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逼!9.7分后又出神作,这次不能错过了…电影2022-10-08 04:10拍这部纪录片,导演坦言:这是他一辈子最后悔的决定。原计划拍一年,结果拍了两年多还没拍完,预算远远不够。女主角拍着拍着,就开始问导演借钱,而当导演想放弃拍摄时,发现钱要不回来了…于是,只好硬着头皮拍下去。结果拍着拍着,男主角也开始问剧组借钱,导演和制片人再次解囊…从2019年开拍,剧组四处举债,穷到宾馆住不起,油加不起…最难的时候,公司制片人撑不下去,不得不离开团队,出去打工。后来又因为一直拿不到部分拍摄对象的授权,公司实在拖不下去,一度解散,只留下两个人做后期。导演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算拿不到授权无法播出,还是要把片子做完做好。所幸的是,它终于上线了:《追山人》壹丨阿文阿文,重庆姑娘,90后富二代,北大毕业。前些年从大公司辞职,只身走进武陵山,决定当个养蜂人。阿文养蜜蜂的原因,说起来有点感人,那年爸爸得了癌症,她跑到山里买五倍子蜂蜜给爸爸做药引,发现这里正在脱贫攻坚,于是以保底分红的方式,拿下了这个政府扶贫项目十年的经营权。她做老板,雇了一对夫妻当员工,再加上一千多群中华蜜蜂,就是公司的全部。阿文不会养蜂,但一点不耽误她做创业梦。她保守地算过一笔账,一群蜂产二十斤蜜,一年至少七八吨。平日里,她只需要弹弹吉他,唱唱歌,在油菜花田里漫步,看晚霞,晚上打游戏,早上睡到自然醒…她说:我多有诗意,我属于童话,吃最甜的蜜,赚最懒的钱。她跟导演画饼:哪一天我像李子柒一样火了,绝对不会亏待你。导演被她说得有些心动,但阿文的员工刚哥并不看好。刚哥说:北大姑娘在山村,赶不上割草的老大妈。本来没人来拍她,她也不干活儿,不耽误事儿,现在你们来拍,她也上手了,反而进度变慢了,因为她钉的钉子,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才能拔出来。刚哥看不起阿文,但他珍惜阿文开的薪水。转眼春去秋来,阿文的蜂场收获了。阿文预想的是,三个人一台摇蜜机,要连续奋战十个通宵,净利润接近100万。然而现实是,9个半小时就干完了。预期目标6吨,实际产量600斤。年底欠村民的24万分红,没了着落。这一年下来,阿文除了摔坏了两把吉他,多了两个前男友,一无所获…俗话说,没钱的时候,就想回家。这天爸爸生日,阿文拎着自家蜂场产的蜂蜜,回家看爸爸。阿文爸爸一点也不高兴,全程铁着一张脸,一言不发。他已经很久没有那种为女儿骄傲的感觉了。但他确实也不能太骄傲…阿文考上北大那一年,他很得意,结果胆结石把胆管给堵住了,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五天;阿文收到西班牙IE商学院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更加得意的爸爸就给心脏支了个架子;阿文带着学校唯一创业大奖留学归来的时候,爸爸又查出了直肠癌…老中医开了方子要喝蜂蜜,于是阿文到处给爸爸找名贵蜂蜜,结果爸爸的病例上又多了一个:糖尿病。医生说,应该是买到了蔗糖含量过高的假蜂蜜。于是,才有了阿文进山养蜂的故事。阿文爸爸是个成功的商人,生病之后,已经看淡了人生很多事,唯余的骄傲,就是北大毕业的女儿。他不理解:北大毕业,居然跑去养蜜蜂,蜜再甜,我也觉得是苦的。父女相见,剑拔弩张。阿文本来想找爸爸提款还账,但话到嘴边,却变成:蜂蜜都卖出去了,第一年还在摸索,只赚了三十多万。然后,她转头问摄制组借了10万块钱。贰丨龙七阿文总结,第一年的失败,主要是技术不行,那她就去找真正懂行的人。经人指点,她找到了龙七。龙七,传说中的巴渝蜂王,毕生专注于中华蜜蜂。他说他在全亚洲养蜂界的江湖地位,相当于金庸笔下的丐帮帮主洪七公,武功很高,但习惯了没钱。龙七隐居在摩围山蜂场,主要是为了躲债。 五年前他经营合作社的时候,还是重庆市劳动模范、致富带头人,也是全村老少口中的“龙七爷”。最辉煌的时候,蜂群上万,年产优质蜂蜜一百多吨。也就是那一年,龙七给一个朋友借款400多万,眼睛都没眨。一周之后,那个朋友进了监狱。他也觉得没啥。最致命的是,中国蜂蜜市场开始真假难辨,他的百吨优质五倍子蜂蜜,只卖出了白菜价,一步坠入600万债务泥潭。人们口中的“七爷”,就变成了“七娃子”。龙七没办法,只能丢下山下的大豪宅出去躲债,村里人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他了。有一年腊月二十八,龙七深夜回家探望母亲,还没进家门,就被二十多个讨债人堵在院内。两伙人,都是讨债的,彼此之间还发生冲突。一方觉得,人在钱就在,就有希望,另一伙人很凶,什么招数都用得出来,双方对峙,差点打起来。这场对峙,持续到了年初二。冲动一方离开多天之后,由本地债主自发成立的护龙小分队,还坚持在龙七家门口志愿巡逻。同是天涯欠债人,阿文和龙七一拍即合,决定联手打造武陵山五倍子蜂蜜经济走廊。那天,两位老板还讨论了合作第一年,如何实现六千万产值的诸多细节问题。谁都没有请客吃饭。龙七没想到,两人合作的第一年,就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那个欠他400万的朋友,死在了监狱里。钱要不回来了,朋友的葬礼,他还随了2000块。龙七说:我挺羡慕他的,死了一了百了,不像我,上有80岁老母,下有三个孩子,一群亲戚被我搞得房产被抵押,无家可归…第二件,传了很久的当地旅游项目和高铁站项目终于落地,政府要征地,龙七的豪宅,都在征地范围内。