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藏西秘境阿里,才是真正的“天上人间”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阿里广袤厚重的土地孕育了神秘的古象雄文明——西藏文明真正的根。
阿里是天上。阿里位于西藏的西部,3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是世界屋脊的屋脊。
阿里也是人间。阿里广袤厚重的土地孕育了神秘的古象雄文明——西藏文明真正的根。在这里,象雄先人开启了藏传佛教之前的本教传承,这里诞生了曾经延续700年、盛极一时的古格王朝。
阿里扎达县沿象泉河谷有一条气势恢宏的土质莽林,南面天边一溜银色雪山是喜马拉雅山,山那边是印度。
4月中旬,青藏高原西部的春天还没有真正到来。从日喀则市仲巴县沿着雅鲁藏布江上游当却藏布一路向西,路两侧谷地开阔,视野宽广。南面天边一遛银色雪山相随,那是喜马拉雅山,北面是雄浑的冈底斯山。两座大山之间,时宽时窄的高原上散布着星星点点的湖泊、湍急冰冷的河流。
当却藏布河边的沙丘
阿里,越来越近了!
唐人说“近乡情更怯”。对阿里的神往、憧憬、倾慕、期盼,久在心中。马上就要与想象中的神奇之地相逢了,心情反而变得忐忑。
通过普兰县马攸桥检查站,终于进到了阿里的地界。
四周景致大改。原本笔直的公路变得起伏不平、转弯不定。车更少了,路边几乎见不到人,离开日喀则后就没有见到过树。溯风在空旷苍茫的天空之下呜咽,黑色的云影堆积在黄灰色的山头上。阿里,辽阔荒凉中充满了高远厚重。
岗彭庆月落
象雄,这个名字听上去就那么遥远而神秘。人迹罕至的高原、尘封的久远年代、历史长卷中的片言只语,都让它显得扑朔迷离。
围绕着象雄有无数未解谜团。极其残缺而且往往不能相互佐证的史料和考古发现,无法让现代人清楚地知晓象雄从何时开启、它的王统是如何传承的、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形态、它的都城在哪里、象雄到底有没有文字,等等,我们甚至无法确定象雄的疆域界限。
学界推测出象雄大约兴起于公元前四世纪左右,至七世纪灭国,国祚超千年。以冈底斯山为中心的广大藏北高原,是古象雄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神山冈仁波齐脚下,圣湖玛旁雍错水边,朝圣的路上,信徒虔诚的面孔被风沙雨雪蚀刻,心中寄托了永世的福报。转经人的脚步笃信而执着,他们的脸上始终浮现着幸福和安宁。
那么象雄到底有多大呢?这是一个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教文献认为象雄的地域分为里、中、外三部分。里象雄是冈底斯山以西三个月路程的地方,也就是拉达克即今天的克什米尔一带;中象雄在以王国都城琼窿银城为中心的冈底斯山一带;外象雄可达西藏丁青、青海玉树一带。
象雄,就像云雾缭绕中的神山冈仁波齐峰,时隐时现。上一刻,你终于得见她的真容,但她马上又隐身在更深更厚的云里。这就是象雄之所以魔幻的原因。
冈仁波齐海拔6714米,是本教、藏传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共同崇拜的神山。
天未亮开始爬山,海拔4980米。爬上极为艰难的3公里陡坡后,神山冈仁波齐仿佛就矗立在你的面前,督促你敬拜,鼓舞你向前。日出了,冈仁波齐终于露出了尖尖,冈仁波齐和右侧护法山因皆陀峰的山腰上飘着一条白云丝带,白色的雪峰渐渐被染成粉红,无比美妙庄严的时刻!
象雄被如此之多的谜团层层包裹,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信,那就是象雄是青藏高原上最早的文明中心,西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就落在了世界屋脊的屋脊之上。在雅砻部落崛起并建立吐蕃王朝之前,象雄曾经是青藏高原最大的王国。
2005年的一天,阿里地区的本教寺院、噶尔县的古如江寺门前,一辆载重卡车压塌了路面,神秘的大洞下露出了一座古墓。得以重见天日的陪葬品在铁器、陶器、木器、黄金面具之外,最让人震惊的是一块蓝底绘白色图案、印有汉字“王侯”字样的铭文锦,这是青藏高原发现的最早的丝绸,应该是汉晋时期的旧物。古墓中还发现了茶叶残块和西式的带柄铜镜,由此推断出早在2000年前,古象雄王国东向中原、西向西亚,商贸交通往来频繁。也许,象雄所达到的文明高度和繁荣程度、东西方文化与象雄文明之间产生过的相互影响,有可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或许,丝绸之路可以延伸到青藏高原?
