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每一个抑郁的孩子,都曾向父母发出过“求救信号”。但愿所有的家长都能看见、察觉,做孩子最温暖的药。
“从易怒、割腕,到自杀...如果当初不要小的,也许大的就不会生病了。”
这是一位43岁的二胎宝妈,在自己日记里写下的文字。可是一个孩子,吃穿不愁的,只要把书读好,其他什么都不用管,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对那些心智仍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哪怕在成年人眼中再不值一提的“痛苦”,也是他们难以逾越的关。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就接待过一个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尽管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伴随有恶心、干呕等躯体症状,但孩子的父亲却始终不肯承认自己孩子是真的“病了”。这就导致孩子们的感受几乎从未被看见,既不被在乎,也没有被爱。当孩子没有足够“爱的储备”,也就失去了咬牙挺住的力量。每当挫折出现,他们就会更容易放弃一切,走向不归路。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经典的“习得性无助”实验,同样揭示了抑郁症状出现的原因:在失去控制感和持续遭受打击的环境里,无论人还是动物,都有高达三分之二的比例,会发展出明显的抑郁症状。
而父母经常性的争吵、相互指责,乃至歇斯底里地发脾气,才是将孩子最终推向抑郁深渊的罪魁祸首。“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嫁了这么一个男人,还得给他当牛做马”
所以,哪有什么突然抑郁,只是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情绪风暴里,被压得踹不过气,不生病才怪!大部分重性抑郁发作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抑郁症状逐渐加重的结果。如果父母想要尽早察觉到孩子抑郁状态的早期信号,就一定要学会看破孩子的“伪装”,将抑郁症彻底扼杀在摇篮里。生理上,可能是孩子大脑中负责抑制冲动的前额皮质还未发育完全;心理上,则可能是父母大多缺乏相关系统化的知识方法,往往难以回应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咱们家长可以对照自家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初步的判断。以上不管哪种行为,如果让孩子感到十分痛苦,且并非偶然发生,而是持续存在一段时间,那么,父母就要警惕了,这极有可能是孩子抑郁的前兆!那么,父母究竟要怎样做,才能避免孩子陷入抑郁的牢笼呢?使用相同的访谈工具,日本重性抑郁障碍终生发生率仅为3%,而美国则高达16.9%。在我们传统的文化语境中,是不太鼓励人们去表达情绪的,尤其是负面情绪。当我们工作遇到难题,跟父母诉说,他们都是怎么回答?当我们跟老公、爱人有了小矛盾,回家吐槽,爹妈又会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们早已习惯把情绪积压在心里。所以,在孩子早期发出“求救信号”时,我们才会接收不到。与其说他们更敏感、脆弱,不如说,他们的心理觉察能力更强了。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在自我疗愈之后,学会合理地宣泄情绪。很多家长在孩子确诊抑郁以前,听过最多的一句话都是:“我很好”。殊不知,孩子的每一句“我很好”,背后都是“救救我”。所以,我们才要改变旧有的、消极的沟通模式,用积极的信念,帮孩子重拾生活的乐趣,同时,也为孩子的身心注入新的能量!就像人都会感冒发烧一样,发热是我们的身体在阻止病毒繁殖,而咳嗽同样能够清除感染异物。不管是因为周遭的环境,还是某个事件,只要我们接收到了这一“信号”,就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去面对、去改变。
来源:洞见父母(ID:fmczs100),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分享可有案例、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建议。我们一起,做智慧父母。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