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时代认知分享(十)从蓝图、人口、AI、社会主义到未来社会

时代认知分享(十)从蓝图、人口、AI、社会主义到未来社会

教育
          
兔主席 20240527
          
关于时代认知分享,前面写了七篇:(一)电梯寓言;(二)“打游戏”;(三)“耐受度”与“阈值”;(四)“刻舟求剑”。(五)长期主义的“稀缺”与“对齐”困难;(六)预期的调整与对齐;(七)“大筛子”;(八)“大象前行”;(九)搭积木和垒石头
          
结合上篇《天时地利人和:国产品牌替代(1)》,分享一些关于经济方面的想法。          
1.“二次改革开放”: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经历大的结构调整,进行一个大的转型。现在所说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质生产力等概念,其实都在以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指向这样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次经济转型不仅仅是简单的产业转型,还要建立相匹配的核心理念、制度、政策、监管及市场参与者,不亚于“二次改革开放”。现在一提“改革开放”四个字,许多人会对应到1970年代、19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认为“改革开放”所指的是一系列非常具体的政策,即解除计划经济体制、拥抱商品/市场经济及全球市场。但实际上,“改革开放”描述的不是具体的政策,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观念、手段、态度,即伴随内外环境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挑战,为了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对过去发展模式、理念、理论、制度、政策、组织方式、实践等不断地进行调整优化,同时对外始终坚持开放,并从简单的开放不断发展迭代到高水平的开放。              
要看到,不同发展时期遇到的问题是不同的,外部环境也不同,不能“刻舟求剑”,用老的政策解决新的问题。怎么办?方法论很重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都是思想、理念、方法论层面的法宝。而基于这个也就好理解了:“改革”的对象并不仅是1950~1970年代的制度,也包括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以来中国采用的一些曾经在当时环境下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同时也产生了各种问题、长期难以持续的模式与实践的改革,所以甚至可以称为“二次改革开放”。          
但“二次”这个表述又是不准确的,因为“改革开放”是连绵的,延续的,动态的,“永远在路上”,只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改革开放”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一个有效的法宝,其实并不限于中国,任何国家都可以用。譬如说,现在的美国是否要“改革开放”呢?恐怕美国也是要改革开放的:改革那些限制了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制造社会内部矛盾、不利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制度和模式,同时增强对外包容与开放,不以“零和模式”的方式竞争。美国进步主义者支持这些立场,只是没有用这样的标签。          
          
2.“蓝图”          
“高质量发展”下的经济模式有哪些核心要素呢?这个问题指向的,实际上就是“蓝图”里到底“有什么”,以及可能“没有什么”:          
第一,有科技主导的先进产业,也就是从“中国制造2025”开始定义的核心前沿产业。这些产业关乎国家经济的长期竞争力,也关乎基本的国家安全(从粮食、食品安全到各个科技领域的“卡脖子”)。且要看到,这些核心产业与“新质生产力”高度相关,能够带来“科技红利”,降低对劳动人口的依赖(从而解决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现在许多其他发达国家在明里暗里也效仿“中国制造2025”,试图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同时他们也看到,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产业政策可能才是唯一正确有效的方式,使得连美国这样的原教旨市场主义国家也不惜下场推行;              
第二,有大消费产业。消费产业是一个大筐,包括“衣食住行玩用”,也就是从买衣裳,买家居、买车,网购、旅行、看电影、付费打游戏,都在消费之列。美国居民消费占GDP近七成,中国则尚不足四成,未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将是经济发展主引擎;          
第三,“没有”大规模的房地产与传统基建建设。请注意,所谓“没有”,并非说这些行业未来就不存在了,不是经济的组成部分:长期看,房地产可能还将占到GDP的10%(伴随GDP增长,绝对规模也在增长),毕竟中国城市建设还是有很大空间的,尤其在经济发达的核心城市群:从供给侧看,有刚性需求,也有改善型需求;有满足本地人口的,也有满足城市化人口的;从供给看,有新的土地出让,但伴随存量建筑的老化,更大一部分可能将来自旧城改造。但无论如何,存量建设已经达到一定的绝对量,人口趋势则是少子化和老龄化,地产注定“退居二线”,依靠地产拉动经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对基建也是同理的: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地铁等为代表的“传统基建”基本已经完成,维护这些存量基建已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再进一步新建,必须谨慎考虑投资回报及后续成本。传统基建时代虽已经过去,但可以这么理解:一是传统基建为过去的经济发展已经作出了贡献;二是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举例,本土旅游的发展非常依赖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的发展。          
在新时代的政治经济模式下,其他产业都不同程度地承载帮助蓝图实现的“功能性”,或者可以说,提供某种“基础设施”:它们应当帮助“蓝图”的实现,而非干预、干扰、影响“蓝图”的实现。          
3.两个人口因素(与风险)
          
