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性与生产力公众号新闻2024-06-16 03:061关于现代人类起源,基因学证据表明全球所有的人类都是6万年前末次冰期(最近一次冰川期)走出非洲一支智人的后裔。即使不看基因证据,全球史前人类文化一体化的证据也相当明显:美洲印第安人的祭祀文化、跟古地中海、大国殷商时期的祭祀文化大体相似、撒哈拉非洲以南和东南亚岛屿,流行着类似的“捡骨葬”习俗,全球所有人类,不论是何种语言,“妈妈”的发音是一样的……这说明,古人类文化同出一源,只是到各地开花发芽之后才呈现差异和多元化。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为何走出非洲的这一支智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蓝星的主宰?普遍的猜想是冰河期起到了一个“天择”的作用,由于非洲气温相对其他各大洲要高,在冰河期是一个天然的避难所,其他的人科生物没能熬过凛冬,只有躲在非洲的智人得以幸存下来笑到最后。诚然,凛冬起到了一个自然淘汰的作用,但冰河期在历史上并不是发生过一次而是发生过多次,大约10万年寒冷的冰河期就会来一次,人类经历过多次冰河期,走出非洲也不止发生一次而是发生过至少三次。为何只有最近一次智人大获成功呢?智人的成功可能不仅仅是外因和硬件方面的因素,还有文化制度等很难被考古学发现的软件文化方面的原因。以人类工业革命为例,工业革命是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科技革命之前和之后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是一个对天花板上限的突破,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为何工业革命只发生在老欧洲,而不是奥斯曼帝国、印度和东方大国?首先,工业革命的发生,是人类生产力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结果,没有数千年的积累到了临界点,没有资本主义萌芽,也不会有突破和工业革命的爆发。但满足积累的条件的区域多了,奥斯曼帝国、东方大国生产力的积累程度比起老欧洲更高,同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最终突破的只有老欧洲区域。关键因素在于制度,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例如,专利制度、保险制度、股票制度……极大地激发了资本投资创新,去开拓新航线,大航海时代因而到来。而在时代的大趋势面前,东方大国闭关锁国,不许片板下海,不许开矿发展工商业,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制度跟生产力不兼容的结果。奥斯曼帝国看上去比东方大国机会大一些,其军队一度打得欧洲诸国节节败退,但政教合一制度下,也不可能保障资本产权,市场参与者没有动力去创新去冒险开拓新航路,因而只能跟在欧洲的后面亦步亦趋模仿,从而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落后。同样,智人能够在末次冰期之后席卷全球,也不仅仅是硬件方面的因素,可能也有制度创新等软件方面的因素在内。史前人类最大的制度创新是什么?是女权兴起和母系氏族走婚制度建立。食色性也,生存和繁衍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婚姻制度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制度之一。母系氏族是从何时起源?大致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万年至1万年左右,这个时间跟智人走出非洲向全球扩散的时间大致相当。最初的原始人类实施血缘婚,但近亲繁殖会带来严重的遗传病,所以开始由“血缘婚”走向“氏族外婚制”,也就是走婚,母系氏族的开端。《左传》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氏族内通婚,会带来严重的遗传病,导致下一代人口质量下降,而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母系氏族走婚制度贯彻了“同姓不婚”的规则。同姓不婚,最早的姓,从字形上很清楚地看到,就是同一个母亲生的,最早的姓,也是指同母,而非同父,在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之后,姓才作为同父的标志。上古母系氏族走婚制度是如何?可以看活化石西南少数民族摩梭族等的走婚制度。2母系氏族是一次婚姻繁衍制度的重大创新,其意义不亚于人类由渔猎转向游牧农耕等重大革命。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最初跟群居性动物并无多大区别。群居性动物的繁衍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狮群模式。狮群由母狮子构成,母狮子是捕猎者和打工人,雄狮不参与捕猎,但作为首领第一个进食。雄狮主要是作为打手维护母狮子的领地,对付鬣狗和外来猛兽和其他雄狮的挑战。小狮子长大后,公狮子会被逐出狮群流浪,直到他们又能力挑战另一个狮群的雄狮,这样就避免了狮群近亲繁殖。雄狮成为狮群首领的时间不会很长,短的几个月,最长的六年,经常会遇到流浪雄狮的挑战。