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新质生产力出海,大幕已拉开

新质生产力出海,大幕已拉开

公众号新闻

如果你想检验一下最近这些年,中国经济转型取得了哪些成果,有一个恰当的角度,就是海外。

从“中国产,中国销”到“全球产,全球销”

4月28日,我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小漠国际物流港看到,司机们驾驶着一台台新能源汽车,从停车场鱼贯驶入泊在岸边的“比亚迪开拓者1号”滚装船,准备前往巴西的苏阿普港。

一艘滚装船,就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移动停车库。“开拓者1号”今年1月首航欧洲,这一次是南美。之前在连云港已经装了2000多辆,在小漠港再装3000多辆就出海。港口工作人员说,一个小时能装200多辆,十几个小时就能全部装完。

小漠港水深14.4米,一期包括2个10万吨级泊位和1个5万吨级泊位。这里距离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只有5分钟车程。整车下线后即可迅速抵达,实现“港厂联动”“国车自运”。小漠港诞生3年来,已开通东南亚、中东、地中海、红海、欧洲、南美6条外贸滚装航线,目前正在筹划二期建设。

5月初,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法国、参加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时说,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期间,他指出,两国还将积极探讨拓展绿色低碳、数字经济、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合作。

与会的中国新能源行业领军人物包括:央国企代表国家电力投资集团董事长刘明胜,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中广核董事长杨长利,大唐集团董事长邹磊等;民企代表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吉利控股CEO李东辉等。

习近平在《费加罗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在法国设立了电池工厂。中国政府支持更多中国企业到法国投资。马克龙表示,鼓励中方企业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等领域的投资和创新。杜埃的动力电池工厂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杜埃动力电池工厂项目是2021年6月,在马克龙见证下,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的远景动力与法国雷诺集团的战略合作项目。法国工厂一期9GWh(吉瓦时)项目总投资14亿美元,预计今年底投产,生产的动力电池产品将配套给雷诺在欧洲市场最畅销的R5和4ever电动车型。

在随同访法的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看来,“新三样”既有“中国产,中国销”,也有“中国产,世界销”,还有“全球产,全球销”。今年4月,由天和光能提供系列组件,位于美国德州奥斯汀的Waterloo Terrace公寓屋顶光伏项目,荣获了美国“年度最佳能源创新奖”。在澳洲昆士兰,不久前,一家麦当劳餐厅的屋顶装上了天合光能的N型光伏组件,装机量为31.5KW(千瓦),预计在25年生命周期内,发电超过110万度,减碳923吨。

写这篇文章时我正在硅谷访学,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上课时,听说校园里的电动大巴都是比亚迪的。美方和我们对接的Austin,是华人,到美国20多年了,他说当初接待中国来的旅行团时,大家购物买到Made in China的东西,都觉得档次低,不好意思。现在,很多新的Made in China的东西,成了品质有保证、而且很酷的代表。比如元气森林,在Costco卖得很好,“他们很会做营销,找大学生到夜店推广,找调酒师用元气森林来调味,打的就是绿色健康牌。”

当中国的新质生产力纷纷出海,也把一种绿色、新兴、高品质的形象带给了世界。

在中国先打样,再输出

这一轮新质生产力的出海,其大背景是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见到了成果;其显著特色是,这些出海企业都是自主创新型的,并没有拷贝国外模式,而是先在中国打样,取得成功,再输出到国外。

换句话,在一些领域,中国是世界的创新试验场。

毕马威中国5月初发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出海白皮书》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正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新趋势和竞争焦点。中国制造业已从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转型,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众多中国制造业的重点领域企业正积极加快“出海”步伐。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最近的研究指出,2012~2023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03万亿元增至3.33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由1.98%提升至2.64%。研发强度的提高,核心技术的攻关,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和庞大的生产能力,为新兴高端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不竭动力。

例如,2011~2020年,中国环境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总量接近全球60%,是全球布局环境技术创新最积极的国家。中国的产业绿色化发展越来越快,新能源产品生产和出口全球领先。同时,产业国际化正在逐渐实现从“走出去”到“融进去”的跨越式发展——从产品输出到模式输出,深度介入甚至重塑海外市场的价值链环节,全面打造海外市场本土化运营能力。

