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er到!如何让「跨专业」成为心理咨询留学的优势?|申请案例
学员情况
国内某医科大学本科,临床医学,GPA:3.26(WES GPA:3.57),TOEFL:100
8段实习(含5段志愿者)+2段科研+1段其他
录取结果
马凯特大学临床心理咨询硕士
圣塔克拉拉大学咨询心理学硕士
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心理咨询硕士
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临床心理咨询硕士
导师匹配
Grace Yin 导师
美国普渡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APA心理咨询博士实习单位),前法院强制来访的社区心理咨询师,美国马凯特咨询硕士毕业、执业心理咨询师;
擅长咨询心理学方向研究生和博士项目的申请,深入了解项目信息的专业导师
名额有限|iWanna「VIP全流程服务硕士申请」招募火热开启!
导师感言:
最初认识,TA因自我怀疑充满焦虑,但我们协作中却最能挖掘出很多宝藏闪光点。
学员由于看了很多网上申请成功背景,对于自己跨专业,双非陆本而不自信,整个申请过程中都担忧没有学上,但其实跨专业申请只要挖掘得好就能成为一种优势。即使过去的实习、工作中与心理咨询相关度不高,也可能从中挖掘到申请者符合心理咨询师潜质的部分。
学员本身的思想深度,对社会正义的理解,对女性主义的支持非常出彩。作为导师,我更多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帮助学员把看似不同的实习、志愿者经历与个人故事结合在一起,可以最大程度地展现自己。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员的耐心和信任,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改文书(一般我对学员都会事先声明,你的第一版文书一定和最后几乎没有多少内容是相同的),花时间思考自己,一遍遍在焦虑中改进自己的文书。
看着自己带的学员一点点加深自我认知,与推荐人的沟通过程越来越成熟,对自己的目标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自信,我非常喜悦。因为这是我愿意在iWanna当导师最大的原因:学员在申请过程中的收获和自身成长的意义大于申请结果的意义。申请只是成为咨询师道路上最开始的一小步,相信学员以后能够独立跨过实习、毕业、工作的坎,拿到咨询师执照,更相信她未来会是一位非常棒的咨询师。
学员分享
Q
最早是怎么了解到iWanna的呢?
iWanna学员:最开始是在搜索心理咨询硕士留学项目时,在豆瓣的一个留学小组看到有人推荐iWanna的公众号,说信息整理很丰富,有心理项目的汇总信息,我就马上关注了公众号。后来发现还有和导师1对1沟通的机会,就先报了一个小时的课时包。当时对接的导师帮我做了些信息扫盲,比如CACREP认证等等。
很重要的是TA提到了几个选校的关键因素,比如学校所在州的政治倾向,因为这会影响华人在当地的居住感和国际生的就读体验,后来我在选校时候也很重视。课时包聊完之后,我的体验非常好,感觉iWanna的导师真的很专业,大概到3月份就签了全程VIP。
►从感到神奇到期盼投身心理咨询
Q
想了解下你大概是什么时候对心理学领域感兴趣,怎么确定下来要走这条路的呀?
iWanna学员:最早可能要追溯到高中,当时去了学校心理咨询室,觉得心理咨询这份工作很神奇,它能提供一些方法让人更好调节自己的情绪。但我本科录的是临床医学,只接触到有限的心理学内容。
后来在考虑研究生方向时,想选择与心理学更接近的精神医学专业。但在精神科实习后,发现精神科医生主要的工作还是开药和问诊。医生每天要看特别多病患, 没有很多时间去和每个人细聊。我看到许多患者在诊断过程中情绪起伏很大,但医生往往没时间深入交流,就会建议寻求心理咨询或其他支持资源。而我更希望了解一个人的成长背景以及TA的感受,期待与人产生更深度的链接,这些是精神科日常工作中缺少的。这就促使我开始考虑转到心理咨询。
有了这个想法后,我也想实际体验心理咨询的工作,一方面想看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另一方面也了解下未来的就业前景。当时听了一些心理人的讲座,了解到除了毕业后到高中当心理老师或从事社工行业,也有些线上咨询平台里有海外执业咨询师。如果未来能拿到海外执照,那不管在海外还是国内,我都会有比较多选择空间。
Q
跨专业背景申请者常常会觉得这条路格外挑战,不知道你在决定申请时有什么阻碍和顾虑吗?
iWanna学员:最初的确很担心背景不匹配,尤其是当看到其他申请者都有心理学本科背景且GPA很高时,我真的怀疑自己。再加上我在国内接受的教育,对于如何积累相关实习经验和如何写好英文文书都没有太多头绪,这些都让我觉得自己可能不够格。
但这些顾虑到申请后期就基本没有了,因为我在Grace导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逐渐意识到我的医学背景也可以是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参加面试时,招生官很看重申请者的个人经历和多样性,往往有独特经历的人更能够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所以我也会在面试中强调自己之前是医学背景学生。而且,现在我觉得国际生的身份也是种优势,因为我们具有跨文化背景。
总之,我学会了把一开始让我自我怀疑的部分,通过视角转换,变成了申请中的亮点和动机,这样反而能够让招生官记住我。
►跨专业、新手友好的背景提升,助力个人探索
Q
注意到你的实践经历挺丰富的,尤其有较多段志愿者经历,能讲讲在这些经历中的体验和收获吗?同时,VIP全流程服务也包含了背景提升,不知道你体验后的感受如何?
