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0后工科男,在北京当侍酒师公众号新闻2024-07-07 13:07《这,是我的工作》,是一个有关探索职业故事的专栏。我们想通过他们的故事以及对职业的思考,让更多人能深刻地了解一份职业,看到每份职业背后“非凡”的故事。同时,也希望帮助大家看清一份职业,在选择职业的道路上“不迷路”。“侍酒师这份工作不需要陪人喝酒,也不需要卷学历,薪资过万,能品尝到世界各地的好酒,但,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全年无休且'高危'。”David这样描述他的工作。第三期,我们有幸联系到了一位「侍酒师」,和Ta聊了聊。今年已经是David做侍酒师的第8年,他目前在北京的一家葡萄酒俱乐部工作。我们第一面见到David时,他头发整齐,身穿一身精致的西装,脚上搭配一双光亮的棕色皮鞋,彬彬有礼。以下是David的故事。听朋友的话,入了这行我进入这行纯属偶然,和我的朋友有很大关系。我是河北承德人,在北京读的大学,学的建筑,毕业后,像学我们这个专业的很多人,大多数人都会去那些偏远、荒郊野外的地方工作。“能不能不去”、“我还有救吗?学的这个专业我还能干什么”,一想到要去那些地方生活工作,我就莫名感到痛苦,内心充满抗拒。正巧,一次闲聊中,我的朋友突发奇想,就建议我去学调酒。那几年,正赶上酒吧火热,调酒师一般在酒吧工作,而酒吧大多又在繁华城市,算是满足了我不想去荒郊野外工作的想法。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学习调酒,在天涯论坛和贴吧上面找学习的地方,偶然间看到吧友说到“成都酒吧的氛围特别好”,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因为是北方人,之前也没去过成都,不管是学习还是过去玩玩,怎么算都不亏。我的父母相对传统,都是在体制内工作,得知我的想法后,那段时间疯狂打电话劝我,“找个稳定工作不好嘛,去学什么调酒啊”,其实包括当时来北京上学,我的父母都是反对的,按照原本的计划,TA们希望我留在当地读个师范,毕业后就去当老师。但后来发现实在拦不住我,也只能就此妥协。我在成都那边,学习了将近8个月的时间。通常,我们上午会学习理论课,主要讲一些各类酒的基础知识等等,下午则是实践课,品酒,学花式,练习鸡尾酒的调制和各种调酒动作。像这其中又会分为英式和美式(花式),年轻人嘛,总是对酷的东西感兴趣,我当时就学的美式,美式的观赏性和好玩性更高,像大家在美剧中看到的比较炫、带表演的就是典型的美式调酒。时间过得飞快,课程结束,我本来打算在成都“大展身手”,但遇到了一个很严重的原因劝退了我——没有暖气。那时正赶上12月,作为一个在北方享受惯了暖气的人来说,真的很难受。于是,我又回到了北京。一开始,我在大望路的一家西餐厅的酒吧工作,负责给客人调制鸡尾酒。这个工作在外界来看轻松,虽说上班时间很规律,也是8个小时,和很多打工人一样,但实际很熬人,晚上6点上班,下班经常就是凌晨2、3点。年轻的时候干干可以,年纪上来了真的扛不住。工作期间,我除了学习鸡尾酒的知识外,恰巧餐厅主理人很懂葡萄酒,我又跟着Ta学了不少这方面相关的知识,顺便考了个WSET三级证书(高级葡萄酒师证书)。说是顺便,但其实没那么容易考,要不断品尝不同地区的酒,一天下来,口腔内基本都是酸掉的。因为考试有一项内容就是盲品,味蕾要做到对酒的品种、产地的精准把控。就是这个证书,也为我后续转型侍酒师带来了帮助。洗杯子是乐趣,摔酒瓶是痛苦在西餐厅待了不到3年,我选择了离职,到了一家葡萄酒俱乐部工作,在这里,一干就是8年。俱乐部是会员制,有一定门槛,平时接触的客人基本都是偏高端客户,所以这份工作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很少受气。但是,这个职业也有明显的弊端,那就是工作时间得跟着客户走,客户几点来,你就得陪到几点,可以说是全年无休,一般情况下,周内会相对清闲一点。不管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像我身边的朋友,都会天然地认为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喝酒,其实并不是,这只是其中的一小小小部分。