以比亚迪为例。2011年,埃隆·马斯克在接受彭博社采访,听主持人说比亚迪是特斯拉的竞争对手时,哈哈大笑:“我不认为他们有什么很棒的产品。……我认为他们的重点应该是确保能在中国活下来。”而事实是,比亚迪就在中国做成了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全球冠军。

2022年5月30日,马斯克在微博上用中英文写道:“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领域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论你怎么看中国,这都是事实。”2023年5月27日,他在回应2011年嘲笑比亚迪时说,那是多年前的视频,如今比亚迪生产的汽车“竞争力很强”(highly competitive)。

以远景科技集团为例。远景2008年成立,从风电开始,逐步向储能、氢能、动力电池、智能物联网等领域拓展,成为一家覆盖新能源全价值链的绿色科技企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远景打造了零碳产业园,基于风电、光伏生产绿电,并通过与电网间的绿色电力交易,确保实现100%的绿色零碳能源供给。

这个园区已经形成了以远景为龙头,华友等为配套的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以隆基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美锦国鸿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

同时,基于智能物联网,远景可以对园区内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进行测算,并完成中和,最终为产品形成可追踪溯源、符合各类国际标准、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绿码”,实现零碳产品的生产。由此,也为中国企业破解国外的“碳壁垒”,提供一条可行的路径。

正是基于在中国练就的功夫和成型的模式,远景才大胆走出了国门。其为雷诺集团供应电池的法国杜埃项目,2023年9月获得来自欧洲投资银行(EIB)等超过10家著名金融机构约10亿美元的融资,这是近几年欧洲规模最大的绿色项目融资典范,并获得“国际项目融资(PFI)”的2023年度欧洲项目融资大奖。

在5月6日举行的中法企业家会议上,马克龙特别提到,中国在电池、新能源车、光伏等多个领域拥有举世公认的专长,欢迎中国企业到法国投资。

继杜埃项目后,此次远景又与法国苏伊士集团、法孚集团签约了2个战略合作项目,将携手苏伊士集团共同在法国创建零碳电池产业园,覆盖可再生能源供应、电池材料生产和回收及数字智能平台等多个领域;并携手法国工业工程领军企业法孚集团推动氢能、电池装备和数字智能等领域的合作。

从鄂尔多斯到杜埃,到与苏伊士集团的合作,可以看到中国领先企业在立足中国打好样板后,有机会在海外打造全球化的样板——在海外融资,与国际领先企业合作投资,为本地创造独特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事实上扮演了链主与推手的作用,具备了整合全球资源、调度全局的能力。

此次在法国和施耐德电气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成立超级绿色合资公司、在欧洲安装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储能设备的星星充电,也是先在中国抓住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机遇,建成了覆盖全国35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充电平台,充电桩十年累计销量全球第一,以此为基础,再发力出海,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注入新活力。

在新的全球化格局中,代表新质生产力,率先在绿色能源、绿色出行、智能物联网等方面领航的中国企业,完全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跨国公司代表。

把握新机遇

马克龙4月25日在巴黎索邦大学的演讲中说,欧洲需要一个“繁荣计划”,制定产业政策,促进绿色行业发展,“欧洲应致力于在人工智能、太空、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五个关键领域成为世界领导者”。

从习近平主席访法期间双方签署的18项部门间合作协议看,中法合作正从传统能源、核电、航空向新能源和绿色科技产业拓展。除了远景科技集团和星星充电与法方的合作外,国家电投与法国电力集团签署了《绿色氢能、综合智慧能源服务与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中国石化与道达尔能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内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厦钨新能与法国ORANOSA公司签署了《建立电池产业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协议》。

显然,在新能源赛道上,中国企业利用技术和产业链优势,到法国投资,是双边都受益的共赢之举。为了赢得绿色工业全球竞赛,马克龙还不断笼络全球在新能源和新工业体系方面领先的科技企业,打造绿色工业计划朋友圈。中国企业家也常常成为被邀请嘉宾。

第七届“选择法国”峰会于5月13日在凡尔赛宫举行,今年的主题为“法国,冠军之国”,来自40个国家的近200名外国商界领袖参加了此次峰会。

会上宣布了56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50亿欧元,将创造1万个就业机会。今年投资项目和金额都创新纪录,显示出法国的重新工业化正取得进展。在“选择法国”峰会期间,马克龙还会围绕绿色产业发展,特别邀请一些全球领军企业高管,单独召开一个小范围的“专场圆桌会议”(Macron exclusive roundtable)。

