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张旭东:我从未离开过中国

张旭东:我从未离开过中国

公众号新闻

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东亚研究系教授张旭东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化热”的重要参与者,由他翻译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在九十年代青年人中广为流传,被视作先锋知识分子的“识字课本”。
自1990年开始,张旭东赴美求学,其后在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研究系任教至今。三十余年间,张旭东教授持续关注与研究中国问题与文化走向,不遗余力推动西方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文化实践互动,为中西方打开讨论空间,提供思考路径。

回顾自己的学术历程,张旭东教授提到他的鲁迅研究深受80年代“文化热”的影响,“虽然从当时的阅读欲望来讲,中国现代文学并不特别吸引人,鲁迅经常被放在脑后,但鲁迅就像个幽灵一样在后台徘徊”,张教授认为这恰恰是鲁迅文学的力量所在。“它拒绝消失,拒绝被遗忘,像是一个‘父亲的鬼魂’,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目光,一种逼视的目光,迫使你去回应。”

我从未离开过中国
▴ 视频来自@张旭东讲文学
《张旭东在纽大讲文学:重新认识鲁迅杂文》
余华、苏童、刘震云、李敬泽、毛尖、孙歌
等众多学者名家联合推荐

🛒 购买课程请长按上图,识别图中二维码下单

大家好,我是张旭东,现在在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系任教。我的专业训练是文学研究、比较文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美学等等,在美国的学院分工中我一半在东亚研究系,在这个系我主要的工作是(研究 )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

我多年在海外教书、写作,但是我感觉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除了2003年非典的那个夏天和这次疫情有三年没回来,其实我每年都会回国,我自己的研究和写作也一直是用双语。有时候国内的大学、研究机构来找我,说张老师你是海外汉学名家,我听了之后觉得不适应,因为我从来没有离开中国,我既在中文世界又在英文世界,这是我日常的工作方式。

曼哈顿格林威治村的华盛顿广场公园,从办公室回家的必经之路

我是“文革”后的第一代,77级、78级进大学的时候,我进中学,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当时世界文学的书一下子就开禁了,很多兴趣都是从阅读文学培养起来的。我曾跟李泽厚先生谈过几次,他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之一,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代际,他也是把我划在“文革”后的第一代。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1982年高二(6)毕业班师生合影(1982,第四排左数第六为张旭东)

另一方面我很有幸,完整地参与了改革后的第一个十年,亲历了中国人读书的集体的历史和精神生活的历史。那时思想解放,读书进取。从文学到哲学,到历史,到经济学、语言学,不分学科,不分语种,完全是开放式地阅读。这是我的起点,从初中时代一直到出国前,我是1990年去的美国,所以一直到八十年代的文化热,我都完整地经历过。

在北京大学国际批评理论中心采薇阁同研究生们在一起(2018.6)
这也是一个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真正离开中国的重要的原因,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中国社会生活、日常生活、读书人的生活、思想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人在哪儿,不管用哪种语言做研究,我始终属于这样一个世界,始终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这可能是我个人史的特点之一。
80年代文化热
我进入北大中文系是1982年,可以说是在现代化大潮文化热的前夜。那个时候的文学教育、文学制度、文学体制相当程度上是从文革结束后一点点恢复过来,但是那种读书无禁区,那种开放性、思想解放、旺盛的求知欲,是当时北大最显著的特征。

张旭东(1985)

一个本科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图书馆找各种各样的书,可以骑自行车拜访文化名人。在校内,可以无拘无束地和老师平等地交流。我们那时候的教授也很年轻,或者也刚刚恢复工作,没有架子。虽然物质条件都很窘迫,但是反过来说是很开放的,特别是老一代的学者、中年学者,对刚刚进校园的青年学生都非常热情。老师们就住在校园的单元楼里,学生骑自行车几分钟就到了。敲门就进,不在就下次再找。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段,但在在当时是自然而然的,新的知识爆炸,所有人都在这个环境里面。

北大求学时期

我的阅读兴趣主要还是外国文学、外国哲学,尤其是20世纪尼采以后的,都要补课。文学上现代派给我带来的冲击非常大:庞德、里尔克、艾略特、乔伊斯、普鲁斯特、海明威,一波接一波地涌进来,很快就是拉美文学爆炸、魔幻现实主义等。我们在知识上的边界一方面是由外国文学、外国哲学决定的。另一方面,是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的影响,我们会读《十三经》《庄子》等中国哲学。当时的人都觉得认识自己的传统,了解传统的最高水准线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

张旭东和同宿舍同学一道合影留念(1986,左三为张旭东)

在这样一种双重夹击下,我感觉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是一个相对边缘的存在。所以,鲁迅一方面是从小就熟悉的作家,也是专业学习上绕不过去的作家。但是另一方面,阅读鲁迅经常被放在脑后,放在后台。所以我在《杂文的自觉——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 1924-1927》前言里面提到过,我说鲁迅有时候像个幽灵一样在后台徘徊,有的时候他能构成一种远景,有时候又是一种近景,有时候是内心风景,有时候又好像完全是外在的。我觉得这是鲁迅文学的力量所在,就是它永远不会完全消失,它拒绝消失,拒绝被遗忘,像是一个鬼魂一样。有点像“父亲的鬼魂”一样,就是它不断地要出现,要问你。

图片来源:《张旭东在纽大讲文学:重新认识鲁迅杂文》

没有第二个中国作家,现代文学的作家,有这样的存在方式——是一种抹不掉的童年记忆,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目光,一种逼视的目光,迫使你去回应。一直到最近我初步尝试重新打开鲁迅文学之后,我才对自己的阅读经验有了一些新的理解。以前一直是作为一个悬案、一块心病一样的放在心里,好像没有办法去处理。