这片得用无人机才能拍全的豪宅,龙七粗粗一算,全拆完要2000万。拆迁队还没来,心急的龙七先买了一瓶红色手喷漆,在每一堵属于自己的墙上喷上了“拆”字…叁丨何苦与《追山人》2015年,有一个名叫何苦的转业军人,揣着1300块钱,住进了重庆解放碑附近的棚户区,拜一个“棒棒”(挑夫)为师,做了一年苦力…用一年时间拍摄了纪录片:《最后的棒棒》。他自编、自导、自演、还自己剪辑,甚至自己唱了一首难听的主题歌…但就是这样一部制作粗糙的国产纪录片,却在豆瓣上获得9.7分的恐怖高分。何苦这个名字,也不是真名,导演从部队转业,坚持要去当棒棒,给棒棒拍纪录片,朋友都劝他:你这是何苦?!从此,他就叫了何苦。没想到3年之后,何苦导演又干了一件自讨苦吃的事:拍《追山人》。导演何苦2018年,何苦在武陵山区偶遇牧蜂姑娘阿文。几个月后,他跟阿文签订了跟拍一年的合约,谁喊停谁就违约,要赔钱,至少几百万。何苦说:我想依托她,记录城乡变迁,她想依托我,先卖蜂蜜,再卖螺蛳粉,时机成熟再弄几枚火箭卖一卖…谁知道,拍了一年,阿文蜂蜜产量的计量单位,从吨变成了斤,何苦拍片也相应调整:预计拍出一部,实际剪了一条。想停下来,晚了。一来,阿文借去的十万块要不回来,二来,一条素材就这么播出去,阿文能愿意吗?北大能高兴吗?三来,故事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开始的设想,后面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何苦感觉,已经没办法停止记录下去。结果一年又一年,拍了两年多还停不下来。这个苦逼纪录片团队,经历了太多:2020年新冠疫情,摄制组被就地隔离在武陵山,忍受寒冬。穷,拍摄烧钱,还得借钱给拍摄对象。何苦和战友投了几十万,最终资不抵债,最困难的时候,因为把钱借给了龙七,何苦陷入了“三角债”之中,不得不上山躲债,除夕也不敢回家。更要命的是,剧组跟主角北大女生阿文一度产生分歧,双方发生激烈争执。阿文哭着骂导演:不拍了不拍了,你就是看不起我…剧组把器材都装到车上了,幸好最后时刻,双方“试着再谈一谈”。在《追山人》的开头,何苦说,2018年,重庆大学的一位教授告诉他: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40个年头,市民越来越多,农民越来越老,美丽乡村建设的结构性需求,必将推动一场以城市富余劳动力为主体的反向迁徙。何苦想要记录这个时代变迁中,几个微小个体的命运。只是他没想到,真实的农村创业,远比预想的复杂,也没有新闻里宣传得那么正能量,其中充满了荒诞、离谱、魔幻…故事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再配上导演毒舌讽刺的旁白,喜剧效果拉满。比如,阿文和龙七合作之后,开始招募员工,可是根本招不到看起来靠谱的。招聘信息在网上挂了两个星期,才来了两个人。一个一开口就给你背《道德经》,另一个只有手写简历,毕业证还丢了,应聘会计岗位,实际是学体育专业的。没办法,要不是在城里找不到正经工作,谁会跑到山里来?看不上的员工,将就用着,慢慢也就合适了…比如,想象中的农村创业,是老板带领员工,在田间地头埋头苦干。实际上的创业,是一边创业,一边反复躲债。为此,龙七带领员工,苦思冥想,准备多项预案,反复演练,才能顺利躲过一批又一批上门的债主…再比如,要在乡下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需要的人才队伍,比登天还难。光是一个办公软件,阿文教了一天,结果员工第二天起床就忘了。阿文也想不明白,人家“摇一摇”玩得这么溜,怎么办公软件就不行…就连龙七自己,虽然曾富甲一方,却不具备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刚拿到投资人的钱,就带团队去住高档宾馆、做足疗,抽中华…到查账的时候,气得阿文当场发飙,让他写检讨。而阿文,也因为一时贪图网上的便宜货,买到了过期巢虫清木片,导致蜜蜂大量死亡,损失几十万。但这些,或许就是最最真实的“乡村振兴”。看上去是一群难成气候的乌合之众,每一个人都有优势和弱点,都有各自的小打算,团队要不断地磨合,过程中免不了阵痛。创业之中,没有什么打鸡血、奋发图强,全程充满了各种意外,各种曲折,随时胎死腹中。纪录片的镜头,就这样冷静地对着他们,敏锐地捕捉到时代浪潮中,最鲜活的个人形象,他们每个人都不完美,却无比真实。或许看了《追山人》,很多人会忍不住拿它跟《最后的棒棒》对标,觉得何苦导演要超越自己,太难了。但我想说,它依然好看、有趣、引人深思。特别在如今习惯宏大叙事的大环境中,这种对个体生命细致入微的关注,显得更为珍贵稀缺,更值得称赞。力荐这部砸锅卖铁拍出来的记录,有我的一点私心。越是没有宣传,缺少推广的好片,我越愿意分享,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而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六年前的《最后的棒棒》,还是今天的《追山人》,导演那个就算花光积蓄也要拍片,始终记录真实,从不回避丑陋的初心,从来没有改变。后台回复 追山人即可观看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为始终记录真实的何苦导演点亮“”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