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高考这一天:你所选择的热门专业,到底能护你多久?|老局吐槽公众号新闻2024-06-08 07:06你说人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是什么?通常遇到这个问题,我会压低声音告诉你:“只能娶一个老婆。”但如果非要我文艺一点,我会说:“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人们对于免费拥有的青春年华并不十分珍惜,而当你某天突然意识到“青春”美好的时候,往往已经“一身五花膘”了。高考,其实也一样。老局用AI画的高考学子对于有资格、有机会参加高考的高中生们来说,高考是悬在头顶三年的紧箍咒,是游戏的大boss,是最后的斗争。考完试之后往往恨不得把课本和卷子都撕个粉碎,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这样,反正我考完之后当天晚上就把所有的学习资料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而对于没有资格、没有机会再去参加高考的中年人来说,高考却变成跨越阶层的机遇、改变人生的按钮、失之交臂的富贵。在吃够了社会毒打之后,往往才会发现原来学校里的日子真特么轻松——最大的失败莫过于考砸了,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请家长。相比起甲方的苛责、老板的训斥、KPI的压力,老师和家长的唠叨简直可以说是一种轻柔的爵士乐——起码爹妈和班主任的唠叨不会带来任何经济损失。假如当时再努力一点,假如当时再多做对一道题,是否现在的人生会大不相同呢?总之就是,年龄越大,越感慨高考。今天,我们就来聊点高考有关的事情:你所选择的热门专业,到底能护你多久。我有个高中同学,关系不咋地的那种。不说是咬牙切齿吧,起码也是敬而远之。大学毕业后,这位同学去了某个头部房地产企业。在十年之前的那个时代,房地产行业着实吃香。在同学们还在争取月薪过万的时候,人家已经月入两三万了——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一般都用外号称呼,但对他,那就要叫一声“X总”了。上学时就看不惯他的我,此刻扭曲得更嫉妒了。当年的我看着这个在房地产行业里拿着高薪的同学,心里也曾想过是否自己也应该去找个房地产行业的工作。但今天,这个问题已经没必要去思考了——聪明人是不会在1949年加入国军的。当初的热门专业、热门行业,其实护不了你多少年。根据中国产业的发展迭代速度,热门专业的保质期,最多也就10年。你的个人命运与事业,实际上与国家的产业发展牢牢绑定。唯一一种让自己永远立潮头的方式,就是跟着国家产业发展的方向去前进。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WTO,紧接着就引爆了外贸行业,当年中国出口额仅为2661亿美元;而到了2004年,这个数字就跃升至5933亿美元;四年后的2008年,这个数字则暴涨至14285亿美元。和进出口数据一起上天的,是国贸、英语等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以北外英语专业在北京地区的文科录取分数线为例,2001年录取到的最低分是503,到了2004年最低分就跳到了554,而到了2008年,且不说王牌的英语专业,仅仅是提档线就到了571分。入世带来的丰厚收入开始让当时的中国人相信:中国就是世界工厂,中国就应该做外贸,我们就应该跟着外资企业一起赚大钱。包括新东方和李阳的疯狂英语,都是那个阶段里的产物。这种连带关系其实今天都存在,就在昨天下午,我的一个做对俄贸易的朋友就表示:他现在就特别想招一个俄语口语好的年轻人当下属——哪怕是个初中文凭都不要紧。所以你说大国崛起和小民尊严之间能是个什么关系呢?中国若是没了如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你让这些学国际贸易、学外国语的学生将来怎么就业呢?不过,花无百日红。国贸、外语成为热门专业的日子其实并没有持续多少年,因为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了,洋人也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随着奥运会后的大基建时代来临,房地产开始崛起——土木老哥最辉煌的时代到来了。2009年我上大学时候,土木专业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考入和我同一所大学但在工程学院的高中同学瞬间说话都硬气了几分。而在我们经管学院,与土木工程沾点边的“工程管理”专业也成了少数精英的专属——隔壁寝室的兄弟开学没俩月就离开我们转工程管理了,把我寝室里的学霸哥看得口水直流。比较搞笑的是,在那个时代,随着互联网开始扩张,初代的网红们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之中——而这些网红不论是医美策略还是衣着打扮也都在迎合大基建时代的“主流审美”——高挑丰满、性张力强大,非常满足较多出身于北方省份的煤老板、钢老板、房地产老板、包工头们的审美偏好。但现在呢?你还去打灰吗?你也想当第二个大猛子?计算机也一样,当年知乎上多少人在劝退“生化环材”鼓吹转“CS(计算机科学)”——2016年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移动互联网可能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每个人望着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约车和外卖带来的新生活方式,都沉浸在了“未来已来”的气氛里。和之前煤老板审美一样的故事也在这个阶段上演了:大流量的网红们一改过去滚滚性张力的画风,转而开始走起了“婉约派”的路线——低调、暗示、含蓄......江南审美随着江浙沪包邮区的崛起而走红。......