但中国未来发展存在两个重大的潜在风险,都与“人”有关。不同人对两个风险的理解、认知、解读有很大不同:          
1)人口老龄化:出生人口越来越少,人口结构越来越老化,未来如何支持经济发展?像房地产资产价格、消费力等都是与人口数量与结构相关的;          
2)人工智能/自动化: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大发展,大规模挤出人类劳动力(从制造业、服务业蓝领,到办公室白领)。而中国大力推动发展的高科技、高质量、新质生产力往往也都在增强人工智能/自动化能力、增加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化能力,进一步“挤出”人类劳动力。因此,现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是:高质量发展的替代型产业(例如新能源车)往往是资本密集、科技密集,但不是劳动密集的,其创造的增量就业是有限的。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每额外一元人民币GDP所创造的就业是有限的,低于传统生产力。现在我们看到的,除了毕业生就业挑战大以外,许多人涌入直播行业、外卖行业,背后已经存在这个现象。未来人工智能/自动化大发展的结果是,劳动价值链被“重构”,人类劳动力在向“人人互动”(human interaction)端转移——因为至少在现在,这部分工作由人类提供的效果最好,价值最高,成本最低,直到它被机器取代之后。          
          
4.相互消解两个人口因素的法宝——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应看到,上面两个人口/劳动力因素又是相互关联的,可能可以刚好“相互消解”——正因为有了更多的人工智能/自动化,有了新质生产力,所以社会也就不需要这么多劳动力了:“科技红利”不仅取代了“人口红利”,而且填补了“人口负利”。这样以来,人工智能/自动化就是应对“少子化”、“老龄化”的最佳“处方”。不仅如此,具备人工智能/自动化能力的国家还可以向其他国家输出这些能力,形成“降维打击”——其结果将是:人口越多的国家遇到的麻烦反而越大,因为在强大的科技面前,他们不已经是“有意义”的生产力,相反变成了负担,变成了不安定之源。             
现实情况是,人工智能/自动化科技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人口老龄化可能要几十年才能看到影响,还算是一个“远虑”,而且政府可以设想推出一些政策鼓励生育,至少还有个念想;科技发展的取代影响则是未来几年的事,是一个“近忧”,而且政府/社会不太可能鼓励和限制技术的发展——例如不太可能出台政策“不准使用AI/自动化手段,只准雇佣人类员工”)。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共同富裕理念下的社会主义,通过一次、二次、三次分配手段确保普通老百姓也能分享科技与资本创造的“经济蛋糕”。这时:
          
——“好的方向”:人工智能/自动化 + 合理的人口结构(可以容忍“负增长”)+ 社会主义;
——“不好的方向”:人工智能/自动化 + 扩张的人口结构 + 无法推出社会主义。
          
