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学习自觉主动的孩子,家长都做对了什么? 权威心理学家15年跟踪研究发现,颠覆认知

学习自觉主动的孩子,家长都做对了什么? 权威心理学家15年跟踪研究发现,颠覆认知

公众号新闻

妈妈们聊天,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怎么才能让孩子主动学习?


这事儿其实挺微妙的,因为孩子天生就有内在的驱动力,比如饿了会自己找吃的,困了会去睡觉,累了会想玩点什么放松一下。


但学习不像玩游戏那么轻松自然,尤其是当学习变得有点难或者不那么愉快的时候,孩子就想逃避了。


所以,要让孩子们主动学习,关键在于如何让学习过程本身变得有趣、引人入胜。


如果学习也能像玩游戏那样让孩子们深度沉浸其中,他们自然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说到这种深度沉浸的状态,就不得不提到 20 世纪 60 年代,由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的概念——“Flow”


为了跟踪研究幸福感,契克森米哈伊教授花了15年的时间,采访了很多世界一流精英:登山者、国际象棋手、网球运动员、芭蕾舞演员、外科医生以及其他成绩斐然的佼佼者。


他想发现这些行业精英成功的共同之处,而家境、智商、情商等等我们以为的条件都不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后来,他发现,当这些成就很高的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热爱的活动中时,会体验到一种强烈的兴奋感。


有趣的是,有受访者用“像水流一样顺畅”来描述这种感受,并且声称这种情绪状态能毫不费力且源源不断地出现。


这给了契克森米哈伊灵感,并将这种体验命名为“Flow”。而Flow才是行业精英获得长期杰出成就的关键。


契克森米哈伊博士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Flow”已经成为描述人们在从事某项活动时,所经历的深度投入和极致享受状态的专业术语。


目前国内心理学界对“Flow”这一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译法,有福流、福乐、沉浸、心流和流畅感等多种译法。


虽然“心流”这个术语更广为人知,但我个人更偏爱清华彭凯平教授修改的“福流”这个译法。


我觉得,“福流”更能唤起大家对于那种深度投入、乐在其中,甚至忘却时间流逝的体验的共鸣。


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到“福流”,也许就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并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之前我和大家聊过有关福流的话题,但感觉聊得比较浅。最近我又仔细翻阅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和研究,收获颇丰,所以想再跟大家深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一种顺势而为的幸福


对于很多人来说,“福流”这个词听起来有些抽象,甚至不少同学完全不了解它的确切含义。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弄清“福流”究竟指的是什么。


福流是什么?


福流是指人们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推动个体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或事物的一种情绪体验包括愉悦、兴趣、兴奋和充实等情绪。


这种体验通常是从当前所从事的活动中直接获得的,而不是通过回忆或想象获得的。


更具体地说就是,无论一个人来自哪里,什么性别,多大年纪,或者有着怎样的文化背景,当他们进入“福流”状态时,都会体验到这几个共同的特征:


专注力爆棚

进入福流状态时,就好像大脑里有一个超强的磁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吸到了正在做的事情上,不会分心去想别的事情。


自我消失

会感觉自己和正在做的事情融为一体,就像完全沉浸在游戏里时一样,会忘记了自己是谁。


不再评判审视

平时我们可能会对自己做的事情挑三拣四,但在福流状态时,不会去评价自己做得好还是不好,只是顺其自然地接受一切。


时间静止

完全投入时,会忘记时间的存在。就像有的孩子在搭乐高的时候过于专注了,一抬头发现已经过了好几个小时。


掌控一切

在福流中,会感觉自己能够控制一切,就像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一切都那么自然流畅、游刃有余。


超级开心

因为身体在这种状态下会释放一些让人感觉愉快的化学物质,比如血清素和多巴胺。


对于我们来说,福流这个概念其实并不陌生。


早在 2500 年前,庄子讲述的“庖丁解牛”,就已经描绘了这种状态。


故事中的屠夫庖丁宰牛技艺高超,动作流畅自如,仿佛牛在他手下自然分解一样。


这种境界,正是福流的体现——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感觉一切动作都如同行云流水,毫不费力,尽在掌控之中。


电影《心灵奇旅》中也对福流状态进行过直观的展现。片中的男主角乔对爵士乐充满热情,当他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时,他会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


电影《心灵奇旅》中乔所体验到的福流状态


福流体验背后的心理原理


对于为何会产生福流状态,心理学家的推测是——


我们每个人做事都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可能是天生的,比如你天生喜欢唱歌;也可能是后天的,比如你因为看了一个篮球比赛后,就爱上了打篮球。