我虽然是北大中文系文学专业的学生,但是并没有在读书期间系统地阅读鲁迅,只是凭借个人兴趣或者课程要求会重读一下《野草》《朝花夕拾》等等。我们当时对文学史意义上的阅读基本抱着一个比较排斥的心理,因为知识上的兴奋点、知识前沿都不在这一课程框架内,而是在图书馆,在那些我们和朋友可以一起讨论的小范围的文学社、读书小组等等。

所以很奇怪,恰恰因为我们是中国文学专业的学生,所以反而更有意识地避免科班训练的知识体系。文学专业的训练大部分是文学史的训练,上来先是一年半的古代文学史,一年的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文学史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对文学作品的切入是比较不充分的,因为它主要是建立一个所谓知识体系,建立一个文学的知识的组织、判断,给你一个知识结构。但是这一系列文学史教育并没有建立在非常扎实的个人化的、有批评性质的文学阅读、文学经验的基础上。所以往往文学兴趣会比较单一,或者阅读面比较窄。

二十世纪80年代“读书热”

今天回忆起80年代,多多少少给人感觉是一个非常开放、比较另类的时代,我觉得恰恰是因为成建制的文学教育不占据文学教育、文学阅读、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文学判断的高点。反而只是各种选项当中的一项,而且是比较边缘的一种声音,或者一种框架。

北大中文系82级文学专业的同学毕业前一起骑车去十渡露营(1986.5,左四为张旭东)

在当时,给我们的求学时代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知识上的完全自由的感觉,完全地为读书而读书,就问题而谈问题,没有任何等级的、人事上的、学科专业意义上的限制、禁忌、规矩,都没有。

同学之间也没有等级、辈分,一个本科生完全可以,在都不认识的情况下,只是听说哪个宿舍里面哪个研究生,哪个博士生,在某个问题上比较厉害,就会找上门去。有点像江湖论剑,要找去跟人讨教,要论道等等。这是当时北京大学的风气,也是全社会的风气。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教育的一个时代的特点,我后来所做的各种各样的研究都与此有关,包括鲁迅研究也是深受那个时代的影响,虽然今天谈起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本文节选自独家视频课程《张旭东在纽大讲文学:重新认识鲁迅杂文〉)




碰壁中强大自己,虚空中寻得出路。让我们与张旭东教授一起,以中西比较文学的视野、专业文学批评的读法,重启鲁迅的文学与思想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视频课程《张旭东在纽大讲文学:重新认识鲁迅杂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不是問題之問題—-舊金山遊記之一内部人爆料:盖茨从未真正离开过微软 仍在幕后推动AI革命掌舵20载,李显龙这样谈论过中国和东南亚全球剧变正在发生!美国会放过中国吗?如何应对当前的严峻态势?我从未见过如此荒唐搞笑的数学学习方法刚开过去"大桥垮了"!美国男子奇迹逃过一劫,看女友信息才知出大事!黄仁勋最新专访:我想分享一些我从未向外界透露过的经历裸体自画像的预示悉尼房价突破$160万大关,可负担性全球倒数第二!专家:恐超过中国这里...中篇小说 枫叶红透 第四节中国游泳天才加入澳籍:称从未考虑代表中国队 !剑指巴黎奥运会,引发网友热议......谭秦东:我是一个命苦之人!财经早参丨特斯拉通过中国汽车数据安全合规要求!问界M7高速追尾起火,博世回应;周鸿祎迈巴赫990万元拍出莫言:我从小就看到了人的底线,面对生存道德是没有力量的留不下的故乡!加拿大人自述:我曾经鄙视离开的人,但最终也离开[世相]留不下的故乡!加拿大人讲述:我鄙视离开的人,但最终也离开BB鸭 | 比亚迪回应车主疑似触电;Vision Pro已通过中国3C认证;小米或将进军短剧领域;阿里巴巴准备在香港上市再听“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活动预告|魏东:《中国刑法解释学理论体系的本土化构建》线上读书会报名4万难民涌入加拿大!每人每天发$224食宿费!全民怒炸“年入$10w好过中产”万字实录 | 对谈雕爷:我从来都不会做营销百度推出第六代Robotaxi,出厂价20.46万元;苹果Vision Pro已通过中国3C认证丨智能制造日报德国马克思城堡(Marksburg castle),街头看景财经早参|Z某和J某被抓!京东:正追查幕后金主;保时捷中国发布与全体经销商联合声明;被曝使用过期原料,茉酸奶致歉69岁盖茨未离场!美媒揭秘他如何在幕后操盘微软AIAI刘强东007带货,背后大模型也就10亿参数,京东:我家数字人平均水平王安忆、张旭东、刘禾、李陀等:《我爱比尔》不是一个爱情故事Google 带来多款 AI 新品,反击 GPT-4o/Vision Pro通过中国3C认证/问界 M9 累计大定破 8 万张忆东:中国股市今年行情有望回到或超过去年高点;港股行情才刚开始,至少是季度性,甚至是年度性渡十娘|薛海翔:那些年我们开过的笔会新课开讲!张旭东在纽大讲文学:重新认识鲁迅杂文黄仁勋最新万字专访:我想分享一些我从未向外界透露过的经历,甚至我的家人也未必知晓张旭鹏:“文明冲突论”遮蔽了冲突的本质硅谷大佬们躲不过中年危机?扎克伯格变成金链子型男,背后有玄机!与死神擦肩而过!美男刚开过去“大桥垮了” 看女友信息才知出大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