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不要荒废你的25-35岁(深度好文)

不要荒废你的25-35岁(深度好文)

公众号新闻


文 | 有书子乔 · 主播 | 亚楠


25-35岁,是人生中最关键、不可挥霍的十年。


这个年龄段,也是一个人的精力和心智最为丰沛的时期。


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了人生的走向,将为后面的人生埋单。


就像这句话所说:

“25-35岁,不是一个十年,而是你的整个人生。”


所以,千万不要荒废掉这宝贵的十年,从现在开始好好规划,认真对待。



规律运动,让健康常伴于身


杂志《小康》曾发布报告表明:25岁成为“健康”与“亚健康”状态的分水岭。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多是因为平时疏于锻炼,长期缺乏运动,导致身体机能出现退化。


殊不知,一个人所处的年龄层,往往决定着下一个年龄层的健康程度。


曾国藩早年体弱,寒窗苦读十年,身体严重透支。


在他30多岁的时候,接连患病三次,其中两次差点要了他的命。


即便病愈恢复,他也会常常感到耳鸣乏力。


后来,他就每天走步,试图通过活动筋骨来改善身体。


尽管这运动看似简单,但曾国藩每天都在坚持。


重要的是,这样规律运动,不仅让他拥有了强健的体魄,还让他时刻精神饱满。


即便每天忙于繁重公务,曾国藩也从未有一天松懈。


正因如此,他创造了官场升迁奇迹,九年连升十级,终成一代名臣。


法国医学家蒂素曾说:

“运动可以代替许多药物的作用,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


如果说健康是维系生命最基本的要素,那么运动则是保持长久健康最好的良药。


任何药物,都不能让自己的健康恢复如初,唯有规律的运动,能让健康常伴于身。




投资自我,让自己无穷增值


企业家凌军曾讲过这样的故事。


张萌和马俊是公司同期招进来的两名员工,他们都在北京五环外租房住。


由于路途远,他们每天上下班都需要四个多小时。


于是,凌军建议他们在公司租房,这样可以为他们节省大量时间。


但因为高额的租金,两个人做出了不同选择。


马骏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而张萌觉得自己有的是时间,没必要浪费金钱。


殊不知,马俊利用省下来的时间,开始学习,用三年的时间拿到了注册会计师证。


因此,马骏工资还翻了两倍。


反观,张萌并没有太大变化。


他依然每天花四个小时来回奔波,工资也仅仅涨了几百元而已。


三年时间,就将两人的差距明显拉开。


如果10年呢,或许一条巨大的鸿沟早已将两人隔成了不同阶层。


所以,25-35岁,人生最蓬勃的十年,一定要懂得投资自我,舍得给自己花钱。


因为,你花的每一笔钱,都会让自己在未来更值钱。




时常读书,让认知不断刷新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读书越多,思想越丰富,眼界越广,认知越高,格局越大。


身处信息化时代,知识、技能以及各类生产要素加速迭代,对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论是35岁左右的职员,还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都难免会遇到本领恐慌。


唯有不断学习,保持竞争力,才能在时代的奔涌中稳住脚跟。


美团创始人王兴的成功就在于他长期坚持读书。


“风投女王”徐新曾评价王兴:

“他是一个深度学习的机器。”

为了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王兴买了三个Kindle,分别用于公司、家里和出差途中。


而他痴迷的学习精神,总能让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哪怕经历多次失败,他依然能够“后来者居上”。


当今社会,早已不是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趋势。


所以,趁年轻多读书,才能不断地刷新认知。


也只有让自己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不间断地充电,才能持续释放能量。




学会祛魅,拥抱高能量人格


25岁到35岁,是决定人生格局的十年。


你拥有怎样的能量,就有怎样的人生格局。


但是生活中,平平无奇的我们,却时常被一些低能量干扰。


比如,明明能力符合大企业招聘要求,却因害怕竞争,迟迟不敢投递简历;


或者偶遇公司高层领导时,会突然变得手足无措,打声招呼都会紧张;


甚至面对名校背景的同事,哪怕资历深厚,也会不自觉地矮人一截。


殊不知,这些自卑和焦虑都是因为我们放大了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


所以,年轻时,我们就要学会“祛魅”,摆脱低能量。


所谓“祛魅”就是要打破那些高大上的标签,消除对一些事物或者人的滤镜和光环,回归他们最本质的模样。


这时你会发现,我们曾经仰望的人,同自己一样,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所以我们无需把自己放在低处,与其仰望他人,不如让自己变得更好。


听过一句话:

“‘祛魅’是一个人高能量的根本。”