为了尽可能地繁衍后代,所以流浪雄狮挑战成功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杀死或者驱逐狮群中的小狮子,因为哺乳期的母狮子不会交配和怀孕。第二种模式是鬣狗模式。鬣狗是围绕女首领和雌性建立的群体,雄性鬣狗地位低下,排在女王、雌性和幼崽之后。很多人讨厌鬣狗,但鬣狗群按照人类文明的标准来评判相当有情义,鬣狗母亲对于幼崽无微不至地关照,缺乏食物时会优先考虑幼崽,不像狮群幼崽地位最低,食物缺乏时幼崽最先被饿死,赤裸裸的丛林原则。鬣狗群的交配原则跟人类母系氏族有些类似,不过还是群内婚而不是群外走婚制。第三种模式是狼群或者猴群模式,一只最强大的狼或者猴子成为群体的首领,其他成员根据强壮程度确定等级。除了王,其他的年轻雄性没有交配权,只是打工人。当然,一些身强力壮的狼和猴子也会获得雌性的青睐,他们会在狼王或者猴王打盹的时候偷情播种,但这种事情一旦被狼王或者猴王发现,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年轻的雄性会被逐出群体甚至失去生命,除非它在打斗中能够赢得狼王或猴王,挑战成功上位为王。上述三种模式有什么共同点?均是实力为王,哪怕是雌性为主类似母系氏族的鬣狗群中,雌性的个头比雄性要大上10%—15%,也就是说雌性鬣狗的力量要强于公鬣狗,鬣狗女王是鬣狗群中体型最大、最能打的,暴力为王,是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元规则。而人类母系氏族走婚制却不是这样的,人类女性无论是力量还是速度均要落后于男性,却能够在婚姻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走婚制度下,男性获得交配权也并非靠暴力,而是靠讨好女性送礼物(食物、猎物等)获得登堂入室繁衍后代的许可,这是女权的兴起,也是文明的标志。很多人把城市、青铜器、文字列为文明的三要素,确实这是文明的三要素,是硬件,但文明和野蛮的区隔不仅仅是硬件上的,还有软件方面。不以暴力作为元规则,尊重人尤其是尊重女人小孩,这就是文明的开端和萌芽。新的生产关系和制度出现,必然是促进生产发展的。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在婚姻繁衍制度上,很有可能也出现了狮群、鬣狗群、狼群、猴群等类似的模式,最强壮的男人成为群体的王者,掌控部落一切。各种模式互相竞争,百花齐放,但最终母系氏族模式取得了碾压式胜利,竞争结束了,所有模式归于一,所有人类学习模仿采用母系氏族走婚制模式,历史的终结到来了。母系氏族走婚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快速繁衍人口。对于史前人类来说,人口即意味着分工和生产力提升,意味着力量。很多人觉得史前人类很LOW,打不过猛兽群,其实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占据了生物顶端,靠着投掷和长矛,人类令所有的猛兽群望风而逃,能够制造和利用工具,对于仅仅依靠肉体产生的尖牙利爪,是降维打击。生活在寒带的庞然大物猛犸象,在人类崛起之前没有天敌,是生物圈的王者,但在1万年前却被史前人类用简单的长矛和陷阱捕杀到绝种。占据生物圈顶端优势的史前智人不像狮群、猴群、鬣狗群,他们需要根据猎物控制种群数量,部落之间的竞争就在于谁能拥有更多的人口。相对于其他几种模式,母系氏族的优势是巨大的,能够跟走婚氏族结成天然的部落的联盟,所有的男性都有机会繁衍后代,而不仅仅是部落的王者垄断生育权,母亲天然对幼崽更关爱,就像雌性作为首领的鬣狗群后代成活率显然高于狮群,因而在母系氏族走婚制度出现后,以巨大的人口优势摧枯拉朽埋葬了其他的模式,人类进入了母系氏族时代。3对于古人类来说,交配和繁衍是自由的,关键是增加人口,人口就是生产力,就是财富。当汉地习俗传入摩梭族,一些摩梭族人组建家庭,对于非亲生的孩子准备溺杀。摩梭族的头人出来制止,说我们头人家族都不溺杀私生子,何况普通人家?草原上王者成吉思汗,其长子术赤,是其妻子被敌对部落抢婚所生,并非成吉思汗的亲生血脉。但成吉思汗按照草原习俗将之抚养长大,术赤后来征服中亚俄罗斯,创建金帐汗国。春秋战国时期田氏代齐,田氏家主有上百个小妾,放任门客与之私通不问,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之后被家主派往各地扩张田氏家族势力,最终田家代齐成为诸侯。可见哪怕父系氏族建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有着母系氏族风俗的遗存,并不看重父系血脉传承,而是看重氏族家名传承,在日本这类例子也很多,甚至是异父异母的养子,只能继承家名,依然被看作当然的继承人,而且这些养子一旦过继,也忠于家族,不像东方大国,一旦发达了还要改回原姓(南唐、后周继承人)。早期在母系氏族的影响下,普遍不知其父,如玄鸟生商,说其母亲跟玄鸟生下商部落首领,这显然是走婚制导致商人不知其父,其他的部落也有类似的传说。西南少数民族有三月三,男女青年对歌,看上了钻小树林为爱击掌,女性有性自由,目的还是为了部落人口繁衍。早期中原地区也有类似的习俗,青年男女春日在桑间濮上进行野合,而且这是社会允许的,哪怕是已婚女性,只要无子都可以去,孔子就是其母在社台野合所生,因为他父亲年纪太大无法生育。当时各诸侯国都有类似的地方,如齐国的社稷、宋国的桑林,楚国的云梦。《周礼·地官·媒氏》云:“中(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也就是说,在仲春三月,青年男女无故不参与此类春祭活动还要受处罚。