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放弃深圳重点高中,转学新加坡,我后悔了吗?

放弃深圳重点高中,转学新加坡,我后悔了吗?

公众号新闻

孩子急转国际赛道成功后,我逐渐明白一个道理:普娃更需要家庭的托举。
以下文字是自勉,也是希望自己的思考和行动能给焦虑的妈妈一些启发。
 01带娃卷进深圳重点高中后我更心慌了 
都知道深圳中考很残酷,普高升学率低至50%,重点高中的竞争更是血海一片。
一年前,经历了三年疫情网课,以及深圳中考第一届指标生改革,我家女儿顺利冲到排名不错的好高中。
录取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对我们投来羡慕的目光,对我家孩子赞不绝口。
而只有我自己内心清楚,我的孩子是个普通娃,她能考入这样的高中,一是因为运气好,二是因为我的功课做得太到位了。
说实话,这不是我自吹自擂,天知道整个初三我为孩子付出了多少。

从学校历年排名,到孩子历次考试成绩,再到各所高中学校的教学风格,我全都研究了个遍。

中考各科的出题模式,新大纲策略,双减后的中考政策,我也全部烂熟于胸。

去到高中后,孩子适应得不错,但我却依然觉得心中不太安稳。

我认真对比了广东高考各市的排名,以及深圳各学校600分率,以及重点大学的招生人数后,我发现高考这条路——相当难走!

于是,我在年初申请了“香港优才”。

我心中打的算盘是:如果我能在她高三前顺利获批优才,那么高三时,我就去找补习机构读一年DSE,参加香港高考。

香港前八高校80%的学位留给本地生(有香港身份的学生),剩下20%给非本地生。

所以,只要能获得香港身份,那么孩子在香港高考中就会占据极大的优势。

队友看我如此鸡血折腾自己,不解地问:“你对她就这么没有信心?”

我承认我家孩子学习很踏实,学习习惯很好,但我内心非常清楚,她不是学霸。

即便给她补很多课,即便她非常努力,也很难在高考这样的选拔体制下取得成功。

我所谓的“成功”是能考上QS前100的大学。

我从不讳言希望孩子能上名牌大学,我内心真的不太能接受她去一个普通一本、甚至二本。

但我也清楚,这不是她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关键时刻,还得我自己上。

那么,摆在面前的,我能努力的就是让她获得一个香港身份。

这是一条中上学生的捷径,因为对高考体系成绩中上的学生来说,考DSE是降维。

 02新加坡有捷径 

起初我是想让女儿在国内完成高中的学习,先试试高考,不行再DSE。

亦或者如上文所说,高二结束后再去搞DSE。

但这个过程对她来说,有点残酷,有点辛苦。

更关键的是,高考体系以刷题练习为主的教育模式,并不是我理想中的高中教育。

去年疫情结束以后,随着公司业务出海,我被派到新加坡拓展市场。

在茶余饭后跟同事朋友闲聊,让我逐渐对新加坡的教育有了一定了解。

我认真地做了新加坡留学的功课,发现新加坡教育的优势,也破除了自己的很多误解。

比如,新加坡的理工学院Poly:

国人以为新加坡的理工学院相当于中国的“大专”,其实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新加坡的理工学院课程设置是以就业导向,学生实战能力强,毕业后十分抢手。

再比如,新加坡的私立大学:

很多人以为是野鸡大学,其实是新加坡本地机构和美国或英联邦国家知名学校的联合办学,或者是这些大学在新加坡设立的分校(如JCU和科廷)。

这些学校是经过新加坡双认证并且支持中留服的。

可以在国内读完高一,拿高中成绩加上英语成绩申请(部分学校需要面试英语),一般2-3年可以毕业,毕业以后可以就业也可以继续深造读研。

也就是说,如果读完高一去申请这些私立学校,相当于只用花三年,就能把高中和大学都读完。

妥妥节约4年时间。

新加坡政府鼓励大众终生学习,学习补贴十分丰厚。

任何时候想升造,都非常容易。

这就是信息差和认知固化造成的误解。

我们习惯以自己国家的教育模式去框别的国家,觉得一定是高中读完才能上大学。

而上大学的门槛一定要越高越正宗,只有这样,毕业才能找到好工作。

事实上,并非如此。

 03选择多了,也痛苦 

了解了新加坡高中到大学的教育制度后,我开始考虑要不要把女儿接来新加坡读高中。

这个过程中非常挣扎。

去新加坡的时间卡点在准高二,到底哪个路径最优?

我纠结痛苦了很久。

队友跟我反复battle:

1、要不要、值不值冒这么大风险?
2、费用能不能扛得住?