玛旁雍错旁转经人
圣湖玛旁雍错,每天从清晨到黄昏,虔诚的信徒在安静而快乐地转湖。湖水清澈,水平如镜,好像能映出所有的悲欢故事。
我的思绪飘回到近1400年前。那天,在玛旁雍错的水边,黯然坐着一位女子,她的名字叫萨玛噶,此刻,她眼中的忧伤就像湖水一样蓝。
她是吐蕃赞普(国王)松赞干布的妹妹,被哥哥嫁给了象雄王李弥夏,而松赞干布则娶了象雄公主为妃。在动荡的高原上,婚姻很多时候就是稳定关系的政治工具。
玛旁雍错湖畔、纳木那尼峰脚下的黑颈鹤
吐蕃王朝前身悉补野家族发迹于西藏山南地区的雅砻河谷,那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青稞、小麦和荞麦等农作物的广泛种植,为吐蕃的稳步崛起以及军事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到公元7世纪的松赞干布时期,这位统一青藏高原的旷世英雄,通过一连串的征讨兼并,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今拉萨)。彼时的青藏高原上,山南地区、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森波,还有后藏和苏毗,都已臣服于吐蕃,象雄王国是松赞干布一统高原的最后一个障碍。
成为了象雄王妃的萨玛噶显然并不幸福。敦煌文献记载了一个妹妹与哥哥里应外合,对象雄王实施“斩首行动”的故事。
据说,象雄王李弥夏因宠爱其他王妃而惹得吐蕃公主萨玛噶“愤恚”。怫然不悦的王妃干脆常年住在玛旁雍错湖边,“既不理内务,又不养育儿女,另居于别室”。
萨玛噶在象雄闹冷战的事传到了王兄松赞干布耳中,哥哥派了一个大臣前往象雄探望并劝说妹妹尽王妃之本分。使臣在湖边找到了萨玛噶,一番客套后,萨玛噶对着使臣高歌一曲。
据《敦煌本吐蕃文献》,萨玛噶唱道:
我份内的地盘,
一座琼窿银堡……
外观是悬崖峭壁,
内看是黄金珍宝……
我在悬崖上的居所不美妙吗?
从外观上看,苍白又崎岖!
啊!北边的牧区上方,
有一头公野牦牛,
如要杀死北方牧区的野牦牛,
从山谷里发出呼喊……
从谷口打暗号……
从中间射箭过来……
然后从中间,
射杀野牦牛……
歌罢,萨玛噶交给使者一个牦牛尾巴和三十颗上好的松耳石,嘱托使者带给哥哥。萨玛噶看上去唱的是不相干的内容,形容了象雄都城琼窿银城,唱了狩猎野牦牛的景象,实则她是使用了隐语,向松赞干布传递出重要的信息。果然,松赞干布见到使者呈上的东西、听了转述的迷歌后,立即明白了萨玛噶是在暗示他:如敢攻打李弥夏则为英雄,可佩戴松耳石;如不敢打,就象懦弱的妇人一样披上牦牛尾巴。更为传奇的是,萨玛噶还给出了具体的攻打路线和策略。
结果就是松赞干布亲征象雄,灭李弥夏之国,完成了统一西藏高原的大业,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政权——吐蕃王朝。那以后,象雄人和吐蕃人逐渐融合形成统一的藏民族。
纳木那尼峰下快乐的牧羊人
休息中的转经人
这是唐贞观十八年(644年)的事情,3年前,文成公主入藏。
这事儿怎么听都像历史上反复上演过的“红颜祸水”桥段。但对这个传奇故事更为靠谱的解读似乎是,松赞干布早有灭象雄之意,征服象雄是吐蕃一统青藏高原大业必须要走的一步,而象雄以牧业为主、以谷物栽培为辅的经济模型,败于吐蕃强大的农耕基业,也有其历史的必然。
围绕古象雄有太多太多的疑问,最大的争论之一就是:象雄王都琼窿银城到底在哪里?争议集中在象泉河谷里的两个地点,一个是阿里噶尔县门士乡的卡尔东遗址,另一处是札达县达巴乡的曲龙遗址。
我决定,这两个地址我都要亲眼去看一看。
噶尔县门士乡有个著名的芝达布日寺,被称为神山的衣领,当地藏民转神山之前,都要先转芝达布日寺,足见此地的殊胜。
当地人用芝达布日寺门前温泉的水洗衣服
从芝打布日寺沿着朗钦藏布即象泉河逆流而上,弯弯曲曲的乡道基本一路向西,约16公里后,眼前出现一座宏伟的大寺,这就是目前阿里地区唯一的本教寺庙——古如江寺。一个藏族小伙扎西为我们讲解,寺庙是由敦巴幸饶弥沃创建,殿里正中供奉着的詹巴南喀大师的石头雕像是从旁边的卡尔东遗址山上发掘出来的,卡尔东就是象雄王都琼窿银城。
