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到当下,宋朝不只是乌托邦
---风雅吃喝事,就在三联生活市集---
定下“古建州”这一主题,我们是有私心的。
当宋美学兴起,当一句“茶兴于唐,盛于宋”把宋茶推向众人眼前,当宋茶被推崇为“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巅峰”,我们很难不怀着朝圣一般的心境向历史另一端的宋朝望去。
而作为一个致力于做忠实记录者的三联生活周刊,作为这本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周刊内部,一个试图以茶事为媒介将生活方式具象表达的部门,三联爱茶,我们决定以我们的方式——走向“现场”——揭开“宋茶”的面纱。
从2023年7月开始,三联爱茶开启了以直播镜头为媒介,每月一次、每次长达数天的“云游”行走之旅,只为带大家走进制茶、制瓷的第一现场,重写当代语境下的传统之美。
三联爱茶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在不同的季节往返于中国主要的茶区,只为找到一杯“好喝的茶”。这一次,我们决定走向“古建州”,与历史痕迹对话,与走在宋茶文化研究复兴工作第一线的治学人对话,也与当代“建州”对话。
由一杯“宋茶”开启的旅行会是什么样子的?5月27日,一场长达五天的游学式慢直播就此开始。
五天行程以“与北苑贡茶复原技艺实践者,叙一盏‘宋茶’”、“在“中国小白茶之乡”,一次性解锁中国白茶品种”、“建盏开窑现场”三场视频直播为主线,其间穿插了两处建盏工作室的探访。
“行走古建州”主题直播的路线规划
// 建瓯:再述一盏“宋茶”
第一场直播,我们以走进“历史现场”的方式开启。特别邀请研习古法宋茶(北苑御焙贡茶)十年的当代治学型茶人刘瑞君,为我们讲述一盏自历史中走来的“宋茶”、讲述自己所经历的复原北苑御茶的十年故事。
本以为落地第一杯茶会以“宋式点茶”为开始,没想到喝到的是刘瑞君递来的岩茶,不过倒也正适合暴雨中来访的我们。
当宋文化复兴的风潮来袭,“北苑御泉”、“摩崖石刻”历史遗迹所在地——建瓯焙前村,似乎并没有如火如荼的全情投入对“宋茶”的再述中。我们在与刘瑞君的交谈中得知,原来他是这个村子唯一的外来户,也是村里唯一的“宋茶”复原者。
刘瑞君今年制作的“龙团凤饼”正在等待干燥
“龙团凤饼”成品
“把北苑贡茶复原技艺工坊定位在这儿当然是因为水。”用《大观茶论》等史料记载的方式复原“龙团凤饼”,品质的关键就在于水。
“龙凤团饼”整制作过程和如今六大茶类都完全不同,茶芽采摘后需要水浸,“采茶之法须是侵晨,不可见日。晨则夜露未晞,茶芽肥润;见日则为阳气所薄,使芽之膏腴内耗,至受水而不鲜明。”除此之外,蒸汽杀青、洗茶、研膏等过程也需要用到大量的泉水。
藏在茶山里的“摩崖石刻”
宋之御泉处,至今仍有可饮用的清澈活水。
宋代需要带露采茶,如果露水不够还会将茶芽泡到随身携带的水罐子里。
刘瑞君追寻、实践了十年的“龙团凤饼”仅仅是茶吗?复原的意义在哪里?宋人是怎么玩茶的?从这一饼茶里,我们又能窥见一个怎样的宋朝?直播中,我们从摩崖石刻、宋之御泉、御茶堂遗址,到刘瑞君的技艺工坊,行走不停,讲述不断。长达3小时的直播,最终以建州北苑御焙贡茶研习所王金针老师的点茶技艺展示为收尾。这盏“宋茶”在金针老师手中乳雾汹涌,溢盏而起,终以他茶所不能及的雪乳翠汤姿态、丰厚沫饽出现在我们面前。
踩点之后,行走直播小分队领队李晔手绘的直播路线图。欢迎关注“三联生活爱茶”视频号,点击“直播回放”即可观看直播记录。
直播主题社群中,我们对3小时的直播内容做了简单的文稿版梳理。
// 建阳漳墩镇:当代茶事在山林
别过历史的宋,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第二个目的地,建阳漳墩镇——中国小白茶之乡。
建阳,首先是一个很美的地方。闽北延绵的山林如水墨画一般。狭长的山脉构筑起一排排天然屏障,山与水的互动中,保障了物种的多样性与资源的丰富性,也让漳墩镇的小白茶得以成就。
高速路上,一路都是“如黛远山”
进入漳墩镇后,景色又明显不一样了
制茶传统延续数百年的漳墩,漳墩小白茶一面行销海外,一面养在深闺人不识、泯于福建深山中。如今,当下,称“中国小白茶”之乡的建阳、拥有中国最早的白茶“南坑小白”的建阳,白茶产制是如何境况?这里的白茶对于我们理解、梳理整个白茶风味轮又有何助力?