iWanna学员:志愿者项目是之前通过学校和红十字会合作的途径了解到的,我更多是参与给中学生做性别平等和性教育。虽然跟心理咨询不直接相关,但我也写到了文书中,来体现过往有接触多元群体,以及有能给「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能力。
在iWanna背景提升的项目里,我得到了心理咨询机构和女性保护组织的实习机会。前者让我受益的是通过初始访谈接触来访者,收集信息,了解TA们最近的困扰,也在培训中学习了共情和倾听的技巧。可以说是很好的学习资源,而不像我了解到蛮多其他机构是让实习生做杂活和「苦力」。
在女性保护组织里,我是作为心理组的成员和一些遭受霸凌和暴力的女性开展工作。虽然没能直接面对她们去做个案,但能够提供一些帮助她们的信息,也让我有成就感。此外,这个组织也会开展一些角色扮演活动,通过扮演咨询师、来访者的角色来模拟真实的咨询场景,这也给我很大收获。
总体来说,iWanna的背景提升信息整理得很全,会有很适合我这种跨专业新手、比较好上手的项目。如果是我自己找实习机会,可能普遍门槛比较高,也不太能够接触到一些适配度高且能够有所收获的项目。
►从目标出发,科学选校
Q
选校花了多长时间?你和导师是如何协作的?
iWanna学员:选校可能用了一个月,当时每周和Grace导师开会,她给我一些学校范围,也建议做一个表格搜集每个感兴趣项目的认证信息和申请要求。一开始对于学校排名还很在意,又因为觉得自身背景优势不强就很焦虑,但跟Grace导师聊了之后缓解很多。
她跟我介绍,选择时其他考虑因素也很重要,比如实习机会和国际学生的待遇等等。我也得知,有些学校基本每年都在扩招,这就可能影响项目质量和就读体验。虽然排名在回国就业时重要,但如果考虑在国外工作,地理位置和当地的就业市场可能就更加重要。所以,既然我打算先在美国拿到执照,那还是要优先考虑这个学校在当地的认可度,我也避开了一些藤校,申请上的心理压力也缓解了。
►「我最大的优势是跨专业」
Q
从今天访谈来看我觉得你似乎已经把自己梳理得挺清楚了,包括提到看自身角度的转换,是不是文书和面试的过程中逐步得到了锻炼而来的?也想问问在文书阶段,你觉得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iWanna学员:对,我现在会说我最大的优势是跨专业经历,以及我把对自身经历的理解转化成申请咨询项目的动机。也要感谢Grace导师耐心引导我去思考过往经历对申请的帮助,让我也对申请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困难是可能对多元文化和多样性的理解不够,因为我在国内读的本科,接受教育过程中很少会明确提到这样的话题。好在导师在文书准备早期就主动给我上了一节关于多元文化和多样性的课程,这让我深入了解了「特权」(Privilege)和「弱势」(Underprivilege)的概念。她还引导我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拥有特权,以及如何认识并支持到「弱势群体」。
所以,后来在文书里,我选择从自身出发,谈到了作为女性这一「弱势身份」在社会中遇到的刻板印象和偏见,比如女生不擅长理科、女生应该早结婚这样的观念。也提到了,面对这样的偏见,我不仅要为自己发声,也要为和我有类似经历的女性发声。
Q
结合你在女性保护组织的实践经历,感觉这的确是不错的角度,可以呈现对多元文化的关注。前面你也提到了文书中的申请动机部分,这也经常难倒很多跨专业的同学,那你是怎么写的呢?
iWanna学员:我跟Grace导师也花了很多时间讨论和梳理这一点。她知道我在医院实习,我们就对这些经历做了深入的挖掘。我就提到了,在做胃肠镜时,我原本只需要负责监控病人的生理指标,但我更多注意到患者在做检查时的焦虑和心理压力。TA们经常会跟我询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可能的后续处理。这些对话让我认识到,虽然是从事技术性工作,但我似乎更关注情绪和心理状态。进而,我意识到我更想看到一个完整的人,看到TA心理上的需求。
Grace导师也会引导我发掘自己作为心理咨询师的特质,这个也是招生官很看重的问题。文书中,我主要强调了倾听和同理心这两个特质,比如我能够关注病人的感受,体察TA们的情绪,认真和TA们沟通等等。
►团队锦囊全支持,助力面试
Q
可以分享一下你的面试体验吗?
