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录取回馈了所有的辛苦付出”,直通梦校的公式是…?|申请案例
学员情况
美国认知科学本科, GPA:3.43
2段实习+2段科研+5段其他活动
录取结果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咨询硕士
福特汉姆大学心理咨询硕士
圣塔克拉拉大学咨询心理学硕士
导师匹配
Ran Bi 导师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职业心理咨询硕士毕业
现任中央华盛顿大学咨询师,多段多元性质海内外临床咨询领域经验,如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兼职咨询师、儿童危机干预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理科
导师寄语:TA是我带过最省心也最“心累”的VIP学员。
省心在于,学员对于自己的目标非常明确,很了解自己的客观条件上的长短板,行动力极强,会自己主动做很多探索再来跟我讨论,所以每一次我们的交谈都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心累”的部分,其实也是我作为导师非常享受和喜悦的部分,就是TA对于自己的高要求。在明确了客观条件的长短板后,我们一致认为要用出色的个人陈述来打动招生官,所以选校后我们就踏上了漫长的文书打磨之路。
合作中,我们对彼此的信任必不可少。我相信TA的写作表达能力,所以在撰写初期就一直鼓励TA把想写的内容全部写出来,之后再一遍遍讨论逻辑,做内容上的删减。TA也相信我作为咨询师对于这个领域的理解和趋势的掌握,会跟着我的思路和建议慢慢分析,确定自己想要呈现什么样的能力和潜质,筛选特定经历来体现,反复推敲如何讲述这些经历以达到最抓人的效果。
这是个痛苦的过程,尤其是在有字数限制的框架下,很容易让人产生自我怀疑:「我是否足够好?是否能通过一篇短短的文书来让招生官觉得我足够好?」再加上,一篇优秀文书的产出必然要申请人对自己进行深度剖析从而找到自己最独特的闪光点,而深度剖析往往容易触及「创伤经历」。因为高要求、高敏感,TA有过几次气馁,但在濒临崩溃时依然坚持思考和完善。这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斗志,持续给TA技术支持和精神支持,这才有了一篇篇令人非常满意的文书。哥大的项目作为TA最为向往的项目之一,这份录取回馈了我们所有的辛苦付出。
学员分享
跋涉于「自我承受之路」
Q
首先想了解你最开始是怎么了解到iWanna的?
iWanna学员:开始考虑要读心理咨询后我就开始收集信息,在找不同国家心理咨询项目对比和咨询师成长路径的对比时关注到了iWanna。因为一方面想成为咨询师,另一方面想看看能不能移民,当时在横向对比澳洲、新加坡、加拿大、美国和欧洲。
其实一开始我对这个行业很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要搜心理咨询的硕士应该对应搜哪几个英文单词。通过iWanna慢慢了解MHC(mental health counseling)是什么状况,才更加确定接下来要做什么。
Q
从最初的探索到确定要进入这个领域,并且还决定要升学,加入iWanna的VIP服务,你印象这中间有多久呢?
iWanna学员:我是大概12月开始进入服务,最初接触的是背景提升。先是做了些线上学习,然后开始做危机热线,最后去深圳一个大学的咨询中心实习。实习过一段时间后我才决定签VIP。
►匹配=坚定自己的边界
Q
你对背景提升服务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也可以说说参与实习活动的体验。
iWanna学员:说到匹配实习,还挺有趣。我确定从认知科学跨专业到心理咨询后,就很坚定——我需要平衡生活和工作。在做背景提升的时候当时匹配到一个岗位,工作内容中需要跟美国一个教授对接,协助项目落地,有跨时差沟通,所以可能有很多工作时间外的需求,但我在面试的时候就坚定地传达了拥有生活和工作的边界对我的重要性。虽然我很喜欢那段工作的工作内容,但最后这段实习因为我对工作的边界感的强调而没有匹配上。后来跟负责背景提升的Ying深刻讨论了一下,她没有任何批判的意思,只是从更了解我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更适配,其实我还蛮感激的。而且如果不是这样,我就不会匹配到后面更适合我的学校咨询中心的工作,也再次让我坚定了我的需求的正当性。
在中国大学的咨询寻中,你能做心理咨询行业里会做的所有事情。不论是做外展,还是危机干预,还是涉及多元文化相关。甚至是初步访谈,机会非常多。因为在中国大学的心理咨询非常缺人,活特别多。只要你能展现自己是值得被信任的,就会被分到非常多工作。
我不仅在学校参加了很多项目,做了很多心理咨询师会做的事情,学校甚至最后一个学期还让我教心理课。这种体验可能是在其他任何别的国内机构没有办法做到的。当然我也很幸运,因为学校里的人都特别好,互相信任和合作。
►抑郁到底有啥用?