同时,我们内心还有一个调解员——我们的自我,也就是个性和想法的集合体。


自我这个调解员,会使用三个工具:注意(集中精力在某事物上),知觉(看到的、听到的等感知),记忆(记住的事情),帮助我们进行衡量,并决定哪些天生的喜好和后天学到的东西更重要,告诉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当我们做的事情和自我目标不一致时,就会感到混乱和不开心,这时候大脑里就会有很多杂音,不断干扰我们做事,让我们感到非常不舒服。


但是,当我们做的事情和自我的目标一致时,就会感到开心和满足,不是为了得到奖励,而是因为喜欢做这件事这就是福流状态。


不得不说,福流听起来真的很酷,也很令人向往。


达到福流的关键


契克森米哈伊在 1975 年深入阐述了福流状态,他认为要达到福流,关键在于找到技能与挑战之间的完美平衡


为了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技能和挑战之间的关系,契克森米哈伊还提出了“福流通道模型”帮助我们理解在何种条件下可以触发福流体验。


早期的三通道模型认为,只要技能和挑战水平适配时,就能产生福流体验。



Flow 三通道模型(Nakamura, 2002)


就以玩游戏来举例:

如果游戏太简单,可能会感到无聊;而如果游戏太难,可能会因为无法过关而感到沮丧。

只有当游戏难度与玩游戏的技能水平相匹配时,才能玩得尽兴,进入专注和享受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玩的这个游戏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难,挑战性越来越大,为了继续享受游戏的乐趣,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最终达到的效果就是:可以持续地体验到福流,越来越享受、擅长玩游戏。


但随后,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一个人的技能水平不高,同时面临的挑战也不大时,他们并不会进入福流状态,反而会感觉特别没劲、无趣。


因此,又提出了四通道模型,并指出福流状态仅发生于高技能与高挑战性二者呈现和谐状态之时”。


Flow 四通道模型(Novak, 2008)


之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又提出了八通道模型,加入了不同的挑战难度带给人的不同的心理体验,与实际状况更加相符。


Flow 八通道模型(Csikszentmihalyi,Abuhamdeh, & Jeanne, 2005)


比如低挑战与高技能的组合,会让人感到能够轻松掌控局面,但可能缺乏兴奋感;


高挑战与低技能的组合,会让人感到压力和不安,因为任务太难,已经超出了能力范围,很可能无法完成。


低挑战与低技能的组合,则会让人对活动提不起兴趣;


只有在高挑战与高技能结合时,大家才能完全沉浸在活动中,体验福流境界。


图源 artspeaksstudio


福流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一开始我以为只有我自己有这样的感觉:孩子们好像总是记不住学校里教的东西。

后来才知道,这不仅是很多家长的疑惑,也是现代教育面临的一个大挑战。

教育专家约瑟夫·皮尔斯的研究发现,学生往往只能记住正规教学内容的一小部分,这确实有点让人失望。

但皮尔斯也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学生可能记不住知识,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在学习时所体验到的情感。


这给我们的教育方式敲响了警钟:我们是不是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孩子们转身就忘的东西上,而忽视了对学习方法的引导?

如何才能让学习变得充满乐趣呢?答案,可能就在福流这两个字里。

福流理论在学校教育中非常受欢迎,很多老师和研究者都在探索福流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有研究显示,即使学生的起点一样,那些在学习开始阶段有过福流体验的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成绩会更好。


这很可能是因为,当孩子们进入福流状态时,他们的注意力会完全集中在手头的任务上,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有一组非常令人震惊的数据,向我们展示了福流的“威力”:

麦肯锡对福流和工作效率进行的为期 10 年的研究发现,高管人员处于福流状态时生产力提高了 500%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一周中每天有 2 个小时处于福流状态,那么这个人完成的工作相当于一般人一周的工作量( 40 个小时的工作)。
实际上,根据麦肯锡研究人员的说法,只需要将处于福流状态的时间增加 15–20% ,总体的生产力就能近乎翻倍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特蕾莎·阿玛比尔(Teresa Amabile)的研究发现,创造力在福流状态后会激增三天
悉尼大学的研究也发现,在福流状态后的一段时间内,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可以提高 430% 

