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性骚扰,该怎么办?公众号新闻2024-07-03 06:07《Live》 近几年,“性骚扰”是一个热词,也是困扰着无数人的真实问题。热搜、科普、维权、10万+,并没有改变性骚扰广泛存在的现状。露阴癖、袭胸、公开猥亵……这些扑面而来的沉重名词背后,是更加伤痛的记忆和疑问。性骚扰在什么样的权力体系中滋长?为什么多数案件难以定罪?男性为什么也是性骚扰的受害者?当事人可以寻求怎样的心理帮助?作为普通人,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音频节目《遇到性骚扰该怎么办?我有一个问题01》已在看理想上线,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在这档节目中,主持人林秋铭,将与学者、律师、心理咨询师、媒体人一同,以多元维度讨论性骚扰问题,为深陷其困扰的人提供一种可参考的行动手册、一个小型“逃生包”。节目支持买一赠一,所有购买的朋友都可以将额外赠送的那一份,送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收听。当更多个体的故事被听见,当法律、社会、制度的层面被公开讨论,那些柔软的、隐蔽的、难以言说的部分,才是我们希望触及的问题核心。☂️讲述|林秋铭来源|看理想节目《遇到性骚扰该怎么办?》1.勇敢者们迈出了第一步2018年7月,是我做记者的开端。那时,我正在一家媒体的热点新闻组完成我的暑期实习。那年夏天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热闹新闻,我记得,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中国“米兔”达到高潮,这个从2018年1月开始蔓延的运动,由学术界烧到公益界、文学界、音乐界等。不同领域的女性勇敢地挺身而出,讲述她们过往被性骚扰或性侵犯的经历。我接到一则线索。2018年7月27日,化名为刘丽的社工公开举报三年前她所在机构“成都市一天公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理事长刘猛曾对其进行性骚扰。我采访到刘丽的代理律师李莹,她告诉我,当前的民事诉讼中,性骚扰不能作为独立案由发起诉讼,刘丽案只能以“一般人格权纠纷”的案由立案。她向我解释,性骚扰,特别是职场性骚扰,它侵害的不仅是人格、身体健康,它也影响到受害人的职业发展、劳动权。而一般人格权以及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这些案由,不能完全涵盖性骚扰所带来的伤害。李莹律师她们还是希望,性骚扰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案由。我还记得她说,对于性骚扰事件而言,站出来、说出来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她们在法律上获得一个公平公正的对待。《她说》一个改变在2019年元旦发生。那天,“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作为最高法院新增的民事案件独立案由正式施行。李莹律师随即提出为刘丽案更改案由。2019年7月初,法院判定性骚扰事实成立,刘丽胜诉。不得不说,那个夏天是非常提气的,你能清晰地看到,在性别权益议题上,我们如何步步前进,清晰地听见,啪嗒啪嗒的脚步声。好多人在一起,共同努力,把过往只能藏在角落的秘密,摊在阳光下,晒个痛快。作为个体,我受到强烈的鼓舞。我记得那个时候,我经常和女性朋友们讨论这些事件、人物,议题从生活日常延伸到法律、历史、伦理,热火朝天。我们好像被再度教育了一番,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女性身份,打量促成这个现状的结构和系统。感谢这些勇敢者们,为被伤害的、被忽视的人迈出了第一步。2.连接“性骚扰”问题的多维声音往上攀爬得越多,自然会拥有更广阔的风景。更多的问题在我心里滋滋冒出来——为什么许多当事人站出来,难以走上法律诉讼的道路,最后反而成为被告?为什么我们总是缺乏合理的机制来抑制性骚扰的发生?还有在法律范畴之外的讨论。追本溯源,我们如何界定性骚扰?它是在什么样的性别权力体系里滋长的?被性骚扰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寻求心理学层面的帮助?周遭的朋友、公共的社群,能够为当事人提供怎样的支撑?做记者的第三年,我报道了一起网络性骚扰案件。报道发出后,被骚扰的当事人向我表达感谢。她提到,我是为数不多尊重她讲述意愿的记者,理解她在这个时刻的自我保护,而不是强硬地撕开她的隐私。说实话,收到这样的评价,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欣喜,而是受之有愧。事实上,我不知道自己做对了什么,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我渴望更多业务上的探讨,例如,在当事人将经历诉诸公众时,作为媒体的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帮助Ta?再例如,我们如何避免二次伤害?很多时候,记者会遵循公众利益,知道哪些议题应该得到披露和报道,但是要时刻注意的是,我们还有“不报道的职责”。《她说》许多案例表明,男性也有可能成为性骚扰的受害者。性暴力,并非只由男性施加在女性身上,同性之间也会发生。真正关键的问题,在于社会权力结构的不平等。这档节目里,我会带着这些疑惑,从社会、法律、心理学、媒体等方面,一一和相关的从业者、学者进行交流和探讨。我们相信,性骚扰的话题复杂、多元,需要更多维度的讨论。制度、法律层面的解决方案,是兜底和保障。但是在这个链条上,还有更多柔软的部分、不能以条约呈现的部分,也亟待我们去看见。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媒体、学者,以报道、书籍的形式讨论性骚扰,在具体事件、话题上发出了特别的声音。这档节目与过往的内容有些不同,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将这些声音连接,试图描绘有关性骚扰话题的更大的网络。对我来说,这会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众所周知,新闻业秉持客观理性的原则,冷峻地将社会的沉积岩层层剖开。过去,我身处我所供职的平台背后,和外部世界的连接是通过文字完成的。但这次节目,我需要把自我置身其中,也许听众朋友们会感知到我的情绪、我的声音。我们将一起完成这趟解惑的旅程。也许在旅程的终点,我们可以得到答案的一种,即个体,不论是女性和男性,分别还能在这个不平等的权力结构中做些什么。3.制作我们的“逃生包”职业身份之外,我也是一名女性。上小学三年级时,我遭遇了一次对我而言十分恐怖的陌生人性骚扰。那天,我在脱离对方的控制后,哭着跑回家,眼泪不停地往下掉。家人们很快报了警,在派出所,我吓得说不出话。当地民警一边安慰我,一边露出怀疑的眼神。家人看到我身体僵直、没有反应,也开始质疑我。她们把我拉到一边,压低声音问我:“事情其实是不是没有那么严重?”仿佛这是一场小孩的玩笑。没有人真正相信这一切,我瞬间失去了唯一支持我的力量。巨大的无助淹没了当时的我,我好想知道,从我意识到“我不舒服”的那一刻开始,我该怎么办,我能求助谁?一个残忍的事实是,当我和女性朋友聊起这个话题,几乎所有女孩都在短暂的沉默以后,接而分享了她们脑海中那段可怖的记忆。我们都经历过“身体僵直的时刻”,被恐慌感掐住喉咙,发不出声音。前不久,我浏览了一家性暴力危机支援中心的官方网站,它的名字叫“风雨兰”。网页的一个角落,我看到一位性侵受害者分享她的一个物件——“逃生包”。小学一年级遭受性侵后,她制作了这个逃生包,里面放了最心爱的饰品、礼物和纪念品。她把它放在床头,当她没有力量坚持活下去的时候,逃生包会给她勇气,让她想起自己许多被隐藏的能力,原来自己是如此厉害。我希望,这档音频节目可以提供一个注脚,作为一种可参考的行动手册,成为深陷困扰的人手中的小型“逃生包”,找回抗击这一切的能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