iWanna学员:我最早面试的是乔治华盛顿大学(GWU)。这所学校咨询项目优先批次申请在11月就结束,所以我很早就提交了申请并获得了面试邀请。面试时间安排本来还算合理,但就在面试前几天,学校突然通知因为我选的那场面试预约人数不足,需要调整时间,预计将我的面试时间改到北京时间凌晨三点。这个突然的变化让我非常无语,但最初还是同意了。
后来跟Grace导师讨论,她鼓励我去争取更合理的面试时间。她强调学校没有考虑到时差问题对国际学生是不公平的,提到在凌晨三四点面试会严重影响我的状态。后来我也尝试与GWU招生办公室沟通,TA们虽然表示歉意,但提出将我安排到与下一轮申请者一起面试。为了还是赶第一批,我最终在凌晨三点进行了面试。面试中,我感到自己在语言流利度和团体讨论的参与上都与英语母语的本地学生有很大差距,这让我很有压力。面试结果也不太理想,学校只是把我放到候补名单。
GWU后的两场面试都在我参加了面试工作坊后。我觉得工作坊特别好,模拟面试后信心增加很多。负责带领工作坊的于博士会轮流向每个同学提问,并在点评环节解释这些问题真正的含义。比如,她问过「面对紧张日程和高压力情况下如何处理任务?」,多数人的回答集中在如何优化时间管理和提前完成任务,但于博士解释说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想要探讨在压力状态下如何进行自我关怀。因为作为未来的咨询师,在职业生涯中将经常面对各种情绪,所以我们不仅要有效管理时间,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这样的模拟提问能帮助我理解面试官在提问背后真正想看到的是什么,后面的面试准备我会有意识地从这个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回复。
Q
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VIP服务团队还有提供哪些支持呢?
iWanna学员:Grace导师给我的面试指导也很有帮助。她从一个招生官的角度带领我分析面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因为面试前学校就初步审查了我的简历和文书,TA们对我的了解和兴趣是基于这些材料,那么我就要在面试前再认真回顾和熟悉文书内容,以此为基础准备我的面试内容。
Grace还跟我反复强调在面试中要懂得给自己「贴标签」。这并不是要将个人过度简化,而是要让招生官清楚地看到我想展示的个人特质和价值观。就像上面提到的,我就在面试中继续突出我的医学背景,同时也说我是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的女权主义者。这样的标签可以帮助招生官更好地记住我,并理解我独特的个人特质。
另外,面试时尽量用熟悉的词汇、语句来表达,最好也不要硬背准备好的内容。在第一次GWU的面试里,我就有点过分关注于如何将准备好的材料完整无缺地展示出来,并且试图使用一些复杂的术语,但这些词汇我自己说着都觉得有点生硬。面试官提出一些更轻松或不常见的问题时,比如询问我的朋友或家人如何评价我,我还是倾向于把对多元文化和多样性的理解硬塞进我的回答中,这也会让我的回答显得不够流畅和真实。
说到这里,就特别感谢服务老师陪我练了好几次面试,也鼓励我。在我很纠结背不住回答模版,说得磕磕巴巴的时候,是TA建议我不必过分追求语言的复杂性,也不需要刻意准备过头,让整个对话显得像在背诵。TA的话让我的心理负担减轻了不少。
►关照情绪,看见自我优势
Q
在申请过程中,等待结果是一段极具挑战的时间,容易让人感到焦虑甚至崩溃,能分享下你是怎么管理这种焦虑的吗?
iWanna学员:我加了一个群,群内专门讨论各种申请录取相关信息。它让我能与其他申请者交流,了解大家的近况。特别在还没有收到面试邀请时,我可以在群里询问其他人是否有相关更新,这种互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的不安。当然,看到其他人报录取,而我还没消息,这也会让我焦虑加剧。
Grace导师在选校时的科学规划也像是给我吃了「定心丸」。我们选校时会加入几所相对稳健的项目。像我在收到圣塔克拉拉大学录取时,心态明显好转,因为不必担心没有学校可去。这种心理上的安慰能够让我更冷静地准备去「冲」下后续的学校。
Q
除了给到专业的辅导外,iWanna的VIP服务也希望关注到人性化支持,想问问你在这方面有想分享的吗?
iWanna学员:Ying老师会给到很多心理支持,让我觉得很好。申请初期,因为GPA不高总觉得很没有信心,当时Ying老师就直接发长段语音,一直跟我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GPA其实对申请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当时也让本来特别焦虑的我安心了很多。现在,我也想把这份力量传递出来,想跟与我情况、心态类似的伙伴们说,可以更多看到自己的优势,比如跨专业背景也是能成为优势的。
iWanna国际心理人作为全网领先心理学留学辅导、全球心理人发展平台,拥有100+位全球多国多方向心理学专业师资,服务范围涵盖20+心理领域细分方向,获得95.96%的服务满意度,学员申请成功率达到94.2%。
精准匹配!做最最最有把握的申请!「1V1课时包」
文书不拖后腿!更高性价比的升级版「iWanna文书包」
想体验一次更有把握的申请吗?
扫描下方二维码
咨询顾问老师,了解更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