如此看来,把福流的力量称作“超能力”也不算过分。


在福流的引导下,孩子们不仅能迅速吸收新知识,更能培养对学习的深厚兴趣,将学习过程转变为一种愉悦的探索。

同时,还可以为他们的心灵成长搭建坚实的台阶

感觉是意识的触角,它让我们全身心地体验生活,与周围的世界进行无声的对话。

如果没有感觉,我们将变得像自然界中的植物一样无动于衷。然而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孩子的感觉在重重压力下,变得越来越模糊。

但如果孩子可以全身心地去感知体会某个事物的存在,这种纯粹的体验,能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与世界的连结

在福流中,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保持稳定,这为他们形成清晰的思维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当孩子在福流的陪伴下攻克难题,他们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这种“我能行”的信念,就像是内心的一把火,能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如何进入福流状态


知道了福流的好,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进入这种最佳学习状态呢?


以下是一些比较实用的策略:


明确目标:活动要清晰有结构


福流通常发生在有明确目标、规则和评价的活动里。


就好比玩游戏,得知道游戏怎么赢,规则是什么,才能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下一步该往哪走。


可以鼓励孩子们在心中构建一个关于未来目标或预期结果的明确图景


这种清晰的目标设定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更加专注和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培养专注:挑战与技能的平衡


接下来,我们要确保学习任务的难度与孩子的能力相匹配


如果任务太难,孩子可能会感到焦虑;如果太简单,他们又可能感到无聊。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表现,逐渐调整任务难度,帮助孩子找到那个“刚刚好”的点。


这种平衡的挑战能够激发福流的产生,延长孩子的专注时间,这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不谋而合。


福流模型


最近发展区

排除干扰:营造无压力环境


想要进入福流状态,需要尽量消除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外部因素。


一定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减少外界干扰


很多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喜欢在旁边守着,总爱干扰孩子的思考过程。有时候,有的家长还会因为孩子做错题目而大声责骂。

电视剧《北辙南辕》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是很难进入福流状态的。


研究表明,全神贯注 10-15 分钟后,人更容易进入福流状态。


分心后,平均需要 25 分钟才能重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有“注意力残留”现象,即部分注意力仍停留在之前的活动上。


所以咱们一定要克制再克制,尽量避免自己在无意中成为孩子进入福流状态的障碍。


同时还要帮助孩子减轻内心的压力,比如鼓励孩子通过写日记或冥想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压力,帮助他们理清思绪,减少内心的干扰。


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如果需要,可以放点轻柔的音乐当背景音。尤其是那种旋律简单、重复的音乐,比如古典音乐或轻音乐,可以帮助孩子更容易集中精神。


记得一定要挑孩子熟悉的旋律,新歌或者是带歌词的音乐就别放了,它们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分心。


合理安排:生物高峰时间 & 无意识时间


福流状态需要孩子投入较高的精力,所以一定要留心孩子一天中什么时候最活跃、最有精神。


找到这个时间段后,尽量在这些时间段安排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


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福流状态,享受学习的过程。


建议在早晨或充分休息后,利用 15-30 分钟的时间来实现福流。


还可以充分利用“无意识时间”,比如排队等车或是乘坐公共交通时,我们的大脑会自动进入一种无意识状态,自动屏蔽外界的干扰信息。


虽然有时会显得心不在焉,但这也是进行深入思考的好机会。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些有益于智力发展的活动,例如玩一些需要动脑筋的逻辑游戏,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注重引导: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咱们得多夸夸他们,哪怕是一点点小进步,也要竖个大拇指。这样孩子就算遇到难题,也能信心满满地面对。


我们还要让孩子知道,学习不光是为了考试拿高分或者得到老师的小红花,而是为了让他们的未来更宽广,让孩子真正对学习感兴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比如,别光在教室里上生物课,可以带孩子们去户外,让他们亲自观察小虫子、小花,这样他们对生物的兴趣自然就上来了。


或者学物理的时候,不是光听老师讲,而是动手做做小实验,这样他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学习完了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聊聊,“今天学的东西你觉得怎么样?”或者“下次咱们怎么做能更棒?”这样能教会孩子自己思考,也能让他们不断进步。



通过上面的方法,我们就能帮助孩子更容易地进入福流状态,享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不过,就算没找到福流状态也不用气馁,我们保持耐心,慢慢来就行。


福流就像一个调皮的朋友,可能只是去别的地方串门了,但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它可能就会突然来访,带给我们惊喜。


毕竟,福流的美妙,就在于它会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


参考资料:

1 The Flow. After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The Flow (1990), P74

2 姜婷婷 陈佩龙 许艳闰. 国外心流理论应用研究进展[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1, 11(5): 4-16.

