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联网非常热闹,活像一个糟心短剧,所有人都在串戏。别家也好不到哪去。苹果也失陷在一个自大的广告片里,道歉不迭。一片闹哄哄中,我倒觉得有一家表现相对最好,就是b站。听上去像是个笑话,一个内容平台居然在输出价值观,就和药酒厂说在卖药一样好笑。
想做个就地调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前几天五四青年节,b站发了一个片子《大魔术师》。当时这事是很热的,一度刷屏了,只不过现在热点走得太快,只有“抱歉占用公共资源”的事才能一直占用公共资源。回头来看,我越发感觉b站今年那个五四视频很好,比当年的《后浪》好。为什么比《后浪》好?因为用心更纯粹,真的是在输出常识。我不大敢轻信地把《大魔术师》从头看到了尾,感觉没有杂念,没有谄媚,没有借反对偏见去迎合偏见。恕我直言,当初《后浪》就不那么纯粹,名义上是致敬后浪,骨子里是假借致敬后浪来讨好某些东西。模仿一个大家就懂了。比方说:“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能在这么好这么疼人的学校,我真羡慕你们!”请问:他致敬的到底是孩子,还是校长和教育局领导?
首先演员就出乎意料,是当年出演祖峰的李涯老师。我喜欢李涯老师。内容更出乎意料,它明明看上去很冒犯,坚持讲常识,把网民最容易踩的流量陷阱都调侃了一遍。这个年头只要你想冒犯人,不用讲别的,你讲常识就行了,就会变成所谓“骑脸输出”了。是不是真为你好,明白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毕竟作为一个80后从小到大听多了各种“我是为你好”,练出来了。
诚然,它的主题并不新鲜。“大家理性上网”,这话谁不会讲?其实b站最稳妥的路子,是讲讲防范网络诈骗,讲讲怎么识别谣言,方方面面都能接受。现成的巴黎小学生作业事例,落水小狗,还没编制,策源地又不是b站家,怎么打都没事。但我看他不满足这个路子,而想去谈点更深层次的问题。
“所有食品都致癌。”“千万不能说爸妈好,要说他们控制你。”可它还往深说了一点。比如讲举报,“重要的是次数”。讲阴谋论,“一切事情都是背后有人”。这其实已经是不太好讲的了。第二是“肢体接触就是耍流氓,绅士手不会吗?”“如果吸引男的,就编一个天价彩礼”等等,指向的是故意无端挑动性别对立。
对这两个事儿说不,是要点态度的。再说明白一点吧,即便是有关部门支持,一个内容平台在这事儿上表态,也是要点个性和态度的。挑动民族主义和挑动两性对立,是最大的流量仓库,相当于网络的开塞露,给网民打进去,当场就拉,流量滚滚,哪儿打哪儿灵。为什么爆款《二舅》开篇非要带一句:二舅的房子很老,比美国的年龄还老?为什么都美竹当初揭批吴亦凡的文案非要加一句:加拿大人滚出去?为什么汪小菲和大s互掐,一定要彼此证明对方不爱国?它们和主题有什么关系,和核心事实有什么关系,为啥偏偏要加?因为在我们的土壤上,这就是开塞露,是最管用的引爆按钮,对于下沉的流量,一按就着,让你拉得稀里哗啦你还回头说谢谢。
互联网,它从不单纯是互联网,而是整个社会心态的倒影。关于它的一些病灶,明白的人早就明白了,明镜儿一样;不明白的人死活不明白。普及常识,是很好的;但是对没有常识的人普及常识,是危险的。纪念五四,是很棒的;但是如何纪念五四,是非常难拿捏的。“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再套用《潜伏》里谢若林问祖峰的话:现在两个超级流量放在面前,你他妈的告诉我哪一个是高贵的,哪一个是龌龊的?
发现没有,对于挑动民族主义和挑动性别对立这两个话题,稍微正常点的作者都绕着走,不触碰。犯不着啊。普通作者都觉得犯不着的事,一个内容平台为什么要触碰、要掰扯?出于稳妥,不表态这俩事,片子难道就不成立吗?就播不了吗?就纪念不了五四吗?咱固然不必去迎合垃圾流量,又何必非和流量作对?但是他家居然选择了加上去,还放在很显眼的位置。说明什么呢,个人觉得,至少那一刻,他们选择了去拥抱理性,而不是拥抱流量。一个人,一个团队,在创作的时候,内心是不是澄澈、纯粹,其实是看得出来的,能分辨个八九不离十。个人看了好几遍,觉得他们是比较纯粹的。
之前老片儿《后浪》有一句话:“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这话挺糟糕的,充满绑架感,远不如今年片里这句话:“进步,就是求真求实。”该赞美赞美,该嘲讽嘲讽,该否定否定,至少可以沉默,才是求真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