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女人的钱,赚翻了
医美面膜,成本几何?
相信很多接触过面膜护肤的读者,对敷尔佳这个品牌一定不陌生。
凭借“医美面膜”概念出圈的敷尔佳,主要产品是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虽然成立还不到5年,但却是时下正热的网红品牌,旗下“黑膜”和“白膜”风靡市场。
2021年双十一期间,敷尔佳还以388万的粉丝助力分,登上“美妆新秀”第一名。
根据Frost&Sullivan的分析报告,2021全年,敷尔佳贴片类产品销售额为贴片类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市场第一,占比 15.9%。其中,医疗器械类敷料贴类产品占比 17.5%,市场排名第一;功能性护肤品贴膜类产品占比 13.5%,市场排名第二。
趁着这波发展势头,去年9月,敷尔佳就向创业板提交了上市申请招股书。
从敷尔佳提交申报稿以来,舆论讨论更多的,反而是敷尔佳的吸金能力。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为敷尔佳贡献了大部分营收的明星产品“白膜”和“黑膜”,在电商平台官方旗舰店的售价,分别为148元/盒、199元/盒。
但是根据敷尔佳披露的问询函,2020与2021年,敷尔佳医用敷料和面膜采购单价则分别为9.12元/盒和10.17元/盒,以及9.8元/盒和9.49元/盒。
5片一盒的面膜,算下来“白膜”一片29.6元,“黑膜”一片39.8元,进价竟然不到2块钱?
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毛利率来看,尽管2021年敷尔佳以81.95%的毛利率位列其中最高,但其实这几家的毛利水平都还挺高的,高毛利率似乎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
☉数据来源: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招股说明书(上会稿)
而除了高毛利率,还有敷尔佳较低的研发投入。
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敷尔佳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0.39万、147.97万、524.29万,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0.04%、0.09%及 0.32%。
也就是说,敷尔佳过去四年的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还不到百分之一。
对此,敷尔佳的解释是:“主要系公司上市销售的多款新产品均系基于原材料成品进行的配方、配比及原材料选择方向的研究,无需投入大量研发设备和研发人员团队开展研发。”
这回,即使是和同行业公司相比,敷尔佳的研发投入也是明显偏低了。
2021年敷尔佳0.32%的研发费用率,不如贝泰妮、创尔生物、华熙生物、珀莱雅等4家公司。
☉数据来源: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招股说明书(上会稿)
在研发人员方面,截至2022年上半年,敷尔佳的研发人员共10人。这个数字在去年底是6人。
在知识产权方面,最新的招股书显示,敷尔佳现有14项已授权专利。
而这14项专利中,有11项都是“包装盒”、“包装袋”这样的外观专利,剩下3项,是类似医用无菌装置这类的实用新型设备,没有一项配方专利。
看到这会疑惑,敷尔佳是凭什么做到细分领域市占率第一的?
销售费用高企
敷尔佳的品牌初创可以追溯到1996年的黑龙江华信药业,当时主要经营粉刺注射剂的处方药品批发。
2012年,华信药业开始进行专业护肤品研究工作,并于2014年研发出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
2016年,华信药业取得了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以及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的产品注册证。
现在的敷尔佳,实际上就是继承了华信药业的这部分皮肤护理产品业务。
不过,华信药业在此前就与哈三联达成了合作,由哈三联负责产品独家生产,华信药业作为产品的全国总代理,负责产品的独家销售和推广。
直到去年2月,敷尔佳通过对哈三联子公司北星药业的收购,完成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才拥有自主生产的能力。
也就是说,在2021年2月之前,敷尔佳其实就是一家销售公司,没有亮眼的专利和研发人才,也无可指摘。
这也解释了前面提到的采购单价问题。因为此前敷尔佳一直是通过采购哈三联、广州暨源及广州科玮生产的产成品来销售。
敷尔佳在招股书中指出,公司换股收购的北星药业,其核心技术是产品用料配方、配比和生产工艺等。其中,生产工艺属行业通用技术,产品用料配方及配比属于非专利技术,还是没有专利配方或生产工艺。
从第二轮问询文件来看,敷尔佳表示,已经在着手增强公司的研发实力,拟通过产学研合作加码新原料、新技术的研究。
然而,从本次IPO募集资金运用计划来看,比起砸钱研发,敷尔佳还是更舍得把钱花在营销上——近一半的资金将被用于“品牌营销推广项目”。
☉数据来源: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招股说明书(上会稿)
对敷尔佳而言,营销的重要性完全不亚于研发,在整合北星药业前,敷尔佳的发展重心就是市场营销。
深交所曾要求敷尔佳说明自身竞争优势,敷尔佳回复 “品牌赋能”。
即通过与具有公信力的KOL深度合作进行市场教育,精准营销、多平台宣传优势和由此形成的品牌优势,这就是敷尔佳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内第一批获准上市的透明质酸钠成分的II类敷料贴,敷尔佳在市场教育和消费者认知上,的确具备极佳的先发优势。
在创尔生物的招股书中,更是直接将敷尔佳称为“医美面膜”概念的市场教育者。
在后续的品牌营销方面,敷尔佳也是不遗余力。
敷尔佳赞助了《妻子的浪漫旅行 4》、《谁是宝藏歌手》等综艺节目,在新社媒渠道邀请KOL推广,并参与美博会进行产品宣传,不断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
现在打开敷尔佳的官网,马上就能看到当红明星赵露思的代言图。
这背后自然是投入不菲的营销费用。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敷尔佳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15亿、2.65亿和 2.64亿,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8.60%、16.75%及 16.01%。
☉数据来源: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招股说明书(上会稿)
从结果来看,敷尔佳的营销是非常成功的,2021年取得约82%的综合毛利率,还立稳了“医美面膜”的品牌形象。
医用敷料,规范性强
很多人对“医美面膜”的第一印象,大多是“贵”。
面膜被冠以“医美”的标签,再配上“祛痘淡印”“淡敏褪红”“械字号面膜”等宣传语,让人更容易接受高价。