因此,当我们去除滤镜,摆正心态,学会正确地欣赏他人,也就有了高能量自我。




大胆试错,提升反脆弱能力


网上有一个社会热议话题:“90后、00后”返乡创业当起“新农人”。


不少人认为,这些年轻人“返乡”不过是为了逃避城市“内卷”。


选择去乡下,看上去过上了松弛的生活,时间久了,他们就会感觉到失去了自我价值感,然后又重新回到大城市。


然而,在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看来:

“年轻人在35岁以前,尽可能地去试错。


因为多次尝试和转换之后,这个人可以更坚实、更深层次地认识世界,对生活的幻象祛魅。”


其实,试错的本质就是进行大量的尝试,大量的体验你之前从没接触过的事物。


比如你第一次拍Vlog,第一次坐过山车,第一次创业等等。


这些充分的体验会让你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会提升你的反脆弱能力。


《教父》里有一句话:

“每个人都不是生而伟大,而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变得伟大。”


所以,只有大胆试错,才能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


只有不断尝试,才能在人生复杂的局面应对自如。




放弃“短暂快乐”,换来长期回报


最近听到一个新词叫做“屏奴”,指的是沉迷于电子屏幕的人。


他们享受着短暂快乐,甚至自信地认为,那会帮助自己增长见识。


殊不知,屏幕正一点点消耗自己的生命。


听过这样一项实验。


把几只猴子和一盏灯放在笼子里,然后进行设置,只要灯光一亮,就给猴子喝果汁。


这样的操控重复多次后,发现猴子竟然只会整天盼着亮灯,对其它事情完全不感兴趣。


而且每当看见灯亮了,猴子们就渴望果汁能多给一些。


结果,当发现果汁没有增加时,猴子们就会在失望中变得烦躁难安。


就这样,猴子们在欲望操纵下,原本的快乐反而成为了一种折磨。


同样的,我们通常也会陷入这样的怪圈:


总以为会满足于得到那些向往已久的东西。


可现实往往是,拥有后发现也不过如此,接下来心里就会产生更大的欲望,因而人也越来越累。


25岁到35岁,是该奋斗的年龄,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积累期。


所以千万不要选择安逸,要知道,这个时代抛弃你,连声招呼都不打。


年轻时,要懂得远离即时满足的诱惑,留出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身成长。


要知道,那些认准某个领域,持续努力的人,大都得到了命运的馈赠。



心理学家Meg Jay在一次演讲曾说:

“人一生中80%的最重要的时刻发生在35岁之前。

无论你想改变什么,现在就是改变它的时间。”

所以,利用好你的25岁到35岁,就是在为往后的人生做准备。


而我们怎样使用时间,也决定了我们怎样塑造自己。


人的一生很短,不妨从现在开始做这6件事,好好经营自己的25-35岁吧。



有书倾情打造新栏目“点亮城市计划”,愿与你一起领略全国600+城市的风貌,点击#点亮城市-四川 进行阅读。


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今天,有书君精心整理了“名著原创专栏”,希望能帮书友们从书籍中收获成长,点击#名著2024 进行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父母向孩子借运(深度好文)!深度好文|定了!2024海归福利再度升级,留学生最高领10万!文龙词集 – 04人生建议:千万不要忽视柔软的力量(深度好文)摘掉多余的香蕉(深度好文)心越静,人越强(深度好文)我们应该戒掉这几种“底层思维”!(深度好文)【深度好文】比玩手机上瘾更可怕的,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傻深度好文|英伟达中国员工自曝收入,再次超出社会认知!改变一生的“捡砖头思维”(深度好文)深度好文|建议2024年往死里学的6个AI类神器,赶快码住真实的美国,居然是这样的!(深度好文)《生命和家园 13》永远不要向任何人诉苦(深度好文)深度好文|前谷歌工程师靠窃取商业机密彻底火了!深度好文|加拿大最大的银行CFO因为不正当关系被裁,为公司合规培训提供素材聪明的人,知进退,懂取舍,识深浅(深度好文)心越狠,工作越顺(深度好文)为自己加油打call永远不要让别人借运(深度好文)深度好文|2024哪国留学生工签政策最友好?深度好文|英国全面实行弹性工作制,各国打工人直接破防…向日本政府提案苍茫三体 · 荒漠 孤烟 无人区一位母亲的宽恕,感动了整座城(深度好文)深度好文|迪士尼上演「真人版美剧继承之战」深度好文|英国,现在还适不适合留下来?深度好文|BCG的瓜吃了一周,大家还想做PTA么晕船法则(深度好文)2024,最顶级的生活方式(深度好文)停止内耗的最好方式:慢跑(深度好文)一条忍着不死的鱼(深度好文)斯坦福心理学家:请远离那些正能量爆棚的人(深度好文)!敢于让对方难受,是关系变好的开始(深度好文)!深度好文|1小时摇人注资10亿美元,也只有他能做到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