家人不支持,让我产生了自我怀疑。

我怕选择错误耽误了孩子,也怕放弃了深圳的重点高中,却在新加坡找不到合适的学校。

我该怎么办?

摆在我们面前的有六条路:

1、继续在国内读完高二,高三去读机构补习DSE,参加香港高考;

2、拿到香港身份后,马上去香港找学校插班读DSE,在香港参加高考;

3、到新加坡降级重读初三,然后参加O-level考试,考得好上JC,考得不好上Poly;

4、到新加坡读国际高中,学IB课程,申请海外大学;

5、到新加坡读私立高中,学国际Alevel课程,申请海外大学;

6、直接拿高一成绩,申请新加坡私立大学,上预科再上大学,毕业后再深造。

综合考虑了几个因素:申请选择的宽度、预算成本、插班入读的难度、跟学习进度的难度、孩子的性格等。

最后,我们全家商量选择路径5,到新加坡读私立高中,从高二开始读国际A Level,然后用国际A成绩去申请港新英澳。

记得当时,我跟队友争执最大的地方是:为什么高一要转轨国际路线,放弃高考?

他完全不理解“考上重点中学好好的, 干嘛还要折腾。”

其实,我希望孩子转国际赛道也不是这一两个月才有的想法。

在我看来高中走国际赛道,能让孩子有更大的空间和机会去探索自我。

同时还能避开机制性内卷,用相同程度的努力去博更大的回报。

从我自己寒窗苦读的经历来看,我不太希望她重复走这条路,因为我压根不觉得高中卷重复刷题卷正确率,有任何意义。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她选择的机会。

我知道很多家长朋友会说:“高中寒窗苦读是人生的宝贵经历啊!”

说真的,我一点都不认同这种说法。

因为,我在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偶尔还会梦到自己高考的场景,那种紧张焦虑痛苦,根本不是什么“宝贵”经历,只是无奈的拼死一搏罢了。

我不觉得我的孩子需要去经历这样的梦魇,因为我知道她跟我一样,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

所幸,在我坚定的坚持下,队友最后接受了我的规划,与我站在了统一战线上。

我愉快地带着孩子启程新加坡,开始了新的生活。

 04家长认知觉醒,改变孩子的命运 

现在孩子已经开始步入正轨进入新的赛道学习。

本着分享精神,我想分享三个普适的观点,也是阶段复盘后勉励自己的话:

观点一:普娃妈更要打开视野,了解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国内现实情况就是这么卷,妈妈们给孩子提供饮食保障、补课找好老师,甚至去考高考志愿填报师。

但这些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打开视野往外看,除了高考,还有什么选择?

我发现我们这代不少家长对高考有一种莫名的执念。

明明自己孩子成绩中等,自己也有条件让孩子走其他路线,却执意要让孩子去高考,哪怕孩子已经厌学躺平,也不松口。

事实上,除了高考还有很多路子可以规划。

国际路线,并不是只是去美国英国读书。

中外合作办学、香港DSE、华侨生联考、香港副学士、高考成绩申海外、新加坡私立大学、美国社区大学,有很多可以选择的路线。

以终为始,结合荷包预算、孩子情况以及当前时间节点,反向推导来做合适的规划。

所有的可能性起源于家长的认知觉醒和视野打开。

不要用孩子的一己之力,去对抗机制和体制问题。

条条大道通罗马,罗马不在百姓家,不去罗马也可以去别的地方。

观点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托举和陪伴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

当很多人还在纠结要不要申请香港身份的时候,我已经拿到香港优才了。

一方面为了孩子读书,另一方面也为了自己能有更大的平台。

说不定她考大学的时候,我也会重新走进校园。

打开格局也不仅仅是拿身份,尽可能早的让孩子接触到多元化的社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以是旅游,读书或者生活,见到更大的世界,她会更加包容和尊重他人。

我有两段海外工作经历。

我在海外工作生活的最大感受是,没有那么的焦虑,因为在多元化的世界里,没什么可比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现在的我就是这么普通而又这么自信,我希望孩子也是。