但2020年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曾发文明确表示,不存在所谓的“械字号面膜”,准确来说应该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
同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强调,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命名应当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称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
医用敷料一般有三大类:外用敷料、接触性创面敷料和包扎固定类的敷料,我们在药店和一些大型电商上能购买到的敷料基本都是外用敷料。
当然,医用敷料需要的生产需要获取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严格按照药监局以及药品规格进行生产销售,所有涉及的成分都要严格报备,以及要保证其不能有致敏风险,所以也被称作“械字号”。而普通面膜的管理则相对宽松,通常称为“妆字号“。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医用敷料的护肤功效一定强于普通面膜。
国家药监局也曾提示,医用敷料应在其“适用范围”或“预期用途”允许的范围内,由有资质的医生指导并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使用,不能作为日常护肤产品长期使用。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医用敷料就在医院或医美机构存在了,当时的医用敷料并不如现在火热,主要是开给皮肤科患者或激光医疗术后人群使用的产品,主要功能为皮肤修复,防止术后肌肤组织粘粘等。
到了2018年前后,在相关品牌的大力营销下,同时受直播的流行和线上健康软件的加持,人们对自身健康及肌肤护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激光治疗、护肤项目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医用敷料遂以“医美面膜”的名头逐渐出圈,销量也随之起来了。
根据Frost&Sullivan,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的市场规模由 2016 年的2.3 亿元,增长至了2020 年的41.8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5.7%。预计到 2025 年,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1.4 亿元,2020年-2025年年复合增速37%。
“医美面膜”的走红与高毛利,也吸引了一些普通面膜厂商蹭热度冒充,一时间“医美面膜”充斥电商平台,市场乱象丛生。
普通面膜冒充“医美面膜”,不仅割了消费者的钱包,还存在不少隐患,因为化妆品面膜有香精、添加剂等成分,如果是美容术后,或者有伤口的皮肤使用,就会存在危险。
不过,随着国家监管趋严,黑医美机构和假“医美面膜”正在加速出清,市场秩序逐渐规范。这对敷尔佳是有利的,毕竟敷尔佳在医用敷料上比较规范。
在招股书中,敷尔佳已将监管政策视作“护城河”:
“我国行业监管体制对资质认证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使得行业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同时,公司所处行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和支持,有利于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加快技术升级,使公司在国家政策背景下受益。”
医美,炙手可热
最近两年,在颜值经济趋势下,“医美”二字化作摇钱树,赛道细分出的各类衍生产业都成为了“香饽饽”,医美造富的故事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除了即将上市的敷尔佳,还有可复美的母公司巨子生物、薇诺娜的母公司贝泰妮、润百颜的母公司华熙生物,以及转战北交所的创福康母公司创尔生物……
“男人的白酒,女人的医美”,很多人都说,医美行业正在跃升为与白酒行业媲美的黄金赛道。
白酒赛道之所以能够“醉倒”众生,在于其兼具稳定性、成长性,高毛利等优势,目前医用敷料赛道也的确是呈现出了与这三点相关的特征。
首先,医用敷料产品的定价高。目前市场上普遍的医用敷料单片价格都在25元以上,显著高于普通的面膜。
根据各品牌天猫旗舰店,普遍的医用敷料单片价格都在25元以上,其中胶原蛋白敷料贴单价普遍30-40元/片,明显高于普通补水面膜,也高于透明质酸敷料贴(20-30元/片)。
其次,医美面膜的毛利率高也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根据中泰证券数据,医美面膜/械字号面膜的平均毛利率在 77%-83%,高出普通妆字号面膜 30% 左右。
医用敷料产品还具有较高的顾客复购率。
由于医用敷料产品具有成分安全且针对性强的优点,而且很多医用敷料产品都是通过美容机构及医生推荐给消费者,非常容易在目标消费群体中建立较高的认可度,使医用敷料产品的复购率高于普通化妆品。
比如,2019-2021年,敷尔佳线上直销产品的复购率均超30%,今年上半年达到了36.64%的水平。
而且,对比国外市场,目前国内医美市场的渗透率相对较低,未来行业市场成长潜力巨大。
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整个医用敷料市场的渗透率从2017年的5.2%增至2021年的18.5%,预计到2022年将进一步增至20.7%。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52亿元增至2021年的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2.2%,预计2022年医用敷料的市场规模将达72亿元。
当然,市场入局者也在增加。
目前,销售械字号产品的品牌众多,随着更多企业纷纷布局医用敷料的产品,市场逐渐会从蓝海转为红海市场。
通常来说,械字号的审批比妆字号产品的审批更加严格,尤其是三类医疗器械,对生产技术和生产场地的要求更高,需要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分审批临床实验,注册周期长达2年以上,存在比较大的稀缺性。
械字号必须持有医疗器械证这一显性壁垒,也就决定了如果市场入局者不断增多,行业的竞争加剧过程还是较慢的,先发者的优势明显。所以,对于现阶段市场上的几大玩家来说,还会有较长一段时间的红利期。
产品、营销、渠道是化妆品赛道的三大核心要素,医用敷料也同样如此。
“医美”概念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高额的营销投入用于市场培育和打通渠道,也的确是必要的。
然而,“医美面膜”之所以能乘上这波颜值经济的东风,关键在一个“医”字,消费者还是冲着产品的功效去的。
随着市场步入后流量时代,大部分品牌也很难仅依赖于某个爆款产品而长红,如果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做产品“医”力的支撑,再“美”的营销也只是空中楼阁。
文章用图:图虫创意
本回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