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咀外文嚼汉字(341)“鮎”:“香魚”与“鯰魚”

咀外文嚼汉字(341)“鮎”:“香魚”与“鯰魚”

博客

  中国天然水体三大淡水鱼类:青鱼、草鱼和鲢鱼
  日本不知中国有“鮎”字而自造字(Ayu)
  中文:鲇鱼
  学名:Silurus asotus
  英文:Amur catfish
  別名:胡子鲶、鲶鱼、念仔鱼、廉仔、鲲鱼、黄骨鱼
  中文的“鲇鱼”在日本叫“Namazu”(鯰)
  鮎:日文“Ayu”

  日本的“鮎”
  学名:Plecoglossus altivelis
  英文:sweetfish
  中文:香鱼
  香鱼是一种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每年秋季在江河中产卵,当年孵出的幼鱼入海越冬。冬天在平静的沿岸越冬。翌年春季,体长大约为46毫米的香鱼白海里上溯至河流饵料丰富地带育肥,此时全体透明。
  “香鱼”见清初劳大舆《瓯江逸志》(1644-1661)和洪若皋《临海志》:“春初生,月长一寸,至冬盈尺,赴潮际生子。生已辄槁。惟雁山溪间有之。一名记月鱼。”山海关居民称它是海内生,河内长,又名“海胎鱼”(张春霖,1955)。寿命只1年,故又名年鱼。肉味美不腥,故名香鱼。
  Sweetfish,freshwater trout
  sheatfish, oriental catfish
  《尔雅.释鱼》:“鳆,鲲。”鳆即鮎鱼魚,又名鲲。《诗小雅.鱼丽》:“鱼丽于雷,鳆鲤。”《楚辞,九思.哀岁》:“鳣鮎兮延延。”
  书籍里多以“鲇”作“鲶”,而“鰋”“鲇”“鮧”是原用的古字,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解释得非常清楚: ““鮧鱼”(音夷),“鯷鱼”(音题),“鰋鱼”(音偃),“鲇鱼”,鱼额平夷低偃,其涎黏滑,“鮧”,夷也,“鰋”,偃也,“鲇”,黏也,古曰“鰋”,今曰“鲇”,北人曰“鰋”,南人曰“鲇””,可见古人称“鰋”因头部扁平,“鲇”因体表黏滑。在日本,字典中“鲇”是“鲶”的同义古字,然而他们却将“鲇”以“训读”(ayu;あゆ)转指为“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 “黏”与“念”在日语的“音读”为同音(nen;ねん),故“鲶”是“鲇”被改义后造字。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辛泰浩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