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风评两极反转,豆瓣都不敢开分了?
大家好,一睁眼国庆过半
比比卧床刷了会儿豆瓣
瞅见法治热播剧《底线》
一夜之间,口碑直线俯冲?
比比赶紧补课了吵得最凶的案件
看完直叹,这剧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
大伙看剧,冲的是真实案例改编
又有最高法参与制作、背书
那肯定客观深入,有警示意义啊
(来源:人民法院报)
看完几个改编的案件发现
期待中令人深省的现实意义,没有
现实案件反被改得面目全非😐?
1️⃣上过几百个热搜的挡刀案
原型是江歌被刘鑫前男友杀害
江母状告刘鑫见死不救的案件
剧中把直播喊冤的角色
从江母变成歇底斯里的老公
(来源:《底线》片段)
而在另一些网友眼中
刘鑫到底锁门没,该担多少责
也有不小的争议,真实案件还在二审
剧中给未判案件定罪也不妥啊
2️⃣争议最大的货拉拉案
(👆点击可回顾详细案情)
现实世界中的货拉拉司机
抄了条有路灯的城市近道
剧中换成乌漆麻黑的乡间小路
司机跟吃枪药一样怒怼女乘客🤷♂️
司机也被拍成了癫狂莽汉
我坐旁边我也怵啊
现实形象和剧中可有不小差距👇
(来源:货拉拉案当事人微博)
更编出无中生有的情节:
司机又是带违禁品,又是搜咋杀人
暗示司机早有杀人倾向🤨
一集最后,发现都是节目效果
是为了帮癌症老父亲减轻痛苦
“恶贯满盈”的司机竟是孝子楷模?
这熟悉又陌生的剧情
看得当事司机一脸懵逼
哪来的癌症父亲、违禁品?
发声期望别虚构、丑化当事人
直接下场怒斥《底线》😡
(👇向下滑动查看司机声明👇)
3️⃣北大高材生弑母一案
吴谢宇对弑母的原因三缄其口
到了剧里,却被编出个导火索:
骚扰同事被开,怕被骂,先下毒手
疯批形象😓跃然屏幕...
合着《底线》“艺术加工”后
案件性质有了特定的味道
那到底是浅浅滴艺术加工下
还是打着改编之名的全新案件呢?
首先,货拉拉案和江歌案
争议相当大,且未成定局
货拉拉案的当案律师
直指二审不开庭就宣判
判罚不合理,法官涉嫌违规
江歌案、弑母案还在二审期间
结果尚未出😳
这么着急“改编”,不算妥当
再来,宣传时再三强调最高法背书
更时刻不忘cue最高法互动
剧情走向很难不被当做隐约表态:
最高法都认可我了
可越是标榜官方的声音
不越应该谨慎地表达吗?
如此改编后,缺少了些积极引导
还容易让人忽视值得探讨的点:
刘鑫案真相如何,要担什么责?
女乘客能不能避免悲剧上演?
货拉拉司机是不是无妄之灾?
...
与其说是借案普法
不如说这剧是把现实中的复杂案件
具象化、简单化、脸谱化地一刀切
同样是讲取材现实的案件
《今日说法》就做得不错
讲一线警察如何破案、定罪
大案小情,都是平铺直叙
(负责案件的民警讲述电信诈骗案
当事人是如何自己被骗,还坑了亲友)
当大伙看到铁窗内的嫌疑人
本是普通人,邪念横生走上不归路
认罪伏法时涕泗横流
着实让人绷紧心中那根弦
普法效果不比生造历史来得强?
而且《今日说法》选取的案件
多是证据确凿、盖棺定论的铁案
很少选还未尘埃落定的争议案
就算是涉及双方有争论的点
也会请到专业法律人士解读
给大家科普相关法律常识💪
如此呈现,像一面映出生活的镜子
让大🔥回顾和反思真实案件时
瞥见时代和社会的症结
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吧
就算是真想艺术加工一番
其实也能既出彩又有教育意义
罗翔老师口中的法外狂徒张三
罪行累累,每次都能整出新花样😉
但罗翔老师以案释法后
会汇总各法学流派,讲判罚依据
让人觉得法律也是有温度的
最后总结的小小升华
既不突兀,也不生搬硬造
比比不太懂法,听得照样起劲儿
之前更是有不少上乘的影视作品
《全民目击》《十二公民》...
脱胎,却不脱离现实呈现庭审
虽然有艺术加工,可回归本质
依然是在探讨法律的现实意义👨⚖️
有这么多优秀的先例在前
何苦用春秋笔法、夸张的加工
给现实中尚有争议的葫芦案
按头定论呢?
这样一看,这部剧风评翻车
被骂文过饰非,似乎也无可厚非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