在“中国小白茶之乡”建阳漳墩镇的直播中,我们以“生态是杯好茶”为题。邀请到了建阳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叶飞龙老师,以40年制茶经历为引,带我们一探究竟。
叶飞龙老师带我们进山看茶
“这里的茶树至少得是我爷爷辈的人栽下的了。”穿过叶飞龙的育苗园,步行入山谷、淌过小溪,直到脚踩连小路都没有的密林里,我们终于到了凤凰涧深处的“秘境枞林”。
育种的小白茶苗,看起来很小,其实已经有将近一岁了。
小白茶,即建阳本地的菜茶,是当地用种子播种的群体种茶树(即有性繁殖),属灌木。而制作白茶常用的大白茶和水仙茶树品种则是后期人工选育的无性繁殖茶树种。
茶园采用生态防虫法,蜘蛛是重要的一环
那片老枞茶树林比我们想象中稀疏很多,和菖蒲、兰花一起随机缀在密林溪水旁。而叶老师口中那棵颇有故事的老枞白茶树,也比我们想象中更有梗骨。
这片丛林里最为年长的一颗老枞,根部已经和胳膊一般粗细。
// 龙窑与建盏
别过小白茶,在山林里,我们找到了建阳现在使用中的最大龙窑。并为大家记录了龙窑旁小窑的开窑全过程。
顺山势而建,如龙脊一样的龙窑
待开的窑门
那一窑开出的窑宝与精品
此外,一条隐线,即建盏工作室探访,穿插于我们的行程之中——川石村里的国大师工作室、水吉镇后井村里的周建平“私人建盏博物馆”等处,我们都用图文、短视频的方式在社群内为大家一一做了分享。并为直播社群里的茶友们上架了几位老师的代表性建盏作品。
在川石村,与国大师张木芳老师进行了一场小小的对谈
张木芳老师当天正在烧新的一窑建盏作品
周建平“建盏博物馆”里的宋盏收藏品
周建平的珍藏建盏
当“宋茶”的青春期过去,古建州的生命力靠什么来维系?这一次的行走“古建州”,我们试图以宋式点茶、建阳小白茶和为喝茶而生的建盏作答。
五天里,直播文稿、行程中全部的图文及短视频采访内容我们都在主题直播社群内以回顾的形式进行了再梳理。同时,社群内的行走古建州主题团、宋式盏碗-青白瓷婴戏莲纹盏团仍在进行中。欢迎大家进入爱茶社群,与我们一起期待六月的“行走”。
↓ 欢迎扫码添加福利官进群 ↓
与三联爱茶一起开启下半年的“行走”
当前团购:行走古建州主题团、
宋式盏碗-青白瓷婴戏莲纹盏复团中
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里有一句话写作,“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目前这个时刻,偶然的机会使您光临舍间。”2024年下半年,希望你我有更多时间同在,三联爱茶也将继续行走,探寻“瓷之美,茶之境”。
2024年,你希望跟着“三联行走直播间”前往哪些目的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行走直播间精彩往期
--- 三联生活市集的广告 ---
“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仲夏五月,芒种时节,万物成而阳光满,湿气自此蒸腾,日渐成暑。此时民间讲究增酸减苦,调和肺腑。和着这个时令,人们偏饮白茶,好食杨梅、荔枝等新鲜水果。
追时令而食饮
↓ 点击进入三联生活市集618专场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