观点三: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不然就降低期许,陪孩子一起马拉松

自从换赛道以后,我的日子也变得更加忙碌起来。

除了工作,还要继续了解国际赛道的各类考试规则与竞赛,我也同步备考雅思。

与高考体系相比,国际赛道的评分机制不同,有更多空间和自由,让学生有时间探索自己。

现在的她,除了学那几门文化课外,也要写写伪代码,看看军事展,还会真心地去做做义工,参加toastmaster的演讲俱乐部,适应新加坡文化。

这让我特别开心。

我喜欢看到我的孩子,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充实快乐,并认真学习积极进取。

看到很多家长逼迫孩子考好大学,投入很多金钱精力,不仅不见成效,还让亲子关系崩溃,孩子走向抑郁,我真是无法理解。

我不想再让她走我以前走过的、那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路了。

我希望她可以在我的托举下,找到自己人生的热爱,成为自己的主人。

 05高二急转新加坡,我后悔了吗? ‍‍

回首自己的一生,我们这代是靠读书改变了命运。

我从一个五线小城市到武汉读书,再到深圳工作,又因为工作到国外生活……

在不断地离开舒适区、适应环境中,我过得很很辛苦。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丰富的经历,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多体验,也有能力去托举我的孩子。

我跟女儿探讨过,读书是为了什么?

以前她曾说:“你辛苦读书,考上好大学,进了大厂,还不是这么辛苦。”

前几天又跟她聊这个话题,她似懂非懂地说:“大概读书也是一种体验,为了找到更好的自己吧。”

听到她这样说,我很欣慰,感觉如此费力带她转轨出国来到新加坡读书,真是走对了。

作者:Dr小鱼,两个孩子的妈妈,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百万爆文写作者,写有多篇10万+网文,湾区高影响力KOL。

《留学字典》原创文章精选



分享·留学圈


CMU发布最新本科毕业生起薪报告CMU公布国际生人数,中国第一 | 多名学生史无前例的秒拒哈佛录取通知书 | UCLA、UCSD中国留学生人数下降50%? | MIT就业报告,金融保险业年薪22万刀,远超计算机 | 上海储备人才招录,留学生限制引人关注 

数据·申请季


八大藤校录取情况 | 北京头部高中美本申请汇总 上海头部高中美本申请汇总 | 广东头部高中美本申请汇总 | 斯坦福大学最新录取 | 加州大学公布中国百所高中录取数据 | 剑桥大学录取数据 | 牛津大学录取数据 | 哈佛、MIT、耶鲁早申成功案例 | 哈佛waitlist转正数据  
教育·看世界
中国研究生起诉佛州政府 | 赴美签证数据回暖 骑单车横穿美国 | 留学生家底:1/3家庭年收入超百万,半数家庭美本预算200-300万 美国移民局留学生新政,OPT可就职初创公司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在北京的重点高中,教一门叫”摇滚“的课5年空姐转行直播,我后悔了“移民澳洲,我后悔了!”新西兰华人愤而回纽:澳洲更贵、更卷!这些“坑”很多人都不知道……疯狂的美学者呼吁考虑中国攻台时首先动用核武器第一批丁克夫妻现状曝光,令无数网友唏嘘,如今他们后悔了吗?裸辞编制、卖房、让娃退学:环游世界12年的中产家庭,现在后悔了吗?背债买房的“独立女性”,现在后悔了吗?儿子上了重点高中回头看:小学和初中真没必要追求“名校”…10年前,那个扬言“非5000万富二代不嫁”的女孩,至今未婚,她现在后悔了吗?清华博士出家当和尚,父母下跪哀求仍不为所动,16年过去,他后悔了吗?靠冷门专业进藤校后,我后悔了...放弃Top1公立来四线城市读国际校,南京学霸妈的不寻常决定,6年后后悔了吗?后李显龙时代的新加坡,还值得中产追捧吗?攒了几个月的工资终于拿下了一款大牌包,但是我后悔了“带着六岁娃放弃上海国际学校,入读新加坡政府小学,我后悔了吗?”“加入美国大学兄弟会,我后悔了吗?”也谈耐心看鲁迅张爱玲胡兰成林徽因钱钟书照片高考20年后,同一所重点高中的50多位同学,不同的真实人生……“入学Top30,我后悔了......”生完孩子7年,我后悔了36、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十二章 异国情缘(3)在新加坡,年轻子女应该与父母住一起吗?李显龙这样说“结婚后,你后悔了吗?”成群结队逃离大城市,美国人现在后悔了吗?那些跟原生家庭断绝关系的人,后悔了吗?“不后悔!”放弃中国名校来新西兰读高中,纽村小留分享珍贵经验!“半年饿瘦10斤,但收获更多!”哈佛大学:我后悔了!各位随意转学干货 | “本科录取了不理想的学校,我该选择入读转学还是gap?”慎选!身为DP2学生,我后悔学习了这些IB课程!关机一整天后,我后悔了那些离开大厂的人,后悔了吗?《星级男人通鉴》第80章 你我的宿命跟踪丈夫和闺蜜17天后,我决定和他俩同归于尽,但一个男人的话让我后悔了21岁来新加坡,建设新加坡44年!李显龙都要向她致敬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