任俊 施静 马甜语. Flow研究概述[J]. 心理科学进展, 200917(1)210-217.

4 约瑟夫 ·克奈尔,心流学习法:在深度自然游戏中,唤醒身心潜能

5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6 壹心理,反脆弱

7 JOHN SONMEZ,How To Get Into Flow State ?? | Become A Productive BEAST!(https://simpleprogrammer.com/flow-state/)

也许你还想看看

【10亿农场的女主人】

喜欢记得点亮小红心

川妈说说

上次老王去海南溯源,结识了千里迢迢从浙江跑到那里,投资10亿开农场种水果的富二代——周小姐夫妻俩。老王说,嘉禾农场美、水果更甜,可惜上次我们没能同行。好在他给我们买了水果年卡,远在北京,这几个月,我们娘仨已经吃到了黑金刚莲雾、贵妃芒、三种凤梨,正在期待这个月的妃子笑。树熟的水果就是不一样,香气浓郁、甜得很自然,吃完嘴巴里回味很舒服。

最近,看到董宇辉他们也去了嘉禾农场。有同学就来问,水果年卡还返团吗?还是想在我们这里买。当然有,必须有,我自己也想复购几张过节送人。套用那句广告词,送礼就要送健康!就在今天早上9点,喜欢吃水果、嘴刁的同学看过来~


推荐阅读

孩子说不想开学,我的回答让他开心走进学校

仅靠一件小事,我就练出了孩子的高自律

让孩子主动学习,这个方法老被骂,但真管用啊!

累死累活教不出一个自驱的孩子,你可能陷入了这三个误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我是否适合心理临床工作?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区别是?硕博项目有什么差异?@英区华人,你“性福”吗?这份性福报告,或颠覆认知…5年跟踪北京上海名校62个牛娃,现状令人唏嘘:清华学霸失业、复旦女孩碰壁、活得最好的……|精选高智商的孩子,大多有5个“怪癖”,家长别扼杀了孩子的天赋扼杀了孩子的天赋36岁女子存款300万提前退休,网友吵翻:这笔账,颠覆你的认知那些学习自驱力超强的孩子,都是怎么培养出来的?《路口》巴郞7年跟踪调查北京28个精英家庭:为什么顶尖大学孩子大多来自有钱家庭?保时捷押注、估值 60 亿美元,这家自动驾驶公司做对了什么?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优越的气候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心理学硕博项目介绍大师云集、颠覆认知,这套文化奇书才是真“顶流”!37、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十三章 问题男生(1)15年跟踪研究行业精英,他的发现让我警醒,鸡娃的大方向错了《拾梦初衷》巴郞从一款“男人味”手工香皂到20亿美元估值,Dr. Squatch 做对了什么?“人财两旺”,温州做对了什么?太优秀!这些新西兰和中国的学生,斩获常春藤、斯坦福、牛剑顶校Offer!他们,究竟做对了什么?独家揭秘...回国杂记(2306)回国后最先与老同事欢聚一堂学习自律、自觉的孩子,通常是大人做对了4件事几岁才算“老”?研究发现,多年来我们的认知已经发生了变化滨海学习,迈阿密大学 | 精神健康咨询/咨询心理学/应用行为分析/心理学硕博介绍新型“人肉开盒”颠覆认知:你我都深陷危险,却浑然不觉一个现代国家的缔造者,李光耀做对了什么?美国花28年跟踪68个孩子后发现:抢跑不是捷径,是弯路。lululemon高管详解“中美”两大关键市场: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新型“人肉开盒”被央视揭露,颠覆认知:你我都深陷危险,却浑然不觉司法心理学 vs. 犯罪心理学|心理学细分专业介绍短平快的时代里,不被裹挟的人做对了什么?颠覆认知的5本绝佳好书,值得每个人看!福州大学惊险2小时,这届年轻人,太颠覆认知了…美股基本面 - 2024_03_22 * 晨报 * 美银:美联储会议前夕美股遭遇大规模资金外流。英镑兑美元跌至一个月低点 围绕多校拿下普林斯顿、达特茅斯、芝大!超难申请季里,北京老牌高中们做对了什么?营收增长超100%,亚朵到底做对了什么?颠覆认知!外网锐评10个“最简单”美本专业!CS、信息系统名列其中.....逆势下营利双增的浙商银行,做对了什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