结果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行业开始转入存量厮杀,知乎上又开始说什么“CS转金融”了。哎,这些人啊,说精明是真的精明,说迂腐也是真的迂腐——热门专业虽然客观上存在,但对于我们来说,它的指导意义真的有那么强大吗?真的能左右人的命运吗?我看未必!雷军是1987年高考的,当时的热门专业是财会。以雷总的成绩,读一个不错的财会本科显然没啥问题。假如当初雷总选择了热门的财会专业,或许我们今天就再也见不到小米手机和su7汽车了。站在今天看过去,中国的产业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升级可以说是一个笃定的大趋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上,其实计算机才是1987年的热门专业呢?这世间的事情,从来都是变化发展的。如果选择一个热门的大学专业就一定可以保证自己未来几十年的荣华富贵,那这人生未免也太简单了些。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教育的本质其实是教会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能力”——不管你是什么专业,热门也好,冷门也罢,重要的不是毕业后求职阶段的简单或困难,而是你是否有能力在未来的几十年职业生涯里“活到老,学到老”。凡选择,最怕的就是后悔。这世界上虽然没有后悔药,但当你一步步自强不息、险象环生地走到巅峰时,回头看来时经过的诸多苦难,看着自己是如何吃一堑长一智、如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你,真的会后悔这一路走来时做过的那些选择吗?至于现在和以后什么专业最热门,现在看来,其实已经很清楚了。但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先聊聊中国高考的一些变化——未来,究竟会不会比今天更卷。年初的时候,我家住郑州的表姐微信上找我咨询了一些问题:她的孩子、我的小外甥,今年就要上初中了,她想让小外甥来武汉读书,问我这样安排如何。我的回答非常明确:虽然湖北的高考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但比起“山河四省”已经足够慈眉善目了。我的小外甥出生于2012年——那一年河南新生儿数量120万,湖北只有60万,再加上光是武汉市就有七所211学校,来武汉读书显然是一个更容易上大学的路子。但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到全国,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尴尬的问题:虽然从河南到湖北读书算是一种没那么厉害的“高考移民”,但毕竟水涨船高,等六年后我小外甥高考时候,大概率也是要狠狠卷一卷的。因为,从全国来看:未来10年,高考会越来越卷;然后从2034年开始,高考会越来越不卷。我们先看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是中国历年的出生人口——从1987年的2500万左右开始缓慢下滑,然后从2001年到2015年期间在1600万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第二组数据,是中国历年的高考人数——从1987年开始变得越来越多,整个8090年代基本都维持在200-300万的规模,00年代结束的时候则变成了1000万规模,到了现在则到了1300万的规模。所以也难怪今年的高考被称为“最难一届”,毕竟报名人数已经高到了前所未有的1342万了。从1987到2017这段时间里,出生人口在下降,高考人数却越来越多,背后无非就是两个力量:第一,大学在扩招,我们创造了可以让越来越多人上大学的客观物质条件。第二,教育资源和受教育水平在提高,越来越多孩子可以坚持读到高中阶段。这两股力量发展到今天就是:高考越来越卷了。因为好学校就那么几个,而能走到高考这一关的人却越来越多——打开B站看看高中生们的吐槽就知道了,今天的很多高三学生甚至已经卷到了一个月只有半天休息的地步,寒窗苦读也不是这么个苦法,很多学校再加把劲儿恨不得都能违反《日内瓦公约》了。到了今年,1342万考生里居然有超过400万是复读生,这就更可怕了——从去年高考过来的就有400万人,谁知道明年又会有多少人选择复读呢?再这么下去,以后能不能“复读”怕是都要打个问号了。物极必反,当高考开始卷到这种地步时,也就必须有所改变了。从2016年开始,中国的出生人口开始下降,到了2023年,全国一共才出生了903万人。而与此同时,中考开始分流——从中考开始,就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不再以高考为目标了。这两股力量导致的结果其实是一样的——参加高考的人越来越少,筛选在中考阶段就发生了。很残酷,但这已经是最优解。因为除了高考,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更好更公平的方法来保证普通年轻人的上升通道了。而当连这个通道都已经不够用的时候,就要开辟一个新的通道来导流了。分流出去的那些孩子们去了哪里呢?答曰:职高。所以你仔细想想,当国家开始将年轻人分流到职业学校的时候,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或者我说的更直白一些:中国为什么现在开始让这么多孩子去学职业技术呢?所以,不要问什么“以后什么专业最热门?”答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三个字,制造业!····· End ·····▲原创书籍《大国锁钥》现已出版!星海情报局 系统研究中国制造与国产替代▲点击关注,获取更多资讯入驻媒体平台36Kr/ 虎嗅/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网易新闻/ 喜马拉雅/雪球/ 腾讯新闻/凤凰新闻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