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受马克龙总统邀请,参加了这次闭门圆桌会议。远景是唯一受邀总统圆桌会的中国企业,也是唯一连续两年参加圆桌会的国际企业。

在去年“选择法国”峰会上,马克龙特别邀请了10位全球绿色工业领军企业的负责人,马斯克和张雷都出席了这个会议。今年,张雷在接受法国BFMTV采访时说,远景在中国内蒙古首创的零碳产业园,既包含了新能源体系,更是一个新工业体系的载体,可以以此为蓝本,与法国合作伙伴一起,助力法国的绿色工业计划。

以“新三样”为代表的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有一个重大机遇,就是人工智能发展对于绿色能源的迫切需要。

今年1月达沃斯论坛期间,OpenAI创始人奥特曼表示:“我们确实需要比之前认为的更多的能源。我对世界的理解是,未来的两种重要货币是智能计算和能源。无论是我们的想象力,还是让想法变为现实的能力,以及运行计算的能力,都离不开这两者。我认为我们仍没有充分意识到这项技术对能源的需求。”

2月底,在“博世互联世界2024”大会上,马斯克说,人工智能会碰到一些限制,例如芯片短缺,然后是供电问题。“接下来短缺的将是电力。我认为明年,你会看到,没有足够的电力来运行所有的芯片。”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未来的电力供给将更多依赖新能源。人工智能大领域的代表性企业,都在考虑新能源供给的问题。

5月1日,微软与博枫(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宣布,双方已签署协议,将投资100多亿美元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以满足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需求。

可以预见,在全球新一轮绿色能源和绿色工业的发展中,“在中国打样,向世界输出”、Copy from China的一幕一幕将不断出现。

如果这一判断能更多地被事实所验证,则我们可以说,21世纪全球的新工业革命,中国将是引领者。而一批中国的领先企业将带着在中国锻炼出来的新质生产力,走向全球,赋能各地的“新工业化”“再工业化”。

这样的趋势令人兴奋,也值得倍加努力。

 /// END /// 

No.5797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秦朔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图片 作者供图

  欢迎点看【秦朔朋友圈视频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vivo胡柏山论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驱动行业未来发展新质生产力,金融行业如何释放AI「模」力?看这家中国企业,如何演绎新质生产力的能量释放新质生产力先锋 绿色新动能 数读丨普洛斯中国2023年ESG报告陈文玲:12个字概括中国新质生产力的突破与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信股份2023年科技投入增速26%如何从多维度、多领域关注“新质生产力”之量子计算发展态势?「2024新质生产力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进行中行业观察|引领下一个十年,乳业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形成美国文化探究,等级“森严”的皮卡球场。探索新质生产力 | 王振耀: 从救灾帐篷功能定位看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升级路径EMBA管理智库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交融”之道名师观点丨陈劲:以新技术、新产业驱动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5家主板上市公司带来新思路、新方向长篇奇幻浪漫小说《双灵星》第二十章:不断的情标准引领促转型 提升新质生产力——2024数字教育标准创新应用研讨会召开从耶伦访华看美国在新质生产力竞争中的“中国焦虑症”​实体经济突围,vivo跑出新质生产力加速度传统资源企业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沪市主板2023第二场集体业绩说明会即将揭晓冰岛Skógafoss瀑布,瀑布景观推进“一三五”改革,中信股份着力金融五篇大文章、新质生产力Tech Sanya大赛巅峰对决圆满结束 吹响三亚新质生产力发展号角鄂尔多斯市新质生产力基金政策发布新质生产力引领安全应急|2024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即将开幕!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2024医学科技创新论坛即将开幕欧美同学会东南亚和南亚分会“凝聚海归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大会暨2024海归艺术展开幕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唐卫彬: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50、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十七章 燕尔新婚(1)用新质生产力的方式打开恒力集团新质生产力驱动“巡网融合”,多地开辟可持续发展路径林毅夫谈新质生产力打造新质生产力,“AI+工业”应该怎么“加”?回国散记1: 买机票新质生产力融资加速和成长关键| 睿兽思享汇27期2024中国生成式AI企业TOP50揭晓!AI新质生产力创新先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