Q
接下来的问题可能有些隐私,但因为比较重要还是想问问,你可以根据情况和意愿决定是否回应或者回答到什么程度。就是注意到从21年毕业到申请还是有段时间,你是有做些什么样的探索吗?
iWanna学员:我当时就是挺严重的抑郁,有些躯体化,花了两年时间更多跟自己相处。在我觉得调整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开始转向心理咨询领域的可能性,然后就跟iWanna开启了我的一段新旅程。
但这两年的抑郁间隔年从来都不只是休息,更多的是跋涉。去实习后,我发现这段经历可以很大程度让我理解在大学陷入心理困境的学生。除此之外,这段经历可能也给我的哥大申请加分很多。当时哥大有个小文书类似是「你还有什么想说明的吗?」,我就大概解释了为什么我有间隔年。这篇文书就像胶水一样把我的整个履历粘在一起了。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转专业这个决定很突然,但在我这里,这条路一直非常合理。但当时跟Ran导师讨论就感觉它不大适合放在大文书里去讨论,所以我还蛮庆幸有这样的小文书可以去帮我呈现。
抑郁对我来说是个很强的推手。因为只有痛了,才会不停往下钻研,然后往那条路上继续走。整个过程就会更清晰自己要往哪儿走,所以我觉得我会一直把那段经历叫做「自我成长之路」。
信任导师,以成长视角呈现「跋涉」
Q
谢谢你坦诚的分享和补充,能感觉到你把这段经历变成了非常重要的成长契机。关于文书呈现,对于这类经历是否放在文书中以及如何呈现都有比较多顾虑,不知道你当时是怎么最终定下来还是写出来?以及从什么角度切入的呢?
iWanna学员:我之所以选VIP全流程其实更注重的就是跟导师的关系,因为她在这个领域深耕更久,对这个行业和申请录取的了解比我深入很多。我清楚地知道我自己是一个多面相、丰富的人,但是在「如何用500字向招生官展示我是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好苗子?」这件事情上,我选择相信Ran的判断。
另外,其实大部分的文书里我是没有呈现抑郁或间隔年这个部分的,就只有哥大提了,其实因为它有这个空间给我写。当时的角度就是很成长性的,这主要也是Ran提供的思路。我就解释了为什么我的成绩单上有个F,为什么我休学了两年,这两年干什么去了。也提到了具体化的一些症状,以及我是如何从中疗愈和成长的,再去从一个更成长性的角度去说我现在是怎么做自我关怀的,比如现在有一个什么样的支持系统,以及日常的一些放松技巧和锻炼。就是明确告诉对方这个阶段发生了什么,让TA们知道我已经自己解决好了,而且我现在的这个自我关怀系统是升级过的,不用太担心我的抗压力。
Q
注意到你的经历还是挺丰富的,那么在写主文书时是怎么挑选,哪些经历放多少比例到文书里?
iWanna学员:我觉得这还是Ran导师的判断,像前面提到的那样,我得相信Ran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觉得我的哪些特质是更值得被看到。所以,最后文书更多就集中在我关注多元文化议题和积极上。
自然地跟着自己的本性成长
Q
关于多元,这对于尤其是国内同学来说相对是比较陌生的概念和经历,即便是有过海外经历可能依然不确定如何处理多元文化相关议题的文书,那你是从什么视角突出这个特质的呢?
iWanna学员:我本身就会在女性主义和少数群体上有很多思考。之前在实习的大学做了卫生巾互助项目,也做过性教育周。比如学校里面不太敢提LGBT,但我会尽可能的去做这方面的倡导,以及尽我所能触及多元群体。所以其实我在这方面没有太刻意为申请而努力,本身这就是我的生活的一部分。
Q
其实问这个主要是注意到,很多同学其实是有很多经历或者已经具备了一些适配的素养和能力,但TA很难直接联系上原来这些是跟多元文化相关的,可能需要交流才发现其实我是具备这样的特质。
iWanna学员:这是自我了解的过程吧,当然我觉得有一部分是Ran的支持。因为我在实习的时候已经进VIP服务了,所以我会在服务群里分享最近在做的一些事情和思考。Ran会觉得这个东西非常宝贵,后面可以写进文书,所以我就会在做的时候更多观察和思考。最后的呈现当然也不可能是我就那么想出来的,肯定也是有我环境的映照。
Q
所以可以理解成就是很自然的过程,没有说非得要为了写文书去做,可能更多是觉得它本身对个人成长有帮助有价值,感兴趣,所以就会做一些思考,是这样吗?