——中国:目前看,中国因为有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有机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美国:美国因为有各种意识形态制度文化价值因素,使其难以接受社会主义,因此在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5.未来人口经济结构对消费、地产、基建的影响          
我们假设,在社会主义和共同富裕的支持下,社会资源能够在人口中得到合理分配,则即便人口基数出现绝对意义的减少,只要人们口袋有钱了,人均消费增加了,还是可以支持消费水平。              
但有两条是人工智能很难去“支持”的,一个是人类使用的房子/实物资产:因为将来不需要有那么多的人口使用空间了。去日本可以看到这个现象,东京大阪都市圈以外的乡村是不断去人口化的,只剩下老人,后代集中到大都市,对老家房地产资产、物理空间的依赖越来越少,甚至“清零”,房屋要么闲置老化,要么被政府收回拆除,恢复为绿地。资产价值的衰退不是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所能简单应对的。同理,对机场、高铁、地铁、路桥等交通基建也是一样的:没有这么多的人口在旅行,自然也就不需要这么多的基建。而人口数量这个绝对因素,可能也是我们从很长期的角度很难看好地产和基建的原因。          
“新基建”:那么未来是否还需要“基建”呢?当然需要,只是基建不再直接服务于人,而是服务与科技:一是与算力有关的基础设施,一是与能源有关的基础设施。 
6.新的“人口均衡点”          
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景,有高度人工智能/自动化 + 高度人口老龄化 + 相当发达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政策 三个因素,人口结构能不能发生转变呢?当然是有可能的:机器大生产,资源大分配,人们足够的富裕,消费力足够的强,时间也足够的充裕,同时实物资产(房地产)数量足够的多,价值足够的低,使得养儿育儿成本相当的低,那出生率完全有可能触底反弹。如果从很长的历史角度看,将来一定会出现一个新的,比较合理的人口均衡点(equilibrium)。当然,如果我们进一步带入科幻和未来主义的因素的话,结论又会不一样:例如当脑机芯片、义体普遍化,人类通过“硅基”科技实现程度的永生,在物联网及元宇宙里遨游,根本连生育都不需要了。在那样的时代,人口均衡点会更低。
但无论如何,在科技主导的未来时代,有社会主义与没有社会主义将产生本质的不同,有社会主义就是“大同社会”,没有社会主义就是“赛博朋克”。
          
          
【坚持二十年原创写作不易,望读者们点赞打赏以资精神鼓励(1元即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美股基本面 - 2024_03_28 * 晨报 *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不要急于降息。劳合社估计巴尔的摩大桥倒塌将引发数十亿老钱:共产主义“打家劫舍”进行时用户说:悦己时代的面膜创新蓝图奥特曼斯坦福对话万字实录来了!关于 GPT5、AGI、核聚变发电、人类未来戴康:时代嬗变下的资产配置:全球杠铃策略——“债务周期大局观”系列(十一)活动 | 4.26 对话哥大首位赴北大交换生:从曼哈顿到未名湖,留学中国如何改变了我的人生路?【广发资产研究】一张图看懂《时代嬗变下的资产配置:全球杠铃策略——“债务周期大局观”系列(十一)》巴郞。《文友会周记》015。文友会立杜兰大学,面临密西西比河|社会工作/社会、行为和人口科学/心理学硕博项目介绍如何让AI快速帮你画思维导图、流程图、甘特图...(划重点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声明(全文)巴郎《行为随谈》48 思索辩证【模板】Aβ/Tau双阳,加速认知正常个体的脑萎缩和认知功能下降马善高答复安迪:正在寻找更多方法帮助马来社区走的更远奥特曼斯坦福对话万字实录:GPT-5、AGI、核聚变发电、人类未来加拿大留学生表示:“我在这里看不到未来”,计划工作几年就回国【广发资产研究】港股大涨,如何理解港股在资产配置中的价值——“债务周期大局观”系列(十)高程图、坡向图、坡度图、生态水文图、热力密度...你都知道怎么做吗?渡十娘|吴正:生命三部曲之东上海的前世今生(十)穿“空姐装”要价$160!华人“母子”因买卖人口、非法经验按摩院遭逮捕判刑!骤减63%!安省13校"狂砍"留学生!有人刚来1年就计划回国:看不到未来了!脱胎梦蓝不亦乐乎——霜天晓角·致君雁书药你知道|《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系列解读(十)AI生图、扩图、去水印……全免费!「Sora 平替」Viva 玩了把大的新重庆的未来蓝图是如何描绘的?重磅!2024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商品房销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数据也公布了……投资本身,是能够窥见到未来雷神 AIbook 15 轻薄本上架预约:OCuLink 接口、RGB 背光键盘、酷睿 Ultra7唏嘘|骤减63%!加拿大13校"狂砍"留学生!有人刚来1年就计划回国:看不到未来了!“指人为魔”背后的经济观、社会观与国民性【广发资产研究】一张图看懂《港股大涨,如何理解港股在资产配置中的价值——“债务周期大局观”系列(十)》最航运 | 赫伯罗特+宜家以及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北京三宝:户口、牌照、房产透过Rokid AR Lite,先一步看到未来的样子特斯拉又一高管辞职,称裁员打击了士气,让人难以看到未来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