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 Wells Fargo与Bilt合作亏损严重,2029或不再续约
Bilt相信本站读者都不陌生,作为一张零年费卡但有着付房租攒点和很强的转点能力。最近WSJ发布了一篇独家报道,在其中剖析了一些挺有意思的细节。
主要事实/观点
Bilt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世代用户,但由于Wells Fargo(以下用WF代指)错误估计了用户群体的特征(详见第五点),导致WF每月在Bilt这个合作上亏损近一千万美元;
WF已经计划暂停发布新的联名卡(除了一个之前已经谈好的Expedia联名卡)。WF与Bilt当前的合同期至2029年,WF已经在与Bilt重新协商,除非能改变当前的巨亏局面,WF不打算续约;
一般而言,用信用卡付房租代表着房东会有2-3%的手续费损失,但Bilt的商业模式让房东不用承担这部分损失,而是由WF让利了大部分手续费。不仅如此,每一笔房租交易,WF还会付给Bilt大约相当于总交易额0.8%的费用;
每一个新开的Bilt信用卡账户,WF还会付给Bilt $200的Sign-Up Fee;
既然房租交易WF赚不到钱,那么WF就指着别的交易手续费,以及从carry-over balance的利息上赚钱。然而WF的估计都与事实相差甚远。比如WF预估有65%的交易总额是非房租交易,然而事实恰好相反;WF预估50%-75%的卡债会carry-over,从而产生利息,然而事实上只有15-25%。
Bilt CEO的反驳
在WSJ这篇文章发出后,Bilt CEO也在X上进行了回应,主要说了以下几点:
WF目前并没有暂停与Bilt合作的计划,但WSJ选择性地没有报道出这部分内容;
70%的Bilt开卡用户是WF的新客户,这个用户群体平均年龄31岁,平均FICO score 760,而$200的获客成本对于这种优质客户来说非常低,像Chase这样的银行,愿意为了优质客户付出$1000-2000的成本(这点倒的确没错,参加我们下方的补充讨论)
Bilt是一个平台,与WF的合作信用卡只是这个平台的一小部分。Bilt平台与所有的主流银行和渠道一起来drive spend。Bilt给出的点数奖励都来自于这些商家。
一些补充讨论
可能很多人会惊讶,作为一个无年费卡,WF居然会给Bilt高达$200的Sign-Up Fee,以及在房租交易上让利那么多手续费。其实这两点在联名卡合作上都是比较基础的条款:银行的让利和Sign-Up Fee,都是为了利用联名品牌的影响力来打开用户群体,以期在这些用户上赚到比自己的获客成本更多的钱。但是通常这样的条款,都是针对已经自带名气的品牌,比如酒店与航空公司集团,因为它们自带影响力以及本身就有一群忠诚的顾客群体,Bilt的品牌影响力显然是不如以上集团的。那么WF当初为什么会同意这样一个看起来非常慷慨的合作计划呢?文中也有提到,由于Bilt针对的是在付房租的年轻人,WF期望这个合作能在这些年轻人将来买房的时候,让WF成为它们自然而然的房贷首选-然而这似乎并没有成为现实,WF还收缩了它的房贷业务。
当然,WF犯的最大的错误,应该还是严重错误地估计了用户群体的特征。一般而言,信用卡客户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Revolver,Transactor和Dormants。Revolver顾名思义,每个月都会有revolving balance(i.e.不会还清Statement Balance),因此会给银行带来大量的利息以及可能的penalty fee,对于信用卡公司而言,这是它们的“优质客户”; Transactor指每个月都会用卡消费,但是都会将Statement Balance还清,虽说不会产生利息,但刷卡本身就会给银行带来大量手续费,银行能不能从Transactor上挣钱,还要看卡本身的返现结构与用户的消费结构,但大体而言一般是不亏的; Dormants则指只花够满足开卡消费要求的数额,拿到开卡奖励后就再也不用卡的群体,尽管开卡消费本身也会带来手续费,但考虑到大额的开卡奖励,以及联名卡可能需要付给cobrand合作方的sign-up fee,银行在Dormants上基本是亏损的。虽然Bilt没有开卡奖励,但从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WF严重估计错了用户群体中Revolver vs Transactor的比例,而且对于用户群体总的消费结构估计(rent vs non-rent)也严重偏离,这也是WF在与Bilt的合作上亏损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只有15%-25%的卡债carry over的确是一个相当低的比例了(假设文中数据准确),这其实也反映了Bilt的主用户群体都是相对精明(褒义)的,不欠卡债的客户。
当然,不论WF亏损多少,Bilt的CEO的确是从这个合作中跻身了Billionaire的行列。Bilt未来命运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点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