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2年7月30日,赵孟頫病逝于吴兴(今浙江湖州),享年68岁。据说,逝世之日,他仍观书作字,谈笑如常,至黄昏,悄然而逝。▲ 赵孟頫《自写小像》
赵孟頫在中国艺术史上是极其少见的全才,被誉为“诗书画三绝”第一人!他的才华名满四海,而且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渗透到日本、朝鲜,在整个东亚都是公认的一代宗师。▲ 赵孟頫《人骑图》
2022年是赵孟頫逝世700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在今年年初特别推出“赵孟頫和他的时代:复古与传承”大展,共计展出101件展品,其中就有赵孟頫著名的《独孤本定武兰亭序并兰亭十三跋》,《吴静心本定武兰亭序并兰亭十六跋》,以及《楷书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卷,《行书与林道人尺牍》。▲ 赵孟頫《独孤本定武兰亭序并兰亭十三跋》(局部)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出身于宋朝宗室(宋太祖第十一世孙,宋太祖第四子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宋亡后受元世祖礼敬而入朝为官33年,官至一品,荣际五朝。▲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局部)
因是南宋贵胄而出仕元朝,后人多诟病此举有失文人气节。但这点争议也不影响他的艺术地位,实际上在赵孟頫身后700年,只要是游于中国书画之艺的,上到帝王、下到平民,无人不在临摹、借鉴他的作品。▲ 赵孟頫《心经行书册》
赵孟頫不仅有才,还是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据《元史》记载,元世祖第一眼见到他,就被他“神采秀异、珠明玉润”的容貌所吸引,称其为“神仙中人”。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也是一位全能型才女,擅诗、文、书、画及刺绣,“翰墨词章,不学而能”,她与东晋的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书坛两夫人”。▲ 管道升《竹石图》
赵孟頫在书法方面诸体皆擅,尤以楷书、行书著称,又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同时在绘画上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汉汲黯传册》(局部) 日本东京永青文库藏
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赵孟頫最为卓越的成就之一,就是奠定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并推动文人画全面成熟。▲ 赵孟頫《兰竹图》(局部)
据曹昭《格古要论》记载,元代画坛有一段著名的对话:赵子昂问钱舜举曰:如何是士夫画?舜举答曰:隶家画也。子昂曰:然。观唐之王维,宋之李成、徐熙、李伯时,皆高尚士夫所画,与物传神,尽其妙也。近世作士夫画者,谬甚矣。上面这段对话点出了元初画家努力的方向——隶家画,也就是后来我们常说的“文人画”。▲ 赵孟頫《水村图》
盛唐诗人王维被尊为文人画的祖师,谓其画作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惜基本没有留存下来。而最早明确提出“文人画”之概念者,是苏东坡。苏轼认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即诗与画相通。▲ 苏轼《偃松图》士大夫借笔墨抒胸中逸气,倡导通过绘画呈现个体生命与精神境遇,与宫廷画院、民间绘画有显著差异。如果说元以前的文人画运动主要表现为理论上的准备,那么元以后的文人画以其成功的实践逐步成为画坛的主流。而引发这个变化的人物就是赵孟頫。
▲ 赵孟頫《洞庭东山图》
他在四十二岁到四十九岁创作的《鹊华秋色》与《水村图》,可以说是“文人画”最早的典范。画面以荒疏萧散的笔法,像写字一样留下重重墨迹。
▲ 赵孟頫《鹊华秋色》
他在《秀石疏林图》题跋中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意为画奇石用了书法上的“飞白”皴擦,画枯木用了古篆字的笔触,画墨竹需要了解精通写字的“永字八法”。
▲ 《秀石疏林图》卷尾赵孟頫自题七言绝句
由此看来,赵孟頫重新界定了“书画同源”这一古老成语的全新理解,也清楚昭告了文人画以书法主导绘画的精神实质。
▲ 赵孟頫《枯木竹石图》
文人画以禅宗为宗,承传禅宗对自性的大彻大悟,即“自性即弥陀”这一全新的主题关系,重“神”与“气韵”,注重心灵的虚静,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旨。
▲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