iWanna学员:对,这就是为什么这是一个有趣的,而不是焦虑的旅程。我没有硬要什么,它只是自然发生,只是我往前走很正常的一个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对」的一条路,因为我没有很用力。也有痛苦的时候,但不是在选择路径上的痛苦。
这其实是Ran带给我的一个成长点
Q
你可以再扩展谈谈「痛苦」吗?
iWanna学员:我其实抗压力不太好,这跟我高敏感很有关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那种,会把自己折腾得很痛苦。但它也是我慢慢锻炼耐受力的一个部分吧,因为这也是咨询师很重要的一个素养。比如去教心理课,我希望把在学生们那个年纪可以知道的一些东西全都展示给TA们。那之后不久又连着有一个大项目,我就很焦虑和疲倦,非常想休息。跟朋友、咨询师和Ran都有交流离职与否,Ran就建议我说可以走了。因为当时也还在做申请,她的建议对我来说就意味着从申请上讲目前的经历够了,可以先放放,把注意力更多放在申请本身上。
这其实是Ran带给我的一个成长点吧,就是我会把自己弄得很累,把事情加到很满。我现在会很多地觉察这件事。而类似这样的成长不少,它们当然不是最初设定好的目的,但获得不错的录取和成为咨询师本身的个人成长现在肯定就成了结果。
一开始之所以会选Ran就是因为我们可以比较无阻力交流,她不会踩在我的创伤点上,不会让我觉得要防着她,我可以在她面前很好地做我自己,就确实像是一个大姐姐带着我一路走。
►明确自己的需求
Q
能感觉到你对Ran导师很信任。因为选校对很多同学都是难点,我想返回去再问问这是怎么完成的?
iWanna学员:我的选校过程非常简单,因为我想尽快工作,非常明确就只申请研究生,也不想做家庭相关的,考虑保留回国工作的可能性,所以最后确定下来就只申请MHC。地理位置上,当时我纠结美加,但因为得知加拿大硕博其实非加拿大学生不太好进,加上加拿大学校也非常少,还非常冷,所以我决定继续回美国。
具体的项目选择上,我就拿着iWanna给的MHC项目list看,初选了20个不到,再跟Ran导师过一遍看看业界对这些项目的评价。我也有查录取数据,再加上Ran结合她的行业经验告诉我哪些项目设置可能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对国际生的友好程度,完成最终的选校项目。
真的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合作很愉快
Q
VIP服务的目的之一是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想问问你这方面有体验到吗?
iWanna学员:有的,我的需求有被满足,就挺合适的。大家合作得挺好,从没有觉得哪个地方脱节或者让我觉得不适。我很开心的是,大家都是成年人,没有权力斗争或者PUA的,听说很多机构存在这种行为。真的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合作很愉快。除了Ran导师以外,你在群里帮我调配资源,协助处理流程上的事情也很有帮助。
Q
你也一直很有执行力,特别配合我们,反思能力也很强,听到前面说申请过程对你个人成长有所帮助也觉得很开心。或许你还有什么想跟未来的心理人「学弟学妹们」说吗?
iWanna学员:我觉得首先要明确这条路是不是你的路,想清楚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咨询师。如果想好了就坚定去做。像是我拿到哥大之前就出现了只有「保底」Offer的情况。申请这件事从来都不是你觉得,你只要去做,尽力去展现给别人你是谁,最后大家一起觉得才比较重要。
导师目前2025年度申请季开放课时包、主题包和VIP全流程申请(最后一个名额),针对咨询心理学等相关方向硕博申请,请有意向的伙伴极速联系iWanna客服老师,抓紧时间报名。
iWanna国际心理人作为全网领先心理学留学辅导、全球心理人发展平台,拥有100+位全球多国多方向心理学专业师资,服务范围涵盖15+心理领域细分方向,获得95.96%的服务满意度,学员申请成功率达到94.2%。
精准匹配!做最最最有把握的申请!「1V1课时包」
文书不拖后腿!更高性价比的升级版「iWanna文书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