我的日常工作就是服务客人,为他们推荐适宜搭配美食的酒品、将酒品温度通过物理方式控制到刚刚好,以让酒达到它自己的最佳状态。不需要接待客人时,也不会完全闲着,工作更偏运营一些,要了解整个店的运营情况,包括酒窖的管理,比如哪些酒库存少了就要提出采购,哪些酒近期比较火就要提早采购准备备足。除此之外,周末还会有类似品酒活动,这个时候就需要提早做策划,确定酒款,针对不同酒款,去邀请客户参加。前段时间,佳士得(世界著名艺术品拍卖行)拍卖,我们也会选一些适合拍卖的酒品过去。这份工作远不像很多人看到的那一面那么简单。每份工作都会有它枯燥的部分。刚刚入行时,会有师傅带,很多基础活就需要我去做,就比如洗杯子。大部分杯子阿姨都可以洗,但有一款奥地利生产的杯子,特别轻、特别薄,阿姨根本不敢碰,只能我自己洗,洗起来要特别小心,真的很头疼,一个不小心,可能今天就要倒贴了。洗杯子这活虽然枯燥还有赔钱风险,但我其实还是挺享受的,杯子洗完后被擦得透亮,一尘不染的那种感觉不是很好吗?除了洗杯子让我享受外,(为客人试酒)能品尝到不同地区、产地的葡萄酒也让我很享受,能喝到越来越贵,越来越好的酒。但这也会给我带来困扰,人性总是向上兼容容易,向下兼容困难,之前有幸品尝了一款好酒,它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形成了一个标杆,很长时间,我都拿它和其他酒做对比,即便是同等级的,也无法和它相提并论。这种感觉很痛苦,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试酒只是变成了我工作的标准流程,不再有乐趣。这些都是主观的,但给客人上错酒这件事会直接给钱包带来致命一击,这种感觉也是很痛苦的。我刚刚来俱乐部不久,有一次,客人点了一瓶酒,是一瓶普通年份的酒,我没注意,给客人拿了一个特殊年份的酒,这瓶酒比普通年份的要贵很多。当我发现时,为时已晚,最后没办法,只能自掏腰包补足了差价。最重要的是,客人也没有发现这件事,在结账时,我告诉Ta们后才知道。毫不夸张的说,这也是一份“高危”职业,上错酒赔钱、手滑摔碎酒窖里的酒也要赔钱......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吕杨从工作本身看,侍酒师毕竟是一个偏小众的职业,在一、二线城市才会有,国内目前上海发展最好。我曾经想过去上海,包括我自己也很喜欢上海,之前学习去过几次,感受很好,主要的原因是上海的葡萄酒市场特别成熟,上海客人对品质的要求更高,更愿意尝试一些新鲜东西。奈何上海没暖气,这才是我仍然留在北京的原因。(截图来源:猎聘APP)对比北京,上海的薪资收入偏高一些,猎聘APP上就能查到,基本能达到一万五到两万,资深一点的月入三万不是问题。当然,这行的薪资上限取决于你能推荐出去多少价值的酒。目前为止,从我这推销出去最贵的一瓶酒大约价格在小10万。薪资是一方面,回到职业发展。在国内,从事这行的人都希望成为像吕杨那样的葡萄酒大师,我也不例外。大师并非一日修成,需要日积月累,不开玩笑地说,也是有门槛的,既要有钱又要有闲。你需要满世界跑,去各个产区、各个酒庄深入学习,这其中的成本可想而知。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份职业不存在绝对的天花板,哪怕你到了大师级,也会有很多酒没有喝过,教学用酒和工作接触的酒完全是两个方向,市场上还有一些酒非常稀有,甚至不流通。对于真正喜欢葡萄酒的人,做这份工作不免为一种享受和探索。关于未来,我也没完全想清楚,我大概率不会成为像吕杨一样的大师,因为真的很难。但我会继续在这行深耕,享受这场酒的探索之旅,当然,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早日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店或酒庄。(本文插图均由受访者提供,请勿转载)作者 | 骨头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