文人画重视性灵传达,将“诗”“书”“画”三者合而为一,组成不可分的美学意境,开创了世界美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学与视觉艺术结合的先例。
▲ 赵孟頫《浴马图》(局部)
在文人画家笔下,寂寞为精神、虚静为意象、恬淡为风格,画作不再单单是一种技法表现,而是以笔墨记录生命的真实,可以说文人画是画者对生活态度、生命智慧的一种表达。
▲ 傅抱石《石涛诗意》
一千多年来,中国文人画依然备受推崇,是因为文人画始终包含着妙趣妙境、清正清雅的品质,有一种无法以语言表现的纯粹的美,可以从中感悟到内在生命的张力,以及虚静恬淡的精神状态。
▲ 傅抱石《山阴图》
如果说中国过去文人画高深悠远,丰子恺的“新文人画”则是四两拨千斤,他用寥寥简笔,点点颜色,勾勒出人间的百般形态。
▲ 丰子恺《松岩观瀑图》
历来传统文人画的发展莫不在笔意图式上着墨,在取材上以山水花鸟、梅兰竹菊等为传统表现题材。而丰子恺的作品,打破了传统文人画发展到后期取材狭窄的限制以及风格的程式化,生命历程中一切可爱、可喜、可悲、可怒诸相皆可用水墨速写表现。
▲ 丰子恺《云霓》
丰子恺绘画有着浓厚的中国气韵,古诗新画系列是他一生钟爱的创作选题。他善用中国传统诗词中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意向,借用弦月、茶壶、柳枝、卷帘、泛舟、山野等图像元素,营造诗境画趣相得益彰的画境,构建出跨越古今的情感路径。
▲ 丰子恺《杨柳岸晓风残月》
画家彭航的“新文人画”则是以古典人物为主题,彰显文人画以禅宗为宗的根源,引导观者以发见自性与灵魂探究而根本彻悟,从中领悟到一种令人神往、悠远平淡的精神境界。
▲ 彭航《论道图》
彭航,1968年生,湖南长沙人,现居广西,字殷航,号听禅斋主人、红河人。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会员、北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中外名人艺术研究会研究员、广西书画研究会会员。
▲ 画家彭航
彭航自幼喜欢画画,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对艺术世界产生了无穷的魅惑,无师自通地开始了对国画、油画的临摹与创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 彭航《游园图》
其作品个人风格突出,以圆融、娴熟的内力,深厚、绵长的文化底蕴,映衬出回味无穷的中华文化的人文魅力和禅学机理。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展览,被多个国内外藏家及艺术机构收藏。
▲ 彭航《虎溪三笑》
夏凡纳艺术独家推出彭航老师的古典人物系列原作,每一幅画仅此一件,错过就没有了!彭航的画风可以用大拙若巧与磊落这两个词来形容,兼容了以粗见精的刻画与崇尚意境两方面特点。
他的画注重以“神似”“意在”塑造人物的体感和质地,使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带有禅宗意味的艺术精神世界成为画面确立的主导语言。
古典人物这个主题拥有巨大的生命的、哲学的、生活的容量,对应了他在自己艺术道路上的追求。他将生命的意义沉淀在画面中,展示了其古典人物绘画的无穷潜力,充分地展现了从过去到现代传承中多样化的艺术创作语言。
彭航在作品构图上自成一派,以“满”下笔,我们一眼所见其人物或场景,都占了整体画面的一半或以上,以1:1+的构图方式来铺叙渲染,有一种“繁而不华,闹中取静”之美。他以书入画,驾驭笔墨娴熟自如,线条老道,力韵兼具,通过人物表现的线条的长短顿挫、粗细刚柔、浓淡干湿等丰富变化,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
另一方面,他又通过空间的疏密、虚实、开合和对比呼应等构成关系形成画面的形式美感,人物五官及形态虽寥寥数笔,略施淡彩,却形神兼备,在看似诙谐的神态中,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情感,尽显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浓烈的禅意。
彭航把自己所感受的禅境,所领悟的禅意,与人物融合一体,既平淡自然,又灵动飘逸;既有古意,又随时代,独具一格。▲ 彭航《南无阿弥陀佛图》原作,点击图片购买
其笔墨语言干净利索,苍劲老练,章法结构别具新意,简练而深邃,让人在似有似无之间体会到人生禅意。
在禅意画创作的同时,彭航还醉心于历代禅诗的研读,并题写于画中。他选用的禅诗与禅画意境相融,诗画一体,相映成趣,清明自在。内心有天地之胸怀,则可通达自然,会合于身心。抱素怀朴,安性约身。任凭风吹雨打,内心始终平和。▲ 彭航《抱素怀朴 安性约身图》原作,点击图片购买画中所配禅诗正是体现了彭航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智慧地启发了观者,让人可以感悟到生命的无穷机趣和自由洒脱的禅悦之乐。
▲ 彭航《恪勤在朝夕 怀抱观古今图》原作,点击图片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