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长的跨市“地铁”,来了公众号新闻2024-05-15 03:05文|凯风大湾区,正在变成一座城。01大号“地铁”,横空出世。据报道,广佛南环、佛莞城际即将开通运营,将与已开通的佛肇城际、莞惠城际铁“四线贯通”,连通广州、佛山、东莞、肇庆、惠州5城。一条全长258公里、横跨5座城市、呈东西走向的交通大动脉,呼之欲出。城际铁路并不新鲜,跨城地铁早已有之,但这条交通大动脉最具创新之处在于:地铁化运营。其一,四条城际线路,并非由传统的铁路部门建设运营,而是交由地铁集团。这些线路的站台、标志、报站,都与地铁相差无几,但票价标准可能有所差异。其二,超级城际,采取的是“站站停+大站快车”公交化、地铁化运营模式。短短258公里,设了39个站,最高时速200公里,不同于传统的铁路。其三,随到随走、无需提前购票,连一般的交通卡都能使用,与高铁、城际铁路有了实质性差别。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已不再是传统的高铁,而是“城际地铁”或“大号地铁”。事实上,“城际地铁”并非第一次出现,在此之前,广深铁路、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就已采用地铁化运营模式。而在不远的将来,整个大湾区,都将被“城际地铁”串联起来,“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让不同城市连成一体。02“城际地铁”的出现,意味着什么?根据凯风《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我国既有高铁、城际铁路等铁路网络,又有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过去,这是两套体系,一边归国铁集团,一边归本土地铁公司,可谓泾渭分明。铁路系统着重跨市跨省出行,高铁以省际、大城市间通行为主,城际铁路侧重城市群内部,半径在100公里-300公里。与之对比,地铁以城市内部的交通互联为主,并向外延伸到都市圈范围,半径多在50公里以内,即使是跨市地铁,一般也不会超过100公里。铁路的优点在于速度,京广之间朝发夕至早已成为现实;而地铁的优点在于客流量,覆盖站点更多、间隔时间最短、承载的客流量更高。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交通模式,为何能最终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在都市圈、城市群为主导的城镇化下半场,跨市连通成为刚需。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如同一个同心圆,层层递进,不断向外延伸。过去以中心城市为主导,多数都是单打独斗,各自发展。但当城市不断向外蔓延,地理边界趋于消失,逐步融为一体,都市圈、城市群的出现可谓顺理成章。都市圈以同城化为标志,城市群以一体化为目标。交通的互联互通是基本前提,高铁、城际铁路与地铁的打通,就成为现实。另一方面,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资格建设地铁,跨市地铁的建设需要“曲线救国”。目前,全国30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只有40个开通了地铁,几乎所有三四线城市都被拒之门外。究其原因,地铁建设,必须要权衡客流量与债务压力,没有充沛的经济、财力和人口支撑,地铁建设只会弊大于利。早在几年前,我国就已提高地铁建设的GDP、财政、人口门槛,近年来又限制新增城市的首轮地铁规划。(参阅《这些城市的地铁规划,又被“砍”了》)好在都市圈、城市群战略的横空出世,提供了新的可能。根据凯风《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一些城市借助都市圈战略,将地铁路网延伸到都市圈内部的其他城市,武汉与鄂州、长株潭、南京与马鞍山、成都与简阳都是如此。“城际地铁”同样如此。借助地铁化运营,将传统的城际铁路变成“大号地铁”,从而助力一众城市变相完成“地铁梦”。这种模式,未来有望向更多都市圈和城市群复制开来。03城际地铁,为何是广东打响第一枪?作为中国最为成熟的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几乎已经连成一体,俨然如同一座城市。去年底获批的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则是全国最成熟的国家级都市圈,同城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地区。这里既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坐拥密度最高的机场群、港口群,更有星罗棋布的高铁、城际、地铁构筑的交通网络。值得一提的是,珠江口正在开启“大缝补术”,包括深中通道、虎门大桥在内的11条跨海通道,将珠江东西两岸连在一起。许多地方追求的“1小时交通圈”、“1小时经济圈”、“1小时生活圈”,在大湾区早已变成现实。早在10多年前,全国第一条跨城地铁—广佛地铁,就已开通。如今,仅广州与佛山之间,就有三条跨城地铁,未来更有18条线路连通。不只是广佛,广州与东莞、深圳、清远、中山、惠州也都将有城轨直连,深圳与惠州、东莞乃至中山、珠海也将完成对接。正是得益于交通的互联互通,珠三角跨城通勤的频次,远高于其他城市群。数据显示,大湾区内地九市跨城通勤人口总量120万人,日均出行量超过600万人次,仅广州与湾区城市日均出行量就高达307万人次。广佛候鸟、深莞候鸟、深惠候鸟群体的不断涌现,就是最佳例证。所以,跨市地铁走在前列,城市融合先行一步,跨城通勤客流量庞大,广东率先开启城际地铁化,就不难得到理解。04长三角如同一个省,大湾区越来越像一个市。大湾区,既有香港、深圳、广州等国际金融中心,也由深圳、广州、东莞、东莞等万亿城市,还有珠海、中山、惠州、肇庆、江门为代表的工业大市。前不久,广东提出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黄金内湾,正是中国经济密度、人口密度和企业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11市GDP总量突破·14万亿元,折合2万亿美元,放在世界,足以跻身全球第10大经济体。孔雀东南飞。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更汇聚8600多万人口。企业纷至沓来。大湾区已经拥有超过7.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二。强大的经济产业、庞大的人口体量、强劲的创新动力,带动了湾区内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密集流动。跨市地铁、城际地铁、跨海大桥的涌现,正是大湾区不断融合的产物,也是越来越像一座城的体现。-END-国民经略创始人 凯风 最新城市力作大国大城,40座城市前景分析第5个一线城市,呼之欲出10万亿转移支付,都被谁拿走了第一大省,正在疯狂建大学最新30强城市,谁晋级了高铁涨价,背后是一盘大棋户口,越来越不值钱了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