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杨振宁102岁了,为什么说他是一个“最正常的天才”?

杨振宁102岁了,为什么说他是一个“最正常的天才”?

公众号新闻


自序:看到一个最真实的杨振宁

文|王珊
第一次见杨振宁先生是在2013 年。当时我刚入职一家科学媒体不久,他要到我们单位旁边的物理所访问。也许因为我那时还很像学生,我跟着一众人非常顺畅地混入了他们的会客室。房间不大,印象里十多个平方米。里面多是物理所的老师,年纪大的在六七十岁以上,小的也得四十岁。我是最年轻的,也是唯一一个进入里面的媒体人。
现在看来,我当时有些初生牛犊的虎气。我在一众人细声细语的交流中非常突兀地自报家门,说想问杨先生一个问题。现在多年过去,我对当时的场景和感受其实有些模糊,唯一记住的是杨先生的一双大眼睛,黑亮有神,一点都没有老年人常有的浑浊。他那时已经91岁。他看着我说你讲,语气里是对年轻人的鼓励和包容。不过那时他的听力已经不太好,我问了一遍,他没有听清,说你再讲一遍。
现在看来,我当时提的问题有许多的不合适,所以也不在此赘述。这次相见,让我对这位精神矍铄的科学家产生了很大的好奇。他是杰出的物理学家,1957 年和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科学家。但盛名之下,他又有哪些人生侧面呢?物理学家之外的他是什么样子的?也因此,我偶尔会关注一些他的新闻,看看与他相关的动态。
人生总是有一些因缘际会的巧合。2022年,在我工作接近10年之后,我现在的单位《三联生活周刊》要做关于杨振宁的封面报道。我和物理学专业毕业的苗千成为稿件的两位执笔人。后来,这些稿子进一步拓展为读者即将看到的这本书。
在着手之时,关于如何进行采访和写作的具体问题真实地摆在了我的面前。在我的内心里,人物写作一直是件困难的事情,它不像社会事件,本身就有发生的逻辑,你只需要在找到逻辑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搭建和写作即可。人物写作有点像在山中捡柴火,每一根木棍或每一片枯败的枝叶都能够拾入柴筐内,但是如何运用这些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信息,不同的写作者有不同的选择和理解。
在我们这本书出来之前,已有一些作者写过关于杨振宁的传记,他们有的本身是物理学家,对杨振宁在物理学方面成就的描述非常专业;也有科学传记的写作者,落脚点在一个世界知名物理学家的养成,也很专业、很有深度。杨振宁本身也是一个善于表达和写作的人,他在《读书教学四十年》等文集里回忆自己的过去,文字简洁且有趣,有着生活化的气息。但如果从一个全面的人物报道的角度来讲,这些都只是构成杨振宁漫长人生的一部分。
从《三联生活周刊》的角度,选择杨振宁作为杂志一个非常重要的报道人物,我们希望通过报道和写作看到他身上更多的维度,包括他的家庭、幼年和后续的人生是如何在缔造他,他的自我的养成,以及大的时代变更之下,他是如何面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并做出选择,最终走向我们现在所认识的杨振宁的。比如,他身上所表现出的科学家的创造力极为旺盛,职业生命非常长,哪些因素指向了这些特点呢?
在不断的讨论中,我们明确地意识到,杨振宁的人生其实是与百年中国的命运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他出生于1922 年,正处于中国近代历史的特殊时期,也是中国革命与政治动荡的时期。在杨振宁幼年的记忆里,长辈亲戚里抽鸦片烟的非常多,纳妾的也非常多。等他到少年时期,又遇到了日军侵华,跟着父亲一起南下昆明进入西南联大;随后又带着父辈和国家的期望出国;在美国执教期间,又帮助中国与世界沟通,建立培养人才的通道;2003 年他回国,加入清华高等研究中心。他的人生像是画了一个圈,又回到了最初的位置。