《史记·滑稽列传》 中就记载着当时的情景:当祭祀社稷神的节日“州闾之会”来临,人们就像雅典、罗马人过狂欢节一样,歌舞喧天,男女人约黄昏后,极其放浪自由,如齐国州闾之会,男女杂坐,有的眉目传情、 有的暗送信物……各自寻找意中人,天一黑就成双成对做爱做的事。这表明在春秋战国之时,每年仲春之月是男女欢会、郊外野合的特殊日子,不仅仅是一种风尚,而且也得到了政府机构的认可,鼓励甚至强制人们如此去做。之所以如此,除了母系氏族的遗存风俗,可能也与春秋战国时期交战频发,各国鼓励生育以增加人口的政策有关。楚国的贤相子文同样是其母野合所生,《左传·宣公四年》有记载:“若敖氏娶于郧,生斗伯比。若敖卒,从其母畜于郧,淫于郧子之女,生子文焉。”这个在社台下野合生下的孩子,后来竟然成为楚国一代名相,说明时人并不歧视私生子。在《诗经》中也有大量关于男女爱恋与野合的描述: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静女其殊,俟我于城隅。”“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慢慢脱衣裙,莫要惊动了狗儿吠叫)更为露骨的有《诗经.桑中》,描绘了一位青年男子对其桑林中野合的数位女性的回忆,这样的描绘在《诗经》中比比皆是,以至于孔夫子要对《诗经》进行删减,搞个“洁版”《诗经》。更为直接的证据是出土的汉砖《桑林行乐图》,具体说什么就不描绘了,一图胜过千言,各位可以自行观看,大致反映了各国仲春时节桑林之间青年男女如何做快乐的事。桑林是各地青年男女的约会圣地,那么汉乐府《陌上桑》中的罗敷的行为就有另一种解读:从诗中的描绘来看,罗敷显然不是贫寒的采桑女,而是盛装打扮的贵妇人,从后面罗敷自述其丈夫身居高位也证实了这一点。桑林是青年男女光明正大约会野合的场所,罗敷打扮得花枝招展,去桑林干什么?总不是去采桑叶吧。所以,使君路过看上了罗敷,邀请其上车共乘,看来古代也有车震。但罗敷拒绝了,姐们爱俏,罗敷准备去桑林中找情投意合的年轻人而非使君,要找使君这一类的她可以回家去找。桑林约会在意的是性吸引力,是内部本能的冲动,而非外在的权力、地位,不像现代社会,权力和金钱成了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而非性的本身。可能是这个原因,所以孔老夫子也评价有大量情爱描写的《诗经》:思无邪。4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受母系氏族风俗影响,大国女性的地位并不低。汉朝有不少太后是嫁过人的,小皇帝继位后,之前的丈夫甚至找上门来攀附。像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就嫁过人,还有一个女儿,汉武帝后来还封他这个同母异父的姐姐为修成君,并赏赐府邸和大量财帛。唐宋女子能够继承部分家产,并且对自己的资产(嫁妆)有处置权。宋真宗时期,两位宰相为求娶一个富裕的寡妇官司打到皇帝面前。女性权力最为低下的时期是理学盛行的明朝,朱熹提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给女性套上枷锁,但性是人类的本能,压抑得越狠,反弹越猛,所以明朝有不少放浪形骸之人,愤世嫉俗之辈如李贽,《金瓶梅》此类现实主义作品也是压抑之下的产物。越是提倡“男女大防”的地方,民众对其越是津津乐道。由于女性地位低下,所以明朝的太后在朝堂之上几无影响之力,不像汉朝太后可以跟皇帝分庭抗礼;宋朝太后刘娥甚至临朝称制,几行唐朝武后之事;满清关外习俗,女性地位并不低,初期有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后期有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唯有明朝太后几乎没有存在感,被小皇帝拿捏得死死的,因为理学盛行,女权受到打压至最低谷,女性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父死从子,没有当家做主的权力。明朝大家族女性如果没有儿子,就会被吃绝户,无法自立。女性无权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原因,如果女性能够掌权,有太后制衡,中二青年崇祯也不至于像瓷器店里的公牛一般为所欲为胡作非为,最终葬送了大明。天道轮回,当下欧美西方国家离婚率在50%左右,许多孩子在单亲家庭长大,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究其原因,有进步运动女权兴起,越来越多的男性不愿结婚之故。当下整个社会有回到母系氏族社会的趋势,孩子由目前和国家福利制度共同抚养,类似于母系氏族孩子由母亲河氏族抚养,这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女性不必依靠男性来抚养下一代,也算是婚姻繁衍制度的一种历史的循环吧。人类的婚姻繁衍制度从强者通吃到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再到当下的女权复兴,变迁均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关,生产关系和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世间万物均处于运动之中,唯有变化是永恒的。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