哦?要去卡尔东看看。
好在不远,就在古如江寺东边一两公里处。一座黄土小山大约100多米高,从山下看毫无出奇之处,升起无人机,发现这座山却是位置不凡。山峰三面环水,正好处于象泉河、曲那河和曲噶河的交汇点上,悬崖峭壁面对着开阔河谷,黄绿色的河水蜿蜒流淌。山顶有一大片平整的土地,考古曾发现了疑似象雄时期的古建筑群,还出土了大量的铁器、石器和具有早期本教特点的铜人像等。这里发掘出的本教大师詹巴南喀的石像就是证明此地为象雄王都琼窿银城的有力证据。按照本教文献记载,象雄王族詹巴南喀就出生在琼窿银城的宫殿内,曾在古如江寺旁边的山洞里修行。
我仰望着卡尔东遗址黄色的料峭崖壁,不禁沉思:这个地方虽然地势险要,但地貌上一点不像萨玛噶迷歌中所描绘的琼窿银城啊!不符合西藏早期文献所记载的古象雄王国都城在“大鹏鸟银色城堡”琼窿威卡尔(琼:大鹏鸟;窿:地方;威:银、银色;卡尔:城堡)。
那就继续探索吧。
沿着象泉河继续逆流西上,再次进入札达县。车子行驶半小时后,经过了达巴乡曲龙村,在曲龙村的西南、象泉河江北出现了一片巨大的岩崖,黄褐色的土林地貌中夹杂着耀眼的白色土层。二话不说,放飞无人机。小飞机在爬升,升高到200米以后,大地上赫然出现一只展翅的大鹏鸟!苍白色、悬崖、大鹏鸟,与象雄经典里关于王都琼窿银城的外观描述完全吻合,而且,“曲龙”与“琼窿”是否音意相近?
象雄古国的“大鹏鸟”展翅在象泉河的北岸
那么,到底哪一个是古象雄的王都呢?我个人倾向于更“像”王都、更具王都气魄的曲龙村遗址,尽管卡尔东遗址有着有力的考古支撑。
这就是象雄,这就是阿里,在历史的沧海桑田里,埋着太多的未解之谜。
说到象雄,就不能不提本教。远远早于佛教传入,流传于藏地的本土宗教名为“本教”,藏语称为“bon”。曾经,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的悠悠岁月中,本教主宰着雪域高原上人们的精神世界。原始本教后经象雄王子敦巴辛饶弥沃的改良,创变为雍仲本教。数千年中,本教在整个青藏高原都是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后来居上的吐蕃王朝,从第一代吐蕃赞普聂赤时代开始,后世多代国王不仅自己修行本教,还把本教作为国教来教化臣民,“国政以本教护持”。国王任命了“古辛”(御用本教法师)辅政,参与国家的政治和军事事务的决策。
本教寺庙孜珠寺
很多藏传佛教的传统来自雍仲本教。由敦巴辛绕发明的以酥油花代替动物、涂红颜色以代表血,取缔了原始本教中用动物祭神的血祭。本教自发端之时就包含了对自然力的崇拜和敬畏。藏传佛教转神山、转神湖、插经幡、玛尼石刻经文、跳金刚法舞等古老宗教仪轨都始自本教,本教和象雄文明的影响,在西藏仰俯皆是。
而在宗教领域之外,象雄文明也奠定了雪域高原上文明的基石,这其中就包括了藏医和藏文。时至今日,西藏的许多民间习俗,如婚丧嫁娶,除病消灾,还在沿袭着本教的传统。
经幡
刻玛尼石
转经筒一转,就转过了几千年!青藏高原上仍是山峦险峻、雪峰连绵、湖泊闪耀。
古象雄的面孔已经模糊,物化的象雄如今已难触摸,然而,象雄的精神却一代代流传延续,象雄文明以信仰的形式继续滋养着西藏民众。象雄,以另一种方式仍旧“活着”。
萨玛噶如丝如缕的迷歌还在琼窿银城的宫殿庙宇间萦绕,繁盛一时的王都只在残墙断壁间还飘荡着些许旧日的气息。消灭了象雄的吐蕃王朝,自己也终将在历史舞台上徐徐落幕。几百年后,在象雄的土地上,绝地诞生了又一个伟大的王朝—古格。
主要参考资料:
金书波著《从象雄走来》,西藏人民出版社
白发布衣著《通俗西藏史》,喜马拉雅
德昆著《藏传佛教极简史》,宗教文化出版社
张建林《秘境之国——寻找消失的古格文明》,西北大学出版社
才让太著《古老象雄文明》,《西藏研究》
马丽华著《风化成典 | 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中国藏学出版社
卡布著《西藏,西藏!》,湖南文艺出版社
排版:菲菲/审核:然宁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