点击图片,走进天才杨振宁的世界
在我们不断的采访中,我们发现杨振宁并不是一个距离人们遥远的天才。他了解中国一路走来最基本的情境;他是吃过苦的,跟着父亲南下昆明,让他以一种狼狈又鲜活的方式加深了对中国的认知;他知道中国广大的土地上生活着面对各种苦难的人。父亲和老师辈的经历也让他知道,一个并不富足且不稳定的国家对一个有天分的年轻人是很不友好的。在他人生的许多节点,杨振宁都做出了对于他个人发展最为正确的决定。他展现出了一个我们过去认识中不一样的天才形象:既有创造天分,又人情练达,与时代相契合,是一个“最正常的天才”。
我们也希望更多的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发现。这是作为一个写作者最质朴的野心:无论何种人物,处于什么样的阶层,什么职业,都希望对方能回到最本质的“人之所以为人”。在本书中,杨振宁接受的早期家庭教育,也能够给一些读者面临的教育困惑提供一些解答思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作为一个数学家,对杨振宁在幼年表现出的数学上的天分,没有任何的催促或者专门用力气去激发他的这个特点,而是非常平衡地去教育孩子,包括让他去读古文和对他进行性格的磨炼、培养。这一点,是今天不太放松的父母相对缺失的。
杨振宁这个人物,写了许久,我们在一层层地讨论、探讨何为杨振宁之后,最终得以看到一个真实的杨振宁。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北大破格录取网红“郭有才”?蹭热点博流量不能没有底线纽约州哪里“最不适合”居住和养家?10个“最差小城市”出炉俄罗斯总统“竞选”‘普京高票当选的秘密之一(投票站实况)手握7亿老铁的快手,为啥没能捧出一个“郭有才”?一天三四次,57岁男子癌症晚期,妻子泣不成声:还以为是正常的为什么说“明前茶,贵如金”?求求小天才手表,开发一下大天才和老天才吧!被父亲当做天才养大的儿子,决定做一个“废物”为什么说“一两沉香一两金”?“像昆凌和苗苗这样的生育天才”据说他是五月新老公?36岁了,又回去当“沪漂”,我图什么?别抱怨孩子“什么都学不会”,每个孩子都是有待发掘的天才为什么浙江能培养108个“娃哈哈”?问界M7高速上碰撞起火,3人遇难!车企回应:积极配合警方调查,事发时车速115km/h,安全气囊正常打开,动力电池包特性均正常七绝 闻一姐妹在开封包公祠痛哭致合肥包公祠关闭王羲之道德经唐拓本八,画饼充刀欠银行4亿还不上!66岁豪宅大佬破产,他是金庸“最希望成功”的人?那个智商仅3岁的天才指挥家“舟舟”,竟是一场持续20多年的谎言高智商的孩子,大多有5个“怪癖”,家长别扼杀了孩子的天赋扼杀了孩子的天赋风景入目新,枯荣季相循为什么说英国是穷人的天堂?“营销鬼才”雷军,一个人抵一个市场部仅靠一个“特殊”病例!这名三甲小主治发了一篇SCI!他是怎么做到的?渡十娘|陪读妈妈:除了“内卷”和“躺平”,还有一种正常的、积极向上的生活(下)情侣酒店房间的天花板上,为什么有面镜子?有这些“天才”小学生,诺奖大爆发指日可待渡十娘|陪读妈妈:除了“内卷”和“躺平”,还有一种正常的、积极向上的生活(上)为什么说,如今在设计院只能“偷懒”?怀孕三个月考上北大,40岁身价上亿:这个“蛇精脸”的三胎妈妈,为什么让人讨厌不起来?毫无缘由狂捅70刀,佛州“天才”医学生残忍弑母…美援乌610亿美元 共和党议员一个“叛党”一个“叛国”?17岁拿下25所名校offer,他卸下“天才”光环,选择做个大学申请的“资深玩家”孩子说他抑郁了,我该怎么办?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