女性,我很清楚这一切背后,是高高的职业壁垒在作祟。



不少社会学研究成果显示,在职业竞争中,护士、教师等明显女性居多的职业,男性更有优势,“即使是女性为主导的行业中,行业领导位置也往往被少数男性所占据”。


而其他非女性主导的行业里,因为种种原因,男性总是更受青睐。


可以说,无论是女性向职业、男性向职业,还是中性职业,女性求职者都不是被偏爱的那个。


这种情况下,仅凭个人能力是不够的,有原生家庭作为女性的后盾,女性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路可以选择。


否则,即使接受了高等教育、能力出众,女性也会在与男性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在家庭和职业的抉择中陷入两难。


还有“你怎么平衡工作和家庭”这个经典问题,几乎没有人会去问一名男性。但无论多优秀出众的女性,都免不了要受到诘问,这就是差别。



社会学中有两个说法:“工作干扰家庭”“家庭干扰工作”


这两个说法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在西方研究的语境下,前者主要是男性面临的问题,后者则是女性的困扰。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中国女性因为劳动参与率过高(约70%,居世界第一),两个问题都要面对,其中“工作干扰家庭”的压力甚至超过了男性。


这一事实正好与女性比男性更高的向上流动率相符——


某种程度上来说,女性正在获得更多权限和自由,而且是珍贵的“向上的自由”,但获得的同时,必然需要更多付出。



作为家长,我们当然希望女儿能够拥有更开放的未来,突破限制着女性发展的天花板,持续向上,获得真正的自由。


但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首先,家长需要看到大环境的发展方向,并引导女儿发展那些“未来职业”需要的能力。


第三产业之后,会是什么类型的工作成为主流?


我们的女儿,面对的将是产业升级,是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新能源、人工智能、脑机……社会在变,推动女性代际流动的因素在变,未来会如何发展,我们无法确定。


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女孩必须接受教育。


她们需要自己学会分析这个世界的发展方向,需要学习前沿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尤其是创造力),并且在成长中拥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到自己必须参与到社会劳动生产之中



最后,还有一点现实比较“扎心”:


想要让女儿向上流动,我们作为城市家庭的家长,在重视孩子教育的同时,“鸡自己”或许才是更有效的方式。


以前,我们会觉得言传不如身教,父母(尤其是妈妈)作为榜样持续努力,会让女儿也习得相应的优秀品质。


但现在,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家长努力让家庭成为“优势家庭”,成为女儿的坚强后盾,可能更有助于她们的向上流动……


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李煜,左静怡.中国女性的代际流动(1992—2021):特征与城乡差异[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4,36(02):91-100.

2.索长清,王元.突破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的藩篱——挪威鼓励更多男性从事幼教工作的策略探析[J/OL].比较教育学报,2021(02):134-149[2021-0428].

3.康晨,张宗利,徐志刚.代际支持、女性劳动供给与中国性别工资差异收敛——基于性别分工的视角[J].财经研究,2021,47(04):124-138.

4.张廷君,林抚星.工作家庭冲突生成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基于CGSS2015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事科学,2020(11):39-50. 

5.侯玉珍.因为我是女性:如何深度疗愈代际创伤.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05

6.NHK特别节目录制组.女性贫困.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08

也许你还想看看

【家有女儿,一定要对她说这三句话】

喜欢记得点亮小红心

川妈说说

我就是通过教育实现向上代际流动的,00世代(80后)的典型。因为考上了985,从小地方去到了大城市,最后竟然在北京扎下根了。我妈经常感慨,以前想到不敢想,我们能到首都工作生活。我自己也没想到,也很庆幸,当时开窍的早,早一点知道努力学习。但将近20年过去了,再回头看走过来的路,对于好好读书的意义,想法变了。所谓过上好生活,物质上的提升相对有限,现在哪里的生活都差不多。更多还是精神层面的,离开了小地方,见过更大的世界;离开了安逸的生活,锻炼出更强大的内心;读了更多的书,想要知道和探索的更多......总而言之,我更懂得看见自己、并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所以,我对女儿的期待,第一条一定是好好读书(不止好好学习)。没有了我们那时的生存压力,她应该更纯粹地追求自我成长;所谓的向上流动,我期待她成为更自由、更自信、更有力量的新世代女性。

P.S.我妈看我养女儿,觉得好累心。她说,我养两个都没你一个这么费劲

推荐阅读

豆瓣9.5分王者归来,只为告诉女孩一定要好好读书

当我去了好学校,更加知道读书无用都是骗人的

硕士起薪1万,本科只有5千!数字背后的真相更残酷...

一个16岁女孩被中年精英男骗色的故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新闻速递 | 东北大学与纽约玛丽蒙特曼哈顿学院达成合并协议;研究发现,去年马萨诸塞州三分之一的家庭面临粮食不稳定11点后入睡真的不行?8万人的研究发现,入睡早了或晚了都不行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2024交通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报告7058 血壮山河之枣宜会战 宜昌溃战 14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庞大数据去了哪?一文解析大数据背后的“上帝之眼”|投资笔记美国小哥吐槽中式自助餐难!吃!服!务!差!网友狂怼,吓得他连夜把评论区关了监控曝光!澳洲华人发现家里花盆被打碎,吓得睡不着!在新加坡请个女佣大概需要多少钱?快手大数据研究院:2024快手榴莲数据报告大模型+大数据!智爱法律大模型与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猎聘大数据研究院:2024年互联网行业人才发展趋势报告人民数据研究院:2023颜值消费新趋势洞察报告人民数据研究院:颜值消费新趋势洞察报告(2023)研究发现,阅读大量小说的人往往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喝奶茶治愈不开心?清华大学研究发现,每一杯奶茶都可能让你更抑郁、焦虑熬夜的伤竟能逆转?清华大学研究发现,20分钟运动足以缓解睡眠不足相关的炎症考情最前线 | 人大大数据410,统院403,大数据院大神扎堆,统院神采依旧哈佛学者研究发现,经常午睡,大脑年轻近7年,但不能超过这个时长新研究发现,休斯顿人相当痛苦《自然》报道:横跨16年的最新研究发现,上网有可能提升幸福感9、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二章 无可奈何(5)美股基本面 - 2024_03_08 * 晨报 * Keystone输油管道短暂停运,油价走高。日本经济有望避免衰退,助力日央快手大数据研究院:2024互联网三十年新职业图鉴狗子挖出一生锈的长条铁物,疯狂炫耀,主人过去一看…妈耶,吓得赶紧报警《“由韩愈到王阳明”,经学史杂说》 其四妹子登机后吃完一包士力架,空姐突然宣布1个消息,吓得她不敢呼吸了......猎聘大数据研究院:2023医疗健康行业报告我和女儿同时被6岁男孩欺负了:多少家庭,正在把孩子养成“软柿子”几岁才算“老”?研究发现,多年来我们的认知已经发生了变化4个中国人就有1个高血压!研究发现,多吃这两种水果,大幅降低高血压死亡风险学习自觉主动的孩子,家长都做对了什么? 权威心理学家15年跟踪研究发现,颠覆认知《阴阳鱼》连载第41章:时间如刀,空间如砧板,而你我都不过是鱼肉安徽女学生上课时被警方逮捕,老师得知她的真实身份时,吓得后背发凉坐姿懒散会影响记忆力?网友:吓得我赶紧坐直了狗子发情被一群“黄毛”盯上,吓得主人连夜准备护屁裤:歪瓜裂枣,滚远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